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學報55期.鼠尾草與快樂鼠尾草精油之組成分析
李曉音 蔡婉雯 徐照程*
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
收到日期:97.7.29 修訂日期:97.11.21 接受日期:97.11.25
摘要
本研究選擇三種市售芳療級快樂鼠尾草(Salvia sclarea L.,Clary Sage)精油與一種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 L.,Sage)精油進行比較分析,利用GC-MS鑑定出其中27個主要成份,並分為酯(Ester)、醇(Alcohol)、單烯(Mono-terpene)、倍半烯(Sesqui-terpene)、酮(Ketone)、氧化物(Oxide)六類,
計算建立個別的CC Profiles色環指紋圖。鼠尾草精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學類別是酮類(45.78%),其
中側柏酮(α-Thujone(13.38%)、β-Thujone (22.95%)),次要成分是倍半烯類(24.61%)、氧化物
類(1,8-Cineole 17.71%、Caryophylene oxide 2.04%),以及單烯類(8.76%)。酯類的含量甚低,還含
有少量的二醇(Sclareol 1.7%)。
快樂鼠尾草精油中最大的成分是乙酸沉香酯(Linalyl acetate,61.31~73.03%),不含酮類,少量
的倍半烯類與單烯類(皆<3%)。D品牌的1,8-Cineole含量(17.93%)顯著高於E、A兩品牌(皆<5%)。單醇是含量第二高的類別(約15%),但D品牌以8-Hydroxylinalool(14.13%)為主,E、A兩品牌皆以Linalool(約13%)為主。常訴求類雌激素的成分香紫蘇醇(Sclareol),在D品牌中含量最高(3.19%),顯著高於E品牌(0.28%)與A品牌(<0.01%)。綜合結果可知,Clary Sage與Sage雖同為唇形
科(Lamiaceae)鼠尾草屬(Salvia),但化學組成卻有極大的差異,不可相互替代。不同品牌因精油來源
的不同,組成的差異也很大。
關鍵詞:氣相層析質譜儀、鼠尾草、快樂鼠尾草、精油、芳香療法飞鸟集内容简介
*通訊作者
111
.鼠尾草與快樂鼠尾草精油之組成分析.
112xoceco
壹、前言
全世界鼠尾草屬(Salvia)的植物大約有七百
多種左右,它是屬於唇形科(Lamiaceae),灌木
類的香草植物。但在芳香療法的領域裡,常被應用的精油僅鼠尾草及快樂鼠尾草兩種類[1-2]。
鼠尾草(學名Salvia officinalis L.,俗名Sage)別名有藥用鼠尾草、廚房鼠尾草、洋蘇草、救命香草、庭園鼠尾草等,一般鼠尾草均指此植物,故又稱common sage。生長高度約30-70公分,莖直立多分枝,通常長著紫綠色的葉且有濃烈的香味,葉片寬闊,有織紋與細毛,開藍紫色的花[3]。在芳療上的運用有安撫神經緊張、抑菌、消炎、止痛、解除沮喪、愉悅心情之作用[1]。
快樂鼠尾草(學名Salvia sclarea L.,俗名Clary Sage)別名有麝香鼠尾草、清澈鼠尾草、南歐鼠尾草等,屬於唇形科,香味濃郁的灌木型香草植物。略帶紅色的莖幹能長到約60公分高,長出長穗狀的白色、紫色或粉紅色花朵恋尿
[4]。在芳療上運用於舒壓、平和情緒、愉悅心靈、調節女性荷爾蒙抗痙攣、鎮痛等[4]。
因為鼠尾草及快樂鼠尾草名稱十分相似,容易被初級芳療師或一般消費者誤認為同一種類。誤用精油
不但未能達到預期功效,反而有導致嚴重傷害的風險。由於化學組成對精油性質與藥理屬性有著重要影響,讓使用者簡易清楚的了解組成才能正確安全的應用精油,故本研究擬針對四種不同品牌的鼠尾草及快樂鼠尾草精油進行GC-MS分析,鑑定各成分後計算各
類化合物濃度。再製成Caddy 色環圖形,搭配GC-MS data建立出兩套組成鑑定之指紋圖譜。
貳、研究方法
一、實驗材料
GC級甲醇來自Fluka(美國);市售精油皆以廠牌名稱首字母為代號,A、D品牌快樂鼠尾草精油與D品牌鼠尾草精油,產地來自法國, E品牌快樂鼠尾草精油產自義大利,所有精油皆購自台灣經銷商。
二、樣品溶液之製備
精油以甲醇為稀釋劑,配製濃度為1%的溶液進行GC-MS分析。
三、儀器設置條件
GC-MS採用VF-5ms管柱(30m*0.25mm i.d., 0.25 µm film thickness),配合初溫50℃,每分鐘5℃升溫
速率至200℃,再以每分鐘10℃加溫至250℃的溫度梯度沖提,可在35分鐘內有效分析兩類精油,並藉由比對質譜資料庫與文獻記錄,鑑定出其中27個主要成份。
參、結果與討論
利用G C-M S分析四種精油的質譜圖如
圖1至圖4所示,依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2.0版質譜資料庫比對並參考文獻[1, 2, 4, 6],鑑定出27個鼠尾草及快樂鼠尾草精油之主要成份及組成比例,並依化學類別分類得到對照總表如表1。
由圖1的結果可知,鼠尾草精油其組成與三種快樂鼠尾草精油(如圖2~圖4所示)有及顯著的差異,其含量最高的是側柏酮(結構
如圖5,β-Thujone佔22.95%,α-Thujone佔13.38%)。側柏酮成份是腦中GABA受體對抗劑,在抑制GABA受體活性後神經元反而容易受刺激,而導致肌肉痙攣抽搐,癲癇患者應避免,但醫學上已證明側柏酮無傳說的酒醉迷幻作用[5],但在法國,鼠尾草精油仍因高濃度的酮類含量,故僅能在藥局銷售。
另由圖2~4的不同品牌快樂鼠尾草精油組成比較可發現,A品牌與E品牌的組成較相近,
.弘光學報55期.
113
皆含有高比例的乙酸沉香酯(Linalyl Acetate ,73.03%及69.5%)與沉香醇(L i n a l o o l ,12.95%及12.86%) (結構如圖5所示)。前者具有愉悅心情、鎮定功效,後者具有抗發炎、刺激免疫系統和抗痙攣的效果[7]。D 品牌快樂鼠尾草精油組成種類相對較豐富,除了典型的主成份乙酸沉香酯(61.31%)外,D 品牌的1,8-桉油醇(1,8-Cineole)(結構如圖5所示)含量(17.93%)顯著高於E 、A 兩品牌(皆<5%)。具抗感染、抗病毒、抗菌療效的單
醇(Monoterpenols)[8]是含量第二高
的類別(約15%),但D 品牌以8-羥基沉香醇(8-Hydroxylinalool ,14.13%)為主,E 、A 兩品牌皆以沉香醇(約13%)為主。
而快樂鼠尾草中,芳香療法訴求改善女性機能類雌激素的關鍵成分是香紫蘇醇(Sclareol ,快樂鼠尾草醇)(結構如圖5所示),因二
醇(Diterpenols)大分子(C 20)高沸
中英文在线翻译器點(220.00 ℃ @19.00 mm Hg)與獨特的香氣的特性常作為調香的定香劑(fixative)[9],在D 品牌中含量最高(3.19%),顯著高於E 品牌(0.28%)與A 品牌(<0.01%)。
阿尔伯特大学許多芳香療法理論多以組成之化學類別歸納精油之特性與療效,故本研究依酯、酮、倍半烯(Sesquiterpenes)、氧化物(Oxides)、單烯(Monoterpenes)及醇等六類,分類加總比較四種鼠尾草精油分類組成如表2,由結果可知鼠尾草精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學類別是具有化解黏液、促進傷口癒合的酮類(45.78%)。酮類在精油當中大多是含有芳香基的芳香族酮,存在於油脂氧化物中,具有特異氣味以及毒性,但是低量的酮對人體有殺菌、排除黏液的功能。酮類的神經毒性,在芳療的應用中,習知應避免使用於孕婦、嬰兒[12]。鼠尾草精油中次要成分是具有抗組織胺、消炎止癢功效的倍半烯類(24.61%),化痰、止痛激勵循環療效的氧
化物類(1,8-桉油醇佔17.71%、Caryophylene oxide 佔2.04%),以及具有幫助消化及止痛抗風濕特性的單烯類(8.76%)[8]。酯類的含量甚低,還含有少量的二醇(香紫蘇醇1.7%)。
而快樂鼠尾草精油主成分為酯類(61.31~77.85%),另與鼠尾草精油明顯的差異是不含酮類,而倍半烯類與單烯類的含量亦很少(皆<3%)。
根據文獻,含有較多的酚、醇、烯類成分的精油將較具抗菌功效,若精油中含有較多的酯類、酮類則有舒眠、安撫的功效。一般在精油中最常見的醇類就是單烯醇,抗感染、增強免疫力、激勵、平衡與
溫暖等是其在芳療中常提到的訴求。
英语老师你的奶好软酯類是特徵香氣的主要成分,主要可以抗發炎、抗痙攣以及平撫神經系統,此成分具有溫和特性,較不刺激亦不會對皮膚造成接觸性的傷害,且對於紓緩皮膚紅疹具有療效,是相對較安全的精油成分[10]。由本研究組成分析的結果可知,市售鼠尾草精油豐富的酮、烯與氧化物組成,使其可能具有化解黏液、促進傷口癒合及抗菌的特性;而快樂鼠尾草精油之主成分為酯與醇,鎮靜安撫、抗發炎與增強免疫力等將是可能的應用方向。
我們分析了市售的鼠尾草及快樂鼠尾草之精油,並利用CC Profiles 色環指紋圖(Caddy classic profiles)來呈現。CC Profiles 是一種快速、易於了解的精油組成類別的學習法,以色環的方式來呈現。以環的12點方向為界,順時針旋轉的右半部是比較偏陰性顏色,屬性較訴求為鎮靜、安撫,如酯類以深藍色呈現,酮類以淺藍色表示;逆時針旋轉的左半部則是較陽性的色系,屬性較為刺激且具有抗菌性,如以紅色呈現的酚類、粉紅色的醇類與橘色的單烯類。對於從事芳療的工作者而言,GC-MS 、紅外線光譜等分析方法所得到的層析數據與深
.鼠尾草與快樂鼠尾草精油之組成分析.114
奧的化學成分名,需要具有足夠的化學背景才能理解。相對來說,簡單易懂的CC Profiles 色環指紋圖更能方便於芳療工作者的教學與應用
[11]老师的英文
。
本研究依GC-MS 結果,計算建立的四種精
油的CC Profiles 指紋圖譜如圖6所示,礙於印刷之故,圖6中CC Profiles 的顏色改以不同圖樣區隔替代。由CC Profiles 指紋圖譜能夠快速判別四種精油的組成種類與差異,明顯看出D 品牌的鼠尾草精油比其他三種品牌快樂鼠尾草精油含有較高酮類成份的差異。而A 品牌及E 品牌的快樂鼠尾草精油,成份類別較為相近。D 品牌的快樂鼠尾草精油,則較A 品牌及E 品牌含有較多的氧化物成份類別。
肆、結論
綜合結果可知,Clary Sage 與Sage 雖同為唇形科鼠尾草屬,但化學組成卻有極大的差異,不可相互替代。不同品牌因精油來源的不同,組成的差異也很大。鼠尾草精油中含有高比例的酮類,特別是側柏酮,具有神經毒性,應避免使用於癲癇患者、孕婦及嬰兒。而快樂鼠尾草精油中,以調節女性荷爾蒙為訴求的香紫蘇醇,在D 品牌的含量明顯高於E 品牌,A 品牌則可能成份含量極少而未能由質譜資料庫比對發現。由此可知,本研究對市售鼠尾草與快樂鼠尾草精油之分析與精油組成指紋圖譜之建立,對鼠尾草精油在芳療療效的驗證研究與應用,都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未來本研究將進一步針對
台灣栽種之不同品種鼠尾草植物,利用不同的萃取法,比較其香氣或精油成分的組成及其與市售精油的差異。
伍、致謝
本研究獲國科會計畫NSC 95-2113-M-241-002-CC3 部份經費補助,特此感謝。
陸、參考文獻
1. J . Chalchat, A. Michet & B. Pasquier(1998). Study of Clones of Salvia Officinalis L. Yield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ntial Oil.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13, 68-70.
工程硕士英语2. J . Cai, P. Lin, X. Zhu & Q. Su (200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ary sage (S. sclarea L.) oil volatiles by GC–FTIR and GC–MS. Food Chemistry, 99(2), 401–407.
3. 陳智弘(2003):微波輔助固相微萃取六種台灣栽培鼠尾草之成分研究: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台中。
4. F . Pavel, H. Magda, T. Jozef, M. Slavomir & V. Stefania (2005, Mar/ Apr.). Composition of the esntial oils from the flowers and leaves of Salvia sclarea L. (Lamiaceae) cultivated in Slovak Republic. Journal of Esntial Oil Rearch: JEOR, 17(2), 141-144.soursop
5. D . W. Lachenmeier, J. Emmert, T. Kuballa & G. Sartor (2006). Thujone cau of absinthism?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158(1), 1-8.
6. V . Radulescu, S. Chiliment & E. Oprea(2004, Februar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f Volatile and Semi- volatile Compounds of Salvia officinalis. Journal of Chro- matography A, 1027(1-2), 121-126.
7. E . Elisabetsky, G.. P. Desouza, M. A. C. D. Santos, R. Siquieirai, T. A. Amador. & D. S. Nunes(1995). Sedative properties of linalool. Fitoterapia, 66(5), 407-414.
.弘光學報55期.
115
8. 林潔怡(2002):植物精油對空氣雜菌抑制活性之研究:大葉大學食品工程學系所,台中。9. B . E. Jane (2006). Esntial oils: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 infections and stressors. Sexuality, reproduction & menopau, 4(1), 38-41.
10. 許騰方(2004):薰衣草精油成份與抗氧化活性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
作研究所,屏東。behave
11. C . Romary, (1997). Esntial oils in colour: Caddy classic profiles, Amberwood, Park Horsley, England.
12. J . Noraberg and P. ARLIEN-SØBORG (2000). Neurotoxic interactions of industrially ud ketones. Neurotoxicology, 21(3), 40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