从翻译目的论看戏剧翻译一月英文
作者:郑畅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0期
incomplete 摘 要:戏剧是一门融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这种兼具文学性和舞台表演性的双重特性使得传统文学翻译理论在指导戏剧翻译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戏剧翻译的需要。本文以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作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 的翻译为例,试着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戏剧翻译。
儿童英语培训 关键词:翻译目的;戏剧翻译;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
金山翻译在线 一、翻译目的论相关理论概述
未完待续英文 翻译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认为翻譯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结果的行为。译者应该根据委托人的翻译需求、读者的情景需求及相关目的对原文实行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有效翻译。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来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二是连贯性原则,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三是忠实
metropolis
原则,译文应该与原文的基本思想内涵一致。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目的原则居于首位。这样,“对等”不再是评判翻译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充分实现预期翻译目的。istyle
二、戏剧翻译的特征分析
制作动画培训 戏剧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为文学的四种基本体裁,但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文学性和舞台性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戏剧翻译应保持语言简洁、台词口语化。余光中在谈戏剧翻译时说:“戏剧翻译应该是读者顺眼,观众入耳,演员上口。”而戏剧翻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使用注释或者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和文化相关的信息,否则台下的观众完全无法理解相关的内容,欣赏原文措辞的精妙,而作为戏剧翻译呈现者的演员也无法完整的展现原剧的精髓,直接影响演出效果。
motown 三、基于目的论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的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