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9年第38卷第12期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奥斯卡最佳影片
氨硼烷分解制氢及其再生的研究进展
李燕,邓雨真,俞晶铃,黎四芳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氨硼烷具有储氢密度高(152.9g/L )、放氢条件温和、无毒以及常温下为稳定的固体而易于储运等特点而成为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硼烷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热解、醇解和水解这3种方式制氢以及分解后的副产物循环再生氨硼烷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氨硼烷的热解制氢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温度和抑制气态副产物的生成这两方面,而水解或醇解制氢的研究热点是二元或三
元非贵金属纳米核壳或负载型催化剂。与氨硼烷的热解相比,水解或醇解由于条件温和、制氢速度快而更具实用性。指出氨硼烷作为储氢材料最大的挑战是其再生问题,氨硼烷分解脱氢后的副产物不能直接氢化而再生氨硼烷,需要通过一系列反应来进行间接的离线再生,因此氨硼烷的再生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关键词:氨硼烷;氢;催化剂;储氢材料;再生中图分类号:TQ426.8
文献标志码:A
新年快乐英语
文章编号:1000-6613(2019)12-5330-09
Rearch progress i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decomposition of
ammonia borane and its regeneration
LI Yan ,DENG Yuzhen ,YU Jingling ,LI Sifa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Fujian,China)
Abstract:Ammonia borane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becau of its high hydrogen-storage density (152.9g/L),mild hydrogen relea conditions,non-toxicity,and easy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or stabl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In this paper,the recent progres
s of ammonia borane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by thermolysis,methanolysis and hydrolysis in the prence of different catalysts and regeneration of ammonia borane by recycling the by-products are reviewed.The rearch on thermolysis of ammonia borane mainly focus on reducing temperature and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gaous by-products.The rearch hotspot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hydrolysis or alcoholysis of ammonia borane are binary or ternary non-precious metal nano core shell or supported catalysts.Compared with ammonia borane thermolysis,hydrolysis or methanolysis are more practical ways of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ammonia borane due to mild conditions and rapid hydrogen generation rate.The biggest challenge of ammonia borane as a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is its regeneration problem.The by-product from ammonia borane decomposi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cannot be directly hydrogenated to regenerate ammonia borane,a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generation off-board through a ries of reaction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generation of ammonia borane will be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rearch.Keywords:ammonia borane;hydrogen;catalyst;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regeneration
综述与专论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9-0482收稿日期:2019-04-01;修改稿日期:2019-07-03。第一作者:李燕(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能源化工。E-mail : 。
通信作者:黎四芳,教授,研究方向为能源化工。E-mail :sfli@xmu.edu 。
引用本文:李燕,邓雨真,俞晶铃,等.氨硼烷分解制氢及其再生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38(12):5330-5338.
Citation :LI Yan,DENG Yuzhen,YU Jingling,et al.Rearch progress i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decomposition of ammonia borane and its regeneration[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9,38(12):5330-5338.
·
·5330
第12期李燕等:氨硼烷分解制氢及其再生的研究进展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和可再生的能源,被认为是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和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1]。然而,大量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是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重大难题。高压气态储氢即使在50MPa的高压下,储氢密度只有40g/L,不仅储氢密度小,而且成本高,存在安全问题。低温液态储氢虽然储氢密度比高压气态储氢有所增加,达到71g/L,但需在−240℃、1.3MPa[2]的条件下,极其苛刻。为此,越来越多的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方法得到研究。相比于物理储氢,化学储氢具有较大
的储氢量,例如,在20℃、1.3MPa的条件下,液氨的储氢密度为120g/L,而在常温常压下,硼氢化钠和氨硼烷的储氢密度分别为109.7g/L和
152.9g/L。其中,氨硼烷(NH3BH3,AB)具有储氢密度大、释放氢气的条件温和、无毒以及常温下为稳定的固体而易于储运等特点成为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氨硼烷储氢技术包括氨硼烷分解制氢和氨硼烷的循环再生两大部分,其中氨硼烷分解制氢有3种方式:热分解、醇解和水解[3-5]。本文综述了氨硼烷3种分解制氢方式及其循环再生的研究进展。
1氨硼烷的热分解脱氢
氨硼烷的热分解脱氢分3个步骤进行,前两步在100~200℃下释放约2个当量的氢气,生成亚氨基硼烷多聚物,反应如式(1)和式(2)所示。第三步是在350℃以上,亚氨基硼烷多聚物开始分解为氮化硼和氢气,但达到1200℃左右的高温下才可以被完全分解。其中第三步由于分解温度很高,无实用价值。此外,视分解条件不同,氨硼烷热分解脱氢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多聚物[—B3N3H6—]n以及气态副产物NH3、B2H6和B3N3H6的生成[6-7]。因此,氨硼烷热分解脱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热分解温度和抑制气态副产物的生成这两方面。
n NH3BH3¾®¾¾[—NH2BH2—]n+n H2(1)
(NH2BH2)n¾®¾¾[—NHBH—]n+n H2(2) Nakagawa等[8]将摩尔比为1∶1的氨硼烷和MAlH4(M=Na,Li)分别采用球磨法和手磨法,合成了氨硼烷-MAlH4复合物以及二者的混合物,结合热重-质谱(TG-DTA-MS)、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分别表征了脱氢过程,结果表明采用球磨法得到的复合物分解过程中成功抑制了副产物NH3、B2H6和B3N3H6的产生,而采用手磨法得到的混合物则无此抑制作用。
Nakagawa等[9]考察了第四周期的纯过渡金属和17种金属氯化物添加到氨硼烷中的热分解性能,发现纯金属的添加对于氢气的释放没有影响,而金
属氯化物的加入不但可以降低氨硼烷热分解放氢的温度,而且可以降低副产物的释放量,其中CoCl2、NiCl2和CuCl2效果最好。他们认为这主要是跟金属氯化物中金属的电负性有关,结果表明电负性与脱氢温度、副产物释放量呈负相关,且金属离子可以作为路易斯酸诱导氨硼烷的脱氢,而添加纯金属无此作用。
Yang等[3]将空心球MnO2和氨硼烷通过简单的液相混合,把氨硼烷很好地限制于MnO2空心球内,从而合成了MHS/AB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对于热分解脱氢性能具有提高作用,与纯氨硼烷117℃的脱氢温度相比,MHS/AB的脱氢温度只有101℃,活化能为68.5kJ/mol,比纯氨硼烷热解的活化能(207.7kJ/mol)降低明显,此外对于热解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和氨硼烷的体积膨胀都具有一定程
度的抑制作用。综上可知,通过引入促进剂或者将纳米负载物与氨硼烷复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氨硼烷的热分解脱氢性能。
2氨硼烷的醇解脱氢
同氨硼烷热解相比,添加合适的催化剂,氨硼烷的醇解在室温下就可以释放3个当量的氢气,反应方程如式(3)所示。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像单金属纳米粒子、合金、核壳结构等催化剂都是研究比较多的。
easterislandNH3BH3+4MeOH¾®
¾¾¾¾催化剂NH4B(OMe)4+3H2(3)Özhava等[4]采用简单的原位还原法,合成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纳米镍催化剂,该催化剂粒径为(3.0±0.7)nm,通过离心即可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具有易制备、高活性和稳定性、高成本有效性等优点,其催化肼硼烷和氨硼烷的醇解制氢的初始转化频率(TOF)分别为35.6min−1和12.1min−1,活化能分别为(63±2)kJ/mol和(62±2)kJ/mol。
Yu等[10]采用液相法合成了粒径为16nm的CuNi 纳米粒子,并成功将其封装到石墨烯上,经过叔丁胺处理后得到催化剂G-CuNi。该催化剂催化氨硼
烷醇解的TOF高达49.1mol H
2/(min·mol CuNi),活化能为24.4kJ/mol,在没有额外输入纯氢气的条件下同时串联芳香族硝基(腈)化合物的加氢反应生成伯胺,该法成本低廉且绿色环保高效。
Cui等[11]采用湿法原位氧化退火法,在泡沫铜
·
·5331
化工进展2019年第38卷
上成功合成了自支撑的聚束状CuO 纳米阵列催化剂b-CuO NA/CF ,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醇解的TOF
为13.3mol H 2
/(min·mol CuO ),活化能为34.7kJ/mol 。这种特殊的形貌有利于其从燃料溶液中分离,长期使用仍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
在氨硼烷醇解中,贵金属Ru 和Rh 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之前的研究表明Rh 和Ce 之间存在很快的电荷转移有利于催化活性提高,所以Özhava 等[12]采用原位还原,将(3.9±0.6)nm 的Rh 纳米粒子均匀
分散在平均粒径为25nm 的纳米氧化铈上,得到Rh/CeO 2纳米催化剂,室温下催化氨硼烷醇解的初始TOF 为144min −1,当Rh 的负载质量分数从1.0%升到3.0%,反应活化能从(75±2)kJ/mol 降到(64.6±2)kJ/mol ,表明Rh 的浓度对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是有影响的,不过由于催化过程中氨硼烷要还原Ce 4+为Ce 3+,所以最终氢气的释放量要低于3个当量。
3氨硼烷的水解脱氢
氨硼烷的热解不仅温度高而且还伴随着多种气
态副产物生成,醇解因为甲醇的加入不仅有毒而且成本也高,所以氨硼烷水解制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
。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氨硼烷水解可以释放3个当量的氢气,见式(4)。
NH 3BH 3+2H 2O ¾
®¾¾¾¾催化剂
NH 4BO 2+3H 2(4)
对于氨硼烷的水解来说,像Pd 、Pt 、Ru 和Au
等贵金属虽然对氨硼烷水解都具有很高的活性,但是这些贵金属资源有限且成本很高,不能被广泛应用。因此,这里主要介绍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脱氢的研究进展。3.1
单组分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
对于单组分的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其制备简单,组成单一,结构易于确定,有利于对氨硼烷催化脱氢机理的研究(总结见表1),不过其催化活性一般不高,所以对非贵金属进行修饰,改变其结构或形貌,对催化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Wei 等[14]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尺寸可控且高催化活
性的Co 空心纳米球,通过高清透射电镜(HRTEM )分析表明,改变初始加入的溶液中乙二胺和乙醇的体积比,反应温度和时间都对Co 空心纳米球的形貌和颗粒大小产生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将Co 和石墨烯复合,得到石墨烯-钴空心复合纳米球CoHS-rGO ,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Feng 等[15]分别采用相控热分解法和湿法浸渍合成了Ni 2P 、Ni 5P 4、Ni 、Ni/CeO 2和Ni/CNTs 这5种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Ni 2P 和Ni 5P 4催化氨硼烷水解的活性明显优于
另外3种,此外,由于Ni 5P 4中Ni 转移到P 中的电子更多,这种强的电子效应有利于催化性能提高,反应活化能为39kJ/mol ,低于部分贵金属催化剂。2018年,Feng 等[5]利用表面官能团丰富的碳质微球作为牺牲模板,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壳厚度和孔隙的中空CuO 微球,结合XRD 、扫描电镜(SEM )和透射电镜(TEM )表征技术,发现当前体溶液浓度为1mol/L 、水和乙醇摩尔比为3∶0时合成的Cu
O-1催化氨硼烷水解的性能最好,在(45±2)℃时的产
氢速率为294mL/(min·g catalyst ),反应活化能为49.2kJ/mol ,为制备氨硼烷水解制氢的高性能催化
剂提供了简单、绿色、低成本的方法。
单质金属由于高的表面能,容易发生团聚和氧化,所以选择一些载体负载纳米金属,利用载体的高比表面和稳定性来分散金属纳米粒子,从而增强催化活性。Yang 等[16]以NaBH 4和氨硼烷作为还原剂,通过一步还原法将Co 纳米粒子负载到石墨烯上,与单独采用氨硼烷或NaBH 4作还原剂制备的催
化剂相比,NaBH 4和氨硼烷作为共还原剂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更高,TOF 值达到13.8mol H 2
/(min·mol Co ),
活化能为32.75kJ/mol 。Wang 等[17]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道可控的ZIF-8为载体,制备了非贵金属
Co 、Cu 、Ni 、Fe 高度分散在ZIF-8上的纳米催化剂,其中Ni/ZIF-8催化氨硼烷水解的活性最高,在摩尔分数3%的Ni/ZIF-8中加入浓度为0.3mol/L 的
NaOH ,其TOF 高达85.7mol H 2
/(min·mol catalyst ),结合
表1单组分金属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
催化剂Ni 5P 4
CuO-1Co/石墨烯
3%Ni/ZIF-8
Co/MIL-101-1-U
n (Catalyst )/n (AB )
0.020.060.050.030.02
T /K 298318298298298
氢气产生速率/mL·min −1·g catalyst −1
—
扫地的老太太294———
TOF/mol H 2·min −1·mol catalyst −1
22.0—13.885.751.4
E a /kJ·mol −1
扇贝网39.0049.2032.7542.7031.30
参考文献[15][5][16][17][18]
··5332
第12期李燕等:氨硼烷分解制氢及其再生的研究进展
动态同位素效应进行了反应机理研究,揭示了离子效应对氨硼烷水解性能和制氢过程的影响。
3.2双组分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
相比于单组分非贵金属,双组分金属由于金属之间的电子协同作用和几何构效,往往表现出催化活性
、选择性和稳定性会比对应的单组分金属纳米催化剂要高[19]。所以,本文着眼于催化剂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见表2。
3.2.1合金型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
催化剂的合成方法有很多,如物理法、液相还原法、沉积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胶-凝胶法等,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合成的催化剂性能也有所差异。Qiu等[20]通过原位化学还原的方法,以NaBH4为还原剂合成不同比例的FeCo合金催化氨硼烷水解,当Fe和Co的摩尔比为3∶7时,发现室温下氨硼烷水解只需要1.8min就能完成,制氢速率达到8945.5mL/(min·g),活化能仅有16.3kJ/mol。由XRD和TEM表征结果发现,该催化剂不仅颗粒小而且还呈无定形。Coşkuner等[21]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氮气燃烧技术相结合,改变金属的种类和比例,合成了9种不同比例的Co、Cu和Ni的双金属合金,分析不同催化剂的动力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结果发现Co0.50Cu0.50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制氢速率达到10.56L/(min·g catalyst),活化能为38.12kJ/mol,表明Co和Cu之间的协同效应更好。
双溶剂法是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孔的内部和外部不同的亲水性和毛细管作用,从而将金属前体限制在孔内,阻止金属纳米颗粒的长大[22]。采用双溶剂法,以NaBH4作为强还原剂,将超细的AuCo合金纳米粒子成功限制到MIL-101的孔内,得到MIL-101负载的AuCo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对氨硼烷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TOF为
introduced
whenwewereyoung23.5mol H2/(min·mol catalyst),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MIL-101负载的单一金属纳米催化剂,为后续将超细非贵金属纳米颗粒限制在MOFs孔内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奠定了基础。
一般情况下,合成双金属催化剂除了采用强还原剂进行还原,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也可以起到稳定金属纳米粒子的作用。杨昆等[23]在无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的作用下,以NaBH4作为还原剂采用一步共还原制备了CuMo纳米金属催化剂,当Cu和Mo的摩尔比为9∶1时,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的TOF最高,达到14.9min−1,在报道的Cu催化剂中处于较高值,利用该方法还可以合成CuW、CuCr、NiMo和CoMo催化剂,为Cu基和Mo基纳米合金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普适方法。Sang等[24]采用简单的原位还原方法,分别在有淀粉和无淀粉的情况下,合成了CoCu和NiCu合金,结果表明在有淀粉存在的情况下,合成的合金催化剂呈树枝状且具有更小的粒径和更高的分散性,平均粒径只有5nm,比没有淀粉合成的粒径(400nm)小得多,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的速率为2179mL/(min·g),活化能也只有37.3kJ/mol。
3.2.2核壳型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
核壳型的纳米催化剂是指以一种微米到纳米尺度的纳米粒子为核,另外一种纳米尺度的壳层包裹
表2双组分金属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
催化剂Fe0.3Co0.7
Co0.50Cu0.50/NPs Co0.52Cu0.48
Cu0.2@Co0.8
Co0.9Mo0.1
Co@SiO2/Ag
Ni0.19Cu0.81 AuCo@MIL-101 Pd@Co@MIL-101 CuCo/MIL-101-1-U Cu@Co/rGO Cu0.49Co0.51/C Co0.9Ni0.1/石墨烯Ru@Co/CCF n(catalyst)/n(AB)
0.120
0.083
—
—
0.060
0.020
—
0.017
0.011
0.020
0.100
0.033
0.050
—
温度T/K
293
333
298
298
298
298
298
298
303
298
298
298
298
303
university of virginia氢气产生速率/mL·min−1·g catalyst−1
8945.50
10000.56
2179.00
1364.00
—
—
2066.00
—
大黄蜂 英文—
—
—
—
—
—
TOF/mol H2·min−1·mol catalyst−1
—
—
3.40
—
14.90min−1
10.10min−1
2.70
23.50
51.00
51.70
8.36
45.00
16.40
139.59mol H2·min−1·mol Ru−1
E a/kJ·mol−1
16.30
38.12
33.70
59.10
51.00
25.60
33.30
—
22.00
30.50
51.30
51.90
13.49
57.02
参考文献
[20]
[21]
[24]
[26]
[23]
[30]
[31]
[22]
[27]
[18]
[28]
[35]
[36]
[29]
·
·5333
化工进展2019年第38卷
在外面的层级结构,这种壳与核之间的物理或者化学作用可以稳定金属纳米粒子,防止其迁移团聚,增强催化活性[25]。
金属壳@金属核结构的纳米催化剂,金属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子互补特性。王海霞等[26]在
NaOH的存在下,以NaBH4作为还原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Cu@Co核壳纳米催化剂,NaOH的引入不但可以降低NaBH4的还原性从而形成核壳结构,而且可以减缓金属颗粒的团聚,研究结果表明,当Cu和Co的摩尔比为2∶8时催化剂性能最佳,室温下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速率为1364mL/ (min·g),活化能为59.1kJ/mol,其水解反应对催化剂浓度是一级反应,对氨硼烷浓度是零级反应。
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将金属壳@金属核与载体结合,也是增强其活性的一种方法。Chen等[27]采用简单快速的原位还原方法将预先合成的金属前体限制在MOFs孔内,然后以氨硼烷为还原剂,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d@Co@MIL-101催化剂,该催化剂室温下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的TOF为51mol H2/(min·mol catalyst),活化能为22kJ/mol。该催化剂由于Pd和Co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MIL-101的限制作用,不仅比很多纯贵金属基催化剂性能还好,而且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Du等[28]以甲基氨硼烷为还原剂,通过一步原位还原法把高分散的Cu@Co核壳纳米粒子负载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得到Cu@Co/rGO,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速率比其合金和没有负载时的性能都要好,其TOF
为8.36mol H
2/(min·mol catalyst)。Yang等[29]将经过冷冻干燥、碳化得到的Co/CCF分散到RuCl3溶液中,通过置换反应,将Ru覆盖在Cu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的Ru@Co/CCF纳米粒子,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水
解的TOF有139.59mol H
2/(min·mol Ru),且具有高稳定性和磁性易回收的优点。
金属@氧化物的核壳结构中,一般是无机纳米材料作为壳层,可以稳定壳内的金属纳米粒子。Yao等[30]采用一锅法,将粒径约2nm的Ag纳米粒子分散到具有核壳结构的Co@SiO2纳米微球上,制得的催化剂Co@SiO2/Ag比单独的金属或直接混合的金属催化性能都更好,而且该催化剂在室温下催化氨硼烷水解的活化能只有25.6kJ/mol,低于大多数已报道的催化剂的活化能。
3.2.3负载型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
负载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是指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负载到高比表面积的载体上,利用载体与金属之间的作用,形成高分散、小粒径的高活性催化剂。通常载体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合理的孔径分布,还需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特定的化学性质(如表面酸性或者碱性)[31-32]。
碳基材料是比较常见的载体,不仅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成本也较低,而且孔隙比较发达,抗酸碱性。常见的碳基材料有活性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33-34]。Bulut等[35]在无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在室温下采用沉积还原将CuCo合金负载到活性炭上,通过TEM等分析表明高度分散在活性炭上的CuCo合金纳米粒子平均大小为(1.8±0.4)nm,在25℃下,其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的TOF达到
chamillionaire
45mol H2/(min·mol catalyst),甚至比一些贵金属的催化性能还好,且该催化剂循环使用10次仍能保持最初的活性。Feng等[36]在室温条件下,以硼氢化钠和甲基氨硼烷为还原剂,采用一步原位共还原法,将不同比例的CoNi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石墨烯上,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持久稳定性和磁性可回收的特
点,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的TOF为16.4mol H
2/(min·mol catalyst),反应活化能也非常低(13.49kJ/mol),和不同还原剂还原得到的催化剂和不同载体(SiO2、γ-Al2O3和活性炭)负载的催化剂相比都具有更高的活性。
由于MOFs具有高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和良好的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7]。Liu等[18]采用超声辅助原位还原、超声辅助的非原位还原、原位还原、非原位还原这4种方法将Co纳米粒子负载在MIL-101上,结果表明原位还原得到的Co呈不定形,比非原位还原得到的结晶型Co性能更好,且超声能减小Co纳米粒子的大小,所以超声辅助原位还原得到的Co/MIL-101的催化活性最高,TOF
达到51.4mol H
2/(min·mol catalyst),采用相同方法,将不定形的CuCo、FeCo和NiCo纳米粒子负载在MIL-101上的催化性能分别为51.7mol H
2/(min·mol catalyst)、50.8 mol H2/(min·mol catalyst)和44.3mol H2/(min·mol catalyst)。
还有一些其他的载体也可用于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增加反应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反应活性。Akdim等[38]以Co为基底元素,分别添加第二金属Cu、Zr、Cr、Hf合成不同的双金属合金纳米粒子,结果表明,当Co和Cu的质量比为7∶3时,Co和Cu之间的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导致其具有更高的活性,随后通过两步法将CoCu合金分散到泡沫镍上,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速率为25mL/min,几乎
··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