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吴佳璐
专业:城市管理
指导教师:雷仲敏
学号:0811070113
摘要
中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城市改造建设,影响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这些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旧城改造,把旧城改造安排到城市建设的重要同程上来。虽然旧城改造从城市产生开始就存在了,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旧城改造,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改造模式,很多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
旧城改造是经济和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造是为了使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使城市的形象得到提升。旧城改造不是简单的重建翻新,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平衡政府、社会消费者、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利益,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重新调整和规划城市功能,保护和美化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平衡多方面目标,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永昌县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最近几年城市更新改造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本文论述了旧城改造的必然性与目的和意义,明确了旧城改造的基本涵义,回顾了国内外旧城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潍永昌县旧城改造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了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包括拆迁补偿问题、历史入文
保护、改造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改造的适度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在分析研究问题
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潍坊市旧城改造问题的对策,包括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将旧
城改造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将旧城改造与保护旧城历史风貌相结合,美化城市、营造自身的城市风格,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编制改造规
划策略等方面。
关键词:永昌;旧城改造;城市化;拆迁
引言
2.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旧城改造理论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和普遍性,存在于每一个国
家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
繁荣,旧的城市形态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了城市整体或者某一特定地区
得到更新,旧城改造和新建城市同样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
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城市旧城区日益衰退及需要改造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已软件工程师前景
变得日益国际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真正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出现在工业革命
之后,对旧城改造的研究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国外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们对
旧城改造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西方对旧城改造一般称之为“城市更新",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是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的事情。城市更新是将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的社区,作必要而有计划
的改建,也就是说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的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都市本质。城
市更新起源于城市不良住区的改建,是要从整体的立场,补救城市局部改良事业的
不足,以使市区居民享有舒适的都市生活,而作综合的事业改造。二战后,欧美国
家对不良住区的改建,不再局限于住区本身的重建,而是从城市全局出发,以充分
利用土地,并尽量避免对其他地区的不良影响,由此进入城市更新阶段。1958年
8月,在荷兰的Hague市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大会,对城市更新的定义如下:“生
活于城市的人,对于自己所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通勤、上学、购物、游乐及
fathers day
其他的生活,有各种不同的希望与不满。对于自己所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街道、
公园、绿地、不良住区的清除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尤其对于土地的利
用形态或地域地区制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以便形成舒适的生活、
美丽的市容等,都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有关这些的城市改善,就是城市更新(Urban
Renewa)
最初的城市更新仅被理解为以“新”换“旧”,随着大片区贫民窟的清除,许多
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也随之消失了。1877年英国民间自发组织了全国古迹保护团体“古
建筑保护协会",希望通过保护协会对古建筑进行监察并引起公众的保护意识,1882
年英国政府开始将古建筑保护纳入立法范围,并于同年颁布了《古迹保护法》,使英
…鲍尔.城市的发展过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57
㈨王如渊.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J].西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5曙1叶东强.旧城改造中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J].城乡建设2003(4):37
商酌青岛人学MPA硕士学位论文
国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走向了法制轨道。n3但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关于
角色扮演英文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认识还相当局限,保护范围仅限于“古迹建筑’’,在1933年8月
国际建协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文件中(即雅典宪章),有关
城市保护强调概念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这里的地区只限于古建筑区的建
筑群体。‘21
美国学者Jane.Jacobs于1961年推出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从美国
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出发,调查了美国大规模重建开发的弊端,她认为大规模改建摧
毁了有特性、有活力的旧建筑,城市空间,以及赖以生存的城市文化、资源和财产。
她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秘1而大规模改造计划因缺少弹性和选择性,排斥
中小商业必然会对城市的多样性产生破坏。她从三方面论述了大规模改造计划的弊
端:一是耗资巨大,贡献不大;二是并未消灭贫民窟,只是在空间上将它进行了转
移;三是使资金更多更容易地流失到投机市场中,给城市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她提
出了一种不间断的小规模城市开发及旧城改造模式,认为小规模改造是有生命力的
和充满活力的,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并提出了一套保护城市特色的原则。这本书
的出版是传统观念上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向小规模改造转变的里程碑。
1961年,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出版了《城市发展史》一书,他指出,
城市规划应当以人为中心,注意人的基本需要、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城市建设和
改造应当符合“人的尺度”。他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城市规划论,阐述了对欧美城市发
展的观察和综合思考。H’
1975年,C.罗伊和F.考特出版了《拼贴城市》,提出可拼贴城市的理论,抨
击了那种追求完整、统一的乌托邦式的设计传统,认为西方城市是一种小规模现实
化和许多未完成目的组合。他们指出了建筑师作为“拼贴家"的设想,即从旧城区
的文脉中诱发和产生拼贴的对象和方法。他们赞扬传统渐进式规划和改造方式对社
会、历史、文化和人性的高度关怀。嫡1随着城市改造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西方国家
的旧城改造从大规模拆建为主,目标单一,内容狭窄,转向了以谨慎渐进式改造为
主,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的社区综合复兴。1967年美国推行“模式城市计
划”,1974年结束城市更新运动之后开展社区计划,社区复兴与城市更新最大的区
别在于强调邻里社会关系,强调邻里保护与复兴。叩3
…唐大生.搞好旧城改造,促进经济建设[J].北京城市规划1999(1):23
乜’吴旭.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建构城建资金动力机制[J].城乡建设2001(3):15
‘引Jaeobs,Jane.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
es[J].RandomHouse,1961
H1刘易斯.芒福德(美)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l:业出版社,2005:
经典英文歌曲排行榜
157
哺’C.罗伊,F.考特.拼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2
3
№1于洪平.经营城市的内涵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3(10):43.
引言
20世纪70年代后,公共参与的规划思想开始被广泛接受,强调在城市改造中
通过居民协商的方式来努力,维护邻里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强调公民的公共参与权,
并利用法律同政府和房地产商进行谈判。社区居民自发产生“自愿式改造’’,居民们
不仅渴望改善原有的生活条件,同时又希望保护社区文化以获得个人认同,要求直
接参与规划的全部过程,希望由自己来决策如何利用政府的补贴和金融机构的资金
来改造社区。这种以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促进邻里和睦为主要目标的改造已
经成为西方国家城市改造的主要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发生了“城市复兴”运动。“城市复兴"指的是
用全面观点、以行动为导向解决城市问题,以寻求对一个地区在经济、物质环境、
社会及自然环境条件上的持续改善。瞳1城市复兴理论是总结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
西方国家在对待城市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深受可持续发展思
潮的影响。它的主要理念是,在改造之前,详细分析城市及地区的各种问题与情况,
尝试利用全面和综合的策略有序地解决问题,力争同时改变或完善城市形体空间,
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与环境条件。在改造中,要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经济、人以及山东中考成绩查询网
wiretransfer其他各种资源,包括土地及现存的建筑环境,通过所有相关者尽可能多地参与合作,
以满足他们合法的利益,要允许复兴策略的不同要素的进展速度不同,通过增加或
减少某种资源以达到复兴计划进展的大致平衡。口11999年,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
杰斯勋爵在《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的报告前言中说:“要达到城市的复兴,不仅仅
关系到数字和比例,而是要创造一种多数人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
生活。’’指明了新世纪旧城改造与复兴的方向。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旧城改造这个问题上是一个逐渐认识和深化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
结构的调整是我国旧城改造的驱动力。我国旧城更新改造从90年代以来,随着房地
产市场的迅速兴起,各地政府部门开始推进注重经济效益的大规模“危旧房改造’’。
getac随着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改造中的商业成分也逐渐增多,旧城改造项目也逐渐演
变成一种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这种开发方式以获
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生日的英文
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开发模式,忽略城市内部组织结
构的调整,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城市整体环境难以得到有力改善。总体来
看,我国旧城改造在理论研究方面和实践上存在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x time…殷成志.德国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问题,2005(4):25.
幢1朱力,孙莉.英国城市复兴[J].国际城市规划,2007(4):46.
n1于立,JeremyAlden.城市复兴一英国卡迪犬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国外城市规划,200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