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更新时间:2023-05-27 10:56:04 阅读: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国文化对天地自然有独特的看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天地自然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寄以深
swiss chard
切的关怀与同情。这是一种自然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
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的回顾,
探讨了这一价值观形成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实质以及对我们现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现代意义
【Abstract】Chine culture has a unique view of the natural world. In traditional Chine culture, regarding the world as a
fundamental condition of human existence, the attitude of
natural persons should be nt to deep concern and sympathy.
This is a natural concept of value embodied "harmony with
putGod" which is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thinking. The
adoption of Chine traditional values Recalling natural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values background, rationale,
we are dealing with real people and natural relations
inspiration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chine tradition natural values modern significance
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世界是和谐的、统一的、变化的,反映在自然价值观上即是承认自然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认识具有丰厚的历史根基与持久的魅力,也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儒道两家对“自然”的认识
“自然”这个词语本身原不是外来语,而是汉语固有的。道家和儒家都把“自然”作为重要的概念使用着,而且他们的用法有一个共同的语义平台,那就是“自然”这个短语的最基本的含义:自己如此。道家认
为一切存在者本来是自己如此的,这就是所谓“道”,反之便是“不道”“失道”。例如对于牛马来说,穿牛鼻、落(络)马首①便是不道(庄子),“不道早已”(老子)。道家这个观念对人来说当然同样适用,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己如此的东西。所以,人对于物,应该“物物而不物于物”②(庄子);反之亦然,例如牛马对于人,应该“人人而不人于人”。总之,就是各守自己如此的东西。其实儒家也这样看,例如生来具有仁义礼智“四端”③,就是人心的自己如此,反之便是“放心”(放失了本心)(孟子),乃至“丧心病狂”。儒家这个观念当然也适用于自然界,即自然界也是自己如此的。唯其如此,才有可能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正是在这个共同的语义平台上,儒、道才进一步分殊。
期盼英文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儒家的观念。在儒家观念中,“自然”亦即“自己如此”。从价值观念看,儒家既不认为自然界的价值取决于人,也不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界,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各自具有价值自足性,因为两者都是“自己如此”的“自然”。在儒家的观念中,人不仅是自然之子,而且还应该是自然的孝子。
在这种观念下,人与自然界就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亲和的关系。一方面,视自然为父母,你就不会想到要去利用它、征服它,而愿意去顺从它、孝顺它。另外一方面,人对自然也并不是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正因为人应该孝顺自然,他也就应该去继其志、述其事,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所以,在儒家观念中,人的使命决不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而是通过“赞天地之化育”,完成自然、完善自然——既完善人自己的自然,也完善大自然的
①《庄子·秋水》
②《庄子·外篇》
③《孟子·尽心上》
自然。就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看,人之完成、完善自然界是人之自然,而自然界之被完成、被完善也是自然界之自然,这两方面乃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自然过程。
道家与儒家的观念对传统自然价值观的形成提供的重要的人文背景。在这种人文文化的影响下,传统自然价值观得以形成、扩展并深化。
培养英语(二)农业文明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是形成传统文化自然价值观的社会基础。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尊崇自然、保护自然。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家庭小农业与家庭小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一农耕型的经济结构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大。
sky angel blue
由于以农立国,中国很早就确立一套观察天象、预报节候、安排农时生产的制度。同时,古人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尤为突出。如农业的撂荒、
休闲、轮作等,都是用养结合,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中国历代五朝,都注意防止滥捕、滥伐、滥杀。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的春季,当草木繁茂生长之时,政府都采取“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竭川泽,无漉陂地,无焚山林”等项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在中国的传统中,植树造林,修桥补路,一向受到人们的赞扬,大力提倡。农业生产强调顺应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这种人文文化与农业文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中国文化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价值观,尊重自然,尊重人,做到“天人合一”。六级改革
二、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首先,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有天地自然后才产生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依赖自然,在自然中生活。其次,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与人的道德原则有统一性。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渗透,运行不息,是有规律可行的。人要依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就会破坏人与自然的统一。最后,自然和人类要协调,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界又要满足人的需要,两者协调起来是人类的最高境界。而达到这一境界,一方面要求人们要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但不能破坏自然。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形成从理论上说,有两大基础:有机整体论、人与自然和谐论。
landing guy的寓意
(一)有机整体论
形成人们自然价值观的前提,是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即自然观或者说是宇宙观。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时间与空间相统一的宇宙观。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国人就发展了有机宇宙哲学。中国人的宇宙观是时空统一的、整体的、内在联系的、交感通融的。中国文化自起源始,其太极阴阳理论就说明了时空的统一性。太极者,阴阳未分,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时空的整体性、统一性、变易性,成为周易哲学的本体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人视自然宇宙为一有机整体,人与它的关系是彼此相应、交感和谐的关系;自然宇宙这一整体始终处在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运作过程中,因此人应“上下与天地同流”①,强调天、地、人三者共存共荣。
(二)人与自然和谐论
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不仅是整体统一的,也是有情有意有生命体现的,即人与自然和谐论。自然宇宙由气化生而成,人的生命也是由气化而生成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同为气化而成,同是生生不已的生命。二者本源一体,在目的和过程上又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人与自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着。天赖人以成,人赖天以久。只有这样,整个宇宙生命的大化流行才得以实现。volts
中国人认为,自然的生命情感具有和人类一样的诚明之德。天地自然把自己至善至美的道德价值赋予人类,人类又可以通过善性的道德修养去领悟自然宇宙之真谛。这个真谛即是天道、地道,也就是现
代人所说的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认识了这种法则和规律,即如庄子所说“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达到精神境界的至高无上,在自然宇宙中“逍遥遨游”。或如孔子所说的“知天命”,达到对天地自然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而自然宇宙的生命则是无限的、持久的,要使人的生命趋于完善和伟大,就必须和宇宙生命相联系、相融通,从大自然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人们爱莲,是因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德性。孔子观水,而产生“逝者如斯夫”的人生感叹。苏轼观竹,有“其身与竹化”之联想。李白观月,有“低头思故乡”之意念,等等。这些都是天人感应意境的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对历代诗歌、绘画的影响尤为突出。寄情山水,向往田园风光,崇尚大自然之美的作品举目皆是。人们从中体察造物主之生意,领略自然宇宙的生物气象,得到大自然的仁爱,“与天地同流,与万化同归”(孟子语),使人的精神境界达到出神入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完善和完美。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人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因为在“天——地——人”这个整体宇宙系统中,人居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与天地既鼎足而立,又与天地合而为一;既受天地自然的制约,又有驾驭、统领、管理天地自然的本领。人能够统合天地,弥合天地自然之不足。如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都表达了这一思想,都是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大自然的创造力,不是盲目的、不是功利性的、不是强制性
的、不是破坏性的,而是“顺天应时”的。即通过对天地自然规律的体认和把握,加以巧妙地开发和利用。荀子强调做事要“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①奚落
三、中国传统自然价值观的现代诠释——生态自然观
(一)现代生态自然观
20世纪中叶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灾难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等等。然而,现代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联系,生态科学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孕育而生。它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晶,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它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
美国大学最新排名
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0:5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24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人类   传统   价值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