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及周围组织MRI正常解剖结构
直肠dynamips
直肠(rectum,R)是结肠的末段,位于骨盆内,长12~16cm。近端平第3骶椎(sacral vertebrae,S)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sacrum,S)和尾骨(coccyx,C)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远端在肛管直肠环平面连接肛管。直肠上1/3的前面和侧面有腹膜覆盖,中1/3在前面被腹膜覆盖,下1/3完全位于腹膜外。影像学上,直肠占据骶窝,终止于尾骨尖前下方2~3cm处,继而向后成角,穿过肛提肌与肛管连接。直肠与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在男性,直肠的前面有直肠膀胱陷凹(rectovesical pouch)、精囊(minal vesicle,V)、前列腺(prostate,P);女性则有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即Douglas'pouch)、子宫(uterus,U)、阴道后穹隆、阴道(vagina,V)。
矢状位。男性直肠周围脏器。R-直肠;V-精囊;BL-膀胱;P-前列腺。
T2WI,矢状位。女性直肠周围脏器。R-直肠;V-阴道;U-子宫;BL-膀胱
T2WI,横截面。男性直肠中段周围脏器。R-直肠;V-精囊;BL-膀胱。
T2WI,横截面。男性直肠下段周围脏器。R-直肠;P-前列腺。
kpi是什么意思
T2WI,横截面。女性直肠中段周围脏器。R-直肠;U-子宫;BL-膀胱。
alonzo mourningT2WI,横截面。女性直肠下段周围脏器。R-直肠;V-阴道;U-尿道;BL-膀胱;SP-耻骨联合。
直肠壁
在MRI高空间分辨率T2加权图像上,直肠壁呈现出5层结构:黏膜层、内侧环肌层、外侧纵肌层为低∕中等信号,而黏膜下层表现为高信号,有时在环肌层和纵肌层之间还可以看到高信号的脂肪影。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环肌层与纵肌层不能独立分开,低信号的黏膜层因为肠腔内气体而难以分辨,因此直肠壁通常表现为内侧高信号的黏膜下层和外侧低信号的肌层。T2加权对分辨肿瘤直肠壁侵犯程度的判断特别有帮助。由于直肠壁在没有增强的T1加权表现为均一的等信号影像,通常对判断肿瘤侵犯直肠壁的程度没有帮助。
T2WI,横截面。直肠壁的正常解剖结构。低信号的黏膜层(m)、高信号的黏膜下层(sm)、低信号的环肌层(cm)、高信号的脂肪(f)、低信号的纵肌层(lm)。
T2WI,横截面。直肠壁的正常解剖结构。多数情况下只能观察到内侧高信号的黏膜下层(sm)和外侧低信号的固有肌层(cm&lm)。
T2WI,矢状位。直肠壁的正常解剖结构。内侧高信号的黏膜下层(sm)和外侧低信号的固有肌层(cm&lm)
腹膜反折
直肠前侧上2/3段有脏、壁两层腹膜覆盖。腹膜反折系腹膜从腹后壁向下、向前延伸覆盖于直肠前侧壁,并在直肠中段反折至女性子宫或男性膀胱后壁而形成。腹膜反折是盆腔的重要解剖标识。在男性,腹膜覆盖膀胱后壁并与直肠前壁形成直肠膀胱陷凹,距离肛缘7~9cm。在女性,腹膜在子宫与直肠之间形成直肠子宫陷凹(又称Douglas陷凹),距离肛缘5~7.5cm。腹膜反折在MRI矢状面T2WI表现为线样低信号影,从膀胱或子宫表面向后延伸,追踪至与直肠前壁相交的附着点,有时可以表现为特征性的“海鸥征”。
T2WI,矢状位。直肠膀胱陷凹。腹膜反折表现为典型的海鸥征(黑色箭头);Denonvillier’s筋膜(白色箭头)。*-直肠腔内水囊;R-直肠;T-肿瘤;BL-膀胱;PB-耻骨。
T2WI,矢状位。直肠子宫陷凹。腹膜反折(黑色箭头);Denonvillier’s筋膜(白色箭头)。R-直肠;U-子宫;V-阴道;BL-膀胱;PB-耻骨。
直肠系膜
直肠系膜是外科学名词,解剖学无这一名词。直肠系膜是指直肠系膜筋膜所包裹的直肠背侧脂肪及其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组织。由于骨盆的特殊形状,只在直肠的上1/3形成膜状结构,而中下1/3是从直肠的后方及两侧包裹着直肠,形成1.5~2.0cm厚的结缔组织,外科临床称之为直肠系膜。直肠系膜后方与骶前间隙有明显的分界,侧方由于侧韧带与盆腔侧壁相连,无明显分界,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直肠系膜筋膜(mesorectal fascia,MRF)是包裹形成直肠系膜间室的边界,为连续的直肠固有筋膜,是外科TME手术的切面,沿着直肠系膜筋膜外侧无血管层面分离,能够完整地游离直肠和直肠系膜,有助于减少直肠癌术后的复发。直肠系膜在MRI表现为围绕直肠周围短T1长T2信号影,而直肠系膜筋膜在周围高信号脂肪组织衬托下呈菲薄的低信号。
T2WI,横截面。直肠系膜和直肠系膜筋膜。高信号的环形直肠系膜被一层薄薄的低信号束带(直肠系膜筋膜,白色箭头)包裹。M-直肠系膜;T-直肠肿瘤;V-精囊;BL-膀胱。
T1WI,横截面,增强扫描。直肠系膜和直肠系膜筋膜。直肠系膜含有多种组织,增强后呈混杂高信号;低信号直肠系膜筋膜未强化(白色箭头)。R-直肠;M-直肠系膜。
T1WI,冠状位,增强扫描。直肠系膜。增强后直肠系膜呈混杂信号,远端逐渐变细(黑线);盆底肌增强后呈高信号(白色箭头)。R-直肠;M-直肠系膜;A-肛管。
直肠的筋膜
盆腔侧壁和盆底衬覆壁层盆内筋膜,延续到内部器官表面形成脏层盆腔筋膜。直肠系膜筋膜是盆腔脏层固有筋膜包裹形成直肠系膜间室的边界。壁层盆内筋膜增厚形成骶前筋膜,覆盖骶骨和尾骨凹面的神经、骶中动脉和骶前静脉,与直肠系膜筋膜之间形成直肠后间隙(又称骶前间隙)。直肠系膜筋膜和骶前筋膜在S4椎体水平融合并增厚,叠加为一条清晰的低信号线,并向前下方到达肛门直肠环上方,形成直肠骶骨筋膜,又被称为Waldeyer筋膜,是直肠后侧分离时的重要解剖标志。直肠系膜筋膜在直肠前侧被称为Denonvillier’s筋膜。在男性,强韧的Denonvillier’s筋膜包裹腹膜外直肠,使之与前列腺、精囊分开。在女性,Denonvillier’s向下与直肠阴道膈融合,将阴道与直肠分开。与女性相比,男性的Denonvillier’s筋膜更为明显。
T2WI,矢状位。直肠系膜筋膜和骶前筋膜。直肠系膜筋膜(黑色三角形);骶前筋膜(白色三角形)。*-直肠腔内水囊;T-肿瘤;BL-膀胱;PB-耻骨。
T2WI,矢状位。直肠骶骨筋膜。直肠系膜筋膜和骶前筋膜在S4椎体水平融合并增厚形成直肠骶骨筋膜,又称Waldeyer筋膜(白色三角形);肛尾韧带(黑色三角形)。R-直肠;P-前列腺;BL-膀胱;PB-耻骨。
T2WI,矢状位。Denonvillier’s筋膜。男性前侧由Denonvillier’s筋膜(白色三角形)将直肠与精囊、前列腺分开;腹膜反折(黑色箭头)。R-直肠;T-肿瘤;BL-膀胱;PB-耻骨。
肛管报名时间及条件
肛管(anal canal,A)是消化道的末端,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在排便自控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肛管上端在盆膈平面接续直肠,下端终于肛门。通常,肛管有两种界定:解剖学肛管和外科学肛管。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成人平均长2.5cm,一般而言在MRI很难准确显示。外科学肛管指肛管直肠环上界平面到肛缘的部分,成人平均长4cm。
沪江外语学习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能够被MRI清晰显示,因此在测量外科学肛管长度或肛管直肠肿瘤位置时通常以耻骨直肠肌顶端作为肛管直肠环的顶点,而外括约肌皮下部最低点视为肛缘线。
MRI不能显示齿线,一般将距离肛缘线男性2.5cm、女性2cm部位视为齿线。
肛管被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有控制排便作用。肛管后面是尾骨;前面,在男性是后尿道和会阴体,女性则是阴道后壁的最下部分;两侧是坐骨直肠间隙。
外科学肛管。a.T2WI,矢状位;b.T2WI-FS,冠状位。BL-膀胱;V-阴道;U-子宫;R-直肠;C-尾骨;PR-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d-深部;sp-浅部;sc-皮下部);IAS-内括约肌。
T2WI,矢状位。男性肛管周围结构。前侧为会阴体和后尿道,后侧为尾骨尖。A-肛管;R-直肠;P-前列腺;BL-膀胱;V-精囊;C-尾骨;PB-耻骨。
T2WI,矢状位。女性肛管周围结构。前侧为阴道远端,后侧为尾骨尖。A-肛管;R-直肠;V-阴道;U-子宫;BL-膀胱;C-尾骨;PB-耻骨。
T2WI,冠状位。肛管两侧为坐骨直肠间隙。*-直肠腔内水囊;LA-肛提肌;IAS-内括约肌;EAS-外括约肌;PR-耻骨直肠肌;IA-坐骨直肠间隙;IOM-闭孔内肌。
肛管和盆底肌肉系统范围英文
肛管和盆底肌肉主要包括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盆底肌肉和骨性盆腔的内衬肌肉三组肌肉。骨性盆腔内衬肌肉形成骨盆的外界,包括闭孔内肌和梨状肌。与其他两组肌肉相比,这些肌肉与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结构所发生的疾病无关,但提供了骨盆感染向盆腔外间隙蔓延的通道。幼儿英语小故事
盆底肌
又称盆膈,是封闭骨盆下口的主要肌肉,主要由肛提肌组成。肛提肌由三组横纹肌组成:髂尾肌、耻尾肌和耻骨直肠肌。第四个组成盆底肌的部分是可变的,可以是坐骨尾骨肌或者是尾骨肌。髂尾肌肌纤维起源于坐骨棘和闭孔筋膜后面部分,向下、向正中走行,终止于S3和S4侧面、尾骨和肛尾缝、耻尾肌肌纤维起源于耻骨后面和闭孔筋膜前面部分,沿肛管直肠交界处背侧走行,在肛尾缝与对侧纤维交叉。耻骨直肠肌是一个“U”形横纹肌环,是
肛提肌最内侧部分,起自耻骨联合下部和邻近耻骨,向后下方延伸,绕过阴道或前列腺的外侧,于肛管直肠连接处的后方,左右两股肌束合成U形悬带。矢状位,耻骨直肠肌的U形悬带围绕肛管直肠交界处向前牵拉,形成肛直角。耻骨直肠肌与肛直角在维持排便节制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冠状面,肛提肌呈倒八字形或 漏斗形低信号影,由两侧盆壁向内、向下延伸至直肠。
T2WI,冠状位。肛管和盆底肌肉系统。肛提肌呈漏斗形低信号影,外侧附着于盆侧壁闭孔内肌。R-直肠;☆-肛门外水囊。
defenders
T2WI,横截面。尾骨肌。C-尾骨;R-直肠;P-前列腺;IOM-闭孔内肌。
昂立少儿英语
T2WI,横截面。髂尾肌。C-尾骨;R直肠;P-前列腺;SP-耻骨联合;IOM-闭孔内肌。
苏州软件测试培训T2WI,横截面。耻骨直肠肌。R-直肠;U-尿道;SP-耻骨联合。
T2WI,矢状位。盆底肌(长箭头)呈等信号肌束覆盖直肠与尾骨之间。耻骨直肠肌(PR)向前牵拉直肠,导致肛管轴线与直肠下段形成肛直角(短箭头)。C-尾骨;R-直肠;A-肛管;P-前列腺;V-精囊;BL-膀胱。
T2WI,冠状位。盆底肌(白色箭头)呈漏斗形低信号影,由两侧盆壁向内、向下延伸至直肠。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主要包括: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anal sphincter,EAS)、联合纵肌(conjoined longitudinal muscle,LM)三个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联合纵肌和耻骨直肠肌围绕肛管直肠交界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肌肉环,被称为肛管直肠环。肛管直肠环是直肠指诊时容易识别的解剖学标志,对肛管直肠控制排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损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排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