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本世纪3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大大下降,至1992年全国发病人数降至7万。
人教版高中英语听力1.一般症状 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2 (1)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相当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裂殖子释入血流。但因周围血内的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2)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六级报名网站
(3)发热期: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自学英语软件
(4)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5)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h,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48h,三日疟为72h。镜检所见原虫除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6)潜隐期和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还有潜隐期和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复燃,没有复发。初发与复发以及前后两次复发间隔的时间,分别称为第1和第2潜隐期。未经足量高效血内裂殖体杀灭药治疗后所见的类似情况,统称复燃。各种疟疾的临床表现如下。①间日疟:间日疟多有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38℃为准,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开始一、二次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间日疟发作中常见单纯疱疹,多见于口唇周围,也可延及鼻和两耳,偶见于肛门周围和外阴部。间日疟预后良好,早年有良性疟之称;②恶性疟:潜伏期6~27天,平均11天,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贫血等。出汗期不明显。热型复杂,有的像间日疟,隔天发作1次,与48h为一恶性疟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相符;有的每天发热,热型呈间歇型、弛张型或不规则型;有的持续高热,发热期往往长达20~36h;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极短,致使体温曲线呈“M”型。恶性疟用高效裂殖体杀灭药足量治疗后,即可根治。若能及时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③卵形症:临床症状与
间日疟相似。多数在下午5点以后或晚上发作。症状较轻,无明显寒战,发作次数一般在6次以内,易自愈,远期复发少,常见无症状的带虫者。半数以上病例一开始就呈典型的间日热型,热度较低;④三日疟:潜伏期18~35天,平均28天。通常无前驱期,发作前3~4天有疲倦、肌肉关节酸痛、寒冷感及头痛,往往不易觉察而被忽视。多在午后发病,亦可见于中午时分。发冷、发热和出汗三个时期较明显,因退热太快,有虚脱的可能。由于三日疟原虫的发育同步性较强,每72h为一发作周期亦较规则。三日疟无复发,足量氯喹和奎宁均能予以根治。薪酬模式
2.凶险型疟疾 主要见于恶性疟。其他三种疟疾极少见到凶险型。
souvenir(1)脑型:多见于无免疫力而又未及时治疗者。临床上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级。
afraid怎么读
(2)超高热型:以起病较急、体温迅速上升至41℃以上并持续不退为特点。
(3)厥冷型:病人软弱无力,皮肤湿冷、苍白或轻度发绀,可有阵发性上腹剧痛,常伴有顽固性呕吐或水样便,很快虚脱以至昏迷,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4)胃肠型:有明显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感。本型是凶险型中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一型。
疟原虫生活史的致病阶段主要是红细胞内期。疟疾的一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典型疟疾周期性发作、继发贫血及脾大,严重者还可引起的凶险型疟疾、疟性肾病、黑尿热等,均由红内期裂体增殖的疟原虫及其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红细胞外期对肝细胞虽有损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然而它与疟疾的潜伏期及复发有关。从疟疾发病的整个过程来看,蚊唾液腺中的子孢子侵入人体后到临床发作前,都要经过一段潜伏期,继之临床发作;若未经彻底治疗,则经过或长或短的潜隐期(latent period)又出现再燃或复发。
1.潜伏期 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时止为潜伏期。如疟疾系蚊虫传播引起,则潜伏期包括红外期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的时间;若因输血等方式直接把红内期疟原虫注入人体引起,其潜伏期仅为红内期疟原虫增殖到一定数量的时间。
2.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为发冷、发热、出汗三个连续阶段,全过程大约为8~10h。在发作之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转为间歇期。疟疾发作与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有关,同时与红内期疟原虫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发作的动因是由于红细胞被裂殖体胀破后,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起
进入血流,这些物质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而引起寒战、发热,待血内刺激物被清除后,体温开始恢复正常。典型的发作间隔与疟原虫红内期裂殖周期相吻合。随着疟疾发作次数增多,人体对原虫产生了免疫力,或经不彻底的治疗,大部分红内期疟原虫被消灭,不再出现临床症状。但经过几周或几个月,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残存的疟原虫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如抗原变异等)逃避免疫作用及机体一般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下降,重新大量繁殖引起再次发作,称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疟原虫已被人体免疫力或杀裂殖体药物彻底肃清,但由于红外期的疟原虫,即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待其休眠结束,开始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重新侵入红细胞后大量繁殖,再次引起原虫血症致疟疾发作,称之为复发(relap)。复发时由于机体已有一定的免疫力,症状一般较初发时轻,发作次数也较少。
3.贫血和肝脾大
(1)贫血:疟疾反复发作后,红细胞数量迅速下降,血红蛋白降低,引起不同程度贫血。恶性疟的贫血更为严重,因为恶性疟原虫侵犯各种红细胞,繁殖数量大,破坏红细胞较严重。疟疾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重。
(2)肝脾大: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大,在小儿患恶性疟时尤为显著。脾大是疟疾患者早期出现并有显著特点的体征。初发患者在发作3~4天后开始出现脾肿,原因是充血及巨噬细胞大量增生。
(3)疟疾肾病综合征:疟疾在发作过程中可以并发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或肾病综合征。一般认为属免疫病理现象,为第Ⅲ型变态反应。疟疾急性期引起的肾病是一时性的可逆性病变,经抗疟治疗可痊愈。长期未愈的部分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疟疾肾病以恶性疟和三日疟患者较常见。
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贝乐学科英语怎么样(4)凶险型疟疾:是指血液中查见恶性疟原虫又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超高原虫血症(外周血液中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感染率>5%);持续6h以上昏迷或其他意识方面的障碍;重症贫血(血红蛋白<71g/L);黄疸;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肾衰竭(24h尿量少于400ml);高热或有其他夹杂症者。凶险型疟疾一般发生在恶性疟暴发流行时期,或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此型患者开始发病多与一般病例无异,但发作一、二次后突然病情转重,症状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病情发展快而险恶,病死率高。凶险型疟疾临床表现80%以上见于恶性疟患者。按临床症状划分为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胃肠型等,其中以脑型疟居多。
southeast
2212140303 陈子巍
runwin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