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

更新时间:2023-06-18 12:33:23 阅读: 评论:0

高二英语听力下载
第40卷第23期2020年12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23Dec.,2020基金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40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
金项目(GDNRC[2020]067号);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18VHQ014)
收稿日期:2020⁃05⁃06;㊀㊀修订日期:2020⁃11⁃04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hmhuang2007@foxmail.comDOI:10.5846/stxb202005061117
王金华,黄华梅,贾后磊,郑淑娴,赵明利,陈绵润,张晓浩,庄铎.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生态学报,2020,40(23):8430⁃8439.WangJH,HuangHM,JiaHL,ZhengSX,ZhaoML,ChenMR,ZhangXH,ZhuangD.Discussiononthestrategiesofcoastalecosystemprotectionandrestorationinthe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23):8430⁃8439.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
王金华1,2,黄华梅1,2,∗,贾后磊1,2,郑淑娴1,3,赵明利1,陈绵润1,3,张晓浩1,庄㊀铎11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广州㊀510300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㊀510301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㊀519082
考满分网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㊁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㊁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㊁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㊁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㊁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㊁珊瑚礁㊁海草床)修复㊁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㊂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㊂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策略;粤港澳大湾区
Discussiononthestrategiesofcoastalecosystemprotectionandrestorationinthe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
WANGJinhua1,2,HUANGHuamei1,2,∗,JIAHoulei1,2,ZHENGShuxian1,3,ZHAOMingli1,CHENMianrun1,3,ZHANGXiaohao1,ZHUANGDuo1
1SouthChinaSeaMarineInstituteofEnvironmentalandPlanning,StateOceanicAdministration,Guangzhou510300,China2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Guangzhou510301,China3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Zhuhai519082,ChinaAbstract:The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hereaftertheGreaterBayArea)isahigh-intensitydevelopmentareainChinaᶄscoastalzone,facingthepressureofseriousdamagetocoastalecosystemandlow
ecologicalenvironmentquality.ItisnecessarytoprotectandrestorethecoastalecosysteminthedevelopmentoftheGreaterBayArea.Basedon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sandproblemsoftheGreaterBayArea,weprovidestrategiestoprotectandrestoretheGreaterBayAreaᶄscoastalecosystemsandputforwardfiveaspectstodeveloptheplanningsystemofprotectingandrestoringtheGreaterBayAreaecosystem:1)torestorethemarinebiologicallysurvivalenvironmentbylandandseapollutioncontrol;2)tostrengthentheprotectionofcoastalecologythroughtheprotectionofnaturalcoastlines,reconstructionandstandardizationofprotectedareasystem,andprotectionofthehabitatsofrareandendangeredspecies;3)toconstructecologicalbarrierthroughecologicalrestorationofcoastlines,coastalwetlandecosystemssuchasthe
degradedmangroves,coralreefs,seaweedbedsanddamagedislands;4)topromotethesynergyandefficiencyofecologicaldisasterreductionthroughecologicaltransformationandconstructionofseawallsandcoastalshelterforestsystems,aswellasthedemonstrationoftheintegrateddisasterpreventionsystem;5)tobuildasmartcoastalzonemanagementserviceplatformtoensure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communityofasharedmaritimedestiny.Thisstudyproposesstrategiesandsuggestionsfor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thecoastalzoneintheGreaterBayArea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ecological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KeyWords:coastalzone;ecosystems;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planningstrategies;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
海岸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同时是生态类型多样㊁生态功能重要㊁生态系统脆弱的区域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岸带地区成为经济增长极,但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㊁十九大以来,相继提出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理念,积极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与整治工程㊂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㊁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付出了环境污染㊁生态系统受损的巨大代价㊂大湾区密集的人口和工业活动等带来水体的污染[1],特别是珠江口海水水质常年处于劣四类[2];沿岸的围填海活动造成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萎缩甚至丧失,海岸带生态系统受损[3];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4];赤潮㊁台风㊁风暴潮等灾害频发[5],整体上生态安全受到威胁㊂作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㊁打造大湾区生态防护屏障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㊁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任务㊂借鉴国际湾区如旧金山湾区㊁东京湾区㊁纽约湾区生态保护经验,结合粤港澳三地特色,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建设必然要在生态环境治理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㊁生态安全与健康方面采取更高的行动措施㊂
thriller是什么意思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㊂针对大湾区环境治理能力偏弱㊁生态系统修复体系尚未健全的现状,对大湾区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提出了综合性对策,指出要依托珠江水系生态廊道,串联现有自然保护地和砂质岸线㊁红树林等生态保护空间,构筑陆海生态安全体系[6
];要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施陆海统筹,通过优化港口群空间布局㊁实施湾区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通过开展海岸带生态基底调查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湾区生态保护减灾修复[7-8]㊂在体制机制上,提出编制整体规划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㊁加强合作交流等管理对策[9],指出发挥智库的研究与规划作用是保持区域生态建设长期性和协同性的关键[10]㊂在技术方法上,开展了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㊁分类和制图探索[11],基于投影寻踪方法评价了景观生态安全评价[12]等㊂政府层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合作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成果显著㊂但从规划角度,开展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研究还不多见㊂
本文在结合文献资料阐述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基底㊁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大湾区海岸带在水质治理㊁生态保护㊁生态修复㊁生态减灾和智慧海岸带五个方面的保护修复规划策略,以期通过策略实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格局㊁构建大湾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屏障,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减灾工作提供参考㊂
1㊀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及其生态系统概况
1.1㊀海岸带特征英语教具制作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南海北部㊁华南沿海,地质历史悠久㊂大湾区海岸带所在的华南沿海经历了多
次构造运动,在侏罗纪至白垩纪燕山运动花岗岩入侵开始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古海湾的基本轮廓,晚第三纪喜山运动的断裂升降活动使基底呈现NE向平行岭谷及棋盘状格局,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三次海进和海退沉
1348㊀23期㊀㊀㊀王金华㊀等: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㊀
234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积旋回,自中全新世晚期发育形成了海积和海蚀地貌[13⁃15]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E㊁NW和EW三个方向的断裂带[16],沿构造线发育的山地丘陵与海岸线斜交形成岬角㊁半岛或岛屿,沿构造线发育的河流则形成溺谷㊁港湾和河口湾,最终形成了大湾区所在华南海岸岬湾众多㊁岸线曲折㊁河口海湾发育的特点㊂受断裂构造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范围内的大亚湾㊁大鹏湾及香港㊁澳门沿海主要位于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其他区域主要位于闽粤坳褶带和湘粤坳褶带[16],形成珠江口东西两侧的山丘溺谷式港湾海岸[17],东侧的大亚湾㊁大鹏湾及香港一带为山丘深水岸段,珠江口西侧受珠江口近岸流西行影响发生沉积,特别在广海湾至镇海湾一带形成沉积平原[15]㊂
大湾区珠江水系发达,河网密布㊂珠江从八大口门入海,分别为虎门㊁蕉门㊁洪奇门㊁横门的东四门和磨刀门㊁鸡啼门㊁崖门㊁虎跳门的西四门;河流入海后面对广阔的南海,海域潮汐为不正规混合半日潮,多年平均潮差小于2m,形成了大湾区独特的潮流 河流共同作用的珠江河口三角洲[13⁃1
4,18]㊂近现代以来,珠江河口区域被围垦造田㊁建设港口等,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19]㊂
1.2㊀海岸带生态系统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复杂的海岸带环境为海岸带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而丰富的生境㊂大湾区红树林㊁珊瑚礁㊁海草床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河口海域极高的生产力水平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濒危生物长年栖息于此,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海岸带生态系统㊂
大湾区红树林生态系统呈间断分布,广东省以珠江口西侧居多,各市均有分布,珠江口以东主要分布于深圳福田和惠州范和港等地㊂广东省有红树植物20余种,其中红树科4种,主要类型为秋茄㊁桐花树㊁白骨壤等㊂香港红树林主要在后海湾的米埔湿地[20],澳门红树林主要在路氹湿地㊂大湾区珊瑚礁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大亚湾㊁大鹏湾和珠海庙湾[21],其中香港分布有50多种珊瑚,主要位于香港东面海域[20]㊂海草床生态系统分布于珠海唐家湾㊁惠东考洲洋㊁大亚湾㊁江门上川岛和下川岛等沿岸滩涂[22]㊂大湾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主要有中华白海豚㊁黄唇鱼㊁江豚㊁绿海龟等,内伶仃岛周围海域和大屿山西部附近海域是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㊁江豚的重要栖息水域㊂大湾区海岛众多,是动植物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区域㊂
2㊀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7],虽然建立了不同类别的自然保护地㊁开展了一系列保护修复工程(图1,自然保护地数据来源于广东省林业局,其他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但对标其他国际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仍有差距,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㊂2.1㊀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生存受到直接威胁,海洋生态灾害频发㊂
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伶仃洋及其以西近岸海域水质常年处于劣四类,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2]㊂除河口区营养盐本底值相对较高外,水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陆源污染入海量大,超出了海域自净能力[23]㊂珠三角城镇人口集聚带来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特别制造业造成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临海产业的布局以及沿海养殖废水的排放,造成近岸海域水质逐渐恶化,短期内难以改变㊂香港海域受珠江口水质影响,2018年西部近伶仃洋水域水质指标达标率为89%,后海湾仅53%,其他区域主要在港口区水质相对较差[24]㊂大亚湾近岸海域水质相对较好,受疏浚作业和船只排放等影响,2018年海水化学耗氧量和总悬浮物含量较高,铅㊁砷含量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5]㊂
海域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直接威胁,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㊂大湾区香港和珠江口海域属于赤潮多发区,1980 2000年大湾区发生赤潮约80次[23],2009 2016年发生赤潮约54次[26],2017年珠三角近岸海域发现赤潮5次,累计面积91.2km2,主
要的种类为夜光藻赤潮[27]㊂2018年香港发生赤潮12宗,多发于低混浊度及水流缓慢的半封闭型海湾如吐露港,引发品种有覆疣达喀尔藻㊁小环藻和波罗的海原甲藻㊁夜光藻等7种[24]㊂大亚湾赤潮爆发以春季居多,澳头港为多发地,有红色赤潮藻㊁赤潮异弯藻㊁球形棕囊藻和海洋卡盾藻等[28]㊂赤潮的发生除受光照㊁水温㊁季风㊁降水㊁赤潮生物种类数[29]等多种因素影响外,与海水水体
图1㊀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分布及其保护修复现状
Fig.1㊀Thedistributionofcoastalecosystemsandthenaturereservesandrestorationprojectsinthe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
st ives
常年氮磷超标㊁趋于富营养化有相关关系[26,30]㊂
2.2㊀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大,改变了海岸线自然形态和功能,造成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萎缩㊂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地区岸线开发活跃㊂伶仃洋沿岸的广州㊁东莞㊁中山㊁深圳㊁珠海,黄茅海沿岸的江门以及大亚湾沿岸的惠州均不同程度地开展滩涂围垦㊁填海造地㊁港口建设等活动㊂1978 2002年,围塘养殖迅速扩张;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后,城镇建设活动如城镇用地㊁港口码头和临海工业为围填海的主要类型[31⁃32]㊂香港㊁澳门可供城市发展的国土空间狭小,曾经填海造地成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主要手段,至1995年香港填海造地总面积达62km2[33],至1999年澳门填海造地总面积达17.06km2[34]㊂岸线开发利用活动直接破坏了原有岸线的自然形态,占用了潮间带和近岸海域,造成近岸滨海生态系统的快速变化,岸线生态功能严重受损㊂大湾区红树林生态系统萎缩严重,红树林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38
31.2hm2迅速减少至2003年的644.6hm2;2003年以来虽红树林面积有所增加,但原生树种面积减少,红树林结构趋于简单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35]㊂大湾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受过度捕捞㊁盗采㊁围填海造地㊁陆域污染物排放等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呈现下降趋势[21]㊂海草床生态系统面临围海养殖设施建设㊁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㊁扒螺挖贝㊁自然灾害等威胁[22]㊂滨海湿地生境破碎化严重,沿海生态廊道不连贯,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减少㊂
2.3㊀海堤绵长,硬质化的结构隔断了海洋与陆地的物质能量交换㊂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台风㊁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949 2009年珠江河口区平均每年有1次台风登陆[36],2017年先后遭受 天鸽 ㊁ 山竹 两次强台风正面袭击㊂珠江河口地区建设海岸堤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海堤形式为土堤;新中国成立后推行 石堤化 ,进行了大规划的海堤整治和加固,1991年防潮海堤达1894km[37]㊂经1997年 千里金堤 工程[38]和2011年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海堤1500多km[39]㊂据2018年广东省岸线调查统计,大湾区约60%以上的大陆海岸线被硬质结构的海堤所覆盖㊂海堤建设缺乏与生物措施的结合[38],海堤的不透水结构阻断了所在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㊁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受工程设计㊁施工㊁材料运输等限制,不可避免地对沿海防护林㊁红树林㊁滩涂造成损害,导致滨海湿
348㊀23期㊀㊀㊀王金华㊀等: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㊀
434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地生境的丧失或破碎化,对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直接造成毁灭影响,生物物种多样性降低[40]㊂
2.4㊀河口海湾用海活动繁多,生态系统退化,渔业资源减少㊂
珠江河口海域为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鱼虾繁育场㊁索饵场和重要的水产资源种苗库[41]㊂1986 1987年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有鱼类154种㊁虾类25种㊁底栖生物约456种,生物多样性繁多[42],主要优势种有8种,分别为叶鲹㊁棘头梅童鱼㊁凤鲚㊁银鲳㊁杜氏棱鳀㊁带鱼㊁黄斑鲾和赤鼻棱鳀等[43]㊂而2009 2010年渔业资源调查显示,珠江口海域鱼类仅54种㊁甲壳类32种[44],主要优势种为日本蟳㊁棘头梅童鱼㊁红狼牙鰕虎和凤鲚㊂究其原因,主要受围填海造地㊁采沙及泥沙淤积影响,珠江河口海域面积缩小㊁水深变浅,潮流形态和动力减弱,底质理化性质改变[45],水生生物资源栖息地遭受破坏,加上航道㊁港池锚地等开发,生物洄游通道受损,叠加过度捕捞因素,珠江口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种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主要经济鱼㊁虾类出现小型化趋势,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27]㊂
大亚湾也是中国南海水产资源重要的产卵场㊁索饵场及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库㊂1985 2017年大亚湾夏季渔业资源呈现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减小,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1985年优势种为乌鲳㊁银鲳㊁丽叶鲹㊁带鱼等大型中上层的经济鱼类[46],2018年优势种演变为短吻鲾㊁黄斑蓝子鱼等小型底层㊁近底层的低值鱼类为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尤其是捕捞过度及捕捞网具的影响[47]㊂香港邻近南海大陆架,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150多种,有石斑㊁青衣㊁苏眉㊁火点㊁红衫鱼㊁九棍鱼㊁大眼鱼㊁黄花鱼㊁黄肚鱼等,近年来渔业资源也出现衰退[48⁃49]㊂
2.5㊀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呈减少趋势,栖息地保护亟需深化㊂
珠江口是 水上大熊猫 中华白海豚最重要的世代栖息地之一[50]㊂我国1999年批准成立了珠江口国家级中华白海豚保护区,2003年成立了江门中华白海豚市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7年晋升为省级,2017年出台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 2026年)“,以加强对白海豚的保护㊂珠江口东部伶仃洋海域自古以来是商船通航之地,广州港航道㊁铜鼓航道[51]均穿过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地,船舶航行可能会误伤白海豚,且航道疏浚与拓宽㊁桥梁建设的需求日增;而珠江口西岸离岸3km范围内的捕捞作业㊁填海造地对中华白海豚影响巨大[52],社会经济发展和白海豚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㊂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栖息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珠江口监测到中华白海豚3671头次[50],2018年仅监测到2381头次(广东省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内)[2];香港大屿山西部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聚居地,2009年监测到10
62头次,2019年仅监测到524头次[53]㊂近年来常有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的报道[54],水体污染㊁食物源减少㊁溢油㊁噪音㊁船只碰撞㊁沿岸发展与填海等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41,50⁃51,55]㊂珠江口的名优鱼种黄唇鱼,曾经是珠江口虎门海域优势鱼种,20世纪60 70年代年产量达180t,目前已濒临灭绝,野生环境下罕见其踪迹[56]㊂大湾区海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洄游廊道的保护势在必行㊂
3㊀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策略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从水质治理㊁生态保护㊁生态修复㊁生态减灾和智慧海岸带5个方面提出当前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策略㊂在大湾区海岸带范围内,以水质治理为面,以生态保护㊁生态修复和生态减灾工程为点,从陆到海,通过规划建设实现跨区域森林㊁海岸㊁湿地生态系统互联互通,构建海岸带生态廊道网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建立智慧海岸带管理平台以保障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及有效监管(图2),从而实现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大幅改善㊁生态系统功能和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升㊂
3.1㊀加强水质治理,推进陆海统筹水环境整治
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和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物理化学因子[57]㊂而海水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元素等约70%来自于陆地,因此,从陆地和海洋两方面统筹治理海洋水体污
染㊁恢复海洋生物生存的正常水体基础环境是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内容之一㊂
㊀图2㊀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策略之间的关系Fig.2㊀Relationshipbetweenplanningstrategiesofcoastalecosystemprotectionandrestorationin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针对大湾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集中于伶仃洋及以
西的珠江口八大口门海域,对珠江口的水质实施全面治
理㊂珠江口东四门周边围绕广州㊁东莞㊁深圳㊁中山等珠
三角最为发达城市,是陆域污染排放最为严重的区域,
同时东四门面临的伶仃洋海域是中华白海豚世代集中
分布区,因此作为大湾区水质治理的重点区域㊂在大湾
区内按照流域单元,实行 流域 控制区 控制单元
三级分区体系[58],推行珠江流域水环境精细化治理㊂控制单元内,严格控制陆域工业企业污染物㊁城镇生活
污染物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㊂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healer是什么意思
设,强化污水处理系统运营与监督;推进城镇雨污分流
工程,建设海绵城市;加强港口及船舶污染源管理,规范
入海排污口,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减
少重金属㊁氮㊁磷㊁有机物等物质排海㊂珠江口西四门位
于珠海㊁江门沿海,两市经济发展相对东四门各市滞后,
海水水质除了本身污染点状排放外,主要受珠江口潮水
震荡影响,水质治理可侧重于城镇污染源㊁农业污染源
控制特别是养殖污染以及用海工程特别是港口码头的污染物排放,如沿岸高位养殖池㊁珠海高栏港㊁澳门的污染控制㊂受香港地形地貌阻隔,珠江口伶仃洋污染水体难以向东扩散,香港中东部海域㊁大鹏湾㊁大亚湾海域水质整体良好,对该区水质实施重点区域的治理,如惠州石化区㊁港口码头等㊂
moreover什么意思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常规的点线面水体污染治理体系之外,推进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责任制度建设㊂可成立大湾区海岸带水体污染统筹治理工作委员会,统筹大湾区跨区域海水污染治理,编制相关制度与实施办法,按照湾区内各市(区)陆域污染对海水水质污染的贡献,特别是东四门所在各市负有大湾区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在资金㊁技术研发㊁生态补偿方面予以重点投入㊂
3.2㊀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健全管控网络体系
生态保护的重点是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核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57]㊂在查明大湾区生态基底的基础上,以提升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㊁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统筹现有自然岸线㊁自然保护地㊁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㊁渔业资源产卵场和洄游通道,结合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分析与评价,健全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管控网络体系㊂
节日快乐用英语怎么说
划定岸线缓冲区,严格保护大湾区自然岸线㊂大湾区自然岸线以砂质岸线㊁基岩岸线和生物岸线(红
树林)为主㊂对自然岸线所在区域,统筹潮上带㊁潮间带和潮下带空间,以自然岸线所联系的海陆过渡带生态保护研究为基础,以生态系统的联通与完整性为目标,划定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海岸生态保护缓冲带区,在利用方式方面进行限定,开展生态保育,以维护自然岸线生态功能㊂
推进大湾区海岸带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和规范化建设㊂大湾区海岸带范围内现有森林㊁湿地㊁海洋㊁水产种质资源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以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㊁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研究为基础,优化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地,科学谋划新的自然保护地,建立大湾区海岸带自然保护地体系㊂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㊁基础设施和三地协同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粤港澳三地保护管理㊁环境监测㊁科普宣传㊁公众参与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大自然保护地跨境区域的联合监测与执法,整体提升大湾区海岸带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㊂
情投意合是什么意思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㊂特别是加强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在现有白海豚保护地基础上扩大保护区域,实现白海豚集中分布生境的连通,提高保护区级别,加强保护地及周边区域航行船舶管理㊁海洋
348㊀23期㊀㊀㊀王金华㊀等: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㊀
howfar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12:3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493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海岸带   大湾   生态   保护   海域   修复   珠江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