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诗歌的海外传播——吉纳维芙魏莎英译版薛涛诗歌的变异研究
卢婕
【摘 要】吉纳维芙·魏莎翻译的薛涛诗歌英译本为挖掘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偏好、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等导致信息失落、添加和变形的因素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文学翻译中的“变异”虽然会导致本土文学在海外传播中遇到阻碍、扭曲和误解,但它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因为“变异”在对源语文学扭曲和砍戮的同时证明国家的或民族的诗歌和诗学元素可以激发异质文明的诗性想象,在不同的时空维度生发本土文学的“新枝”.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7页(P66-72)
滕王阁序翻译
【关键词】薛涛诗歌;变异;文学翻译;吉纳维芙·魏莎
【作 者】卢婕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福州学校【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315.9;I046
薛涛是我国唐代著名女诗人,一生作诗500余首,留存于世92首,是我国创作和留存诗歌数量最多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主要经由三个版本的专门译本被介绍到英语世界:1945年译诗85首的吉纳维莱·魏莎(Genevieve Wimsatt)译的《芳水井》(A Well of Fragrant Waters:A Sketch of the Land Writings of Hung Tu)、1968年译诗51首的肯尼迪(Mary Kennedy)译的《我与你心心相印》(I Am A Thought of You),和1987年译诗68首的拉森(Jeanne Larson)译的《锦江诗选——唐代乐妓薛涛诗集》(Brocade River Poems:Selected Works of the Tang Dynasty Courtesan Xue Tao)。魏莎的薛涛诗歌译本因其时间最早、译诗最多、介绍最详等原因而最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魏莎的薛涛诗歌英译本为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经由译介在海外传播时发生的变异并探析产生这些变异的根源。曹顺庆先生在其英文专著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文学变异学》)中提出“只要有跨语言、时空的改变,或者文明的冲突发生,变异就必然发生,因此寻求同质性只不
过是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和学术幻想。”[1]107薛涛诗歌的翻译不仅跨语言,也具有跨时空和跨文明等特质,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形态的“变异”。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导致译者对原文信息进行添加、省略、重构、误译、汇编等“变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因素:译者审美偏好、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当译者试图将中文古典诗歌翻译为英语诗歌时,大部分译者会选择迎合其目的语读者,也就是文学传播中的受众或接受者。大部分英语世界的读者习惯的是被翻译为自由体英语诗歌的中国古诗,无论事实上中国古诗在形式上和诗节韵律上与自由体英语诗歌的差异如何之巨。然而,魏莎的薛涛诗歌英译却是一个少见的例外。当魏莎读到薛涛诗歌原文之后,她立刻被其异域之美和奇特的诗歌形式所吸引。她发现中国古诗的诗节大都是整齐的四行,呈现出几何图形一般的工整,偏好用七言或五言并押韵。所以她决定要把薛涛诗翻译为四行诗体的英语诗。在《芳水井》的前言中她是这么说的:“尽管我知道这种形式在西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老旧过时的,对很多人来讲,它给人以保守时代的印象,但是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这些原文中的诗节是以规整而押韵的四行诗体呈现的,我就让它们在译文中也保留这个样式吧。”[2]7在尽量保留诗歌原貌的原则之下,魏莎为了使英译后的薛涛诗也如“几何图形般的工整”,她不得不删减了一些原文中的次要信息。比如在《酬文使君》(蛊惑的意思
高一英语必修1单词
adeptAnswering Wen Shih-chun)的翻译中。“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被翻译为:
Receiving long continued grace in Yen Ying Hall!
Through dust of the Nine Street with Five Steeds galloping!
vivos首先,英译后的诗句因为缺主语而在语法上不完整。汉诗英译的传统做法是译者为中国古诗补充出主语以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但是魏莎为了保持诗歌原有风味,在译文中有意地保留了原文的残缺状态。她的解释是“缺乏这个西方读者习以为常的语法元素经常会使得从中文翻译过来的英语诗显得拥有一种疏离而令人惊叹的风味,比起另一种选择,一种过分强调对人物的关注和对西方语法规则的驯服来说,我更偏爱前者。”[2]8从魏莎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她的美学偏好是东方神韵,一种“言不尽意”“大美无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情,所以她在上面诗句的英译中省略了主语“You"或者“Thou",为诗歌营造一种雾里看花的神秘美感。事实上,在她的整本诗歌翻译中主词都鲜有片帆只影。
除了主词,其他的一些信息也被删减了。比如原文中的“晓”作为时间状语,表示事件发生在清晨。“汉”作为形容词,原意是“汉代的”,但是由于唐朝廷对汉代文化的极度认可和推崇,
唐诗中被经常借以用来指代“大唐的”,暗示大唐是如大汉一般的盛世。“新”作为副词,表示“最近的”。魏莎的译文为了在形式上尽可能保持几何的工整,她不得不将这些信息都省略了。郑海凌认为:“文学翻译是艺术化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是用另一种文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3]39在魏莎的翻译过程中,其本人的审美偏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之下,薛涛诗歌的英译在语义上产生了偏移和失落,但是在风味和神韵上却得到较忠实的传达。
由源语文化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学翻译变异现象是最为常见的。这些变异主要体现为译者出于对受众的异质文化接受能力考虑而刻意进行的“创造性叛逆”、译者自身跨文化素养不足而对原文中文化内涵判断失误,以及文化移植中文化模子导致的文化过滤。
strong是什么意思
(一)文化差异下的“创造性叛逆”
为了使当时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美国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薛涛诗,魏莎的翻译中采用了一些“创造性叛逆”,尽管当时这个术语还没被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et)发明出来,中国的谢天振教授也还没有将之引入“译介学”而被广泛谈起。
exactly
solve在《赠韦校书》(Answering Courtesan Wei)一诗中,“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被译成:
Bean flowers,though sweet,can not compare with Ching Shan jade!
When shall new blooms like tho of Chai I Year ari?
在上面的译文中,“登科”这个表示“古代科举时代被政府录取”的中国古语被翻译成“bloom"(盛开花朵)。显然,魏莎是从诗句的整体把握之后,在领悟到诗歌传达的意味后,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了薛涛的自谦和对他人的赞美:薛涛把自己比喻为芸豆,而友人则是珍贵的荆山玉,从智慧上讲,朋友如同登科的举人,而她却绝不可能在相近时期能登科。由于西方的文化模子中并无类似于科举的传统,“登科”一词的文化意蕴与内涵难以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文化背景读者理解,因此魏莎将之异译为“开花”:薛涛自谦自己和朋友不是相继盛开的花朵,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翻译在语义上与原文相差甚远,但是从语用上讲,二者都成功地传达了自谦与赞美。“开花”作为一个普世性的经验,远比仅仅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登科”这一比喻更易接受和理解。谢天振在《译介学》中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4]141叛逆的作用就是帮助作品的传播和接受。为了帮助英语受众更好地接受
中国古典诗歌,魏莎不得不把一些太过艰生的、承载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信息过滤掉,改用一些常识性的词汇来表达相近的情感。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
在《试新服裁制初成》(Trying on a Newly Finished Gown)中,“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被译为:
Spring winds have trespasd,prowling through the Genii's bowers,
Bringing to earth this pilfered Hundred-flowers design.
2014年山西省高考分数线“东君”在中国是司春之神。在希腊神话中对应的神是珀尔塞福涅(Perhnone),只不过东君是男性,而珀尔塞福涅是女性并兼掌冥界。在上面的译文中,魏莎用“Genii"一词来翻译“东君”。《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genii"的解释是“spirit or goblin with strange power(in Arabic stories)”(阿拉伯故事中拥有神奇力量的精灵或妖精)。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的解释是genii又作jinni,意思是“(神话故事中用魔法召来的)魔仆”。显然,这个词尽管能唤起西方人对于神秘东方的想象,但这一想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天方夜谭》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中《渔夫与魔鬼》(The Fisherman and the Jinni)中恩将仇报的凶魔,或者《阿拉丁与神灯》(Aladdin's Wonderful Lamp)中“阿拉丁”的“魔仆”灯神(Genie of the lamp)和戒指神(Genie of the ring)形象,远远不是中国的“春神”所引发的万物复苏、百花竞艳的联想。从“春神”变异为“魔仆”,译文给读者创造了一种错误的“幻象”。
在《酬祝十三秀才》(Answering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Chu Thirteen)中,“浩思蓝山玉彩寒,冰囊敲碎楚金盘”被译为:
Great merit! Blue Hills jade is deep colored and 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