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语祝贺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
3
吴世红 沈正平
(安徽师大,芜湖241000;蚌埠士官学校,233012)
提 要:综合J.Austin 关于言语行为显性表达的解释和Ю.Апресян关于施为动词的形态研究,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与显施为句不是一回事。据此,本文从施为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语法形式入手,分析俄语祝贺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概括它们的使用特点。结论是,俄语祝贺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是一个以显施为祝贺语句为基本形式的语句聚合体;这些显性表达形式的使用特点不尽相同。
关键词:言语行为;显性表达;显性表达形式;显施为祝贺语句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2-0102-5
On the Expli c it Perfor ma ti ve Form s of Congra tul a tory Speech Act
W u Shi 2hong Shen Zheng 2p ing
(Anhui Nor mal University,W uhu 241000,China;Bengbu Naval Petty Official Acade my,Bengbu 233012,China )J.Austin ’s exp lanati on of M aking exp licit and Ю.Апресян’s studies on the for m s of the perfor mative verbs indicate that the Exp licit perfor mative f or m (EPF )of a s peech act is not the sa me as its ’Exp licit perf or mative utterance (EP U )’.This paper borr ows Апресян’s ideas t o analyze the different EPFs of Congratulat ory s peech a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usage in Rus 2sian language by studying the gra mmatical for m s of the verb “поздравлять”.The conclusi on is that the EPFs of Russian Con 2gratulat ory s peech act is a paradig m of utterances,in which the EP U of congratulati on is the commonest one,and that the dif 2ferent EPFs of congratulati on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usage .
Key words:s peech act;making exp licit;exp licit perf or mative for m;exp licit perf or mative utterance 2congratulati on
1 显施为句与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
中山翻译众所周知,表达言语行为的语句是施为句,而显施为句则是其中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在于这种语句因含施为动词而能“显性表达”说话人所实施的行为。
由于显性表达是显施为句的主要功能特点,于是J .Austin 对其作了专门解释(Austin 2002:
69-70)。在他看来,显性表达不同于描写或陈
瑜怎么读述说话人(我)言语当下正在做什么,它是指使用一个施为表达式,使说出的话能确切表明实施的行为。如,使用I p r o m i that 就能准确无误地表明说话人在实施许诺行为(当然,要符合适切条件),而不是对许诺行为进行描写或陈述。一句话,他所谓的显性表达,其本质特点是“说什么就
是做什么”。
J .Austin 对显性表达的解释引出了言语行为
的显性表达形式这个话题。由于他是在讨论显施为句过程中论及显性表达问题的,从而使人有理由认为显施为句是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然而须要注意,这个推论虽然没错,但当我们从显性表达形式角度看待显施为句时,却不能说它是前者的全部,因为显施为句是特指那些含施为动词,并且该动词用于第一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态、陈述式形式的施为句。J .Austin 虽然认为施为动词服务于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这个专门目的
(Austin 2002:61),但他并没有刻意强调其必须使
用某种形式,从他之前的讨论(Austin 2002:57)中可以看出,施为动词在人称、数、态等方面可以有
2
012008年第2期
总第141期
外语学刊
take downF ORE I
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8,No .2Serial No .141
3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语言语行为理论研究”(07BYY068),安徽省教育厅项目“话语的语用研究”
(2007SK079)的阶段性成果。
变化。换言之,那些含其他形式的施为动词的施为句同样也能够显性表达言语行为。例如:
①a.Y ou are hereby au thorized t
b.Pasngers are w a r ned t o cr oss the track by the bridge only.
施为动词(斜体部分,下同)使用的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人称现在时被动态形式。J.Austin不仅认为它们是施为句,而且认为,当它们在特定场合被说出(写出)时,就成了授权和警告的手段。就是说,这两个语句体现的是“说什么就是做什么”。于是,除显施为句这种形式外,言语行为还可以有其他显性表达形式。Ю.Апресян曾从形态(词法)与构词角度分析俄语施为句中的施为动词的形式,概括出6种不同情况(Апресян1986:211)。他的研究一般被理解为施为句的形态研究(李洪儒2003:15-16,李智勇2004:24-26)。从言语行为的表达角度看,这些形态各异的施为句无疑是显性表达形式。例如:
②a.Попрошувашибилеты.
b.Настоящимвыутверждаетесьвдо2лжностидиректора.
c.Местокомходатайствуетопредоста2вленииБорисовужилплощади.
尽管Ю.Апресян的着眼点是这些语句中施为动词的不同形式,但不可否认,这些语句都是各自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它们同样是“说什么就是做什么”。
可见,显施为句与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不是一回事;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显施为句只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探讨俄语祝贺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
2 俄语祝贺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
2.1基本形式
俄语里表达祝贺言语行为的最常用语句形式应该是类似③的形式。
③ПоздравляюВасспраздником.
无论是Е.Падучева(1985:20)还是Ю.Ап2ресян(1986:210),在涉及祝贺言语行为的分析用例时,使用的均似这种结构形式的语句。另外,А.Акишина等学者从言语礼节角度出发,认为此种形式是祝贺言语礼节中最常用的表达形式(Акишина1989:79)。从形态方面看,这种形式的语句符合J.Austin对显施为句的界定:含施为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而且是第一人称单数、现在时、陈述式、主动态。本文将这种形式的语句称为显施为祝贺语句(简称祝贺语句),并把它视为祝贺行为显性表达的基本形式。为方便讨论,我们将这种形式记作“Vпoof1oнесов+O2+с...”这里,Vп表示施为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f1表示第一人称,несов表示未完成体;O表受贺人客体,右下角数字2表第二人称;с...表示祝贺的内容。
由于语境作用,③可分别变为Поздравляю!ПоздравляюВас!Поздравляюспраздником!或“Спраздником!”等不同形式。尽管如此,本文也只将它们视为基本形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运用,不单独列出讨论。
由于基本形式具有代表性,本文对其他形式的探讨将以其为参照。
2.2其他显性表达形式
在言语行为的表达方面,施为动词占据着主导性、标志性地位,其形式变化决定着整个显性表达形式的外观。因此,本文将以基本形式为参照,从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语法形式(词法形式和句法形式)入手讨论祝贺行为的其他显性表达形式。
2.21由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不同词法形式构成的显性表达形式
从词法角度看,基本形式中施为动词поздра2влять使用的是поздравляю这种未完成体人称变位形式,如③。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这种形式往往会被其他形式替代,从而导致基本形式发生变化。具体有如下两种。
(1)由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完成体不定式与其他成分构成的显性表达形式
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完成体不定式形式是поздравить,它经常与Разрешите或Позвольте等动词命令式以及词组Имею(2ем)счастие(честь)连用,构成祝贺语句;有时甚至与假定式连用,表达祝贺。例如:
④a.Разрешите(Позвольте)поздравитьВассуспешнойзащитойдиссертации.
b.ИмеюсчастиепоздравитьВассовну2комГригорьем...(А.Пушкин)
c.Честьимеюпокорнейшеваспоздра2вить...сприездомдонас,внашутихуюмест2ность.(К.Паустовский)托福口语模板
d.Мнехотелось(Яхотел)быпоздра2витьВасспраздником...
在这些表达形式中,不定式是句法搭配要求的,无须多说,而完成体的使用则更多地是语用要求,即与某些“起始词语”(Акишина,Формановс2кая1989:79)连用,构成表达祝贺之意的套话。
301
Ю.Апресян将这类套话称作“‘礼貌’施为句”(Апресян1986:211)。我们把这种形式概括为x +Vпooинфoсов+其中,x是“礼貌性”起始词语,Vп右下角的инфосов表示不定式完成体。
(2)由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动名词与相关动词搭配构成的显性表达形式
发票管理办法罗斯福演讲俄语有些施为动词的同根名词或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动词搭配使用,均有施为性,形成所谓的静词性施为句(张家骅等2003:590)。如Мойвамдобрыйсовет.Какдобрыйтоварищ.Брось2теэтовсё...句中的совет就是施为动词совето2вать的同根名词,它具有施为性,表示建议;又如Даюдобрыйсовет—выбросиего.句中Даюсо2вет就等于советую(我建议).施为动词поздра2влять的同根名词поздравление也具有这种特点,当它与动词词形Примите或Шлю(Шлём)搭配使用时便表示祝贺之意。
2.22由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不同句法形式构成的显性表达形式
不同句法形式指基本形式Vпoof1oнесов+O2 +C...里施为动词的f1及其涉及的O2部分发生形式变化,由此分别形成新的显性表达形式。
(1)由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第三人称构成的显性表达形式
J.Austin特别强调施为动词的第一人称f1.他认为,如果施为动词的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语句就会由表达言语行为转变为报道该言语行为(Austin2002:63)。Г.Кустова与Е.Паду2чева等人则认为,有些施为动词用于第三人称时语句还保留显施为句的某些特点,也能实施某种行为,但方式不同:不是主体直接实施,而是通过作为中间人的说话人转达完成(Кустова,Паду2чева1994:30-32)。他们把施为动词的这种用法称为“准施为用法”,相应的语句称为准施为句。在他们看来,施为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具有准施为用法。例如:
⑤И,поднимаятелеграммы,АлександрАнтоновичдобавил:—Вотионваспоздравля2етиприветствует!(htt p:// op lan.bo2 o m.ru/bibl/baidukov/p t2/chr13.ht m)
斜体部分是准施为句。其中,祝贺行为的发出者(Он)与受话人(Вы)没有直接接触,祝贺(包括致意)行
为是靠中间人(说话人АлександрАнтонович)转达实施的。
scenery可数吗由于准施为句是施为动词在准施为用法时产生的,因而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为句。
总之,从J.Austin和Г.Кустова等人的讨论看,施为动词的第一人称对于显施为句来说具有特别意义,如果它变为第三人称,那么显施为句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但某些时候,当поздравлять使用第三人称时语句却并不丧失其施为性。例如:
⑥(Голосначальникаглавногоуправле2ния:)ГлавноеуправлениеРечногофлотапо2здравляетвассокончаниемучилища.
这是电影剧本1Безгодунеделя2里的一句台词,поздравляет虽是第三人称,但它表达的却是祝贺行为(倪波等1998:249)。
同样是施为动词的第三人称,为何有些是准施为句,有些却是施为句?这要从说话人与行为主体的关系来解释。说话人和行为主体是两个不同概念:任何一个语句都是“我”说出来的,相对于语句而言,说话人永远存在并且是第一人称“我”,而行为主体不一样,它是语句中行为的发出者,可以是说话人“我”,也可以不是。但由于言语行为强调的是说话人当下实施的行为,因而这就等于强调行为主体等同于说话人“我”。这种等同关系在句法层面上便借助施为动词的第一人称(f1)形式体现出来。J.Austin对第一人称的强调其实就是对行为主体等同于说话人“我”的强调。
通常情况下,施为动词从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就意味着行为主体与说话人“我”的等同关系发生改变,语句的施为性质由此便发生变化。
但有时,施为动词使用第三人称只是句法形式方面的改变,而并不涉及行为主体是说话人“我”这一情况的改变。Е.Падучева就认为,“当我们说施为性用法要求主体用第一人称时,指的是指物意义上的第一人称(денотативное12оелицо),而非语法意义上的第一人称(граммати2ческое),说话人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弃用第一人称形式来称呼自己”(Падучева1994:38)。也就是说,语法形式上第三人称的使用有时是由外部语用因素引起的,而并非由言语行为内部行为主体的变化所致。如⑦,虽然行为主体是第三人称ГлавноеуправлениеРечногофлота(内河航运总局),但其前面括号里的说明部分显示,这是说话人(内河航运总局的领导)代表自己的单位在实施祝贺。说话人之所以不用第一人称“我”,是由于他的领导身份以及祝贺的非私人性质决定。实际上,这种第三人称可以用第一人称形式替换而句意保持不变。
401
⑦(Голосначальникаглавногоуправле2ния:)ОтимениглавногоуправленияРечногофлотапоздравляювассокончаниемучилища.
但是,⑥是无法这样转换。
我们将此类形式记作S3=1+ Vпoof3=f1oнесов+其中,S3=1表示第三人称主体等同于第一人称;Vпoof3=f1表示施为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第三人称形式的功能等同于第一人称形式的功能。
这里对人称转换时动词的数的形式提一下。口头祝贺时说话人是明确的,用单数即可,如例②c和⑦;书面祝贺时,除非有明确署名,否则说话人通常指语句中主语部分所指称的单位组织,这种情况下用复数为宜,表示行为实施的集体性。
⑧БелорусскаядиаспораизсолнечногоДагес2танасердечноигорячопоздравляетВас!По2здравляемБеларусьсубедительнойпобедойис2тинногопатриотизманадлжедемократией... (htt p://19-03.bl m/2006/04/bl og-po2 st_114431135429439097.ht m l)
这是А.卢卡申科当选白俄罗斯总统之际收到的一封贺信的片断。在首句中祝贺人使用了第三人称形式,表明了身份,随后第二句中便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形式,表明祝贺是该集体的全体成员发出。
总之,从J.Austin的非施为句,到Г.Кусто2ва与Е.Падучева的准施为句再到施为句(本文的显性表达形式),施为动词第三人称的使用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
(2)由поздравлять带第三人称客体构成的显性表达形式
言语行为是说话人以言说方式当下直接对受话人实施的行为,因而如果其行为主体是第一人称“我”,
那么行为客体(受话人)则是第二人称“你”。但对祝贺行为来说,有时候不仅行为主体使用第三人称不会影响言语行为的表达,而且行为客体由第二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时施为句也不会发生改变。例如:
中国日报双语版⑨ОтимениУкраинскогонародаяпоздра2вляюГрузиюибратскийгрузинскийнародстре2тьейгодовщинойРеволюцииРоз.
这是乌克兰总В.Ющенко2006年11月23日在格鲁吉亚议会发表演讲时说的一句话(俄文译文),它无疑表达了祝贺之意。显然,语句的受话人客体是议员,但祝贺行为的客体却是第三方──Грузияибратскийгрузинскийнарод(格鲁吉亚和兄弟的格鲁吉亚人民).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这与言语行为的不同类型有关。
众所周知,不同的言语行为对受话人客体要求的宽严度是不同的。如祈使言语行为,其特点是,祈使意愿必须直接指向C(行为主体),必须由C1(即说话人意愿主体)直接对C2(受话人执行主体)施加影响(孙淑芳2001:86)。就是说,祈使行为要求其客体必须是第二人称受话人“你”。Ю.Апресян正是从这个角度认为,第二人称受话人客体若代之以第三人称的话,那语句便会失去施为性(Апресян1986:212)。
但祝贺言语行为却没有这种对行为客体的强制性要求,因为作为“表态”类行为的祝贺是“就命题内容所反映的事况表达真诚条件下的心理状态”(Searle2001:15):说话人完全可以向受话人表达自己对第三方的祝贺。就是说,受贺人(祝贺行为客体)可以是第二人称受话人“你”,也可以不是,如⑩。
不过大多数时候,这种形式的语句中第三人称客体的使用还是与第二人称受话人之间有一定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第三人称客体与第二人称受话人有包含关系,既可以是前者包含后者,也可以是后者包含前者。如⑨,受话人(议员)就包含于受贺人(братс2кийгрузинскийнарод)之中。
⑵第三人称客体等同于第二人称受话人,前者是后者的另一种提法。
为方便起见,分别讨论含第三人称主体和含第三人称客体两种不同的显性表达形式。其实,不少显性表达形式是两者的综合,即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主、客体均用第三人称。这种形式常见于书面表达中,它含有明显的正式性色彩。例如:
⑩Редакцияжурнала1Китай2поздравляетвсехчитателейснаступающимНовымгодом!缩写
此例是杂志1Китай22005年第12期封面上的一句话。其主、客体均是第三人称形式,但并不妨碍它表达祝贺之意,因而可将其转换为:По2здравляемвсехчитателейснаступающимНо2вымгодом!我们将这种综合形式记作S3=1+ Vпoof3=f1oнесов+O3﹖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受贺人客体всечитате2ли(全体读者)实际上与读到这句话的所有人(受话人)是一回事,因而这句话原则上可进一步变为:ПоздравляемВасснаступающимНовымго2дом!
501
于是,这种S3=1+Vпoof3=f1oнесов+O3﹖2 +C...形式等同于基本形式Vпoof1oнесов+O2+ C...当然,比较这两种形式,前者语体方面的书面性、正式性明显,后者属中性色彩。
上面,我们从施为动词поздравлять的语法形式入手,总结除基本形式之外祝贺言语行为的5种显性表达形式。应该说,这些不同的形式为人们在具体情况下表达祝贺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3 显性表达形式的使用特点
包括基本形式在内的上述各种形式虽然都是用于祝贺言语行为显性的表达,但它们在使用方面却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使用的语体场合、表达的侧重点以及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三个方面。
3.1使用的语体、场合不同
基本形式无论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书面信函里,还是在实际的各种祝贺场景中均可使用。
以Разрешите(Позвольте)为起始成分的形式常见于私人正式信函;而以假定式Мнехоте2лось(Яхотел)бы的表达形式是一种较为客气、委婉的用法,较常用于口头祝贺场合。第二种形式虽同是静词性显性表达形式,但А.Акишина等人认为,以Примите打头的形式较常用于私人正
式信函,而以Шлю(Шлём)打头的则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信函均可使用(Акишина1989:79)。第三、五两种形式更适用于公开的、具有正式性质的祝贺表达,尤其是第五种形式,它常用于文章标题、横幅中。它们往往意味着受贺人与祝贺人之间具有某种隶属或主客等关系。第四种形式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
3.2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祝贺言语行为主要强调的是说话人的内心愉悦之情,第一、二、四以及基本形式在内的显性表达形式执行的正是这种功能。对于第三、五两种主体为第三人称的显性表达形式来说,情况则有些不同。就口头祝贺而言,说话人之所以弃用第一人称,主要是因为他们扮演的是“代言人”角色,祝贺的原因与其说是出于表达内心的愉悦之情,不如说是出于他们所代表集体的要求;在书面形式的祝贺中,说话人往往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因此,凸显该组织单位是这两种形式的主要侧重点。也正是这种特点使得此类形式的祝贺往往会带有宣传之意。另外,显性表达式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
4 结束语
brethren本文的分析进一步表明,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与显施为句不是一回事,显施为句只是显性表达的一种形式。就俄语祝贺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形式而言,借用倪波先生等人的说法(倪波等1998),这是一个语句聚合体。在这个聚合体中,显施为祝贺语句是其中的一种代表形式。这些形态各异的表达形
式的使用特点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李洪儒.施为句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解读[J].中国俄语教学,2003(4).
李智勇.施为句的语法形态特征及其功能[J].中国俄语教学,2004(4).
倪波周承李磊荣杨明天.言语行为理论与俄语语句聚合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孙淑芳.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张家骅彭玉海孙淑芳李洪儒.俄罗斯当代语义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Austin,J.L.Ho w to D o Things w ith W ord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Searle,J.R.Expression and M eaning:S 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
桥大学出版社,2001.
АкишинаА.ФормановскаяН.И.Этикетрусскогопись2ма[M].Москва:Русскийязык,1989.
АпресянЮ.Д.Перформативывграмматикеивслова2ре[J].ИзвестиеАНСССРСериялитературыиязыка.1986(3).
КустоваГ.И.,ПадучеваЕ.В.Перформативныеглаголывнеперформативныхупотреблениях[A].Логичес2
кийанализязыка[C].Москва:Наука,1994.
ПадучеваЕ.В.Высказываниеиегосоотнесённостьсдей2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ю[M].М.осква:Наука,1985.
ПадучеваЕ.В.ВидиВремя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гоглагола[А].Логическийанализязыка[С].Москва:Нау2
ка,1994.
收稿日期:2007-07-12【责任编辑 李凤琴】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