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15 08:23:14 阅读: 评论:0

第28卷第1期 2021年1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28 No.1J a n .20212012全国卷语文
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
黄晓丽1,于易2
,吴飘
chicken是什么意思3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3.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找出城乡学校差异,揭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症结所在:早期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学校体育人力、物力等空间资源快速向城市地区流入,造成城乡二元体制空间、城乡空间体育教育资源占有、城乡物质与精神空间的极度不平等。根据空间正义理论提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策略:树立“空间正义”理念,纠正制度造成的空间失plus是什么意思翻译
衡现象;引导优质体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空间配置;缩小城乡体育文化的空间差距;营造农村学校体育空间环境正义;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转移。
关  键  词: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贫;城乡协同发展;空间正义理论
huazhuang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1-0097-06
Rearch on “poverty” governance of rur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ad on spatial justice orientationproposal是什么意思
HUANG Xiao-li 1,YU Yi 2,WU Piao 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China ;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8,China ;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 The rearch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and reveals the crux of the “poverty” of rur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arly urbanization, space resource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rural schools rapidly flowed into urban areas, resulting in extreme inequality in urban-rural dual system space, extreme inequality in occup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urban-rural space, and extreme inequality i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pa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patial justic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five organic governance innovations: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spatial justice”, correcting the spatial imbalance caud by the system, guiding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schools, Narrowing the spatial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ports culture, creat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rural schools’ sports spaces, and realizing the spatial transfer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rur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patial justice theory
收稿日期:2020-06-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现状与精准扶持研究”(18YJA890008)。
作者简介:黄晓丽(1967-),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锻炼与青少年体质。E-mail :***************** 通信作者:于易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指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体现在推进集
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关心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切实利用学校
98体育学刊 第28卷
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促进当前教育协调发展,尤其是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公共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转移的制度建设与专项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着力强化教育脱贫,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经济补助以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不仅是经济上脱贫,更要实现教育上脱贫”。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后,农村学校与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有所好转,然而学校体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教学质量不高和学校不重视,始终处于发展缓慢的地步。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活动的开展,而且关联我国实现教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攻坚之年,农
村学校体育“贫困”已到非脱贫不可的境地。“空间正义”理论为当前我国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1  空间正义理论的内涵及应用
1.1  空间正义理论的内涵
空间正义概念最早出现在1983年南非地理学家发表的《论空间正义》一文中,并得到跨学科发展[1]。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出现了新的空间不公问题,空间正义理论由此成为西方学界的热点话题。空间正义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6点: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和机会在空间的合理分配是公平的;空间政治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剥削降到最小限度;避免对贫困阶层的空间掠夺和弱势群体的空间边缘化;保障公民平等的参与空间生产和分配的机会;尊重空间文化多样性,消除空间上的文化歧视;呼吁保护不同空间群体的环境正义。
列斐伏尔认为“对于空间正义的追寻,体现在对空间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公平、不平等现象的批判”[2]。陆小黑[3]认为空间正义是一种能够被人类意识感知到的客观存在,其核心就是消除空间上的等级和不公,作为一种价值诉求。任平[4]指出空间正义是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的社会正义。结合学界对空间正义的认知,本研究将空间正义的概念界定为以正义理论为支撑,以城乡区域发展为纽带,以追求资源分配效率为内容,以照顾不同的群体利益为核心,以尊重区域内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权利为保
障,创造人人可享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均等自由的发展机会。 1.2  空间正义的应用
空间正义理论的直接应用是合理分配空间资源,是指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和机会要惠及社会大部分群体的基本刚需,具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通过公平合理分配土地开发权,建立引导要素聚集的机制、倡导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构建支撑要素无障碍流动的空间平台,促使生产要素聚集。二是社会方面,包括健全住房保障、推进城乡公共教育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城乡公共安全服务。三是环境方面,体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区域优质生活圈、串联多样化的地域特色景观,实现城乡区域环境的均衡性。当前,空间正义理论在治理贫困方面的应用是国家稳步推进的精准扶贫政策,它是针对粗放扶贫而言的,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表现在党和国家坚持不懈地调集各方资源全力支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助力。
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是指农村学校体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没有向农村延伸,无法切实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和水平,导致农村学校对体育资源占有量的极度缺乏,致使学生体育权利受到侵害。目前,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正是由于空间资源占有的不合理所导致,将空间正义理论应用到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之中有利于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
2  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非正义表现
2.1  城乡之间区别执行体育教育政策
天津软件工程师培训空间正义理论指出那些被占据、被管理的空间具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要求政治集团做出相应中立的、公平的政策,通过政策空间正义,让更多弱势学生群体取得更大的社会权利和更多的社会资源来重塑其生存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全国教育系统优先发展的空间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保障了全国适龄青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空间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保障了作为教育主导者的生存空间正义。
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阻力远比想象的大,城乡之间区别执行就是其中之一。区别执行有3个层次,
第1期 黄晓丽,等: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 99
分别是国家、教育部门、学校。一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区别对待。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第一大政策,在政策制定之初即充分考虑到教育公平在教育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是确保教育资源守衡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空间正义的关键步骤,要求在全国范围统一实施义务教育。但在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许多地方在执行上差强人意,经费投入、师资、办学条件等的差距都让城市教育与农村教
育差距呈现拉大的趋势,城乡学生根本做不到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在21世纪以前我国注重城市教育发展,直到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才明确了中央主导,各级政府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才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缓慢转移,以弥补长期艰难发展的农村教育。二是城乡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执行上存在城乡区别对待。在城市中教育部门会督促学校满足国家政策所要求的体育教师、器材、场地。而在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校情况恰恰与城市相反。于易[3]调查了解到武陵山片区的茶陵县,体育教师师生比1︰573,远超国家标准1︰200;体育器材、场地符合国家标准的只有40%,且农村教育部门不会强制要求学校增补体育教师与设施。可见农村教育部门在执行国家标准上有失位的情况存在。三是城乡学校区别对待教学任务与体育课。城市学校体育课基本上是开足开齐,但农村学校体育课经常是被其他课顶替。于易[3]调查发现,茶陵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率不到70%,体育课时完成率低至50%,可见农村学校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与体育课时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  城乡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差别大
空间正义理论遵从平等性原则,追求的是社会主体在空间生产与分配中的平等权益,包括平等的社会地位、公正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与利益[5]。按照空间正义理论的设想,城乡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应该由国家公平地分配到城乡学校。但事实是,根据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全国普通小学为10 566.29元,农村为10 102.94元,全国普通初中为15 199.11元,农村为13 9
12.37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全国普通小学为2 794.58元,农村为2 545.54元,全国普通初中为3 907.82元,农村为3 460.77元。目前,农村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按照预算指标乘以学生人数来看,城乡之间的差值将会更大,可见城乡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差距过大现象早已形成。
教育经费的投入将直接影响到城乡学校的发展,掌握足额的教育经费意味着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城市学校占据着我国70%以上的教育经费,农村学校只有不到30%的教育经费,却承担着6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通过中国报告网查到2017年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数据,利用城市生均教育经费投入除以农村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得出的数值分析2017年东中西部各两省市区的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状况。东部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为1.94和0.83,城乡差距较小甚至略高于城市。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农村地区偏少,加上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较高,对农村教育投入支持较大,城乡之间差距较小,甚至为了短期内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投入比城市更多的教育经费。中部四川省与湖北省的数值分别为3.89和2.67,教育资源先流向城市后惠及农村,城市相较于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要高出2倍以上,城乡教育投入差距大。西部新疆自治区和青海省的数值分别为4.25和6.53,差距非常悬殊。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经费不能自给自足,常年需要中央财政补贴,城市相对于农村地区具有优先发展的权利,造成差距如此悬殊,可以认为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非正义现象非常明显。
助动词
2.3  城乡体育文化环境差距大
将正义的价值理念纳入空间分析时,文化必然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判断依据[6]。目前,城乡体育文化环境差距体现在社会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家庭体育文化3个方面。
城乡社会体育文化差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农村地区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缺失。以“十二五”建设期间为例,湖南省财政厅报告指出群众体育文化事业支出33.38亿元,用于农村群众体育文化事业建设资金只有2.46亿。国家投入建设资金少造成农村社会体育文化环境较差,体育文娱设施主要依托学校教学场地,尽管近年来学校体育场地情况得到逐步改善,仍无法满足学校教学需要,更无法向农村社区开放,而且农村文娱活动中心的体育设施用于体育教育的基本没有,无法像城市一样开放社会体育场地来组织体育培训活动。城乡社会体育文化的差距,造成农村学生无法像城市学生一样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当城市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培训、户外活动、马拉松、观看体育比赛等社会体育文化活动时,农村孩子只能望而却步。
城乡学校体育文化差异。城市学校更加注重人的全面性,合理搭配文化课程与体育课程,甚至在课后开展较多的课外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学校更加注重单一性,过度依赖文化课程来提升学生的素质,小农经济形成文化认知为“万般皆下品惟
100体育学刊 第28卷
有读书高”的自给自足观念,让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区别于城市里的商品经济观念,体育课程受到歧视,
体育课程的开展自然不顺利,更无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城乡家庭体育文化差异。家庭作为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不但确立了个体起点的差异,而且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后继影响,成为城乡体育教育均衡被打破的原点[7]。家庭体育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经济收入的差异。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城乡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差距达到1 215元,这意味着城乡家庭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经济差距,体现在城市家庭有更多观看体育运动比赛的机会、更优质的体育器材、更丰富的体育活动以及更多体育培训机会。
3  空间非正义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产
济南新东方英语学校生机制
3.1  城乡二元体制空间极度不平等
列斐伏尔指出“我们已经由对空间的生产转向了空间自身的生产。”[2]随着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肆虐,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农村空间却不断被压缩,城乡二元对立空间结构也不断被生产出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但就制定学校体育政策而言城市学校实际受重视程度远高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在政策上的收益也高于农村学校,农村学校体育“贫困”在制度上依然存在困境。
1979年“扬州会议”匡正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位置,也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8]。1990年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就有优先在学校密集的城市或城镇地区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体育馆和体育设施,唯独没有提及农村地区体育活动场馆建设要求。1996年下发的《“九五”期间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才逐步扭转了农村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但就现在看来当时地方教育部门对于政策的执行并不是很到位,前期主要解决了靠近城镇的村小体育器材建设,加上21世纪初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靠近城镇地区的农村现已转化为城市,广大农村腹地并没有享受到政策的红利。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曾3次发文督促学校体育政策的有序实施,在政策强度上由“加强”到“进一步加强”再到“强化”的3个逐步加强阶段,体现出学校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以“农村学校体育”的字眼去观察3份文件,发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7处9次着重涉及到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工作规章制度、体育设施的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3处3次分别涉及推进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没有着重关注农村学校体育,全部都是以学校体育来涵盖农村学校体育,无法显示对差距较大的农村学校体育进行重点帮扶。显然,文件中提到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字眼是越来越少,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从国家源头上存在专项文件靶向不足的问题,体现出国家对于重点帮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深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
3.2  城乡空间体育教育资源占有极度不平等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政策的重点转向发展城市学校与重建高等教育,大量资金与人才流向城市,农村中小学却面临着“撤点并校”,导致农村空间体育教育资源的急剧压缩。自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俗称“撤点并校”)到2012年9月《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叫停这一政策以来,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17》数据显示,6年之间农村小学总数锐减72 993所,农村体育教师减少20万人左右,“撤点并校”的利与弊值得深思。
生死攸关“撤点”造成农村学校人口开始向县镇聚集,由于过度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原本不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下降,经费不充足限制了体育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此外一部分经济水平较好的农村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更加强烈,出现了向城市的教育移民。刘善槐[9]调查发现“学校撤点后农村学生上学距离普遍增加,小学平均增加4.05 km,初中平均增加4.64 km”。为了解决上学远的问题,撤点学校集中采取寄宿制与校车制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无疑加大了上学成本,引发家长精力成本上升,并减少农村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经济投入。“并校”后造成农村未“撤点”学校涌入大量学生,大大超出农村学校所能承载的负荷,场地器材数量有限,师生比例失调,使原本有限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与教学压力。
3.3  城乡物质与精神空间极度不平等
相比城市舒适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村空间则是偏僻的、落后的、单调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空间的基本形态,而农村则是自然空间的基本形态,城市的“人化”因素更为凸显,资源更为聚集。城乡物质与精神空间极度不平等体现在两个方面。
基础保障建设差距。城市相较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大,工业与科技发达,资本充足,交通、医疗、文化、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完善,能够预支足够的财
第1期 黄晓丽,等: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 101
政资金进行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开展大型学生运动会,而农村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很难做到像城市那样发展学校体育。另一方面,城乡基础投资差异还造成了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收入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差异。根据补偿性工资的原则,需要给予农村体育教师更高的工资才能招募到与城市相同质量的教师[10],所以农村很难复制城市发展路径。
财政收入差距。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系实施之后,中央税收与地方税收区分开来,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主要依靠地方税收,中央税收只起到补助的作用。其次是社会资金筹集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与个人以及体育组织会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捐助。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就有更大的财力保障学校体育的发展,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农村就极度缺乏财力保障。
4  空间正义导向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
治理策略
4.1  树立空间正义理念,纠正制度造成的空间失衡现象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能够合理、正义、公平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正义与效率的关系。空间正义,并不是要求政府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上保证各地与各种资源的平均分配,而是在配置过程中坚持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和机会在空间的合理分配,努力在区域、地域、阶层之间公平合理地配置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坚持对“处于最不利地位上的人最有利的差别对待”原则,将教育资源适度的向弱势群体、贫困阶层倾斜,实现资源和机会上的空间正义。社会发展成果要惠及到每一个公民,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中树立空间正义的科学理念。精准扶贫作为当前针对农村贫困治理的制度创新,在农村学校体育方面主要致力于解决科研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师资队伍补充不及时等问题上。对于解决科研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村学校体育科研项目立项比例,积极引导优秀学者从事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各级教育教学单位科研资源的开放,鼓励基层农村体育教师形成以研究学校体育为主的科研氛围,有利于农村体育教学手段的提升[11]。对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问题,主要是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与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学校体育专项扶贫措施中来,解决农村新建与修葺体育教育教学设施、补充购置体育器材、扩大体育教学用地等问题。对于解决师资队伍补充问题,应当结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具体实施措施,发放补偿性工资、修建教师周转房、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成为
受社会尊敬的职业。
diligence4.2  引导优质体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空间配置
以往体育资源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地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匮乏、体育产业不发达、体育竞技活动不旺盛和体育消费力低下等问题。引导优质体育资源在农村的空间配置应做到以下3点,第一,激活资源供给动力,促进空间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地区长期以种养业为主,在外出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加快土地流转,发展体育户外产业。农村政府应当积极承接体育户外产业,利用农村自然形成的体育健身场所,开发一个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有市场的体育户外旅游项目,并做到结合自身特色地理资源的“一镇一品”项目。第二,协调多元参与主体,规范市场运作。相关部门加紧落实与体育市场相关的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体育市场有序运作,实现政府主导,基层组织、社会体育团体以及体育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市场模式。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村体育空间资源的配置,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体育产业发展,使体育消费能力稳步上升,逐步使具有体育知识的劳动力回流,人力资源的回流又能够反哺农村学校体育的繁荣。第三,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带头作用,深化体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激活动力,促进体育资源供需平衡。其次,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较少、资源配置水平较差地区的国家资助力度,优先解决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体育空间资源配置。最后,将对口支援工程向学校体育方面纵深,组织优势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缩小
城乡区域差距,促进体育空间资源均衡配置。
4.3  缩小城乡体育文化的空间差距
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平等和谐、繁荣与共的生机景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不再需要依靠劳力进行耕种,劳动量的减少使农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文娱活动,加之当前农村赌博现象严重,国家应积极引导体育文化在农村的扎根,利用体育活动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才能使学校体育繁荣昌盛。农村空间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是物质文化层面,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群众体育健身场所稀缺,农民开展体育运动极其不便,拥有体育健身场地的农村学校又基本不对外开放,所以学校应当尊重农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全力促进学校场地开放,为农村体育文化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氛围。二是行为

本文发布于:2023-06-15 08: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45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育   农村   学校   空间   城乡   教育   正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