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ull是什么意思天津工业大学数学建模系列课件
1.评阅标准
美国MCM/ICM的评阅主要关心的是参赛论文的 解题思路和建模过程,以及是否给出了清晰的描 述,并着重检查参赛论文的以下几点: (1)是否对赛题给出了满意的解读方法,并对 赛题中可能出现的模糊概念给予了必要的澄清和 说明; (2)是否明确列出了建模用到的所有前提条件 及假设,并对其合理性给出了满意的解释或论 证;
MCM/ICM规则与写作规范
汪晓银
1.评阅标准
(3)是否通过对赛题的分析给出了建模的动机或 论证了建模的合理性; (4)是否设计出了能有效地解决赛题的数学模 型; (5)是否对模型给出了稳定性的检验; (6)是否讨论了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了清晰的 结论; (7)是否给出了圆满准确的摘要。 注意,对于没有全部完成解答的论文,如果在某些 方面有创新,或有独到之处,不但是可接受的,而 且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评审结果。
2.评阅等级划分
对于参赛论文,如果没有按要求讨论竞赛题 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或违反了竞赛规则,则 会被定为不合格论文 (Unsuccessful Participants) 。其余参赛论文根据评审标准 按质量分为 5 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 合格论文 (Successful Participants),或成 功参赛奖,又称为三等奖;
2.评阅等级划分
泛滥英文版 乙级论文 (Honorable Mention),或称优秀 奖,又称为二等奖; (3)甲级论文 (Meritorious),或称优异 奖,又称为一等奖; (4)特级提名论文 (Finalist),或称为特等 提名奖; (5)特级论文 (Outstanding Winner) ,或 称为优胜奖,又称为特等奖。
2.评阅等级划分
任何参赛论文只要对赛题进行了适当的讨论,没有 违反竞赛规则,就是合格论文。只有建模和论文写 作都是最优秀的论文才可能被评为特级论文。每个 级别的论文所占的百分比如下: 合格论文:大约占50%左右 。 乙级论文:大约占30%左右。 甲级论文:大约占10%到15%左右。 特级提名论文:大约占1%左右。 特级论文:大约占1% 左右。
zvezda
1
3.参赛论文的评审流程
论文评审的方式是盲评,通常在竞赛结束三 个星期后的第一个周末进行。所有参赛论文 均用唯一给定的控制编号 (Control Number) 统一识别。论文的作者姓名及其所在大学的 名称均不得在论文中出现。参赛论文的评审 分为两个阶段:ltps
accelerate3.参赛论文的评审流程
第一阶段(triage judging),也称为鉴别 评审阶段。 每篇论文在此阶段中按质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评审的论文; 第二类是满足竞赛要求,但却不足以进入下 一阶段评审的论文,这类论文为合格论文; 第三类是不符合竞赛要求的论文,这类论文 为不合格论文。
3.参赛论文的评审流程
在鉴别评审阶段中,评审委员会设有一名主审专家 及若干名评委专家。每名评委负责评审大约25 篇 左右的参赛论文,每篇参赛论文一般由两名评委独 立评审并打分。如果两个分数相差太远,则首先由 这两名评委协商统一意见,如果意见无法统一,则 增加第三名评委再评审。当该篇论文获得两个比较 一致的分数时,这两个分数的和就是该篇论文在鉴 别评审阶段的得分。最后由主审和竞赛主席共同商 定进入第二阶段评审的分数线,使只有略少于参赛 总数一半的参赛论文能进入第二阶段的评审。
3.参赛论文的评审流程
在鉴别评审阶段中,一般要求每位评委平均 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评审一篇论文,因此 评委通常只能靠阅读论文的摘要判断论文水 平的高低。所以,从论文能否通过第一阶段 评审的角度看,论文摘要是论文最重要的部 分。在通过第一阶段的评审后,将进入第二 阶段评审的参赛论文按所用的建模方法分为 离散数学和连续数学两个大类,分别进入第 二阶段的评审。
3.参赛论文的评审流程
第二阶段(final judging),也称为终 审阶段。
中山培训 第二阶段的评审又分成若干轮,通过的评审 轮数越多,参赛论文评定的级别将越高。在 进入下一轮评审之前,每篇参赛论文都将经 过多名评委的评阅。一般每名评委将会用15 到30分钟的时间评审一篇论文。马耳他英语
3.参赛论文的评审流程
因此,为了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给评委留下 深刻的印象,要求参赛论文的写作必须结构 严谨、条理清晰、简单易读,同时将主要结 果以最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第二阶段评审的最后一轮,将由所有评委 共同讨论产生特级论文,而且必须经过竞赛 组委会主席和副主席的一致同意后才能最终 确定是否评为特级论文。
2
4 科技论文写作
首页:标题 概要
4 科技论文写作
写作的基本要素 首页:题目、摘要、关键词 标题 Plea Center u Arial 14 概要 Summary :三部分,第一是背景介 绍,2-4行左右就行,第二是主体部分,第 三是结尾,一般阐述模型的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 3-5个
4 科技论文写作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人 口问题也是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可持 续发展战略,必须首先解决人口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实际 情况从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控制考虑,分三 个步骤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探讨。为解决中国的人口问 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第一步,对中国人口数量分短中期和长期进行预测。 人口数短期预测,我们考虑应用 Logistic曲线来预测, 对 1979~ 2005年全国总人口数进行拟合并将其与实际值作 比较,发现最大误差不超过 0.6%,拟合效果比较好,然后 我们再采用该曲线对以后的 15年全国人口进行了中
短期预 测,结果显示到 201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 13.502亿, 2020 年将达到 13.919亿。
4 科技论文写作
人口数长期预测,我们首先仍考虑能否也用 Logistic曲 线来预测长期的人口增长,经过计算验证发现用Logistic曲 线来预测长期变化,误差很大,故考虑用Leslie模型来预测 长期的人口增长。在进行简单的预测后,发现误差比较 大,最小误差达到 6.345%。在进一步考虑我国的迁移人口 对于我国人口的影响,以及我国的男性因素(即考虑总人 口中男女比例不是定值)的基础上,我们对Leslie模型做出 了很大的改进,使误差降低到不超过 2%。最后我们用改进 的Leslie模型对中国的人口进行了长期的预测,根据预测结 果,中国总人口数在 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达到 15.37838亿;之后人口总数将有所下降,到2050年,人口 总数为 14.55亿。
4 科技论文写作
第二步,对中国人口结构进行预测。我们仍然 运用上面得到的数据,我们从人口老龄化、城市 (镇)化、男女性别比三方面分别进行预测分析。 在分析老龄化问题时,把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 年人认为是老年人,当老年人百分比超过7%时, 即认为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预测了2002 年~2100年的老年人比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已 经进入老年型,并且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到 2088年达到峰值,此时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28.39%。
4 科技论文写作
在分析城市(镇)化进程时,我们通过城市和城 镇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研究我 国的城市(镇)化问题。预测结果显示城市(镇)化进 程随着时间成近似直线的速度增长,我国居民的整 体平均素质也随着提高,到2050年城市和城镇的 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61.15%。 在分析性别比时,我们通过男性总人数与女性 总人数的比值来分析,预测结果显示性别比在 2050年之前也随着时间呈近似直线增长,在2050 年男女性别比达到1.086951;到2073年达到峰 值,为1.104778972。
3
4 科技论文写作
第三步,对中国的人口控制进行研究。由于 本文的预测结果略高于国家的战略目标,所以需要 通过对人口加以控制。本文基于Leslie模型建立控 制模型,以出生率、人口迁移、男女出生比例为参 数,通过控制这三个参数来控制总的人口数量。 接着我们根据上面的结果,结合中国的实际 情况和提出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些较有参考价值 的政策性建议,希望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4 科技论文写作
最后,本文还特别对所建的模型的优缺 点进行了评价,发现用Logistic曲线来预测 中国的中短期人口
总数相当准确,但是预测 长期变化误差就会变得很大。而我们改进后 的Leslie模型预测长期变化就比较准确。之 后,本文将模型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人口预测 Logistic曲线 Leslie模 型 人口结构 人口控制
4 科技论文写作
lucas什么意思1.问题的介绍 Introduction 问题的背景 Background of the Problem 文献综述(先前的工作) Previous Works 本文的工作 Our Work
4 科技论文写作
2.符号的说明 Symbol Descriptions 3.模型的假设 Model Hypothesis 也可放在每个问 题里面 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Our solutions: 问题的分析(分析框架、数学原理等) 模型建立(建模思路、模型建立) 模型计算(程序说明、结果阐述) 模型检验与灵敏度分析(可防止后面统一) 形成结果的原因分析
4 科技论文写作
5.模型的推广 Model Extensions 6.讨论与结论
题目) Discussions and conclusions(政策性
5.如何准备美赛
大家必须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论文排版 2、英文写作 3、摘要内容 4、参考文献 5、过程完整 6、结论意义 7、实用价值
国庆节快乐英语怎么写
7.模型的不足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 of the model 8.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好注明 9.附录 Appendix 附上核心代码 10篇以上,文中最
4
5.如何准备美赛
多看论文 多熟悉数学工具软件 多熟悉外文数据库 多交流,多分析,多思考 多强化英文写作
5.如何准备美赛
bring the future forward树立必胜的信心,了解自己的团队。 培养时间观念,增强紧迫意识。 看过20篇以上的英文文献,文献阅读速 度达到每篇10分钟。 至少做一次模拟训练,注重细节。 至少调试过10个以上的错误程序。 做过一次完整的数据分析工作。
5.如何准备美赛
做一套细致的论文模版 掌握基础的模型 研读至少两个往年美赛的题目 每天保证三个人可以坐在一起交流至少 30分钟。 广泛思考生活中的建模问题,充分运用 类比的思想。 发现每天自己的进步,默默鼓励。
5.如何准备美赛
全球免费数据库: DOAJ: www.doaj/ Oaister: lc/oaister/ arXiv: cn.arxiv Citeer: citeerx.ist.psu.edu/ OSTI: v/bridge/basicarch.jsp 香港科技大学免费数据库: repository.ust.hk/dspace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www.dspace.cam.ac.uk/
6.今年美赛题型
每个参赛队可从6个赛题中任选1个赛题 MCM MCM A题 连续性 MCM B题 离散型 MCM C题 大数据 ICM ICM D题 (运筹学-网络科学) ICM E题 (环境科学) ICM F题 (政策)
7. 数学建模方法
7.1 预测与预报
1 灰色预测模型 2 回归分析预测 3 微分方程预测 4 马尔科夫预测 5 时间序列预测 6 小波分析预测 7 神经网络预测 8 混沌序列预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