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进步: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
主旨变焦及其投影
彭春凌
四级考试分数线一 引论:中英日跨语际传译中科学与宗教关系之调适
19世纪中后期,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进化 哲学运动的知识领袖,赫伯特㊃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①关于政治㊁宗教㊁科学乃至生活伦理的种种言论似巨浪激荡着全球思想界,他也因此被视为 第一位全球公共知识人 ㊂②在东亚, 日本人自言,斯宾塞为其学界之母 ,③斯氏为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政治与学术涂上了墨彩;而通过颜永京㊁严复㊁章太炎㊁马君武的翻译,经由格致书院㊁‘万国公报“㊁‘新民丛报“等机构㊁
①
②③W R Sorley,AHistoryofEnglishPhilosophy(NewYorkandLondon:G P Putnam sSons,theKnickerbockerPress,1921),p 260 如非特别说明,本文所涉英文㊁日文著作的翻译均为笔者所译㊂英语世界2000年以前斯宾塞的研究史,参见潘德重‘近代工业社会合理性的理论支撑 斯宾塞社会进化思想研
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的归纳㊂2000年之后,MichaelW Taylor的ThePhilosophyofHerbertSpencer(London:ContinuumInternationalPublishingGroup,2007)全面总结斯氏哲学,MarkFrancis的HerbertSpencerandtheInventionofModernLife(Stocksfield:AcumenPublishing,2007)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思潮和论争来理解斯宾塞的思想世界㊂
MichaelW Taylor,ThePhilosophyofHerbertSpencer,p 2
彗广:‘大哲斯宾塞略传“,‘新民丛报“第38㊁39号,署1903年10月4日(此文实际作于癸卯十一月斯宾塞逝后第29天,即1904年1月6日),第112页㊂斯宾塞对日本影响的情况可参见山下重一’明治初期におけるスペンサーの受容」(日本政治学会編ɛ日本における西欧政治思想ɑ岩波書店㊁1975)㊁ɛスペンサーと日本近代ɑ(御茶の水書房㊁1983)㊂
报刊的推荐,以及引介日译斯氏作品等多重渠道,斯宾塞也影响了清末中国的思想和学术㊂①从‘社会静力学“(SocialStatics,1851)㊁十卷本‘综合哲学“(SyntheticPhilosophy,1859-1896),到‘个人与国家“(TheManversustheS
tate,1884),斯宾塞著述卷帙浩繁,论题纷呈㊂语言文化不同,采撷移译的篇章有差异,不同民族㊁国家甚至同一社会不同成员自身的知识语境㊁核心关切㊁利益诉求有殊别㊂这使斯宾塞著述的跨语际翻译㊁传播㊁意义歧变及交叉影响,成为工业革命后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思想史事件㊂1898年,‘昌言报“连载的‘斯宾塞尔文集“,包括‘论进境之理“与‘论礼仪“两文,分别对应斯氏‘论文集:科学的㊁政治的和推断的“(Essays:Scientific,Political,andSpeculative)中的‘论进步:其法则和原因“(Progress:ItsLawandCause)和‘礼仪与风尚“(MannersandFashion)㊂‘斯宾塞尔文集“虽由曾广铨㊁章太炎合译,但是,作为 笔述 者兼具有 再生产 能力的思想家,章太炎在译作中展现了自身的话语方式和观念逻辑,并将译作的内容整合进自身的思想表达中㊂本文首次全面依据译作所对应的原作底本,②集中探究章太炎翻译‘论进步:其法则和原因“(简称‘论进步“)所发生的主旨变焦,以及这一变焦映射的中㊁英㊁日各自内部紧张而彼此又互相联动的思想史图景,从而将斯氏辨析 进步 问题的前提亦即现代性过程的重要标记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调适,置于更广袤复杂的背景中予以审视㊂
变焦 是一个光学名词,指通过改变焦距来实现影像放大或缩小的效果㊂学界此前讨论斯宾塞与近代中国包括与章太炎的关系,多集中在社会
9
4何为进步: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主旨变焦及其投影①②关于中国翻译斯宾塞的历史,参见韩承桦‘斯宾塞到中国 一个翻译史的讨论“,(台
英语谚语大全北)‘编译论丛“第3卷第2期,2010年9月;韩承桦:‘审重咨学:严复翻译 群学肄言⓪之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㊁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㊂王宪明㊁宛钧的文章分析了近代中日两国引介斯宾塞学说的差异及原因(‘河北学刊“2017年第3期)㊂
斯宾塞的‘论进步:其法则和原因“和‘礼仪与风尚“分别原刊于1857年和1854年的
‘威斯敏斯特评论“(TheWestminsterReview),先后收入1858年㊁1868年㊁1891年几个版本的‘论文集:科学的㊁政治的和推断的“时,内容有所修改和调整㊂曾㊁章译‘斯宾塞尔文集“的原作底本,乃是1868年伦敦WilliamsandNorgate公司发行的美国铅印版‘论文集:科学的㊁政治的和推断的“㊂斯氏原作的版本流变及底本考订,章氏语言方式及思想在译作中的体现,参见彭春凌‘章太炎译 斯宾塞尔文集⓪原作底本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㊂
学㊁社会进化学说的影响,以及民族国家的建构理论等方面,较少关注斯氏
哲学本体层面上影响的有无与深浅㊂①此种格局的形成,固然取决于论者对斯氏学说重要关切的把握,但不容回避的是,它也和译介者 变焦 斯氏
作品的主旨亦即刻意放大或缩小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有关㊂‘论进步“观照
从天体㊁地质㊁生物的演化发展,到人类社会以及文明诸表象的演变进步,
归纳和提挈其背后共同的法则和原因,后来融入斯宾塞‘综合哲学“提纲
挈领的‘第一原理“(FirstPrinciples,1862),浓缩呈现了斯氏进步哲学的
整体设想㊂②斯宾塞哲学的根基, 发端于不可知㊁可知之分 ㊂③‘论进步“的主旨,首先就是通过区分 可知 与 不可知 ,来处理理解进步问题的
前提,即科学所揭示的进步的法则和原因,这些都是针对 可知者 而言
的,与宗教相联系的㊁本体意义上的 不可知者 仍然保持着神秘性㊂通
过强调两者共生而非对峙,斯宾塞试图调解最困惑维多利亚人的科学与宗教
之间的矛盾㊂而章太炎译作以增删改写的方式, 变焦 了原作的主旨,使
原作 不可知 范畴所投射的宗教视域整体淡出;相对而言就 放大 了
rosanne原作基于 可知 领域的科学所塑造的物质宇宙图景㊂译作肯定人的认知05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7年卷)
①
②③如关注斯氏社会学影响者,有董家遵‘清末两位社会学的先锋 严几道与章炳麟“,‘社会研究“第1卷第3期,1937年1月;姚纯安:‘社会学在近代中国的进程(1895
1919)“,三联书店,2006;王天根:‘严复与章太炎社会学思想的对峙与交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王天根:‘章太炎对 本土经验 的强调与早期 西方社会学中国化 “,‘东方丛刊“2004年第2期;黄克武㊁韩承桦:‘晚清社会学的翻译及其影响:以严复与章太炎的译作为例“,沙培德㊁张嘉哲主编‘近代中国新知识的建构“,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㊂关注斯氏社会进化学说影响者,有姜义华‘章太炎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第27 39页;王中江:‘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一个新的全能式世界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张士欢㊁王宏斌:‘究竟是赫胥黎还是斯宾塞 论斯宾塞竞争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㊂关注斯氏学说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相关理论及思想文化建构者,有本杰明㊃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蔡乐苏:‘严复启蒙思想与斯宾塞“,‘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王宪明:‘严译名著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以严复译 群学
肄言⓪为例的考察“,‘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周红兵:‘严复与斯宾塞的 社会有机体论 “,‘东南学术“2015年第2期;傅正:‘斯宾塞 社会有机体 论与清季国家主义 以章太炎㊁严复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2期;等等㊂
chastitybelt>contestants
HerbertSpencer,Essays:Scientific,Political,andSpeculative,Vol Ⅰ(London:WilliamsandNorgate,1891),p 8
严复:‘穆勒名学“篇三 论可名之物 第八节 论心 按语,汪征鲁㊁方宝川㊁马勇主编‘严复全集“卷5,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第58页㊂
能力,呼应了章太炎此一时期对神秘主义思想的抵制㊂
投影 在光学上指光线照射物体,其影子投射到一个面上的现象㊂曾
广铨㊁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变焦㊁偏误,刺痛了斯氏学说的 护法 严复㊂他拍案而起,针锋相对翻译了‘论进步“的首段㊂无论是斯宾塞批判以人的幸福和利益为尺度的目的论(teleological)的进步观,还是其 不可知 范畴,严复都有较准确的把握和认同㊂这提示出另一条接受斯宾塞进步哲学的路径,凸显了近代中国思想学术界的内部分歧㊂而章太炎庚子后对斯宾塞的基本认知维持在
bppvcrystal其 看得宗教都是漠然 ① 崇重科学,以为最上 ②;但相比于戊戌翻译‘论进步“时对斯氏的赞赏,其态度却转为批判㊂个中原因,主要是投身革命的章太炎自身对宗教的态度发生积极的转变㊂而从学术资源角度看,除章太炎早年翻译‘论进步“所秉持的错误印象外,东学 这里主要指日本学术,成了章太炎观察斯宾塞的新滤镜㊂明治日本的最后十年,斯宾塞热逐渐衰退,宗教思潮则日益高涨㊂留德留美的学人姉崎正治㊁岸本能武太介绍㊁翻译了或质疑或有别于斯宾塞学说的西方宗教与社会学说㊂日本学界译介英语作品,本就有断以己意㊁添油加醋的现象,例如角田柳作翻译本杰明㊃基德(BenjaminKidd)‘社会之进化“(SocialEvolution)时对斯宾塞的评价㊂总之,日本学界有选择地推荐西学以及其中隐含的变形,影响了章太炎对斯宾塞的观感㊂而彼时日语并不灵光的中国学者在用中文翻译介绍日译英语作品时,又或断章取义㊁扣槃扪烛,例如章太炎之转述藤井宇平所译斯宾塞的‘综合哲学原理“(即‘第一原理“)㊂斯氏著作及评价在英㊁日㊁中数种文字间的曲折传译,产生了一系列枝杈丛生㊁负负相加的跨文化错判和误读㊂本文首次辨析了关于斯宾塞的知识经由日本流播㊁变形而到达章太炎的复杂环节,分析其原因,从而在交叠错落的不同国别文化背景的幕布上,映射出一幅立体的知识地图㊂二 译作‘论进境之理“对原作‘论进步“主旨的变焦
‘论进步“结构整饬,前半部分讨论进步的法则,后半部分分析进步的1
福克斯新闻
5何为进步: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主旨变焦及其投影①②太炎:‘演说录“,‘民报“第6号,1906年7月25日,第4页㊂
足球电影太炎:‘四惑论“,‘民报“第22号,1908年7月10日,第16页㊂
p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