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玉璧与渐开线

更新时间:2023-06-19 06:34:28 阅读: 评论:0

西周玉璧与渐开线
Һ张向友㊀郑力人①
摘㊀要:
本文以所藏西周龙纹玉璧,从外形㊁玉质㊁刀工㊁沁和纹饰等方面作了考察,同时依据玉璧上的纹饰,推测早在西周时期我国玉匠就已掌握渐开线描绘技术,并用之于玉饰.
关键词:
西周;玉璧;渐开线
J a d e o f t h eW e s t Z h o uD y n a s t y a n d I n v o l u t e
Һ㊀Z h a n g X i a n g y o u,L i r e nZ h e n g
美国总统演讲A b s t r a c t:
T h ea u t h o r so ft h i s p a p e r m e t i c u l o u s l y s t u d y a p i e c eo f j a d eo r n a m e n to ft h e W e s tZ h o u D y n a s t y b y e x a m i n i n g i t sa p p e a r a n c e,q u a l i t y,c r a f t w o r k,a n dd e loading
s i g n.T h e y a c c o r d i n g l y t a k et h e l i b e r t y t o s u r m i s e t h a ta a r l y a s3,000y e a r sa g oC h i n e s e j a d ec r a f t s m e na l r e a d y k n e w h o wt o a p p l y i n v o l u t e t o i n s c r i b e d e s i g n s o n j a d e a r t i c l e s.
K e y w o r d s:
W e s t Z h o uD y n a s t y;J a d e;I n v o l u t e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之一,玉器源远流长.中国从古至今一直以玉为贵,对玉的钟爱举世闻名.高古墓葬的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以降,商
①张向友,香港文物收藏家.郑力人,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
242
天禄论丛◀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
周秦汉,两晋隋唐,玉器皆为社会上层独享的奢侈品,尊为 神器  祭器  礼器 ,黔首无缘问津.周谚有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佩玉贵贱,可窥一斑.
中国古玉研究,应不迟于宋代,但直至近代考古学传入前,能从传世品中鉴定出来的商周玉器数量甚少,更不知史前华夏已有玉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江苏的南京㊁太湖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玉器,70年代在江苏㊁上海㊁浙江等地发现良渚玉器,在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发现红山玉器,在陕西㊁河南㊁山西等地发现西周玉器,①引起中国乃至世界文物考古界的高度重视,中国高古玉研究进入新阶段.良渚㊁红山㊁西周等高古玉器出土至今仅数十年,文物考古界成果斐然,但毕竟时间短,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探讨.
古玉鉴定和鉴赏可概括为 料  工  沁 三要素.料即判断玉器制作前的天然素质,包括产地㊁材质.工即观察玉器造型㊁纹饰㊁刀工及制作过程中留下的工艺痕迹.沁是指古玉千百年长埋地下,受土壤㊁水分㊁氧化㊁酸碱性接触物等因素的影响,内外侵蚀留下的痕迹.本文以所藏的一枚西周龙纹玉璧为例(图一),围绕上述要素展开讨论.
marcjacobs怎么读
出生日期英文图一
①«新石器时代玉器图录»(台北: 故宮博物院 ,1992);陈莺㊁陈逸民㊁姚创立:«良渚玉器鉴定与珍赏»(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于建设:«红山玉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王文浩㊁李红:«西周玉器»(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吴棠海㊁蔡庆良:«玉器发展史»系列(台北:震旦文教基金会,2005).mammut
▶西周玉璧与渐开线
一㊁西周龙纹玉璧的外形和尺寸
nks本文考察的西周龙纹玉璧,外径71mm ,厚度5.5mm  6.5mm ,
内径10mm .按一周尺等于23.1c m 计算,
该玉璧直径正好3寸,误差甚微.该璧内圆精度高,外圆则可见手工打磨明显痕迹,精度不如内圆,但尺寸均控制在71mm 左右,误差不大.玉璧厚度不均,大部分为6mm 左右,最厚处为6.5mm ,
最薄处为5.5mm .这说明当时还未有较大型的玉石切片和磨圆加工设备,玉璧内圆精度好是因为管钻而成;而切片和外圆成形都是手工操作,因此有琢磨痕迹和一定误差,符合西周时期的工艺水平.二㊁西周龙纹玉璧的材质
这枚西周龙纹玉璧材质是和田玉,密度为2.96,
颜色呈青,玉质温润,油性至好,在手电筒侧光和背光下显得结构细腻,正面光照下有 玻璃光 感,兼具千
年古玉的 老  熟 特征,与新玉的 嫩  透 感觉全然不同.根据 好玉配好工
的原则,推测如此珍贵玉器应是西周时期王公贵族佩戴的,且可能由王宫专职
bra是什么
玉人 精雕细琢而成.①根据西周墓葬考古出土情况看,西周玉器的用材品种相当复杂,大部分采
用地方玉,仅少数高级墓葬发现少量和田玉制作的精美玉器.这说明当时和田玉虽较商代为多,但仍属珍稀之物,仅供王公贵族享用.
近年古玉仿品泛滥,且大多采用廉价地方玉,因此古玉收藏家有 非和田玉不藏 之议.从高古玉收藏实践看,如此确可排除大量 疑似 赝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收藏的属高古玉中的和田玉精品,但也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商周高古玉真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采用地方玉(红山玉㊁良渚玉等新石器时代的高古玉
全是地方玉,不在此讨论),非和田玉不藏就可能错失真品,有矫枉过正之嫌;二
3
42①周代五等爵制见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王国维:«观堂集林»(上海:上海书店,1992
英语能力描述
).
442
天禄论丛◀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5卷,2015年3月
是一些仿高古玉却是采用和田玉制作的,所以即便是和田玉材质,也未必就是古玉真品.但在假多真少大环境下, 非和田玉不藏 亦不失为古玉收藏策略中较稳妥的权宜之计,至少可将众多低劣仿品剔除在外.
三㊁西周龙纹玉璧的刀工
无考古出土证据显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已有砣具.良渚玉器上细密复杂的神人兽面阴刻纹,估计是采用当时当地易得的砺石㊁鲨鱼齿㊁解玉砂等原始工具和材料,切割和雕刻而成,其阴线雕刻特征与后世的完全不同,说明此时采用的是不同的治玉工具和雕琢技术.
大约到了青铜时代才开始有真正的金属砣具.商周时期的玉器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砣具加工痕迹,俗称刀工.本文所研究的西周龙纹玉璧继承了商代玉器的工艺,刀工犀利,刚劲有力,且有创新,线条婉转流畅,钩撤刀法和一面坡刀工展示了典型的西周风格.
用10倍以上放大镜在适当光线角度下,仔细观察本文玉璧卷云纹的逗号头部圆弧处,便可看到像水中旋涡般的砣工痕迹,有人将此比喻为扫把痕,类似扫把尾部张开的形状(图二).在砣具加工的一面坡斜面上,则可以看到打磨抛光后留下的波浪形起伏(图三).在没有放大工具的肉眼观察下,这些加工痕迹经精心打磨抛光后,基本难以看清细节,此即行家所谓的 砣工化尽 ,显示了西周玉匠的高超工艺水平,令人叹服.如今大量仿品,仅得形似,刀工却粗糙低劣,与真品有天壤之别,高下立判.
四㊁西周龙纹玉璧的沁
firmness
古玉沁的形成条件和机理十分复杂,可从矿物学的角度做结晶学和化学的深入研究.这里且按传统上沁的颜色加以讨论.本文考察的西周玉璧上的沁大体可分为朱砂沁㊁血沁和水银沁三种,其中呈朱红色的是朱砂沁,褐色的是血沁,黑色的是水银沁.对古玉有所了解的人咸知,古玉上天然形成的沁有 沁
西周玉璧与渐开线
图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三
门 ,这是因为玉的结构比较致密,特别是优质的和田玉,在没有受损的情况下不易形成沁,但若绺裂或破损则容易受沁,即所谓须有 沁门 方可成沁,犹如水果往往在受损或虫咬处开始变质腐烂.依此原则,以化学方法腐蚀,浮在玉器表层上的假沁可以识别.近年来,一些仿高古玉制品是利用缅甸等地产
的木化
烛台背后
玉中包含的各种色块来冒充 沁 ,但假沁的致命处在于没有沁门,因此是易于
辨识的.
本文所考察西周玉璧明显可见的沁门有三处,图四所示的是朱砂沁及其沁门,图五是血沁及其沁门,图六是水银沁及其沁门.所有这些沁都深入玉璧肌里,且有色泽深浅过渡变化,沁色的浓淡和方向都从沁门处向玉璧内扩散,与常见假沁只呈表面且呆板无变的景象全然不同
.
图四㊀朱砂沁㊀㊀㊀㊀㊀㊀㊀图五㊀血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六㊀水银沁
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应充分考虑造假者制作仿高古玉器时,材质可选真的和田玉,纹饰和刀工也可达
到以假乱真.唯独这经千百年沧桑,由大自然造化留下的沁色,是难靠人工顷刻催化出来的.古玉上的沁通常被贬为瑕疵,客观上却成了分辨真伪古玉的试金石.5
42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06:3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50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Foldchange
标签:玉器   玉璧   刀工   痕迹   沁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