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陈 健, 乔海龙, 陈 和法文名字, 沈会权, 陈晓静, 陶 红, 臧 慧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盐城224002 )
check in摘 要: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常遭受各种病害, 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 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关键词: 大 麦; 病 害; 分 布; 发 生; 防 治
Barley D ia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Chen Jian, Qiao Hai long, Chen He, Shen Hui quan, Chen Xiao jing, Tao Hong, Zang Hui
(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oastal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 Barley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often subjected to various harmful dias i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Becau of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arley production is affected by dias in various degrees. The following dia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barley: barley yellow mosaic dia, 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arley scab. In addition, barley stripe dia,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arley smut, barley powdery mildew and barley netblotch are also common dias in barle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pathogen and controlmethod of aboved ias.
Key words: Ba rley; Dia; D istr ibution; Occurrence; Control
大麦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 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是禾本科中抗逆性较强的作物之一[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啤酒工业的日益兴盛, 大麦的商品化生产日益受到重视。在大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害而造成减产或品质降低, 从而影响了啤酒酿造和大麦饲用的营养价值。目前, 我国已见报道的大麦病毒病约
有11种之多, 为害比较严重、影响产量较大的主要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和大麦赤霉病[2] 。
1 大麦黄花叶病
1. 1 分布与为害 大麦黄花叶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流域的鄂、浙、苏、沪、皖等省( 市), 其中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病较重。大麦受害后, 病株、病蘖提前枯死, 导致成穗率降低、结实率明显减少、千粒重降低、出粉率降低以及品质下降。大麦发病后一般减产1~ 2成, 重者达5成以上, 严重病田可引起死苗。
1. 2 病症与病原 大麦染病后, 植株矮化、株型松散、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褐根增多。麦苗在分蘖初期未平展的心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短线条状褐绿斑, 并逐渐发展和愈合呈花叶状, 有时有锈褐色坏死短条纹。叶片黄化、僵直、张开角度大。轻病株抽穗后, 上部叶片病症隐退, 重病株有的不能抽穗, 有的虽能抽穗, 但穗小、空秕粒多, 剑叶及叶鞘甚至颖壳上仍具有褐绿花叶症状。条
件适宜时, 一般在播种后1~ 2个月即可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田麦苗整片或部分变黄, 严重
的甚至枯死。病原为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 病毒粒体线条状,具空心结构, 无脂膜。大小一般为( 100~ 600) nm @ ( 6~ 20) nm。病毒可以通过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 inisLed. ) 及汁液摩擦传毒, 没有发现种子和昆虫传播[ 3, 4]。病毒还能侵染小麦、黑麦和燕麦等作物。禾谷多粘菌普遍存在于病株根部和土壤中, 但并不引起明显病害。难受英语
1.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 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 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大, 一般六棱大麦比较抗病, 二棱大麦则高度感病。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的逐年积累, 是发病面积不断扩大、病害严重流行的重要原因。禾谷多粘菌释放游动孢子侵染传毒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15 e 左右的适温, 病田连作大麦和秋冬季节适温多雨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反之, 播种季节干燥少雨, 温度偏低则发病轻或发生迟。在江浙、沪一带,秋播多在10~ 11月间, 这时的土温与禾谷多粘菌游动孢
子侵入传毒的适宜土温相吻合, 播种愈早, 发病愈早、愈重, 适当迟播就可避过多粘菌侵染传毒的高峰期而推迟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因此, 应以选育抗病高产大麦品种为主, 辅以农业防治和综合防治措施, 如改善栽培措施,大麦连作发病重时, 在重病区实行轮茬轮作, 提倡水旱轮作。由于在早播条件下发病早、发病重, 而迟播可以避病, 所以在重病区可调节播期以
减轻病害。严格控制病土的扩散, 病田土深翻或重病田压无病土可以起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病田增施肥料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促进病
株恢复生理机能。
妥协英文2 大麦条纹花叶病
2. 1 分布与为害 大麦条纹花叶病分布比较广泛。我国目前只发生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市、区。大麦条纹花叶病除了为害大麦外石家庄培训网, 还能为害小麦、燕麦、黑麦、栗、稻、玉米、高粱、野燕麦等。国外大麦条纹花叶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大麦为60%、小麦为75%。据国内有关报道, 感病麦子的单株产量可降低30% ~ 70%, 除产量遭受损失外, 由于大麦条纹花叶病主要以种子带毒传病, 病毒可以通过杂交由带毒的亲本传给后代, 对大麦育种有潜在的威胁。
2. 2 症状与病原 大麦感染后, 表现出系统侵染之花叶症状。病株只在大部分叶片叶绿素被破坏之后才明显矮化, 叶片微直立, 各分蘖叶片之叶脉间有褪绿、淡绿至黄色长短不一的条纹和淡绿到黄色的斑驳, 有时叶片完全黄化。当温度达22 e 时, 症状较明显, 在条纹中出现
褐色坏死条斑。待气温升高到30 e 以上时出现隐症, 抽出的新叶就没有明显的症状。病种子萌发的麦苗, 第1~ 3叶只在26~ 27 e 和有高强度的光照下才显现症状。当大麦遭到强毒系侵染时, 病株矮缩明显, 分蘖过度, 出现不孕穗和秕粒; 如为弱毒系侵染, 常表现隐症, 只出现丛簇、条纹和斑点。大麦条纹花叶病是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病毒粒体粗短棒状, 无脂膜, 大小为( 111~148) nm @ ( 20~ 22) nm 或( 125~ 130) nm @ ( 19~ 30)nm, 病毒的不同毒系间有交叉保护现象。
2.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主要由种子传毒, 病毒只存在于未成熟的种子内部, 寿命长达6. 5年, 种子带毒率为30% ~ 100%。一般在抽穗前10 d感染的种子带毒率高, 抽穗至授粉前7 d感染的种子就不能传毒; 花粉也可以传毒, 传毒率为10% ~ 35% [5] 。由于花粉的不育性可达20% ~ 50%, 故传毒率不高。叶外渗液与病叶液汁摩擦也可传毒。液汁传染的病株, 所含病毒的浓度比种子带毒的高, 症状也严重得多。此外,温度对种子传毒率也有影响, 在16 e 时, 种子传毒率较高, 所以带毒的种子是第二年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病毒还可以通过大麦杂交育种, 由带毒的亲本传给后代。因此, strain加强种子检疫是防治的重要途径, 由于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主要由种子传毒, 而昆虫介体不能传毒, 且目前国内仅少数地区发生, 经测定, 国内外的一些品种有病毒存在。所以, 品种的引进和流通应加强种子检疫,
bowen
适当迟播可降低发病率, 另外还可以进行药剂防治。
3 大麦黄矮病
3. 1 分布与为害 大麦黄矮病在全世界大麦产区普遍发生, 尤其以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芬兰、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和等国家发生较重。日本和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的大麦产区也有发生。
3. james cameron2 病状与病原 大麦黄矮病的症状常因品种、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其共同特性是叶片黄化, 但黄化的程度随着侵染时期以及寄主不同生育期而有所变化。在幼苗和拔节期发病, 以新叶表现的症状最为明显,病株分蘖显著增多, 植株矮缩显著, 节间缩短呈丛簇状;叶片黄化, 金黄色或黄色, 鲜艳有光泽。一般变黄从顶叶之叶尖开始, 沿叶缘向下延伸, 直到全叶变黄, 无花叶症状; 病叶直立刚硬。在抽穗后发病, 一般剑叶变黄, 虽能抽穗但籽粒不饱满; 25 e 以上时症状逐渐隐潜, 30 e以上症状消失。大麦黄矮病的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 BYDV) [ 6, 7], 病毒粒体球形, 直径为24~ 30 cm。不能通过土壤、种子、肥料和接触传染, 主要由蚜虫传毒。已知的有14种蚜虫具有传染这种病毒的能力, 但传染效率各不相同。
3.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 大麦黄矮病主要由蚜虫传播, 病害的发生和蚜虫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 而病害的发生、流行和蚜虫的消长又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其中温度则是病、虫发生迟早、轻重的决定因素。因此应选育推广抗、耐病品种, 禁止吸烟的英文而大麦不同品种对黄矮病的抗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通过治蚜防病, 减少蚜虫的数量; 还可以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以减轻病害。
4 大麦条纹病
4. 1 分布与为害 大麦条纹病是我国大麦产区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 以长江流域的江
苏、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受害较重, 重病地区的植株死亡率可达30% ~ 40%。
4. 2 症状与病原 大麦条纹病属系统侵染性病害, 自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 也可侵染叶鞘和茎秆。幼苗在1~ 2片真叶时, 叶上出现轻微淡黄色斑点或短条纹; 分蘖后, 下部叶片和新生叶片依次发病, 从叶基直到叶尖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 条纹颜色逐渐由黄变褐; 至拔节抽穗期, 在条纹上长出许多黑霉; 最后病叶破裂干枯, 往往引起全株死亡或者植株生长矮小, 不能
抽穗, 即使能抽穗也常弯曲成畸形、不结实或籽粒不饱满, 且无发芽力。病原为Drechslera graminea (Rabenh&Schlech.t ) Shoem, 属半知菌[ 8]。
4. 3 病害发生与防治途径 大麦条纹病的主要菌源是带菌种子。带菌种子播种后, 潜藏在种子内部的休眠菌丝逐渐恢复活动。由于大麦条纹病的主要病源是带菌种子, 因此发病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种子的带菌率。大麦开花期间风、雨、露、雾多时, 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萌发和侵入, 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go off, 使次年发病重。大麦条纹病菌最适宜发病的土壤温度一般为5~ 13 e , 秋播时,
如果土温低则利于发病, 土温高则发病轻。由于带菌种子是大麦条纹病的主要侵染源, 因此, 在防治上应播种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 辅以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