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网络欺凌、自尊和危险行为:
对职校学生的探索性研究
文/祝玉红1杨晓辰1陈祺祺2(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
人口学院,北京100872;2.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2
2
1 4fr
w
3醤
M
3
6味弘
W
O
6醤
桝将為
M
K
W 床第详妙罩<;离
[摘要]网络欺凌与传统的欺凌相比,更具隐匿性和广泛性。以往研究发现网络欺凌伤害对
president hu
青少年的危险行为有显著影响,然而较少研究针对职校青少年群体探究这一关系的中间机制。
本文以373名职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职校学生网络欺凌发生现状与危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自
尊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21.72%的职校学生为网络欺凌受害者,13.86%为实施网络欺凌者,
&04%为遭受-实施网络欺凌双重角色。自尊在职业学校学生遭受网络欺凌、遭受-实施网络欺
凌双重角色与危险行为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3.59%和33.34%。基于研究发现,本
shake的过去式
文提出完善网络欺凌防治的有关政策和构建以职校学生的特点为基础的社会工作“三级预防”
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职校学生网络欺凌危险行为自尊
[S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类专项资金)的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XNL013)o
[作者简介]祝玉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杨晓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陈祺祺(通讯作者),厦门大学社会与
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彌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21)03-0064-14
_、问题的提出
2020年5月冲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
urgent是什么意思064韩语谢谢怎么说
模为1.75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①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
的社会交往方式,随之带来的网络欺凌风险也日益增加,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为学术界和公众所关注O
2017年,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简称《治理
方案》),旨在切实有效地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方案》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
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
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
等的事件”。②这一定义明确将“网络'冽为校园欺凌的发生途径之一,可见作为传统欺凌发生的新领
域,网络欺凌问题在我国逐渐进入公众与政策视野并成为青少年保护的主要领域之一。
根据Patchin和Hinduja的定义,网络欺凌是以电子信息为媒介,对他人造成的有意且重复伤害
的行为③;Smith认为,个体或者群体使用电子信息交流方式,多次重复性地伤害不容易保护自己的个
体的攻击行为即为网络欺凌行为④;Bely将网络欺凌定义为借助信息及通讯技术对个人或群体进行
恶意的、重复的、敌意的行为,这一行为会给其他人造成伤害⑤。结合以往的定义,本文认为网络欺凌
是发生在网络空间、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对相对弱势的一方所实施的重复性且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在
这一行为中有明显的强弱对比,且对处于弱势的一方会造成一定的困扰或伤害。
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间接性、广泛性等特点,网络欺凌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要比
传统欺凌更严重。⑥在一项针对网络欺凌概念界定的元民族志(meta-ethnography)研究中,研究者通过
对已有质性研究的分析,将网络欺凌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本质总结为有意的(Intent)、重复性(Repetition)、可及性(Accessibility)、匿名性(Anonymity)和披露困难(Barriers to Disclosure)等五大特
性。⑦国内有学者将网络欺凌的特点总结为普遍性、特殊性与复杂性。⑧其中,普遍性体现为网络欺凌
①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http://
wwwnic/gywm/xwzx/rdxw/20172017_7057/202005/t20200512_70992.htm,访问日期:2021年5月12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幼II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有关情况介绍,v/jyb_xwfb/
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l)_20171227/sfcl/201712/t20171227_322963.html,访问日期:2021年5月12日。
③Justin W.Patchin and Sameer Hinduja,"Bullies Move beyond the Schoolyard:A Preliminary Look at Cyberbullying,"
Youth Violence Juvenile Justice,Vol.4,2006,pp.148-169.
④K Smith,J Mahdavi,M Carvalho,S Fisher,S Rusll,N Tippett,^Cyberbullying:Its Nature and Impact in Secondary
School Pupils,M Journal c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Vol.49,No.4,2008,pp.376-385.
⑤Bill Bely,“The Define of Cyberbullying,n accesd May12,berbullying,2014.
⑥Robert S.Tokunaga,^Following You Home from School:A Critical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arch on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Computers in Human,Behavior9Vol.26,No.3,2010,pp.277-287.smokinggun
⑦Rebecca Dennehy,Sarah Meaney,Kieran A.Walsh,et al.."Young People*s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Nature of
Cyberbully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ynthesis o£Qualitative Rearch,n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Vol.51,
2020,pp.1359-1789.
⑧冯建军:《网络欺凌及其预防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2期。
065
•社会学higher
202亠抽
W
3
醤淵
3 6味
弥
W 1 6 6醤
桝将為
M
K
W 床第详莎罩惟爲06在世界各地的出现情况较为普遍;特殊性表现在相对于传统欺凌而言,发生空间、力量失衡等不是网络欺凌的必备条件,网络欺凌由于传播速度快且传播面广泛,比传统欺凌更难以控制,伤害更加持久;复杂性则表现在网络欺凌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导致难以被识别、随时发生、类型多样、危害持续时间长、披露困难等方面,因而对于网络欺凌的识别与防治相比于传统欺凌可能会更加困难。大量研究表明,网络欺凌会对青少年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如受害者滥用酒精和药物的概率更高①,酗酒、吸烟、赌博②、携带武器、打架③等问题行为的风险更大。自尊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的情感性体验④。自尊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对网络欺凌与自尊的研究表明,网络欺凌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⑤。此外,
自尊水平与自杀风险等多种行为问题都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⑥。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任务,是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⑦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职业学校的学生总数已超过1500万人,是在校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⑧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来自工人和外来务工家庭⑨,家庭经济地位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常常“被分流”到职业学校⑩。有研究发现,职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面临更多显性或隐性的行为和心理问题⑪。2016年以来,学者们围绕网络欺凌这一议题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已有的文献多以普通学校青少年、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较少关注职校学生这一相对特殊的群体,且较少研究针对职校青少年群体网络欺凌和
①孙时进、邓士昌:《青少年的网络欺凌: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现代传播》2016年第2期。
②Yuhong Zhu,Wen Li,Jennifer E O^Brien and Tingting Liu,"Parent一Child Attachment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Adolescents*Health/Mental Health Problems:An Exploration of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mong Chine Adolescents,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19.
③Mohammed Alhajji,Sarah Bass and Ting Dai,^Cyberbullying,Mental Health,and Violence in Adolescents and
会计的职责Associations With Sex and Race:Data from the2015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Global Pediatric Health9Vol.6, 2019.
④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⑤Fong-Ching Chang,Ching-Mei Lee,Chiung-Hui Chiu,et aL,M Relationships among Cyberbullying,School Bully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Taiwane Adolescents,Journal of School Health,Vol83,2013,pp.454-462.
⑥Mitch van Geel,Paul Vedder,Jenny Tanilon,u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Cyberbullying,and Suicid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Jama Pediatrics,Vol.168,No.5,2014,pp.435-442.
⑦沈有禄:《谁上职校?为什么上职校?有何差异?》,《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7期。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v/s78/A03/moe_560/jytjsj_2018/qg/
201908/t20190812_394239.html,访问日期:2021年5月12日。
⑨Mette Halskov Hann and Terry Woronov,“Demanding and Resis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Schools in Nural and Urban China,”Comparative Education,Vol.49,No.2,2013,pp.242-259.
⑩张济洲、黄书光:《谁读职校—
—基于社会分层视角》,《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9期。
⑪林克松、沈家乐、杨磊:《中职校园欺凌的“真相”——我国中职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实然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职教论坛》2020年第2期。
危险行为之间的机制。为进一步了解职校学生的网络欺凌问题,本研究重点关注两个研究问题:(1)
职校学生网络欺凌的发生现状如何?(2)自尊在职校学生网络欺凌与危险行为之间发挥怎样的作用?
(~)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发生现状
网络欺凌通常有三种不同的行为角色:网络受害者(Cybervictim)、网络欺凌实施者(Cyberbully)、
欺凌者-受欺凌者双重角色(Cyberbully-victim)o一项以1707名瑞典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实施网络欺凌者占0.8%,遭受网络欺凌者占11.2%,遭受-实施双重角色者为
1.6%。①Kowalski等对3767名美国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时遭受欺凌的学生占
66.6%,使用在线聊天室时遭受欺凌的学生占24.7%O叱hang对我国台湾地区26所高中的2992名学
生开展的调査发现,在过去一年中,网络欺凌实施与受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1&4%。③不同研究
报告的网络欺凌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网络欺凌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界定,使用的测量工具
也不同。例如,欧洲网络欺凌干预项目把网络欺凌视为通过手机或网络传播隐私或进行侮辱、骚扰、
威胁等行为④;还有研究将网络欺凌划分为网络伪造欺诈、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欺凌⑤。因社会文
化环境的不同,国内外所使用的社交软件、网络平台存在差异,研究者对网络伤害性行为的划分也不
同,因而对网络欺凌的界定和测量结果也存在差异。
以职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显示,在控制传统欺凌伤害变量之后,网络欺凌受害与职业
学校学生的内在问题和外在行为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⑥还有研究发现,网络使用的时长和不当
行为,如过度使用网络的消极结果可能会增加网络欺凌行为的概率。⑦孙晓霞等对山西省1013名高
①Hellfeldt K,Andershed H,Ldpez-Romero L,^Cyberbully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Young Adolescence: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Mediation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from Family,Friends,and Teach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arch and Public Health,Vol.17,2020,p.45.
(2)Robin M.Kowalski and Susan P.Limber,Electronic Bullying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9Vol.41,No.6,2007,pp.22-30.
③Fong-Ching Chang,Ching-Mei Lee,Chiung-Hui Chiu,et al.,K Relationships among Cyberbullying,School Bully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Taiwane Adolescents,”Journal of School Health,Vol.83,No.6,2013,pp.454-462.
④Rosario Del Rey,Jos6A.Casas,Rosario Ortega-Ruiz,et al.,“Structural Validation and Cross-cultural Robustness of the
European Cyberbullying Intervention Project Questionnaire,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Vol.50,2015,pp.141-147.
⑤曹晓琪、田苗、宋雅琼等:《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抑郁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20年第2期。
⑥§enay Sezgin Nartgiin and Murtaza Cicioglu,"Problematic Internet U and Cyber Bully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n
International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Vol.7,No.3,2015,pp.10-26.
⑦Mitch van Geel and Paul Vedder,"Does Cyberbullying Predict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Conduct Problems When
Controlled for Traditional Bullying?,f Scandinavian,Journal of P sychology,Vol.61,No2,2020,pp.307-311.
067
•社会学
2
2
1 4fr
444as com
w
用身份证号查四级准考证号3醤
M
3
6味弘
W
O
6醤
桝将為
M
K
W 床第详妙罩<;离
06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为22.46%,实施网络欺凌者占9.95%,网络欺凌的受害者占9.23%,3.28%为欺凌-受欺凌双重角色。①王文靖等对安徽省部分职业院校青少年的调查显示,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为3.3%O®Amett等将职业学校学生视为"年轻的成年人"(emerging adults),他们开始关注更持久的承诺,但仍不能被视为成年人。③这一阶段被视为生命历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青少年在不断进行身份探索,也会因此产生风险性试验行为。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且直接面向社会的,因而职校学生常常面临更为复杂的家庭和社会情境以及更多的就业压力,增加了职校生成为网络欺凌受害者的概率,也可能导致他们选择实施网络欺凌作为应对压力的解决方法。
(-)网络欺凌、自尊与危险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网络欺凌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包括产生自杀意念④、抑郁⑤、自尊水平降低⑥、创伤后应激障碍⑦等。其中,网络欺凌行为会导致自尊水平降低,同时自尊水平较低的人也更容易被卷入网络欺凌。研究表明,受欺凌者的自尊水平较低,会导致自我评价和个人价值感降低,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安全感,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进而增加儿童遭受同伴欺凌的危险。⑧低自尊水平的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会夸大外界对自己的威胁,感到自己被冒犯,因此会导致激烈的情绪波动而实施网
络欺凌行为。驰在自尊对网络欺凌应对方式的影响中,高自尊水平的人更有主见也更加“自我”,因此可以积极地对网络欺凌事件做出回应;相反,低自尊水平的人会表现得怯懦,在面对网络欺凌事件时
①孙晓霞、原姣、王莉:《山西高职医学生网络欺凌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9年第1期。
②王文靖、张志华、李一峰等:《安徽省部分职业院校青少年网络欺凌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联性研究》,《中华疾病控制
杂志》2017年第6期。
③Jefirey Jenn Amett,“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of Substance U in Emerging Adulthood,M Journal of Drug Issues,
Vol.35,No.2,2005,pp.235-254.
④Sameer Hinduja and Justin W.Patchin,u B ullying,Cyberbullying,and Suicide,"Archives of Suicide Rearch,Vol.14,
No.3,2010,pp.206-221.
⑤Dorit Olenik-Shemesh,Tali Heiman and Sigal Eden,Cyberbullying Victimisation in Adolescence:Relationships with
Loneliness and Depressive Mood,”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Vol.17,No.3-4,2012,pp.361-374.
⑥Justin W.Patchin and Sameer Hinduja.,u Cyberbullying and Self-esteem,,f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Vol.80,No.12,
2010,pp.614-621.
⑦Yuhong Zhu,Wen Li,Jennifer E O'Brien and Tingting Liu,"Parent—Child Attachment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Adolescents5Health/Mental Health Problems:An Exploration of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mong Chine Adolescents,n Journal c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19.初中英语作文
⑧刘艳丽、陆桂芝:《校园欺凌行为中受欺凌者的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教育科学研究》2017第5期。
⑨Sheryl A.Hemphill,Aneta Kotevski,Michelle Tollit,et al,"Longitudinal Predictors of Cyber and Traditional Bullying
Perpetration in Australi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ournal of A dolescent Health,Vol.51,No.l,2012,pp.59-63.
⑩苑波、张野、张珊珊虫中学生自尊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