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篇一: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留学中介比较好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本文从范畴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出发,介绍了范畴和原型的基本特征,讨论了范畴和原型在不同语境和文化环境中的变化,探讨了范畴层次理论在认知和语言使用中的应用。
vocabulary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思维和语言分类范畴化认知模型文化模型范畴层次化
[CLC编号]h0-06[文件识别码]a[物品编号]1674-4810(2022)03-0025-03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派。作为对乔姆斯基所创立的转换生成语义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叛,认知语言学更侧重于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研究,抛弃了在此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语义和句法的研究,转而从认知的角度来寻求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途径。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与人类的思维、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是对人类思维的反映和表述。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认知工具,除了能够表达思维,还能帮助人类去更mrp是什么
好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的知识。
别惹蚂蚁英文版
wjz “认知”是指人们感知世界、形成世界万物概念的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经验和经验。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的创造、学习和应用必须通过人的认知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在人类思考的过程中
篇二: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
论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主要基础理论。它所提出的原型理论(prototypetheory),强调了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和范畴等级结构包括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categories),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categories)和下属范畴(subordinatecategories),而其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又是典型的原型范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基层范畴上级范畴下级范畴
1.引言
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一直关注一个主要问题,即语言和认知。认知语言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一门新的语言学科。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反对生成语法主导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提出了语言与认知不可分割的认知语言观,强调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这里的经验主义不是指人们的被动感知,而是指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赵燕芳(2000:10)指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意象图式和象似性
aquarian (iconicity),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及原型理论基
第三章: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分析
有关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的探析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是对以乔姆斯基的转换习语语义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叛,它更多地关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抛弃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语义和句法研究,而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语言的普
遍规律。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与人类的思维和经验密切相关。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反映和表达。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认知工具。除了表达思想,它还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世界,获得新的知识。
“认知”是指人感知世界和对世间万物形成概念的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经验和体验。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就是: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即是对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事件、现象以及人类的经验和感觉进行分类,认知语言学把这个分类的过程称为范畴化。而语言正是范畴化这一思维过程中的首要工具。传统的语言学把语言符号称为能指,所表达的意思是所指,而真正指代的内容是独立于语言的参照物。认知语言学则是对语言符号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概念是指“我们对事物及其存在方式的理解”。①简单地说,概念可以指一个单个的事物:如苹果。也可以指一系列的事物:如水果。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时,要认识它、了解它,首先做的就是把这个新概念归类。当我们找合适的语言符号来表述这一新概念时,这个客观范畴就转变成了语言范畴。当然人类的语言还远不能做到表达自然中的一切,但它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尝试对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进行讨论。首先介绍范畴的内部结构
和原型的概念,其次将讨论范畴所受到的语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最后讨论范畴的层次化理论在语言使用和认知过程的应用。
一、类别和原型
“范畴”并不是认知语言学新创造出来的概念。范畴就是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成员的集合。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就开始了对范畴的研究。认知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范畴化的过程。简单地说,是把我们周围的生物、物体、现象归类,把它们组织成便于记忆的词义。
认知语言学对范畴的定义和理解与传统研究有很大不同。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一个成员要么属于这个范畴,要么不属于这个范畴。该类别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些共同的属性和特征,并且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认知语言学家罗斯奇② 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范畴的边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而且大部分范畴的边界都是模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颜色和温度。在连续色谱上,有无数的白色和黄色的组合颜色,从纯白色到规则黄色。从哪一点上说,这不是白色,而是黄色?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再举个例子,水的温度可以从几度被称为冷,也可以从几度被称为热?罗斯奇的理论不仅
适用于颜色和温度等连续介质,而且适用于一些轮廓清晰的物体。比如杯子,从最薄的形状到最胖的形状,什么时候我们不能称它为杯子,而是花瓶?什么时候我们不能说是杯子,而是碗?另一个例子是椅子。从最标准的椅子到最原始的树桩或最简单的布垫,再到另一把最夸张的王妃椅,我们什么时候说它不是椅子,它是床,什么时候说它不是椅子,它是布?事实上,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界限也很模糊。
rosch还发现,在每个范畴中,总有一个特征最明显的中心成员,当我们说到一个概念时,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成员。他有两个著名的颜色和形状实验。他给被试验者看一系列不同的红色。他发现当他请他们指出他们认为最符合红色定义的那个颜色时,几乎所有的吸血鬼日记第一季21
李一萌 每个人都指出相同的颜色。当他要求他们定义或描述其他红色时,几乎每个人都是根据一开始指出的红色来描述的。他还向受试者展示了一组由正方形和正方形变体组成的图形。每个人都不难指出最符合正方形概念的数字。后来,人们描述了基于正方形的各种图形:例如,一个正方形没有角度,一个正方形突出。所以罗斯克得出结论,人们对事物的概念是基于范畴中的原型。原型是该类别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成员。人们通过理解最好的例子开始理解这个类别,并理解该类别的其他成员。
万圣节英语怎么说
原型是范畴的典型成员,享有比其他成员更多的属性,位于范畴的核心位置,从原型到范畴的边缘成员,其典型性是递减的,呈辐射状散开。范畴的边界也是模糊的,某一边缘成员可以属于这一范畴也可以属于相邻的范畴。范畴的模糊性和开放性其实是符合“认知经济性”原则,使我们可以使用较少的认知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范畴的开放性特征允许新成员的加入,而且范畴的内部结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说到游戏这个词,大家恐怕多数会想到的是儿童之间的捉迷藏或成人的棋牌类游戏。而之后出现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和现在时兴的桌面游戏对游戏这个范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发展,它逐渐从边缘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并成为了这个范畴的原型,而以前的传统游戏则退到了边缘位置。所以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范畴和原型理论比经典范畴理论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
二、语境与文化
范畴和原型理论在认知科学中得到完善。之后被认知语言学家借鉴用来解释很多语言现象。某一概念所对应的范畴和原型如果用图形表现出来的话,就是以原型为中心,其他成员按照其符合该范畴特性的程度递减向外呈辐射状分布。同一概念的范畴和原型会受到认
知模型和文化模型两个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语义分析会认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而认知语言学则提出,除了语境,我们之前所获得的和该语境相关的体验和知识也会对某一概念的范畴和原型产生影响。认知语言学家把语境归为心理表征,并把我们已经体验并储存的大量和语境相关的信息称为认知模型。如在heopenedthedoortofaceaprettyyoungwomanwithadoginherarms.(他打开门,迎面看见一位怀里抱着狗的少妇。)这句话中dog所形成的范畴和原型,与没有语境情况下的dog所形成的范畴和原型不同。显然美丽少妇手中抱着的狗更可能是一只宠物狗、贵妇犬、哈巴狗,而牧羊犬、德国猎犬或藏獒的可能性就显得较低。所以这一语境所产生的范畴原型应该是宠物小狗,而范畴的内部结构也不同于一般的狗的范畴。另一例子:thepolicemanlinedupwiththedogstofacetherioters.(警察带着狗排成一排面对暴徒。)显然,此处所形成的范畴和原型与上句完全不同。
trace
这两句话让我们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类别和原型,它们与我们自己在语境中的体验有关。在每一个分类过程中,我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大脑中现有的认知模型。即使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认知模式,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从相似的经历中找到突破点,去理解新事物,获得新知识。如果一个德国人在英国观看板球比赛,他
可能找不到任何认知模型来理解球场上发生了什么,但他仍然可以借助大脑中预先存在的比赛常识来学习这项完全奇怪的运动。
此外,范畴和原型还受到文化模型的影响。认知模型虽然强调的是个人的体验,但它又是我们所生长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这就是文化模型。认知语言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美国人和一组尼日利亚人对食物这个范畴中的48个成员根据典型性排序。在美国人那组中排在第四位的披萨饼却排在尼日利亚人的第四十一位。而尼日利亚人排在第三位的山药在美国人那里却排得很靠后。这说明文化模型对范畴的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再比如,日本人和西方人在餐桌的概念上也有差异。日式桌类的原型应该是适合他们坐在地上的矮桌,而西式桌的原型则是西式的长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餐桌的种类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桌子的原型从最初的餐桌变得越来越流行
于电脑桌。而不同文化环境中对桌子所形成的范畴和原型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小。
三个类别的层次结构
在范畴理论的基础上,认知语言学家又提出了范畴层次化理论。刚才提到的范畴和范畴
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这是范畴横向的关系。在纵向上,从最宽泛到最专业,范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层范畴、基本范畴和下层范畴。在某些生物领域,甚至可以分为更多的层次。如水果属于上层范畴,而苹果属于基本范畴,红富士苹果则属于下层范畴。基本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从0~3岁就能掌握基本范畴中的大部分概念。在最初的语言学习中,儿童掌握树木、狗、苹果、裙子这些概念要远早于掌握植物、动物、水果和服装等上层概念,而掌握松树、拉布拉多犬、红富士苹果或迷你裙等下层概念则更要晚得多。所以基本范畴是人类认知的根本。同时基本范畴也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话过程中最经常使用的概念。如当人家问你:“你在哪里?”你显然不会回答:“我在地球上”,而更多的是说:“我在家里”。如果有人问你:“这是什么?”,我们也一般会回答说:“这是一棵树”,而不会说它是哪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