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 第3期 科学与管理 2017年6月Vol.37 No.3 SCIENCE AND MANAGEMENT Jun. 2017
价值共创的概念辨析
——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视角
刘雯雯,郑鑫怡
巴克兰(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消费者同企业之间的价值共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热点,而对于价值共创的基本内涵和概念模型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搜集整理了国内外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结合Ranjan和Read提出的理论框架,对文献进行了领域分布、数量变化趋势、研究热点、概念元素分析,建立了价值共创的三层概念模型,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对概念内涵的合理性加以验证。提出价值共创概念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价值共创;使用价值;合作生产;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3.009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Value Co-creation: Ba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LIU Wenwen, ZHENG Xiny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Value co-creati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enterpris has become hot issue of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fields, and there is no connsus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onceptual model of value co-creation.大容量存储器
Bad on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advanced by Ranjan and Read,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analyz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arch literature about value-creation and rvice-dominant logic. We build a conceptual triple-model of value co-creation and count the proportion of conceptual component. Then we u the method of consistency check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o verify concept connotation's rationality.Furthermore, it summarizes value co-creation's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to enterpri's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po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academic study.
Keywords: Value co-creation; Value-in-u; Co-production; Conceptual model
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与创新(2016HXZXJGXY013)
作者简介:刘雯雯(1981-),女,山东济南人,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变革与发展。邮箱:
53第3期
0 引言
随着消费者地位提升,共同生产(c o-production)、消费者中心(consumer centricism)等理论逐渐出现并得到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基于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创造商业价值的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概念,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1]。价值共创理论,专注于发掘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由传统的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什么,转变为消费者为自己提供什么[2]。进一步地,消费者的参与可以辐射至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整个流程,消费者个性定制[2,3]、自助生产(lf-rvice)[4]、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参与式营销等都是基于此理论衍生出的重要概念[5]。由于价值共创的概念提出时间较晚,其理论内核至今尚有争议[6,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共创理论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和延伸。因此,本文在梳理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价值共创的六个基本组成元素,并对价值共创理论提出研究展望。
1 文献综述
1.1 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
正立本文收集整理了2000年至今价值共创相关的研究文献(wwwki/;/;/),包括国外研究文献138篇,国内研究文献65篇。价值共创的概念最初由Prahalad 和Ramaswamy提出,即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1,8]。价值共创阐释了企业应在关注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同时,以个体为中心、用互动方式共同创造价值[8]。而Vargo和Lusch从服务主导逻辑(rvice-dominant logic)的定义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将价值共创中的“价值”解读为“使用价值”(value-in-u),将消费者作为资源的整合者,消费者产品、服务的消费使用过程产生了价值[2,6]。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学术界对价值共创内涵的探索主要有两种观点:基于消费者服务体验(consumer experiential)的理论和基于服务主导逻辑(rvice-dominant logic)的理论[7]。本文对两类价值共创的理论进行了整合归纳,形成了价值共创理论的三层概念模型(图1)。价值共创概念的第一个维度是使用价值及合作生产,对使用价值强调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由于消费者使用过程即价值创造过程,因此包含三个重要组成要素:消费者的体验(experience)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客户关系(relationship)[6]。合作生产则强调消费者参与企业生产、营销活动
的过程,包括:知识共享(knowledge)、消费者和企业地位平等(equity)、消费者的互动参与(interaction)[9]。
图1 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
1.2 使用价值 (Value-in-u)
在价值共创的理论体系中,价值的恰当定义非常重要[7]。在传统价值创造观点中,消费者使用企业创造出的价值,价值的传递是通过商品交换发生的[3]。而在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中,传统交换价值的观点被改变,将价值归结为“使用价值”[10,11]。使用价值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消费者使用产品或者服务界定为价值创造过程[10],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服务感受等都纳入对价值评价体系,以消费者主观感受为基准的评估方式因人而异、因产品而异、因服务而异[7-12]。消费者在成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时,其自身价值受到企业的重视。由于消费者是价值的创造者,消费者的知识、经验等无形资源也逐渐成为企业们重视的资源[13,14]。Vargo和Lusch[6]也指出,企业利用消费者的智力资源显著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也为其大幅度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
1.2.1 消费者体验(Experience)
消费者体验包含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偏好。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为企业改进生产、销售等流程具有指导意义[15]。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价值的评价,直接
刘雯雯,等:价值共创的概念辨析——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视角
stance
542017年
影响到此次交易中价值创造[12]。因此,企业通过分析消费者使用体验,了解其内在的需求,开发体验营销模式[15]。同样地,由消费者体验产生的使用价值,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帮助企业进行改进和创新[11,16]。Immonen等[2]指出,企业应当寻求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互,在消费者的实时反馈中修正产品及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
1.2.2 个性化 (Personalization)
企业在面对特点各异的消费者时,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难以兼顾个性化的需求[3,16]。随着消费者心理的变化,追求独特性的要求逐渐显现,使得个性化服务成为使用价值创造的重要元素[17]。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一方面要求使用过程中的情境应当富有创意,另一方面要求产品是独一无二的[2,18]。相应的,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推动了个性化体验的发展[3]。这种追求个性化的做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将服务价值延伸到企业和消费者双方之外,进而扩展了消费者价值(the boundary of consumer value)[19-21]。
1.2.3 客户关系 (Relationship)
客户关系是企业和消费者在价值共同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协调关系,企业的经营权益同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权益密切相关,双方相互依存[12]。作为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双方为达到互利共赢,合理利用各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和包含知识、技术、创新等无形的操作性资源[22,23]。因此,达成客户关系,是进行合作生产的前提,也使企业和消费者获得相对平衡的位置[9]。消费者在使用企业资金、固定资产等实物资源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无形的知识资源,帮助企业做好需求分析及消费者偏好分析[7]。通过这样的关系,消费者为商业实践活动创造价值[24]。
1.3 合作生产 (Co-production)
合作生产是指消费者直接或是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对价值共创的“共创”部分进行阐述[7]。微笑服务
在消费者与企业合作生产过程中,消费者提供创意及想法,而企业负责生产流程中技术性部分[25]。有些学者指出,消费者参与合作生产实质上是告知企业其自身的消费需求,简化企业的需求分析工作,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利用[4,25]。实际上,消费者获取最贴合自身需求的产品,企业提升了用户忠诚度、增加用户粘性[26]。合作生产也体现了企业的开放性态度,将消费者的心理和思路纳入企业的决策范围,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极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25]。消费者作为生产过程的参与者,认同感增强,转变自身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定位,使自己与企业,共同追求利益最大化[13]。消费者参与合作生产,具有三个必要要素构成,包括:知识共享、平等、互动参与。
1.3.1 知识共享 (Knowledge)
知识共享是指消费者同企业分享创造性想法、构思等。消费者通过分享表达其需求[26,27]。知识的分享是消费者参与合作生产的最主要前提,而消费者的参与促进企业在设计想法上的革新[2,28],使企业生产更加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16,25]。另外,消费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认知能力[29],因为在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交互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差距会使沟通出现障碍,导致企业对消费者的意图和构思产生偏差。
cuit
1.3.2 平等 (Equity)
传统的企业同消费者之间地位不平等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消费者而言,既缺乏获得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from dusk till dawn
、战略政策信息的渠道,又易被企业的营销手段迷惑或误导,因此,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有一定的盲目性[22]。而一旦消费者参与共同生产,企业应当提高消费者的地位,使顾客群体同企业自身处在同一地位,共享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管理情况等信息,赋予消费者一定的企业控制权[24]。因此,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企业之后,针对自身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指导企业生产及服务过程[23,29]。平等体现了消费者的中心地位,为价值创造的实现提供重要保证[5]。
1.3.3 互动参与 (Interaction)
互动参与是消费者在共同生产中的过程参与,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过程[36]。消费者通过意愿表达,参与共同设计、个性化定制、提出创新型意见向企业传达自己的需求[10,27]。而企业在结合消费者需求同时,兼顾生产可行性,为消费者提供极富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9,24]。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及服务之后,提供使用体验,为企业后续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回馈意见[20]。整个生产周期中,企业为调动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消费者心理变化为主导,用个性化的服务、创造性的营销方式,增加双方的交互程度,进而达成价值共创的目的[4,20]。
科学与管理
55第3期刘雯雯,等:价值共创的概念辨析——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视角
1.4 文献综述的三层图形模型
图2 文献的三维度概念图
注:最外层:只提及一项基本元素的文献;次外层:至少提及两项基本元素且定义一个次维度的文献;内层:至少提及四项基本元素且同时定义两个次维度的文献.
为了验证概念多个维度的合理性、正确性,我们从收集的203篇文献中,总结提炼了价值共创第一个维度和第二个维度的相关文献。同时修正了对部分概念的解释,减少了对概念的曲解,防止概念维度的缺失。对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我们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价值共创概念的第一维度:使用价值、共同生产,第二维度:消费者体验、个性化、客户关系、知识共享、平等、互动参与,分类归纳各维度的文献,并整理得到了三维度概念图的文献支持(图2)。2 价值共创文献分析及结果
2.1 文献统计研究分析
2.1.1 文献研究领域分布
价值共创概念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概念,其研究成果遍布各领域、各学科,其中主要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几大学科中,笔者对203篇统计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统计出价值共创在战略管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其
库克大学>午市
他等研究领域的研究比例(表1)。
表1 各研究领域文献比例分布
战略管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其他比例(%)50.7424.1410.34 4.93 6.40 3.45
56
2017年
图3 各研究领域文献数量分布
图4 文献数量统计变化趋势
自考论文
其中,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最多,以103篇的
数量占全部203篇文献的50.74%(图3),价值共创理念对于企业战略的指导意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其次是电子商务研究,包括49篇文献,占比24.14%。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思维的渗透,价值共创概念中强调的消费者参与、个性化等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特点相契合,而电子商务也
成为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重要渠道[38]。另外,价值共创在公共服务(10.34%)、技术研发管理(6.40%)、人力资源管理(4.93%)等领域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2.1.2 文献数量趋势及高频引用文献
对收集的203篇文献中进行发表年份的汇总统计,绘制了数量变化趋势图(图4),其中,2006年及以前的文献最少,仅有12篇(占比5.91%)。在2010前后,价值共创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文献数量的增长率较大,在2014年前后达到研究热度的巅峰,共有62
篇文献(占比30.54%)。2016之后的区间,由于只统计了2016年发表的文献,缺少2017年的数据,文献数量有一定下降,但价值共创研究的热度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本文进一步对价值共创研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文献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表2)()。其中,被引率最高的是Jim等在2008年发表的关于服务创新推进价值共创进程的论文,第二位的文献是Satish在2009年发表的关于消费者主动参与企业共同生产、价值共创进程的客户环境的研究,第三位的文献则是Zwass和Vladimir在2010年发表的关于共同生产、协同创造的分类研究。而其他7篇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同企业关系、价值共创的应用机制、互联网环境下的价值共创方式等主题,反映了近年来价值共创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科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