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应届毕业大学生抑郁症治疗历程

更新时间:2023-06-24 20:15:26 阅读: 评论:0

22岁应届毕业大学生抑郁症治疗历程
01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戈登布朗 (Mood Disorder)的主要类型。抑郁症是一种很普遍的精神疾病,会使一个人在数周内感到悲伤或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Richard & O’Hara, 2014)
现实中很多人时不时会因为被外界因素影响而感到抑郁(情绪低落、伤心、失望和无精打采) (de Zwart, Jeronimus& De Jonge, 2018)。但抑郁症和抑郁状态(Depresd)是不同的概念,抑郁症不单单是心情抑郁这么简单的。
在临床实践中,抑郁症和普通抑郁状态的具体区别为:
抑郁症反应程度更严重,患者会陷入错误信念(Fal Belief)中,一件微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产生大量负面想法(Negative Thought)并让他们困苦不堪。
1. 抑郁症持续时间更长,抑郁症的抑郁状态无法在数个小时内缓解,症状会持续至少两周时间甚至更长久;
2.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进行,使人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3. 抑郁症可能是一种短期的疾病,也有可能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只有进行正确的治疗,它才能够被治愈。
许多患有抑郁症的人从不寻求治疗。但大多数人,即使是最严重的抑郁症,经过治疗都可以好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抑郁症。
以下是22岁应届毕业大学生抑郁症治疗历程,为保护个人隐私和其身份,患者的名字和部分个人信息已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02
案例
大学生张小姐(化名)由于感情生活出现了问题,出现抑郁相关的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学
习与生活。就诊后,通过专业的评估手段,确诊为抑郁症。采用针对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后,张小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重新拥有了开启下一段亲密关系的勇气。
背景
张小姐是一名22岁的大学生,家境比较优越,目前在离家较远的另一个城市上大学。大学上课期间,她独自生活,假期回家。
在大学生活期间,张小姐结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段感情的结束给张小姐造成极大的打击。她认为自己再也无法拥有像这样的感情,常常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为了从这份痛苦中逃离,张小姐参与了一些冲动疯狂的活动,并在事后陷入懊悔之中。
这些不愉快经历叠加,使张小姐长期陷入情绪低落、强烈自我负罪感和愤怒等负面心理状态中。这些过度消极的体验极大地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导致她社会功能受损。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张小姐开始寻求心理专业方面的帮助。
beware是什么意思诊断工具
临床定式访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SCID)
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BDI-II)
态度与信念量表(第二版)(Attitude and Belief Scale II, ABS-II)
自动思维问卷 (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 ATQ)
工业工程就业前景∙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
工作同盟量表 (Working Alliance Inventory, WAI)大连日语培训学校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CSQ)
健康评估量表 (Fitness Evaluation Scale, FES)
治疗结果期望 (Expectation of Therapeutic Outcome, ETO)
lte是什么
症状诊断
张小姐的诊断结果表明她患有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她的自我报告显示,其情绪极度低落、内疚、愤怒、并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和
活动也失去了兴趣。此外,她还表示自己的注意力下降,饮食习惯变差(以垃圾食品为主),并且停止锻炼身体。
治疗方法
电脑开机声音大怎么回事
以专门针对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最适合张小姐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共有11疗程。
第一个阶段侧重于对张小姐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她介绍CBT的原理并帮助她认识到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标准的CBT治疗;
第三阶段则集中于帮助张小姐改善并保持健康饮食与运动习惯,恢复正常生活。
在治疗中,张小姐还学习到了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使用CBT技术来调节自我,防止症状复发,帮助其更好地生活。
治疗结果
张小姐治疗后期所取得的BDI-II抑郁分数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治疗结束时,这一分数已经降到了最低或无抑郁范围;其认知(ATQ & ABS-II)和负性情绪(PANAS-N)电大学位英语考试的测量结果均有显著改善,而健康评估传神翻译(FES)也有显著提高。
(张小姐自我报告测量情况)
后续回访
lateron三个月后的随访显示,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长,张小姐的BDI-II抑郁评分仍显示其状态为最低或无抑郁范围。其他临床结果也显示张小姐持续保持显著的治疗效果。
03
结论
在本篇案例中,张小姐由于受到失恋的打击而出现一系列不健康的作息和饮食,从而导致重性抑郁障碍。如果您发现自己也出现抑郁症状,请及时就诊进行临床诊断,配合医生的
工作进行治疗。在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抑郁症状时,需要注意:
抑郁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状况。不要把抑郁障碍当做普通的情绪问题,抑郁障碍会逐步带走一个人的能量、乐观和动力,不是单单靠意志就能振作起来的;
抑郁障碍症状发作并不具有针对性。抑郁障碍患者难以在情感上和他人建立深入的联系,他们还会无法控制的生气和发脾气,出口伤人。但是要记住,这些都是抑郁症状表现,并不是患者的本意,也不是故意针对谁;
掩盖问题不能让抑郁症状消失。或许会有人认为患上精神疾病是“丢人”、“羞耻”的行为,从而掩盖问题,用撒谎的方式回避,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阻碍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从小事做起。抑郁症状下患者仅仅是想到去做一些事都会感到精疲力尽,或者完全没有想去做事的意愿,这时自己或身边的人要鼓励患者,不要着急,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做起,一点点走出抑郁。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精神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among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阅览 〓 
Anderson, I. M., Haddad, P. M., & Scott, J. (2012). Bipolar disorder. Bmj, 345, e8508.
Barnett, J. H., &Smoller, J. W. (2009). The genetics of bipolar disorder. Neuroscience, 164(1), 331-343.
Berk, L., Berk, M., Castle, D., & Lauder, S. (2009). Living with bipolar: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disord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lling, 19(1), 88-94.
Brown, K. M., & Tracy, D. K. (2013). Lithium: the pharmacodynamic actions of the amazingion.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psychopharmacology, 3(3), 163-176.
Cipriani, A., Hawton, K., Stockton, S., & Geddes, J. R. (2013). Lithium in the prevention of suicide in mood disorders: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346, f3646.
Grande, I., Berk, M., Birmaher, B., &Vieta, E. (2016). Bipolar disorder. The Lancet, 387(10027), 1561-1572.
Kerner, B. (2014). Genetics of bipolar disorder.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genetics, 7, 33.
Muneer, A. (2013). Treatment of the depressive pha of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a review. J Pak Med Assoc, 63(6), 763-9.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2012). Bipolar disorder, Maryland: Author.
Oud, M., Mayo-Wilson, E., Braidwood, R., Schulte, P., Jones, S. H., Morriss, R., ... & Ken
dall, T. (2016).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dul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8(3), 213-222.
Perry, A., Tarrier, N., Morriss, R., McCarthy, E., & Limb, K. (1999). Randomid controlled trial of efficacy of teaching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o identify early symptoms of relap and obtain treatmen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6, 149-153.

本文发布于:2023-06-24 20:1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563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问题   心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