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m是什么意思
目录
1.研究问题 (2)
2. 研究目的 (2)
3. 研究意义 (2)
3.1理论意义 (2)
3.2 实践意义 (3)
4. 文献综述 (3)
4.1 批评教育的定义 (3)
4.2 有关批评教育的已有研究 (3)
5. 方法 (4)
5.1 研究对象 (4)
5.2搜集资料的方式 (4)
5.2.1观察法 (4)
pastdue
5.2.2 访谈法 (4)
6. 研究结果 (4)
6.1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7)sneakers
6.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7)
6.3从本质入手 (8)
ex是什么参考文献 (8)
浅谈小学教师的批评教育
——对一个特级小学教师批评教育的个案研究作者:刘黄珍指导老师:蒋美霞
(初教系08小教3班, 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摘要:本研究采用调查与访谈的方式,通过片段呈现,对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陈春燕(化名)的批评教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陈老师在批评教育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从错误的本质入手,从而取得有效的批评结果。
关键词:批评教育、学生心理、主体地位
Abstract: This study us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hrough the fragment, of Teachers College of Joshes University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 class teacher Chen Chun Yan study of criticism and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 good at criticism education, grasp the psychology of students, respect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to start from the nature of the mistake, so as to achieve effective criticism results.
Keywords: Criticism and educati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ubjective position
一、研究问题
赫尔巴特曾说过:“许多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许是他们个性天才的表现。”由此可见,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更容易出现错误,作为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的错误不能放任不管,有错误地方就会有批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会经常用到批评这种
教育方式,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为了强化好的行为,鼓励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态度,克服缺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来批评教育学生,好的批评如同一剂良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学生加快前进的步伐。在批评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时,在平时欠交作业时,在与同学产生矛盾打架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地改正错误。因此,对小学生批评教育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通过批评教育案例地呈现,从微观角度对小学批评教育进行质化研究,旨在对正在小学进行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三、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批评教育无处不在,批评教育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关于批评教育国内外有不少研究,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更是层出不穷,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批评,好的批评离不开好的理论指导。前人对批评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的研究
还不多,而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而言,他们则更需要具体的理论做支撑,这就需要对批评教育进行更细微地研究,让理论变得更具体更细微更富有指导性。同时,对批评教育的微观研究不但贴近生活,也显得浅显易懂。
3.2 实践意义
所有的理论最终都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只有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了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本研究通过案列的分析,使教育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批评教育的实质,从而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得心应手。
四、文献综述
4.1 批评教育的定义
在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中将“批评”一词解释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品行进行否定的一种方式。他提出批评通常可以分为个别批评、当众批评和大会批评等形式。在对青少年进行批评时,一般采取和风细雨,与人为善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指出其具体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分析危害,指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具体办法和途径,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李慕南主编的《怎样激励与处罚学生》一书提出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不恰当思想言行的否定评价,目的是唤起他们的觉醒,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即认为“批评是为了不批评”。
笔者认为批评是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行的否定,目的是要使学生克服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本研究中所指的批评教育则是指小学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所进行的教育。
4.2 有关批评教育的已有研究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有关批评教育的研究很多。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的理论层面,尽管有一些来自实践中的成果,对中小学教师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还是有些笼统,不能具体细致,而且多是集中在如何进行批评教育,有哪些方法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的意义如何等方面。
李慕南主编的《怎样激励与处罚学生》一书从班级管理角度,指导教师熟练掌握表扬与批评学生的策略。他指出现在的学校普遍提倡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进取和改正缺点的动力。但是,激励不是万能的,教育不能没有处罚,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批评教育?他指出,错误的处罚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负面刺激,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指出,我们可以让批评与处罚更加美丽动人,使其具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在此,他意识到错误地批评学生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也提出了我们应该换方式来进行批评教育,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他还从理论的层面分析了应在批评教育中注意的事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没有
从更细微的层面进行分析,没有具体到实际案例中。王彦力在其论文《批评教育的境界》中从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出发,认为教育应以赏识为主,但那并不是唯一方法,教育应讲究分寸,提出与赏识教育相对的批评教育,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别意义。教育者能够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体会到教育者的爱心,那样就是批评教育的艺术。同时他还从理论的层面阐述了这种批评教育的实施特点。他也是站在理论的层面进行研究的。彭建龙的《批评教育的艺术》是根据他多年的
教学实践谈批评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要将心比心,要注意语气措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善用对照和类比的方法,要善用表扬和批评,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注意地点场合的选择,还要做好批评教育之后的工作。虽然在此他的观点有很强的实践基础,但他在问题呈现的时候还是太理论化,不利于提高读者兴趣。
因此,笔者选择从微观的角度对批评教育进行研究,同时将结果以案例呈现的方式给出,采取了“目的性抽样”中的强度抽样,寻找可以为研究的问题提供非常密集、丰富信息的个案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专门从事小学中低年级教育的教师在学生课堂中,课外活动时出现违纪现象,以及学生欠交作业时,教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
五、方法
theta
5.1 研究对象
笔者经过认真调查比较分析,确定吉首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及优秀班主任陈春燕老师为研究对象。下面我将陈老师的个人情况简单介绍于下:
陈春燕(化名),女,汉族,34岁,已婚。毕业于东北师范学院,吉首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师,中共党员,湖南省吉首市人,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在我对她进行研究时,她正从事三年级八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是我实习所在班的班主任,我实习一个月的指导老师。)
5.2 搜集资料的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分三种情况对陈老师的批评教育进行了追踪研究。第一种情况是对陈老师在课堂中是如何批评教育违纪学生的研究,对这种情况的的研究,笔者是集中听了陈老师长达一个星期的课,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整理和分析,甚至将陈老师批评教育的某些片段用摄像机拍了下来,过后与一些同学以及老师们进行分析讨论,有时实在不确定的地方还特别向陈老师本人请教了,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第二种情况是对学生出现不交作业或欠交作业时陈老师的批评教育研究。对于这种情况的研究,贯穿于整个实习生活,历时一个月,笔者特别注意观察了陈老师在这方面的处理,也曾多次根据陈老师的指导,就这一情况进行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种情况是针苇塘
对学生打架时陈老师的批评教育研究,这种情况笔者是通过对陈老师所教班级的访谈来收集资料,从而进行细致研究。
研究中笔者采用了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即观察法和访谈法。除此之外,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正是实习阶段,我还对陈老师的批评方式进行了体验。下面是我采用两种研究方法的具体做法:
5.2.1 观察法
crowed本研究主要采用非参与型观察法,研究者主要通过现场的观察,借用笔录以及摄像等方式搜集资料。
5.2.2 访谈法
本研究在观察的基础上,为了不耽误陈老师的教学工作,访谈没有刻意安排时间,通常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陈老师交流。而对学生的访谈,主要采用集体访谈。
六、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是分析三个课堂片段,以此来分析陈老师的批评教育,笔者选取这三个片段,是因为它们能从微观角度反映一个小学教师的批评教育,它们会在某些方面给小学教师,尤其是刚刚步入岗位的新老师以及还未进入岗位的准老师们一些启示,这也是我做本次研究的目的。
片段一
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儿了,老师已经走进教室了,可是教室里仍然安静不下来,全班71个学生依然还停留在下课的状态。
陈:一二!
whaleshark
生:安静!(极少的几个人回应老师的指令。)
陈:一二!(提高声音。)
托业桥
生:安静!(多了几个学生回应,几个学生把身体挪正。)
陈:坐得最好的是?(故意把声音提高,许多学生听了之后马上把身子坐正。)
陈:表扬梁敏同学。(梁敏同学坐得更端正了,其他同学纷纷看向梁敏同学,也把身子坐正。)
评论——这里本应该是批评学生的,可陈老师却巧妙地用表扬的方式代替了批评,利用了人都是喜欢被表扬而讨厌被批评的心理,将课堂控制住了。
片段二
这是在学生没交作业的情况下,陈老师与我之间的一次谈话,也是我的一次体验。
我:陈老师,我发现我们班(我当时是该班实习老师)最近欠交作业的情况特别严重,我是不是要把这些同学的名字清出来在班里点名批评?
陈:有同学欠交作业,那你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但是不要在班上点名批评,那样做他们就会很排斥你,因为你会伤害它们的自尊心的,你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那我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放学之后再进行批评教育,然后叫他们把作业补完再回家。
nice的意思陈:你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我:那我下课后一个个提醒他们把作业补上可以吗?(我试探性地问。)
陈:那样的话,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以后天天要你去提醒他们要写作业交作业,你有那么多精力吗?
我:那我应该怎样做呢?
陈:你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要在不伤害他们自尊的情况下指出,还得让他们自己弥补错误。
评论——指出学生的错误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帮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改正它,这才是批评的最高境界。
……
我:梁杨,你知道我叫你出来是为什么吗?(我对一个没交作业的学生说,以下简称梁。)
梁:老师,我没教作业。(低着头小声地说。)
我: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没交作业吗?
梁:老师我忘记了……(声音更低了。)老师我会马上把作业补上来的,我补完作业再回去。(看着我认真地说。)
我:老师相信你,老师不要你留下来补作业了,你回家之后把作业补上,以后不要再忘记了好吗?(微笑着说。)
梁:好的,我以后再也不忘记了!(高兴地说。)
评论——有时候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无心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自己去判断了,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