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与综述
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王成惠 , 秦少青
( 丹东市 65735 部队医院, 丹东 118002)
随着气候的变暖, 大地和森林又披上了绿装。鲜花盛开,
绿草清脆, 森林茂盛, 悦耳的鸟鸣声耳畔回绕。回归大自然,
走入天然氧吧, 享用没有任何污染的纯绿色山野味和农家
菜, 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主旋律。但是, 在快
乐和愉悦之余, 有必要提醒大家, 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致病
原滋生的时节, 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虫类变得异常活跃, 因
此, 经常去户外草林茂密地方游玩的人们, 要注意对各种蚊
虫的防范。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由蚊虫叮
咬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区, 北方有些省份分布较窄。如黑龙江的宁安, 辽宁的沈阳、
抚顺、辽阳、阜新、营口、丹东、铁岭、锦州、朝阳、桓仁和本
溪。4~10 月是蚊虫的活动期, 6~8 月为高峰期; 5 月份开始发
病, 7~9 月为高峰期, 11 月份渐息。2006 年全国发病 1068
人。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 体温迅速上升至 39℃以上, 并伴有
剧烈头痛、背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登革出血热比登革热更凶
险 , 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特征 , 病死率高达 5%~
hugh hefner10%。
1
虫媒传染病的特点
2.2.2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又称日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主要
虫媒传染病是以蚊、蠓、蜱、螨、虱、蚤、白蛉等节肢动物
的吸血叮咬引起感染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大都具有一下特
点: ⑴虫媒传染病大都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类是易感群
体。只有人进入疫源地被蚊虫等节肢动物侵害才有可能感
染, 人与人之间不感染, 传播是由节肢动物通过吸血或叮咬
在传染源与非传染源之间传播的。⑵虫媒传染病大多具有明
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⑶除乙脑可以用疫苗预防外, 其他大
多没有特效疗法。此类疫病的预防, 多以消灭媒介昆虫, 切断
传播途径为主。
由三带喙库蚊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 以脑实质炎症为
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
新疆、西藏外均有乙脑流行。但大部分位于淮河和长江流域。
近年有北移的趋势nashville, 北京、东北和内蒙均有病例报道。该病在
热带地区全年均有发生,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传播乙脑病毒
的蚊种很多, 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它兼食人和动
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 经调查, 猪棚内三带喙库蚊
占 94%, 三带喙库蚊常常在黄昏后 2h 左右和黎明前时间在
室外袭击人、吸人血。而猪感染乙脑病毒后能产生滴度很高
2
我国常见虫媒传染病
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毒血症, 足以使吸血三带喙库蚊获得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最多的国家之一, 尽管法
定报告的发病比例较低, 但死亡人数却占了法定报告传染病
的约 50%, 我国虫媒传染病主要有蚊传登革热、乙型脑炎、疟
疾、丝虫病; 白蛉传黑热病; 虱传流性行斑疹伤寒; 蜱传森林
脑炎、新疆流行性出血热、莱姆病、蜱传回归热、北亚斑点热
和埃立克体病; 以及螨传恙虫病和肾综合症出血热。
染, 乙脑病毒在三带喙库蚊可经卵垂直传播。发病主要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 约占 80%以上, 尤以tonguetwister 2~6 岁儿童发病最高。男
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一般较高。2006 年全国发病
8016 人, 死亡 387 人。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在 10~14d 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
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 , 重者可出现抽
2.1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病
1992 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等
搐、昏迷, 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
级的虫媒病毒又 535 种, 对人畜有害的又charisma 128 种。目前证实
在我国存在流行的又 4 种, 乙型脑炎、森林脑炎、肾综合征出
动物, 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主要危害儿童, 且具有高比例的
严重神经症状后遗症。
血热、新疆出血热和登革热。
2.1.3
蜱传脑炎或森林脑炎
是由蜱携带的森林脑炎病毒
cng
2.1.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
是由伊蚊传播, 登革热病毒引起
引起的传染病。全沟硬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我国 1952 年分
的急性传染病。早在 1940 年上海、福建、广东曾怀疑有流行,
后一度消失。1978 年于广州及佛山发生流行, 随后在我国海
南岛、广东和福建局部地区及澳门、台湾发生不同程度的流
行, 还有报道称云南可能是登革热的疫源地。登革热的主要
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主要在白昼活动, 喜栖息
于人房内, 有间断吸血习性, 为凶猛的吸血蚊虫。埃及伊蚊在
离到病毒。该病毒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每年 4~9 月为发病季节, 6~8 月
是高峰期。近年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也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
地。
临床症状: 突然高热、意识障碍, 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
及肩胛肌瘫痪, 后遗症多见。
我国的分布很局限, 主要分布于海南省, 其次是广东和广西
2.1.4
新疆出血热
是由病毒引起、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
的部分地区, 主要孳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和户外积聚雨
水的缸罐中。白纹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 34 度以南地
音标教学
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亚洲璃眼蜱
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每年的 4- 5 月为流行高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09
17
专论与综述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 7d 左右, 起病急骤, 有发热、头痛、
困倦乏力、呕吐等症状。发病初期病人棉布和胸部皮肤潮红,
继而口腔黏膜及其他部位皮肤有出血点, 病情严重的病人有
鼻出血、呕血、血尿、蛋白尿、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为特征。1965
年在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巴楚县等境内首次发现.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尔盆地边缘有本并的疫源地存在。我国已成功研
制出新疆出血热疫苗。
兽共患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全沟硬蜱是传播媒介。1985 年
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以来, 现已证实全国又 19 个省
市自治区存在自然疫源地, 29 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莱姆病感
染。西北、东北和内蒙古的草原和林区是主要的流行区, 感
染率在 5%~10%。该病多流行于夏秋季。通常 4 月份开始出
商务英语翻译师
现病人, 5 月份明显增多, 6 月份达高峰, 其后逐渐减少, 8 月
份渐息。人群对莱姆病普遍易感。年龄分布范围广, 以青壮
2.1.5
肾综合征出血热
由恙螨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一
年多发。
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
江中下游地区及京杭大运河- 淮河流域地区。只有新疆和青
海无病例发生。我国每年发生的病人数占世界发病人数的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 3~20d, 最长可至 3 个月。疾病
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 引起心
脏、神经或关节病变。
90%, 我国大陆 31 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均有病例发生,
2.2.4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钉螺携带的毛蚴引起的寄
每年都有 2~5 万人发病, 今年个别省份有上升趋势。发病有
两个高峰, 一是秋冬季高峰( 10 月~翌年 1 月) , 二是春季高
峰( 3~6 月) 。2006 年全国报告有 16129 人发病, 死亡 145
人。
临床症状: 急性发热, 头痛, 腰痛, 眼眶痛, 颜面及上胸部
潮红, 球结膜充血水肿, 软腭腋下出血点, 一过性休克, 急性
肾功能衰竭, 消化道出血等。
2.2 虫媒寄生虫病
生虫病。钉螺是传播媒介, 主要分布在稻田、滩地和水沟中。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
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为, 北至江
苏省宝应县, 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 东至上海市的
南汇县, 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 上海
市) , 最高达 3000m 左右( 云南省) 。其中, 除湖北省宜昌到
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 其余均呈分散、
2.2.1
疟
疾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所传播的疟原虫所引起
隔离状态。经过 50 多年的有效防治, 中国大部分流行区已消
的疾病。疟疾主要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我国主要流行
于云南、海南和长江及淮河流域相对贫困的地区, 按蚊是主
要传播媒介。5~电子商务师培训10 月为按蚊的高峰期, 6~8 月为疟疾的高发
期。10 月以后渐少。除西北角小片地区外, 全国的疟疾流行
强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加大, 西北高原及干旱地区几乎
无疟疾流行。2006 年全国发病 60813 人, 死亡 30 人。
临床症状: 潜伏期( 由蚊叮至病发) 约为 7~30d, 部份会
长达十个月。疟疾的症状包括有连续发冷、发烧、冒汗、头痛、
肌肉痛和疲倦。患疟疾最严重的后果是影响中央神经系统,
患者会有神智不清、抽筋、血液和肾脏问题, 患者可于 24h 内
死亡。
灭或控制了血吸虫病。至 1995 年, 未控制流行的尚有 7 个
省、110 个县、市、区、1066 个乡镇, 主要分布在水位难以控制
的江湖洲滩地区(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 5 省) 和人口
稀少、经济欠发达、环境复杂的大山区缩略词( 四川、云南两省) 。目
前, 全国钉螺分布面积达 2.22 万公顷, 累计血吸虫病人 1200
多万例。2006 年全国发病 16129 人, 死亡 3 人。
临床症状: 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是发热。如果未经
治疗, 发热时间短则 10 余天, 长者可达几个月。发热期间, 病
人多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消化
one off
系统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肝脏肿大, 并伴有压痛。重症病人不
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慢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
2.2.2
黑热病
是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
或下痢。
地方性寄生虫病。中华白蛉为主要传播媒介, 人群普遍易感。
2.2.5
恙虫病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是由恙虫
在我国, 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 包括山东、河
北、河南、四川、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山
西、湖北、辽宁、内蒙古及北京市郊等 16 个省市自治区。现黑
热病已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