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之歌——浅析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更新时间:2023-06-02 04:47:40 阅读: 评论:0

人文主义之歌——浅析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作者:张静文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
    张静文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六一儿童节来历>星期二的英语单词      摘 要: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1716~1771)是英国18世纪后半期著名感伤主义诗人。他一生只写过十几首诗,其中最受后世欣赏的是《墓畔哀歌》。《墓畔哀歌》不仅是格雷所处古典主义时期的杰作,也是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声。全诗结构匀称,形式整齐,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人吟诵着忧伤典雅的曲调,在表达其对平静和谐的大自然向往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平民的赞美和同情以及人文关怀的思想。
    关键词:托马斯·格雷;感伤主义;挽歌;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7-0158-02
      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许多作家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给大自然和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带来的破坏发出悲哀的感叹,以大自然和情感为主题的感伤主义作品一度流行。感伤主义诗人们徘徊乡野,同情贫苦,然而所作怨而不怒,所表达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托马斯·格雷的《墓畔哀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1750)就是感伤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arau      一、托马斯·格雷
      格雷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1757年被提名为桂冠诗人,但未接受。格雷一生隐居在剑桥大学,有教授名号而从未讲课。他的诗作也少而精,除《墓畔哀歌》外还有别的好诗。《英诗金库·卷三》18世纪诗歌部分就选收了格雷的8首诗作。然所作之中,以《墓畔哀歌》最为著名。全诗128行,一般认为用8年写成。格雷的心思没有白费,《墓畔哀歌》是历来英国文学中常被引用的名篇,诗里的每一行几乎都是我们久吟不厌的名句。
      二、《墓畔哀歌》浅析
      全诗128行,32节。每行节奏为五步抑扬格,韵律为abab,结构匀称,形式整齐,意境独特,情感婉约。不但符合古典主义讲求的内容形式完美统一的要求,也表达了浪漫主义对自然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格雷更用精美的诗歌形式,忧伤典雅的曲调,表达了对和谐自然的向往,对平民的赞美和同情以及他的人文关怀思想。
2013广东录取分数线      诗人以宁静肃穆的场景开篇:“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 / 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 / The plough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 / 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这里格雷运用的abab韵律的四行抑扬格和当时大多数诗人用的“英雄双韵体”不同。这一改变带来了新的情感特色,不再是蒲柏等诗人的俏皮和机智,而是诗人独行墓园的肃穆心情。诗人漫步在乡村墓地,看到死去平民的座座坟墓,顿生怜悯之情。抑扬格表示庄重稳健,恰当地烘托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相对最为完美。蒲柏曾在《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sm)一诗中谈到诗歌的音义交融,指出声音和意义的相互印证,发其声是为了表其意,即“声音该是某种意思的回音”(The sound must em an echo to the n)。在开篇第一节中,格雷就用长元音和双元音特有的功能定下了悠长沉重的语音基调:“curfew”,“tolls”,“knell”,“parting”,“day”,“lowing”,“herd”,“wind”,“slowly”,“o’er”,“lea”,“ploughman”,“homeward”,“weary”,“way”,“leaves”,“world”,“darkness”,“me”共19个包含元音的词,使本诗处处体现吟者忧伤哀婉的心情。此外,“knell”不单单是钟声,更是为死者而鸣的丧钟,“parting day”不仅仅是一天的结尾,更象征着一个人的逝去。“Lowing her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牛群享受户外自然不愿离去的心态,就像孩子们一样,一边哼出声音表示不满,一边慢腾腾挪着步子(“wind slowly”)。接下来,极富诗意的“ploughman”一词更是为耕地的农民增添了诗的色彩。他辛勤劳作了一天,正缓慢地往家走。“Ploughman”和“plods”,“weary”和“way”构成的头韵使诗行读
起来朗朗上口;其中,“weary way”还用了移就修饰,“道路”不是“疲惫的”,“疲惫的”该是农夫。整个第一节,诗人勾勒出了一副和谐宁静的乡村晚暮图。夜幕降临,牧人赶着牛群蜿蜒入村;农夫劳累一天,正迈着疲倦的步履回家;而此时,深沉的晚钟声正回荡着。格雷展现了自己把文字化为图画的高超艺术。
      第二、三诗节继续描写乡村黄昏的景象。前三诗节描绘的乡村景象是平静的,也是肃穆的、哀伤的。四至七节诗人触景生情,由景联想到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感叹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生前朴实温馨的生活。从第八节开始,诗人在同情村民们的同时,显露了对“雄心”(Ambition)、“豪华”(Grandeur)的蔑视和厌恶。诗人歌颂的是村民们“实用的操劳”(uful toil)、“家常的欢乐”(homely joys)、“默默无闻的命运”(obscure destiny),却不是被用来“炫耀”(boast)和“煊赫”(pomp)的“门第”(heraldry)和“权势”(power)。而面对死亡,诗人更有他自己独特的阐释:“光荣的道路无非是引导到坟墓”(The paths of glory lead but to the grave)。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死后无论怎样树碑立传,都无法起死回生。就像诗人感慨的那样:“栩栩的半身像,铭刻了事略的瓮碑,难道能恢复断气,促使还魂?‘荣誉’的声音能激发沉默的死灰?‘谄媚’能叫死神听软了耳根?”
      诗人惋惜村民们的遭遇,他们的潜力无法发挥。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地位又使他们不致犯大罪过。由于贫困,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又一个政治家或文学家,但也没有成为另一个傲慢骄奢的恶人。他们诚实劳作,默默无闻,“远离了纷纭人世的勾心斗角”(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s igno
ble strife),“顺着生活的清凉僻静的山坳”(Along the cool quester’d vale of life),“坚持了不声不响的正路”(kept the noiless tenor of their way)。此处村民们远离尘嚣的生活作风正是和诗人自己的经历吻合。格雷一生隐居剑桥,淡泊名利,更是婉谢了桂冠诗人的提名,以不违背自己不求荣华的本性。感慨已去村民的同时,诗人也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并为自己作下了墓志铭:“Here rests his head upon the lap of Earth / A Youth to Fortune and to Fame unknown. / Fair Science frown’d not on his humble birth, / And Melancholy mark’d him for her own.”这里,诗人是一位清贫,孤独,忧郁的青年。他对农民充满同情,“关心这些默默的陈死人”(mindful of th’ unhonour’d dead),体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sic
      格雷生活在古典主义盛行的18世纪。他的这首《墓畔哀歌》思路清晰,措辞考究,语言优雅,音韵和谐,展现了格雷的理性精神和古典主义讲求的艺术形式的完美以及简练精确的文风。8年得一作,正是格雷精益求精之所在。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表现着他哀伤和同情,赞美和激愤的复杂感情。晚钟(the curfew),归家的农夫(the plowman homeward),阴郁的柢枭(the moping owl),香气四溢的晨风(incen-breathing Morn),熊熊的炉火(the blazing hearth),悠长的廊道(the long-drawn aisle),雕花的拱顶(fretted vault),栩栩的半身像(animated bust),晶莹皎洁的珠宝(gem of purest ray rene),幽暗而深不可测的海底(the dark unfathom’d caves of ocean),吐艳而无人知晓的花(flower born to blush unen),荒凉的空气(the dert air)等等,无不渲染着挽歌沉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人文主义之歌
      格雷的《墓畔哀歌》体现了诗人以及18世纪英国诗人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一方面,《墓畔哀歌》的语言精练,形式完美,符合古典主义推崇的词藻要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平静和谐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平民的赞美和同情这些浪漫主义的情愫。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了乡村农民的生活经历,赞美了自然状态的简朴、农民心灵的纯洁,批评了文明带来的道德堕落。诗人所关怀的平民正是社会不公的对象。走进墓园,诗人心念天下平民;有感而发,诗人一改古典主义诗歌迎合宫廷和贵族风尚需求的传统,表达了对平民的赞美和同情。
      纵观全诗,诗人通过对一处乡村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的平民们的同情。诗人为他们没有机会展示才华而惋惜,也表达了对权贵和虚荣的嘲讽和谴责,感伤之情溢于言表,人文关怀的精神跃然纸上。天使 英文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简介
恍惚是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
    〔1〕王宝童.金域行[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2〕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3〕(英)弗·特·帕尔格雷夫.英诗金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褚雅芸.格雷《乡村墓地挽歌》解读[J].中国翻译,2001(5).
    〔5〕高清艳.简论格雷《墓园挽歌》的间渡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4:4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31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古典主义   同情   诗歌   乡村   墓畔   平民   哀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