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迪士尼乐园研究述评及对上海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06-07 12:34:23 阅读: 评论:0

国内外迪士尼乐园研究述评及对上海的启示
吴文智,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41)
摘要: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工建设,国内学术界又掀开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从国外文献收集来看,国外学者对
迪士尼乐园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视角开始,研究主要涉及到迪士尼的发展历史、社会内涵及其反映的意识形态、文化扩张及其本土化问题、区域影响及其定价策略、商业模式及其管理经验等等。从国内文献整理来看,国内学者对迪士尼乐园研究起步较晚,大多从经济学、管理学视角切入,研究关注点主要包括迪士尼乐园的选址问题、海外拓展的经验与教训、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模式、营销策略与模式、落户上海的相关影响以及对我国主题公园的借鉴与启示等等。与国外研究相比,未来国内研究也将呈现三种趋向:一是倾向微观问题的研究,二是注重社会文化学的视角,三是引入更多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关键词:迪士尼乐园;研究综述;上海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3)02-0142-07
The Review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Rearch on Disneyland and it ’s
迈克杰克逊专辑Implication to Shanghai City
WU Wen-zhi ,FENG Xue-gang
(School of Busines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Disneyland in Shanghai ,domestic scholars restart a new boom of Disneyland re ⁃arch .From the collec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foreign scholars ’rearches on Disneyland we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er ,which begin from the view of history ,sociology and culture .The rearches mainly included the history of Dis ⁃ney ’s development ,social connotations and reflective ideology ,culture expansion and localization problem ,regional influ ⁃ence and pricing policy ,business model and managing experiences and so o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omestic documents ,domestic scholars ’rearches on Disneyland started recently and most of them w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 rearches focus on Disney ’site lection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overas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and models of managemen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atterns ,the relevant influence of Shanghai Disneyland,the implication to Chine theme parks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rearches ,the domestic rearches will prent three trends in the future,as following ,firstly ,they will tend to rearch on microcosmic problems .Secondly ,they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views of sociology and culture .Finally ,they will u more quantitative methods .Key words :Disneyland ;rearch review ;Shanghai city
一、引言
上海军训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 Park )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创立并营运的全球性主题乐园,自1955年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建成至今,全球共建成5家迪士尼乐园(具体见表1),分别位于洛杉机(美国)、奥兰多(美国)、东京(日本)、巴黎(法国)、香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主题公园品牌,是全球文化娱乐业的“航母”。以迪士尼乐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的迅猛发展,以及它们展现出来的文化与娱乐经济效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特别是从2009年上海迪士尼项目通过国家审批并落地建设以来,中国又掀起了一股迪士尼乐园研究热潮,关李阳疯狂英语
注的视角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而之前国内外众多的研究成果也急需整理、总结,以便为未来更多、更好的研究提供基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表1
全球迪士尼乐园一览表
资源来源:/view/74923.htm 。
●理论述评
【DOI 】10.3969/j.issn.1007-5097.2013.02.029
收稿日期:2012-08-15美国音标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GL111)作者简介:吴文智(1980-),男,安徽歙县人,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产业
规制;
冯学钢(1962-),男,安徽巢湖人,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服务经济与产业规划。
2013年02月(第27卷第02期)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Feb.,2013(Vol.27,No.02)
二、国外迪士尼乐园研究进展述评
国外学术界对于迪士尼乐园的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取得了全面而丰富的学术成果,产生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和著作。根据ScienceDirect(Elvier)全文期刊、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全文电子期刊等主要外文网络数据库中189篇论文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对迪士尼乐园外文著作的分析,可以看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几个学科领域,主要聚焦点包括迪士尼乐园的发展历史及其与传统游乐园的差异性、迪士尼乐园的社会内涵及其反映的意识形态、迪士尼乐园的文化扩张及其本土化问题、迪士尼乐园的区域影响及其定价策略,以及迪士尼乐园的商业模式及其管理经验等几个方面。
(一)关于迪士尼乐园的发展历史及其与传统游乐园的差异性
20世纪50、60年代末,以迪士尼乐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的出现开创了美国户外娱乐活动的新时代。而对迪士尼乐园在美国主题公园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是在对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最早的户外游乐
区(Coney Island)的对比研究中展开的。
虽然有很多学者认为迪士尼乐园与以Coney Island为代表的早期游乐园具有一致性,如Gary Kyriazi(1976)认为迪士尼乐园只是一种更加现代化和固定化的游乐园[1];Richard E. Snow和David E.Wright(1976)认为迪士尼乐园只是在技术上实现了一些早期游乐园难以实现的娱乐大众的方式,如各种现代化的游乐设施[2];Rusl B.Nye.(1981)认为迪士尼乐园和Coney Island在娱乐功能上也是一致的,都可以满足游客游玩、逃逸、放松、与家人同游以及寻求梦幻和刺激的需求[3]。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迪士尼乐园和Coney Island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如John F.Kasson(1978)认为迪士尼乐园先进的技术手段、统一的企业形象和人格化的吸引物净化了乐园环境,使其不同于Coney Island庸俗、热烈、杂耍式的娱乐风格[4];King Margaret(1981)认为,在迪士尼乐园中,愉悦感、人文主义和商业目的共存,吸引消费并不是唯一目的,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展示了美国的文化精神和现代历史[5]。
特别是1992年Raymond M.Weinstein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撰写了《迪士尼乐园与Coney Island:现代游乐园发展演进研究》一文,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集成之作。Raymond M.Weinstein在系统阐述美国现代主题公园发展史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迪士尼乐园从创意到诞生的演进过程,认为区别于纯机械的游乐城,迪士尼乐园的创新之处在于情境化的主题演绎、多样化的娱乐设施和演艺活动、老少皆宜的项目设置,由此也开创了主题公园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阶段[6]。而英国学者Alan E.Bry
man在他的《迪士尼和他的世界》(1995)一书中详细记载了沃特·迪士尼的生平经历和事业成就,并提出了几个关于迪士尼乐园的重要议题,包括乐园是否是后现代主义的先兆、乐园内消费的意义、乐园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性质、对乐园过去经营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7]。
(二)迪士尼乐园的社会内涵及其反映的意识形态
四级考试时间分配表在迪士尼乐园诞生之初,其所营造出的充满童话色彩和完美主义的氛围就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迪士尼乐园是乌托邦主义的一种体现。如King Margaret (1981)援引沃特·迪士尼本人的话,“我希望人们在迪士尼乐园中的时候可以无视现实中的一切,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认为迪士尼乐园不同于传统游乐园充斥着肮脏和小贩的环境,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游乐园[5];Richard V.Francaviglia (1981)具体描述了迪士尼乐园中美国大街怀旧、浪漫和细致的环境,认为整洁的街道、内容健康的活动和工作人员扮演的友好“居民”展现了前都市化时代的美国文化,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游乐环境,同时也是理想主义化的社会情境的展现[8];Henry A.Giroux(1999)认为迪士尼乐园的内涵在于深入挖掘了流行文化中乌托邦主义的潜力,重现了失落的梦想和希望,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美好和梦幻的世界[9];Paul Goldberger(1999)认为沃特·迪士尼将迪士尼乐园视为一个理想主义的小世界,是“代表性的美式乌托邦”,总体主题是对美国及其成就的赞美[10]。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迪士尼乐园的“乌托邦”理念只是一种虚伪的空想,不利于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全面地认识世界,会误导其形成片面的、不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
Michael Harrington(1979)指出,迪士尼乐园使人回想起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激进主义,其所营造的乌托邦式的氛围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文化空间,限制了人们对于政治和民主的认识[11];Joel Best和Kathleen S.Lowney(2009)分析了人们对迪士尼乐园的良好声誉所持有的不同意见,如对迪士尼乐园中无处不在的产品销售行为的道德质疑,对迪士尼乐园进一步扩大社会的不公平性的批评,以及一些社会学家批评迪士尼乐园带给人们许多不真实的体验,限制了人们的娱乐方式[12]。
当然,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对迪士尼乐园认识的深入,学者们对迪士尼乐园的社会内涵逐渐形成了更加客观和中肯的认识。如Adelaide H.Villmoare和Peter G.Stillman(2002)指出,迪士尼乐园只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它所倡导的脱离现实的自由、愉悦和童话般的体验只是其作为一个主题乐园的吸引力所在,只是为了使人们获得快乐的感受,因此不必要将其置于现实世界的对立面,或是认为迪士尼乐园与社会民主、政治自由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迪士尼乐园就是迪士尼乐园,而不用把它想得太过复杂[13]。
(三)迪士尼乐园的文化扩张及其本土化问题
迪士尼具有很强的文化扩张性,迪士尼乐园及其相关的文化产品对受众的影响巨大。在Janet Wasko的《认识迪士尼:梦想产生的地方》(2001)一书中,作者分析了迪士尼公司扩张的历史进程,介绍了迪士尼经典的电影电视作品、卡通人物形象及其在迪士尼乐园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迪士尼产品在不
同消费者群体中的美誉度[14]。而Raymond M.Weinstein (1992)则分析了迪士尼乐园对美国流行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推广与乐园相关的文化产品,使动画影视人物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文化认同[6]。
当然,迪士尼乐园要走向全球,必然存在其本士化问
chapter11题。本土化(Glocalization)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地方化(Localization)的结合,强调全球性的理念、产品、服务的在某一特定地域的特殊化,是一种旨在为适应当地环境而采取的改变性做法和模式(Jonathan Matusitz,2009)[15]。
John Van Maanen(1992)通过对加州迪士尼乐园、奥兰多迪士尼世界、东京迪士尼乐园和欧洲迪士尼乐园的比较研究,全面分析了迪士尼这一美国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跨越异地文化鸿沟进行产品推广和形象传播的种种方式,认为游园本身就是一次文化之旅,文化体验的触动性取决于它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并阐述了迪士尼文化在不同国家的演变,说明了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会随着特定的时空环境产生适应性的变化[16]。Aviad E.Raz(1999)也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研究了东京迪士尼乐园的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问题,认为东京迪士尼乐园通过采用美国式的兼职雇佣和日本传统的全职雇佣方式,成功实现了日美文化的结合,并在招聘、培训、服务技能等方面进行改良[17]。而Jonathan Matusitz(2010)通过分析巴黎迪士尼乐园开业之初的财政困境,指出即使像迪士尼公司这样的行业
巨头也不能强行移植原有的经营模式,而需要通过采用本土化策略,以迎合当地市场偏好、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保持竞争地位[18]。Sunny S.K.Lam(2010)则研究了香港迪士尼乐园在万圣节期间的营销活动,认为其吸引力在于成功的本土化运作,而不在于迪士尼本身的价值观,说明了文化融合对成功的商业促销起着关键的作用[19];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如Anthony Fung和Micky Lee(2009)通过对游客的调查,认为本土化并不是香港迪士尼乐园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正是迪士尼全球化的经营模式给游客提供了非日常化的体验,认为这种方式更加迎合亚洲及中国内陆游客的消费习惯[20]。
(四)迪士尼乐园的区域影响及其定价策略
学海知心小站关于迪士尼乐园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国外学者们认为其正面影响主要在于城市发展与经济带动层面,当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John E.Czarnecki(2001)研究了加州迪士尼乐园的兴建对Anaheim城市形象的效应,使其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偏远郊县成为了集主题乐园、酒店、购物中心、会展中心等于一体的旅游商业城市,促使其快速实现了城市化[21];Sandi Cain(2005)回顾了1955-2005年间加州迪士尼乐园的经营情况,认为迪士尼乐园不只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更能从行业带动、税收贡献和提供就业等多方面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2]。另一方面,Amy Davis和Gar Smith(2002)研究了迪士尼乐园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频繁的烟火表演带来酸性烟雾、重金属降水,游行表演造成噪声污染等,并指出由于迪士尼对当地经济和税收的贡献,政府对此并不加以管
制,从而探究了在旅游开发中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福利之间的关系[23]。
此外,相关学者应用经济学模型和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了两部收费(Two-part Tariff)在迪士尼乐园定价策略中的应用。Walter Y.Oi(1971)首先介绍了两部收费的概念,并研究了在不同的市场需求水平下,该定价策略对迪士尼乐园的适用性[24]。Steven P.Cassou和John C.Hau(1999)认
为,迪士尼乐园是主题公园市场的垄断者,其面对的市场需求分为弹性需求(随机游客)和刚性需求(重游游客),因此可以采用低于边际成本的单一类型两部收费的定价策略,在保持稳定的重游游客市场的基础上吸引随机游客到访,并构建了需求—成本模型,定量研究了双重收费定价策略的优势和潜力[25]。
(五)迪士尼乐园的商业模式及其管理经验
从本质上讲,迪士尼乐园是跨国传媒业巨头迪士尼公司旗下的一个主要品牌和经营领域,迪士尼乐园的建设运营、市场营销、主题策划等都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体现。随着迪士尼乐园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断取得成功,迪士尼乐园的商业模式及其内部管理成为国外管理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如Alan E.Bryman(2004)在《迪士尼风暴:商业的迪士尼化》一书中总结迪士尼乐园商业模式的原理和特征,认为迪士尼文化内涵的演绎和传播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实现:一是整个乐园以及园内的不同区域都有特定主题,二是园区内存在多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三是利用迪士尼品牌优势和著名的卡通形象等设
计和销售多种多样的商品,四是职员的工作文化独具特色有浓重的表演色彩;并提出了“迪士尼化”概念,认为“迪士尼化”尽管代表着迪士尼品牌的全球化,但它并不是同质化和标准化,而在于鼓励多样性和差异性[26]。
而对于迪士尼乐园内部的经营管理方面,众多学者认为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之道在于采用了多样化、情境化、体验化的经营策略,从而使游客得到了综合性和深层次的愉悦感受,并很好的实现了公司的商业目的。Borrie W.T.(1999)指出,迪士尼乐园的欢乐氛围是通过设施、环境、管理、服务等因素共同营造的,目的在于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娱乐体验,并通过体验的过程挖掘游客的消费潜力[27]。Christopher
Kirkman(2001)认为迪士尼乐园的核心价值在于“奇妙”,而这一价值是通过其多样化的经营策略体现的,具体包括多样化的产品、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通过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迪士尼公司达到了系统功能大于要素之和的经营效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附加价值[28]。Randy C.Hice(2008)认为迪士尼乐园在销售上采取捆绑式定价以延长游客在园内的消费链,在服务上采用高度分工、高度专业的原则以及时满足游客需求[29]。
此外,学者们还总结了各地的迪士尼乐园在经营管理中所取得的不同经验。Jenny Rees(1992)、Samuel M.Wilson (1994)等学者认为,巴黎迪士尼乐园在建筑风格、文化氛围、人物塑造、故事演
绎等方面没有正确地理解和展示欧洲文化[30,31],并且园区的餐饮服务和项目设置不符合欧洲游客的消费习惯,导致了其经营上的失败[31]。Aviad E.Raz (2000)从研究东京迪士尼乐园的丛林巡航、灰姑娘城堡和迎接世界等三个旅游项目入手,认为这三个项目从低到高依次体现了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融合程度,并指出其共同特征在于采用了舞台化的活动设计方式,为游客提供了情境化的体验[32]。Paula M.Miller(2007)全面分析了香港迪士尼乐园的产权结构、游客构成、园区建设及营销策略,并指出由于中国民众对迪士尼影视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程度较低,迪士
尼在中国的营销难度很大,但是中国内陆的广大市场为迪士尼乐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33]。
三、国内迪士尼乐园研究进展述评
国内关于迪士尼乐园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始于2000年之后,而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的批准,近两年的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的学科领域也在不断增多。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迪士尼乐园的选址问题、海外拓展的经验教训、经营与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及对我国主题公园的借鉴和启示等方面。此外,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的相关问题研究正成为热点。
(一)迪士尼乐园的选址问题
由于迪士尼乐园的选址条件相当苛刻,以及在中国内地的落户地点一直捉摸不定,使得迪士尼乐园的区位选择成为国内学界一个重要的话题。陈蓉(2006)在全面分析迪士尼乐园落户香港的优势及问题的基础之上,认为长沙具有迪士尼乐园落户的人文环境、经济地理环境、文化娱乐环境和传媒优势,比上海更具发展潜力[34]。信欣、杨永志(2009)则认为天津具有建设迪士尼乐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将迪士尼乐园建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和“临海新城”附近的设想[35]。而徐清(2010)从1999年迪士尼准备进入中国(上海或香港)的宏、微观环境出发,分别对沪港两地优劣势采取因素赋值法进行量化分析比较,最终得出迪士尼落户上海是最佳选择的结论[36]。此外,张亚辉(2010)以东京为案例,分析了当时迪士尼选择东京的众多参考因素,包括客源市场、交通运输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投资环境及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等[37]。
(二)迪士尼乐园海外拓展的经验教训
迪士尼乐园在海外拓展过程中,既有过东京迪士尼乐园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巴黎迪士尼乐园失败的教训,从而引发了国内诸多学者的思考。李天元(2004)认为巴黎迪士尼乐园的失利并非由于选址原因造成的,而在于美方管理人员的狂傲自大、对文化差异以及与之相关的营销问题估计不足、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指导思想所带来的问题[38]。艾静超(2007)从巴黎迪士尼乐园的外部环境分析入手,也认为其失利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经济、法律、竞争者等方面[39]。王大悟(2007)则认为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依赖于土地、选址、定位、消费能力、房产联动、融资、高新科技的坚强后盾、活动
节目综合多样、动态与参与、服务等诸多因素[40]。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段吉盛(2008)通过梳理迪士尼乐园的海外拓展路径,综合阐述了海外迪士尼乐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我国大型主题公园发展的若干启示[41]。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张秋艳(2009)基于迪士尼在香港和巴黎的不同遭遇,指出香港迪士尼由于接受外来文化而致使全球文化趋同,而巴黎迪士尼依靠文化反弹维持传统,保持了全球文化的多元化[42];刘一村(2010)进一步认为迪士尼乐园海外拓展在跨越文化障碍时必须树立国际市场营销意识,采取本土化策略[43]。
(三)迪士尼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模式
迪士尼乐园把快乐做成世界性产业、保持世界娱乐业的
领导权得益于迪士尼公司出类拔萃的经营管理秘诀[44](董观志、李立志,2006),迪士尼这些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模式由此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所在。
首先,在迪士尼乐园经营管理的理念上,“共同营造欢乐”是迪士尼乐园经营的核心理念,即“由游客和员工共同营造迪士尼乐园的欢乐氛围,让园内所有的人都能感到幸福”,而安全(Safety)、礼貌(Courtesy)、表演(Show)与效率(Effi⁃
ciency)成为迪士尼乐园进行顾客体验管理的基本理念[45](赵伟,2010)。特别是迪士尼乐园将自己
三角公式
的主题创意定位于快乐与美好,注重快乐体验、服务至上,追求科技创新,掘采百家之长,等等,是迪士尼乐园成功经营的要诀[46](刘翔宇2010)。
其次,在迪士尼乐园经营管理的特色上,陈剑辉(2007)认为迪士尼经营管理的特色在于注重创新、主题公园经营本土化、监督全方位化、服务态度完美化和团队高素质化[47];石羽(2007)特别指出迪士尼乐园具有四个标志性特征:主题化、混合消费、商品化和表演性劳动[48],由此,主题、消费、商品和表演构成了东京迪士尼乐园经营的特色所在[49](楼嘉军、徐爱萍等,2010)。此外,景曦(2008)认为迪士尼在市场定位、招聘培训、服务、营销等方面形成的企业文化值得我国主题公园关注与学习[50];荣磊(2010)则揭示了迪士尼对企业内部存在文化差异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奥秘[51]。
再次,在迪士尼乐园经营管理的模式上,杨林(2001)肯定了迪士尼乐园与媒体的融合对主题公园经营的重要意义[52];王倩茹(2008)特别指出迪士尼公司采取为消费者造“梦”的经营策略,借助其所造的“梦”,从动漫卡通到主题公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建立享誉全球的传媒帝国[53];江若尘(2010)进一步总结了迪士尼以创造性思维为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创新、质量、乐观、共享和尊重提升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以精确定位和广泛的品牌延伸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以充分开发品牌价值和整合集团资源打造出了成功的全球娱乐王国[54],从而最终形成了适合自己成功的经营模式。
(四)迪士尼乐园的营销策略与模式
迪士尼乐园的营销策略既符合传统的营销理念,又成功运用新的营销模式,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首先在营销策略上,潘玥舟(2006)详细分析了迪士尼营销在日本的成功以及在香港面临的“水土不服”问题,提出了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全球化思考,本土化执行”观念[55];卢翊鸥(2007)进一步认为迪士尼乐园在亚洲的营销战略模式也在于品牌的全球化、营销策略的本土化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56];王庆生、张丹(2009)则从定价策略、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和体验营销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迪士尼乐园和深圳华侨城的营销策略[57]。其次在具体的营销模式上,周玮、沙润(2006)认为迪士尼乐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成功开展了体验式营销,具体体现在塑造卡通形象营造体验、融合时尚文化渲染体验、拉动电影消费引导体验、运用科技手段拓展体验、营造欢乐氛围凝聚体验等5个方面[58];而陈志国
(2007)从整合营销入手,在对迪士尼世界和深圳华侨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迪士尼世界的文化营销、形象营销和品牌营销模式都值得我国主题公园研究学习[59];段吉盛(2007)则基于迪士尼乐园混合消费的原理研究了迪士尼的组合营销策略[60]。在上述基础上,王美娜(2010)进一步探讨了迪士尼乐园的体验营销组合策略,包括感官体验营销、情感体验营销、思考体验营销、行动体验营销和关联体验营销[61]。
(五)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的相关研究
心情总是郁闷怎么办自2009年11月4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后,国内学者也纷纷展开了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迪士尼落户上海所带来的效应与影响方面。
首先在宏观经济与文化影响方面,周文天(2009)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设将推动上海产业升级、促进上海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是上海后世博时代的经济王牌[62];而张子健(2009)通过调查分析指出上海迪士尼能够促进上海产业升级,但其面临的文化冲击是不可忽视的,迪士尼方面应实施本土化管理[63];王雨珩(2010)进一步指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设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带动局域经济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及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但也会带来上海房价上扬、亚洲三家迪士尼加剧竞争以及运营风险较大等劣势[64]。
其次是对相关行业和地区的影响方面,杨颂(2010)认为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将刺激上海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甚至将改变中国人对待生活的方式[65];潘宇、范振宇(2010)则认为迪士尼乐园进驻上海给本土游乐园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上海本土游乐园应注重创新[66];毛润泽、何建民(2010)进一步总结了上海迪士尼乐园对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四大效应,包括政府投入产出效应、转移效应、挤出效应和外部带动效应[67],并参照美国奥兰多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浦东新区利用迪士尼乐园建设机遇提升现有相关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发展互补型新产业与差异竞争性产业的规划建议[68];黄海天(2011)也分析了上海迪士尼乐园对长三角旅行社业、酒店业、旅游交通、旅游景点和旅游购物的拉动作用[69]。迪士尼此外,相关学者还探讨了奥兰多迪士尼世界的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
和现代化的管理运营理念对上海迪士尼建设的启示[70](赵中华、汪宇明,2009),迪士尼落户上海中迪士尼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条件及能力问题[71](柏秀、杨明博,2010),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投融资制度对上海迪士尼乐园建设的启示与借鉴[72](刘建刚、穆婷,
2010),以及迪士尼新老员工培训模式对上海旅游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73](张映等,2010),等等。
(六)迪士尼乐园对我国主题公园的借鉴和启示
在上述研究中,众多学者都从各个视角将迪士尼乐园与我国主题公园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主题公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例如:在主题公园的选址上,张亚辉(2010)在分析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基础上总结出主题公园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选址地区要有很强的经济支撑、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广大客源对公园主题较强的认同感[74];在主题公园的开发规划上,李天元(2004)从巴黎迪士尼乐园
经营失利的原因入手,提出了主题公园开发应该全面了解市场及其需求的特点、全面了解各种外部因素及其对拟开发项目的可能性影响[38];在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上,刘建刚、穆婷(2009)在对比中认为目前国内主题公园存在缺乏本身文化、进入门槛过低、缺乏长远眼光、游乐设施缺乏新意和对游客需求关注较少等问题[75],而郑宝华(2007)认为迪士尼乐园带来的经验启示包括以人为本、创造
快乐的经营理念,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主题和多种方式的盈利模式[76];在主题公园的市场拓展上,张亚辉(2009)在分析东京迪士尼乐园
1998年~2007年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指出主题公园经营要高度重视本地客源市场和客源市场的广泛性[74];在主题公园的营销上,杨林(2001)提出未来我国主题公园也要像迪士尼一样充分运用媒介的力量达到“创新、高基础性、大规模和突出文化”四项标准[52],陈志国(2007)在对迪士尼世界的比较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品牌整合、理念整合、资源整合、价格整合和促销整合在内的深圳华侨城整合营销策略[59];在主题公园的CIS建设上,陈翼(2010)基于迪士尼乐园的CIS识别系统分析,提出我国主题公园要注重差异性(理念识别系统MI),注重脸面(视觉识别系统VI),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经营(行为识别系统BI),从而延长生命周期、构建超长产业链、提升公园文化价值[77]。
四、研究总结、展望及对上海的启示
diy什么意思综上所述,对于迪士尼乐园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研究视角的演变上和研究内容的侧重上。由于游乐园这一娱乐方式在西方国家存在已久,而随着迪士尼乐园这一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的出现,国外学者一开始更多地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去关注迪士尼的现代意义、社会内涵、文化扩张等问题,然后随着经济与旅游效应的不断凸显,才逐渐转向迪士尼乐园的区域影响、商业模式以及经营管理等问题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文化视角向经济管理视角逐步拓展的过程,研究全面而深入,方法更为多样。
与此相反的,我国主题公园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而迪士尼进驻我国的时间虽然较晚但对其认识已经很成熟,导致国内学者一开始就侧重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迪士尼乐园的选址、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等应用性问题,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注重迪士尼乐园的经验和对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启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迪士尼进驻香港和落户上海,对迪士尼乐园可能带来的各种效应及其挑战等方面的研究亦成为热点,其中也开始涉及到迪士尼入驻对我国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这也是不同于国外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特色。
展望未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开园,迪士尼将以最直接的方式近距离地出现在国内游客的面前,深入到国民文化休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上海影响到全国,由此也将推动国内学术界不断拓展和深化对迪士尼乐园的研究,包括:(1)在研究内容上将更多地倾向于迪士尼乐园的微观问题研究,特别是迪士尼乐园经营管理中的微观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2:3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370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乐园   文化   研究   上海   营销   认为   经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