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英语翻译完整技巧篇

更新时间:2023-06-14 04:18:49 阅读: 评论:0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 页“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
  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上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译  其次是语域问题。rage on
到达的英文
留学考试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
上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 he was ill. 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 ill ,Tom didn‘t go to school 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 of illness. 都是正式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 to和in accord 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The hor is a uful animal;A hor is a uful aninal;Hors are u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 ,Hengshan,towering 1,296m above the a level.我们可以从after ……climbing这种动
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与之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 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度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 towers 1 ,296m above a 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可译为:“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拔1296公尺的衡山之巅祝融峰。”而不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公尺”。
  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义学等方面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息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 )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 )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顺,也就是破坏了衔接与连贯。例如:At noon ,we picnicked in a den forest,through
原则英语
which ran a murmuring creek.The water was so clear that we could e reflections of bamboos and trees and soft lazy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 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间(中午)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视为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可译为:“正午时分,我们野宴于密林深处,林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这种译文就意思上连贯,读起来顺畅。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例如: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e fied,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It is a H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原文中均以we(我们)作为已知信息,引导出不同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在译时不应破坏它。而有的译文则没有遵守,译为: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然插进一个“烈士们”,有些突兀,故应改为: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一角奉献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容辞的。parately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的模式也有好几种,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以上几点很重要,故此多说了几句。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这些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sleep if u can
  三、关于汉译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要求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一般不构成很大问题。”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其实,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解,它与翻译中的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
解要深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所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对汉语原文一定要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手便译。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英时理解的困难。
  例如,我国一位领导人在谈到对台政策时,曾说过一句话:“大陆和台湾统一后,大陆不派人去,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都由台湾自己管起来。”这句话一听似乎就懂,但一旦动笔来译,情况就不同了,其中“不派人去”的“人”该怎么译?总不能译为people或persons 吧!
  那又是什么呢?这时必须认真思考,参照上下文,根据讲话人的身份(是党的领袖人物),下文中“党、政、军”与上文中的“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相对照,可以断定“人”应是指“党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故可译为reprentatin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章,说:“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
  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如“挑选”译为choo,或lect,“时间”译为time. 实际上,这种情况,“挑选”可不译为动词,而“时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所以这句话
can you run it
间隔年应译为He visited and revisited the famous mountai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hours of a day and different asons of a year to obrve the ever -changing scenes.另外,选择译词时一定要吃透原文的上下文,不急于立即确定译词。例如,下面一句:三年前,他因参与了盗窃团伙而被判刑三年,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提前一年释放。
  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被判刑三年”马上就选择了be ntenced to 3 years‘ imprisonment.这类短语,而不注意下文的“在劳改农场”。实际上这句话已告诉你他判的“刑”不是“坐牢”(imprisonment)
  而是“劳改”,(reform through labour )。另外,句中“在劳改农场”一语也会被初学者直接译为on the reform farm,而实际上,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一段(包括这句话的更大的上下文)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所以这个短语也应从时间着眼来考虑,应译为when t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这样体现的是他在农场的那段时间,而非地点。故此这句话应译为:Three years ago ,he was arrested and ntenced to three years‘ reform through labour.When 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 ,he be haved himlf so well that he got relead one year earlier.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be ntenced to前又加了一个动词,be
arrested ,这是因为在英语中直接说be ntenced to 令人感到太突兀。在英语中这个词前常加上一个词,如be tried and ntenced to ……等。当然,这方面对初学者来说就较难一些了,暂不作要求。但却可以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一些英语词汇的用法特点。
mami

本文发布于:2023-06-14 04:1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44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信息   表示   问题   篇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