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

更新时间:2023-06-02 01:09:40 阅读: 评论:0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
    古往今来,离别一直是文人墨客不可避免的字眼,而意象作为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是送别诗的灵魂和生命。只有恰当分析送别诗的意象,真正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译者才能输出完美的译文。完美的译文不仅能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作者抒发的情感,还能让译文读者了解中国古诗的风格,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格式塔意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诗歌,这为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分析送别诗意象英译提供了前提。格式塔意象再造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着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原文形象的整体形成及其再现;(姜秋霞, 2002)第二,在意象转换或审美过程中,译者起主体作用;第三,格式塔意象再造是基于美学角度对意象进行的再造。事实上,格式塔意象的实现过程就是文学翻译过程。本文旨在证明格式塔意象再造在送别诗意象英译中的运用,同时,通过引入格式塔意象,能肯定译者的能动作用,可引起未来学者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二、概念阐述
    (一)意象
    “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常用于中国古代作品中。意象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圣人立象以尽意……”。(李学勤, 1999)前人认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象”则是外在的,具体的。“意”與“象”相辅相成,“象”作为“意”的寄托物,往往被创作主体借助用来表达内心的意,然而,由于创作主体情感的独特性,他们对“象”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此外,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由于不同的风俗、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对“意象”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
    (二)诗歌意象
    何为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通过想象创造的。它不是模仿,而是感性的,它刺激读者进一步思考。(Jiang Liu, 1988)诗歌意象是由“意”、“象”和“情”构成的。诗歌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创作主体都需先进行观察感受,然后酝酿,最后输出表达。创作过程中,诗人会选定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的一些意象,这些意象结合起来就能制造出一个特定的意境,读者在阅读诗歌时,通过这些意象,能更好地还原诗人所见所感。如马致远的《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就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凄凉、悲凉、僻静的村野图。
goto    三、理论阐述
    (一)格式塔
    格式塔源于德文“Gestalt”,指完形,是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1912年,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将其整体特性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从而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197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觉敷将格式塔介绍到中国。20世纪30年代后,格式塔与心理相结合,具体应用到美学中,推动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包括格式塔,意象,格式塔意象,格式塔质等,这些为美学研究和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格式塔意象再造
    姜秋霞教授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中提出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书中指出,格式塔意象是具有整体概念的意象,它普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将文学翻译模式分成心理实现与文字实现。然而,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心理实现和文字实现又要从多方面实现。(姜秋霞, 2002)在心理上实现格式塔意象再造,译者
要凭借语言认知和审美经验感知原文,进而形成一种色调情感和画面统一的心理格式塔意象;在文字上实现格式塔意象再造,译者要在心理意象的指导下,通过筛选词汇,构造与目标语言图式相符的句法和语篇,对目标文本进行再现。(覃远洲, 2013)达尔文曾注意到,有时人们会观察和描述面部表情,但人们却无法显示出它的形态、大小、方向等特征(Darwin, 1896)。同样,译者虽然能理解原文,却很难译出与原文完全相符的译文。
    格式塔意象再造主要有三个原则:整体性,闭合性和异质同构。整体性原则指出,人们认识事物,会对整体的形作出最初反应,而并非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应。整体不是构成部分的总和,它是在构成部分的理解上获得的一个新整体,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库尔特·考夫卡, 1997) 闭合性原则认为,看到一个不完满的形状时,人们内在会产生紧张感,迫使大脑皮层进行活动, 对形状进行填补使之成为完形,从而使内心达到平衡。 (周寅, 2002)也就是说,主体会自行填补不完整的形状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异质同构原则表示人的情感与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以及视觉艺术形式有一种对应关系,若是这几种“力”在结构上一致,审美经验就有可能被激起。
    四、格式塔意象再造在送别诗意象英译中的体现及分析
服装陈列培训
    (一)风景类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Farewell Song (许渊冲,许明,译)
solarwinds    No dust is raid on the road wet with monring rain,The willows by the hotel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 friends will be en.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送别诗。单看原文,原诗前两句向我们介绍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及环境,后两句画面一转,直接转向践行的最后一步——敬酒。
诗人通过劝酒这个举动抒发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译者在翻译时,并未受到字面意义的束缚,比如,“渭城”,渭城是秦都咸阳故城,从长安往西,人们多在此处送别,然而,若是译成“Weicheng”,由于文化差异,译文读者未必能理解,因此这里省译“渭城”;此外,“柳色新”,“柳色”指“柳树的颜色”,而“新”则说明此时的柳是初春嫩柳。以上译文将“柳色新”拆开,逐字翻译,柳为willows,“新”为“fresh and green”。下过雨之后,客舍的青青和杨柳的翠绿为我们展示了清新明朗的画面,这是与以往路尘飞扬的画面不同的。“fresh”一词让我们感觉柳树焕然一新。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看,译者并未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应,而是在获得新的整体上进行了新的创作。“劝君”本无主语,但译者翻译时,进行了添加,符合英语句子强调主语的特点;“客色青”与“柳色新”在结构上本是平行的,但译者进行了重新构建,译成“The willows by the hotel”,说明译者会自主填补缺口。值得一提的是,译者翻译时,押ABAB韵,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观。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美国留学要求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Farewelll to A Friend (许渊冲,译)
    Wild grass spread o′er ancient plain;
    With spring and fall they come and go.
    Wild fire can′t burn them up again;
    They ri when vernal breezes blow.
emba学费    Their green invades the ruined town.
    To e my friend go far away,
    My sorrow grows like grass o′er grown.
jike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应考习作,因此题目加了“赋得”二字,但是译者并未体现,这是因为对于译文读者来说,“赋得”是难以理解的。此诗先从草下手,然后转向古原,最后引出送别。古原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只有一点根须,来年仍能生生不息。译者在译前半句时,多加了一个形容词“wild”修饰草,算是神来之笔,另外,“离离”指青草茂盛的样子,译者并未选用形容词,而是用动词“spread”进行说明,将原文短语转换成句子,更能让读者接受,体现了格式塔的闭合性原则。“春风”,顾名思义,春天的风。被野火烧过的草在春风下能重新生长,这说明春风是有神奇力量的,它能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春风是温柔和煦的,译者选择“breeze”,而不是“wind”,表明译者的内在情感与原文诗人是契合的,体现了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异质同构性,此做法可使英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体验。从整体性看,译者在保留原文前提下,进行合理发挥,使用押韵的技巧,添加了原文的美感。
西安英语培训班    (二)气象类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Farewell to Xin Jian at Lotus Tower(许渊冲,译)
cosplay是什么意思    A cold rain mingled with East Stream invades the night,
handbag    At dawn you leave the Southern hills lonely in haze,
    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should asked if I′m all right,
    My heart is free of stain as ice in crystal va.usb device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古诗前两句借用“寒雨”“楚山”烘托离别时的凄寒孤寂,后两句以“冰心”自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雨”是一种自然景象,在中国传统审美心理中,雨丝与人们的愁绪相契合,因而,“雨”有“离愁别绪”的意思,常用于表现“感伤”主题的古诗中。(刘芳, 2007)“寒雨”通常用于秋冬时节。从全篇看,此处的“寒雨”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不仅指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的寒意,也指两个离人内心的寒意。译者选择“a cold rain”指明是一场雨,对译文进行了填补,提高了译文可读性,用“cold”而不用“freezing”,说明译者进行了筛选。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To Wang Lun Who Comes to Bid Me Farewell(许渊冲,译)
    I, Li Bai, sit aboard a ship about to go,
    When suddenly on shore your farewell songs overflow.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1:0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30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象   格式   译者   再造   进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