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第一章知识梳理及补充

更新时间:2023-06-08 12:53:15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教师姓名:黄亚音
Q1: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为什么要学“英汉翻译”这门课?
A1: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
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Q2:我们怎么学好“英汉翻译”这门课?
A2: 1. 珍惜每一堂英汉翻译课;2. 广泛阅读、认真思考、勤加练习;3. 学会利用资源(推荐网站:可可英语网,China Daily,田间小站,友邻优课app;推荐阅读: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全4册,《见闻札记》(费解、苏勇强译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
Q3:你觉得翻译难吗?英译汉难还是汉译英难?为什么?
1.Para. 1-4 了解佛经翻译时期(两汉至隋唐时期)重要人物事件始末;
Understanding translating achievements of key figures in the period of Buddhist scriptures
补充知识点Supplementary notes:
“五失本”five devi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1.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梵文的词序是颠倒的,译时必须改从汉语语法;
2.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可,斯二失本也;
梵经质朴,而汉人喜欢华美,要使读者满意,译文必须作一定的修饰;
3.胡语委悉,至于咏叹,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梵经中同一意义,往往反复再三,译时不得不加以删削;
4.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梵经于结尾处,要作一小结,将前文复述一遍,或一千字.或五百字,译时也得删除;5.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梵经中话已告一段落,将要另谈别事时,又把前话简述一遍,然后再开始,译时则须删除。“三不易”three difficulties:
1.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
佛经为释迦牟尼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所说,而时俗已经发生了变化,要使经文所表述的古代思想适合
当今的社会环境,是不容易的。
2.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
佛陀的智慧与一般百姓的思想相隔悬殊,要使佛教的思想为世人所接受,也是不容易的。3.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
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 斯三不易也。
当初,迦叶主持第一次结集,阿难诵出佛经,五百罗汉加以审定,尚且小心谨慎,今天从事翻译的人要以自己的领会转达佛意,就更不容易。
“八备”eight conditions:佛经翻译者在品质和学术上应当具备的八种条件
1.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
江南水乡乌镇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义旨, 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
6.耽于道术,澹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
1.A monk translator must devoutly love the Buddhist Dharma, by which he must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not being afraid of long-time efforts.
2.To attain the Buddhahood he should start with strict obrvance of the precepts and rules, being
not infected with the worldly Eight Winds and wickedness.
3.He must grasp thoroughly the Tripitaka, Mahayana and Hinayana Buddhism, not being bothered
by his ignorance of the above-mentioned sutras and doctrines and by stagnancy in his studies of Buddhism.
4.In addition to Buddhist cannons and knowledge, he must read extensively and cursorily the
Chine classics and Chine history and make himlf well verd in letters to avoid clumsy and awkward translations.
5.He must be kindhearted, flexible, accommodating, peaceful & open-minded, and must not be
biad or lf-willed.
6.The monk translator must also concentrate on all methods and skills needed by sutra translating,
harboring no desire to show off, being indifferent to fame and riches.
7.He must know thoroughly the Fan language [Sanskrit] and how to translate in a right way, never
falling behind in the learning related with the Fan language [Sanskrit].
8.He must skim over Cāngjié Piān (仓颉篇) and ěryă (尔雅),the first Chine dictionary, and he
can read the Chine al characters (zhuàn 篆) or official script (lì隶), never being ignorant of his native language.
“十条”ten items:译经时需要注意的十个方面的事项(一)句韵,(二)问答,(三)名义,(四)经论,(五)歌颂,(六)咒功,(七)品题,(八)专业,(九)字部,(十)字声。释彦琮原先对这“十条”中的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解释,可惜的是这些解释都没有保存下来,故不得其详。
所谓“不翻”指的是翻译时由于某种原因,只译梵语的音而不译梵语的义的情况。其原因有五种:1.秘密故,如陀罗尼。
由于秘密的缘故而不翻,如密教的咒语(陀罗尼)。
2.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
由于一词多义的缘故而不翻。如“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
等六种含义,如果选择其中的一种含义作为译名,便会以偏盖全,故也只译其音。
3.此无故,如阎浮树,中夏实无此木。
由于汉地没有此物的缘故而不翻,如阎浮树。
4.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
由于顺从古译的缘故而不翻,如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
不是不能翻,只是由于自佛经汉译以来常常是译音而不译义的,故也就沿用这一译名了。
杂乱无章5.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
由于译音能产生更好的效果的缘故而不翻,如“般若”是梵语的音译,而“智慧”是梵
语的义译,它们是同一个单词的两种译名。前者比较深奥,容易使人产生恭敬之心,后者比
较浅显,容易使人产生轻视之心,为此,取前者而不取后者。
2.Para. 5-7 了解西学东渐翻译时期(明末清初科技翻译时期)重要人物事件始末;Understanding translating achievements of key figures in the period of western learning translation
★林纾翻译的优缺点
第一,近代中国人缺少世界常识,他们对于欧美人总是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不是称
他们为蛮夷,就是称他们为高超的人种(巴金,1989)。所以,中西之间,总有一道难以跨
越的沟壑。通过林纾所翻译的多部小说,近代中国人才知道西方人同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19世纪末,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曾说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陈衍在《林纾传》中说道“《巴黎茶花女》小说行世,中国
furniture可数吗
好声音张新人所见未见,不胫走万本”(钱钟书,1981)。这些都说明《巴黎茶花女遗事》在当时的流行。
通过这部小说,近代中国人发现,西方社会跟中国的社会,竟然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二,以前的中国文人,不仅看不起小说,而且看不起小说作者。所以许多有名气的作
smart card家绝不会去写小说,写了小说的也绝不以真姓名示人。林纾则完全打破了这个传统的见解。
自他之后,一部分中国文人才敢于以小说家自居。林纾的翻译,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催生
出许多优秀的小说家。
第三,林纾在翻译小说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道德色彩。林译小说的标题有不少以“孝”
golfstar命名,如狄更斯的小说《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译为《孝女耐儿传》(耐尔:Nell,
主人公名),哈葛德的《蒙特祖马的女儿》译为《英孝子火山报仇录》,《两儿童周游法国》
译为《爱国二童子传》。林纾对西方名著进行了中国化的道德解读。通过林纾的翻译,原来
的标题增加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儒家的“忠”“孝”思想,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通过
郑恩智为西方作品加上道德色彩,小说中千里寻亲、为母报仇的故事得到了道德上的肯定和升华,
小说中单纯的父子亲情转译为儒家伦理色彩浓郁的教化读物(巴金,1989)。这种做法,使
得中国人更好的接受了西方的小说,而林纾也宣扬了儒家思想的精华。
★严复的“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elegancepillar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为译文通顺
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风采,文字典雅。随后,对这一标准的看法各有不同,
尤其是对“雅”。有人认为,如果原文不雅,能否转成或是否有必要译成典雅的译文.否则,
与“信”相违背。因此,后来人们把“雅”解为:保持原文的风格,注意修辞。总之,人们
对其理论更多的是接受与赞美,但也有反对者。
马建忠“善译”criteria of good translation:
包括了三大要求:第一、译者首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马建忠关于“善译”的见解,可以说是试图说明翻译标准的一个开端。
3.Para. 8-9 了解近代翻译时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时期)重要人物事件始末;
Understanding translating achievements of key figures in modern times (The Opium War to the
鲁迅和瞿秋白翻译思想的共性和不同:
共性:1. 对翻译的政治功能性的认识相同;2. 提倡直译;3. 认为翻译可输入新的表现法。
不同:1鲁迅的“直译”不是硬译,而是针对“歪译”而言的“正译”,是“宁信而不顺”的直译加上必要的意译。而瞿秋白认为翻译“应当用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的白话来写”,“既信又顺”。
4.Para. 10-13 了解当代(建国初期到文革之前的翻译时期+七十年代至今翻译在各个领域全
elearning
面开花的时期)翻译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existential problems and prospect of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ver since 1970s)
现状(Para.10):1. 党的领导,翻译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2. 译作质量提高;3. 译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 不仅外译汉,而且汉译外;5. 翻译标准日趋统一。
英语辩论问题(Para. 12):量和质的矛盾。需求量成倍增长,翻译质量亟待加强。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2:5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38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中国   小说   时期   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