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岁 | 记事 |
1853 | 1 | 3月30日,生于荷兰北部布拉班特的津德尔特。 |
1855 | 3 | 2月17日,妹妹安娜·科莉尼亚·凡·高出生。在他们的一生中,二人关系都很糟糕。 |
1857 | 5 | 1月5日,弟弟提奥·凡·高出生,他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为梵高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兄弟二人结下了一生的深厚情谊。 |
1859 | 7 | 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凡·高来到人世。她于1910年发表《文森特·凡·高的个人回忆录》,其中表明她和凡·高的关系并不亲近。 |
1861 | 9 | 进当地的乡村小学学习,不久辍学回家,开始自学。 |
1862 | 10 | 1月,创作《狗、牛和三个男人的头部习作》《桥》。 3月16日,妹妹威廉明娜·凡·高出世。在所有妹妹中,她与梵高相处得最好,可她也深受家族性精神疾病的困扰,在最后十年里,孤独地生活在收容所。1941年,她寂寞地死去。 9月5日,创作《奶壶》(Milk Jug)。现藏于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10月2日,创作《磨坊》,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9日,创作《牧羊人》(The Goat Herd),下落不明。 12月28日,创作《狗》(Dog)。现藏于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
1863 | 11 | 1月25日,创作《谷仓》,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四级题。 吊灯英文8月22日,创作《科林斯式柱头》(Corinthian Capital),现藏于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10月6日,创作《蓟》,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同年还创作了《一束花》和《Aarle附近的Croy城堡的风景》(The Surroundings of Croy Castle Near Aarle)。 |
1864 | 12 | 入小镇泽文伯根的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学习英语,德语,法语以及绘画。在这里,梵高的素描显示出熟练的技巧,他的绘画天赋逐渐显露。 创作《谷仓和农舍》(Barn and Farm hou)。 |
1866 | 14 | 顺利结束在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的学习。9月,进入北布拉班特威廉二世国王公立学校继续学习。 |
1867 | 15 | 瑜伽调息5月17日,弟弟科尼利厄斯·凡·高出生。他同自己的哥哥们一样,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有传言说他也死于自杀。 |
1868 | 16 | 3月,凡·高突然中断了在威廉二世公立学校的学习,初学回家,具体原因不详。从此,凡·高开始讨厌学校的清规戒律。不久,弟弟提奥在凡高的影响下也离开了学校。 |
1869 | 17 | 3月,进入了巴黎古比尔美术公司海牙分公司,开始了艺术经营的学徒生涯,从此凡高开始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转变。 |
1871 | 19 | 父亲提奥多勒斯调往布拉班特的霍尔沃尔教区工作,全家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津德尔特。 |
1872 | 20 | 夏天,会霍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弟弟见面。 8月,提奥前往海牙,兄弟俩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两人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往来。 秋天开始创作《乡间小路》(Driveway),到次年春年完成,作品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
1873 | 21 | 1月,提奥调往布鲁塞尔的古比尔分公司。 5月,凡高调往伦敦分公司,游览巴黎和卢浮宫,爱上房东之女乌苏拉·洛耶。商务英语一对一 6月,开始画些素面,但都未保留;提奥进入布鲁塞尔古比尔分公司工作,与凡高成为同行。 这一年,在海牙创作了《建筑物习作和笔记》(The Hague Lange Vijverberg),《沟渠》(Ditch),《运河》(Canal),《在教堂打瞌睡的布里多尼女人(Rops摹作)》(Old Woman Asleep(after Rops)),《文森特在伦敦寄宿的公寓》(Vincent‘s Boarding Hou in Hackford Road,London)等作品。 |
1874 | 22 | 6月至10月,在霍尔沃尔特时创作了《霍尔沃尔特的教堂》(Church of Helvoirt)。现由纽约的Howard Cullman夫妇收藏。 7月,向乌苏拉求婚失败,遭受沉重打击。为疏解心中之痛,返回霍尔沃尔特。 10月,在伯父文森特的推荐下,前往巴黎古比尔总公司帮忙。 |
1875 | 23 | 4月,在伦敦创作Ville d''Avray:LEtang au Batelier,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5月,正式调入巴黎古比尔公司。由于爱情受挫,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开始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 7月24日,在巴黎创作《威廉敏斯特桥和议会大楼习作》(Sketch of Westminster Bridge and the Hou of Rarliament),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10月,提奥多勒斯夫妇迁往布雷达附近的埃顿。 12月,在没有和雇主打招呼的情况下,私自前往埃顿和父母一起过圣诞节。 |
1876 | 24 | 3月,被古比尔公司解雇,后据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找到一份教师工作。 4月,迁往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在一所私人学校做义务见习教师。创作《埃顿的牧师住宅》(Vicarage at Etten),下落不明。liberal 7月,在艾尔沃斯邂逅琼斯牧师,并成为琼斯的传教助手,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1月,进行第一次布道。 12月,回家过圣诞节,在父母的劝说下,没有再回伦敦。 |
1877 | 25 | 1月,通过伯父文森特的关系,进入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沉迷于宗教的他因无心售书,不久被店员解雇。这段时间,凡高严格遵守《圣经》戒律,偶尔画一些静物画。 5月,说服父亲同意他做传教士后,赶赴阿姆斯特丹准备报考神学院,受到身为海军司令的叔叔和身为牧师的衣服斯特里克的帮助。 |
1878 | 26 | 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 8月,在埃顿做短暂停留,与父亲一起来到布鲁塞尔,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习,但最终未能取得牧师任命。 |
1879 | 27 | 1月至7月,为了能够传教,凡高自愿前往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被矿工的艰苦生活所震撼。他近乎自虐的苦行主义吓坏了上司,被教会以损坏牧师形象、亵渎基督的罪名解雇。面对沉重的打击,他开始大量阅读,寻找精神寄托。 7月到8月,创作《铲煤工》,现藏于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8月7日,创作《工厂》,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8月,徒步去布鲁塞尔,向皮特森牧师寻求帮助。此后,凡高体内的艺术之爱和宗教之爱展开了难以协调的争斗。 10月,提奥来访。看到凡高凄惨落魄的生活,伤心不已,他劝哥哥放弃传道,但遭到凡高的拒绝。两人自此中断书信往来,凡高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中。 |
1880 | 28 | 3月,去法国的库里耶尔拜访艺术大师朱尔斯·布雷顿,但未能见到。 7月,再次给弟弟写信,向他诉说自己的苦恼,兄弟二人恢复了书信往来。提奥表示,自己会资助哥哥,直到他成功为止。凡高结束长期的传道生活走上艺术创作之路。 8月至9月,在弟弟的鼓励下,重新拿起画笔为矿工们画画,并临摹米勒的画。创作《雪中的矿工》和《矿工》。 10月,前往布鲁塞尔。认识荷兰籍画家拉帕德,两人的友情持续了五年。自学解剖学和透视学。 |
1881 | 29 | 4月,从比利时回到父母居住的埃顿,度过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这期间他画了很多关于埃顿的风景画,深埋心底的艺术热情开始燃烧。 夏天,疯狂地爱上了来埃顿避暑的表姐凯,但遭到断然拒绝。 秋天,前往阿姆斯特丹想表姐求婚,再次遭到失败。凡高对世俗社会失去兴趣,将全部心思用在了绘画上。 penalty11月至12月,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疏远,圣诞节与父亲发生争吵,让父子间的冲突达到了顶点,凡高毅然离开埃顿,前往海牙。 这一年 ,创作了《静物:卷心菜和木鞋》(St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和《静物:啤酒杯与水果》(Still life with Beer and Fruit),是凡高现存油画中最早期的作品。 |
1882 | 30 | 1月,迁往海牙。在亲戚安东·毛威和好友斯特蒂格的帮助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但因拒绝画石膏素描,而同毛威的关系冷淡下来。 1月底,邂逅妓女西恩。出于同情,凡高收留了他,并决定同她一起生活。他的这一决定遭到朋友们的反对。 3月,因西恩的原因,凡高同毛威断绝联系。从这时起,他画了很多贫民区的素描,还收到叔叔的订单。 6月,染上淋病住到海牙市立医院,生活陷入困境。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提出同西恩结婚。 8月,提奥多勒斯夫妇迁往纽南。凡高被油画吸引,开始尝试色彩,提奥为其支付原料的费用。 这一年,创作了《沙丘》(Dunes),《两辆马车前的少女》,thankyouallthesame《风和日丽的施维宁根海滩》(Beach at Scheveningen in Calm Weather),《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Women Mending Nets in the Dunes),《树林边》(Edge of a Wood),《树林中的白衣女孩》(Girl in white in the woods),《树林中的女孩》(Girl in the woods),《沙丘的轮廓》(Dunes with Figures),《暴风雨中的施维宁根海岸》(Beach at Scheveningen in stomy Weather),《海牙的老房子和新教堂》(Cluster of Old Hou with the New Church in the Hague),《海滩上的渔夫》(Fishman at the Beach),《海滩渔夫的妻子》(Fishman's wife on the Beach),《弯腰使锄的男子》(Man digging),《失去亲人的男子》,《悲痛》,《掘地者》,《悲叹的老人》,《坐在一只篮子上切面包的工人》等作品。 |
1883 | 31 | 9月至10月,与西恩分手,孤独地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他开始尝试画油画。 11月,前往小村庄兹威罗拜访艺术家马克思·里巴曼。 12月,返回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在纽南两年的时间里,凡高画了大约200张油画,创作了《洋葱地》(Bulb Fields),《除草者和他坐在手推车上的妻子》《苹果树旁的园丁》《被风吹歪的树》《沼泽地》《卧着的母牛》《播种者(习作)》《沼泽地中的两个女人》等作品。 |
1884 | 32 | 1月,照顾摔断腿的母亲。 3月,创作《织布工和纺织工》(Weaver facing left with Spinning Wheal)。 5月,创作《从正面看的织工》(Weaver,Seen from the Front)。 6月,开始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 8月,与本村姑娘玛格特·贝格曼恋爱,甚至论及婚嫁。两人的感情最终以女方自杀未遂而告终。 10月至11月,教学生凯赛马克思画画,两人经常一起散步,一起参观博物馆。 1884年至1885年的冬春季节,凡高都在积极热情地画农民、织工的肖像。 |
1885 | 33 | 1月,创作《戴帽子的布拉班特农妇像》和《雪中的老墓塔》。 3月26日,父亲猝然离世,凡高深受刺激。 4月至5月,完成作品《吃土豆的人们》,这是他在荷兰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9月,与模特斯蒂恩·德·格路特传出绯闻,事情愈演愈烈,鲍威尔斯神父出面干涉。 11月,移居安特卫普。普鲁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凡高的调色板明亮起来。 12月,创作《雪景中的老屋后院》(Backyards of Old Hou in Antwcrp in the snow)和《留着胡子的老人像》(Portait of an Old man with Beard)。 |
1886 | 34 | 1月,进入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就读,因为不认同学院教授的绘画原则,而拒绝接受学院的理论。 2月,前往巴黎投奔弟弟提奥。 4月至5月,在科尔蒙画室学习;创作了《女性躯体石膏雕像》(Plaster Statuette of a Female Torso)和《戴黑色毡帽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Dark Felt Hat)。 6月,和提奥搬到蒙马特的勒皮克街54号的新寓所,自此他有了自己的画室,并开始以点彩法描绘巴黎风景。 在弟弟的帮助下,结识了高更、修拉、塞尚、贝尔纳、毕沙罗、唐居伊、劳特累克等人。受他们的影响,凡高的画面变得更加明亮清新。 |
1887 | 35 | 春季,给唐居伊老爹画肖像;在铃鼓咖啡馆举办日本版画展;创作了《日本情趣:花魁》《铃鼓咖啡屋的奥古斯蒂娜·赛嘉多莉》(Agostina Segatori Sitting in the Café du Tambourin)和《春季垂钓》(Fishing in Spring)。 夏季,创作了许多点彩风格的作品,如《塞纳河上的桥》(The Seine Bridge at Asnieres);厌倦了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明亮,色彩艳丽的法国南部,创作了名作《麦田、罂粟和云雀》等作品。 秋冬之际开始绘制向日葵。 |
1888 | 36 | 2月,在劳特累克的鼓励下,离开巴黎前往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在巴黎的两年时间,他创作了200多幅作品。 3月,在提奥的帮助下,他的3幅油画和几幅作品在法国巴黎的独立沙龙展出;创作《玻璃杯中的杏树枝》(Blossoming Almond Branch in a Glass)和《一双皮鞋》(A pair of Leather Clogs)。 5月,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凡高进入创作高峰期。 6月,结识朱阿夫陆军少尉米列耶,并为他花了一些素描和油画;创作《收割中的田园风景》(Harvest at La Crau with Montmajour in the Background),《播种者》,《普罗旺斯的大干草堆》(Haystacks in Rovence),《麦田》,《做阿夫士兵肖像(半身)》(The Zouave(Half lengh))等作品。 7月,创作《阿尔的花园》(The Public Park at Arles)。 8月,认识了邮递员约瑟夫·鲁林,他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曾给他画过两幅肖像。 9月,开始频繁描绘夜景;创作《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夜间咖啡馆》(Café Terrace at Night),和《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等作品。 10月,高更在凡高的邀请下来到阿尔。他们一起生活、工作。不过性格差异和艺术分歧让两人的关系迅速恶化;创作《凡高在阿尔的黄房子》(Vincent's Hou in Arles or the Yellow Hou)和《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11月,创作《红色的葡萄园》(The red Vineyard),1890年,这幅画以400法郎的价格卖给了比利时画家安娜·波赫。 12月,过度劳累的凡高变得精神失常。他企图用剃须刀“刺杀”高更,惊慌失措的高更匆忙离开黄房子。当晚,凡高割下左耳送给妓女。高更离开阿尔,“南方画室”之梦就此终结,他也随之陷入精神疾病的泥潭;创作了《高更的椅子》和《凡高的椅子》。 |
1889 | 37 | 1月,从医院写信给提奥,说自己好像好多了,并热情地问候高更;创作《向日葵》《叼烟斗的自画像》《割掉耳朵的人》等作品。 2月,因失眠和幻觉好医院求医。不发病时,他就回到“黄房子”画画。 3月,阿尔的居民联名向市长请求将凡高送进医院。 4月,警察查封了“黄房子”和里面的所有画作;提奥与约翰娜结婚。 5月,凡高自愿住进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病一次。医院为凡高提供画室,特许他在监护下可以外出作画。凡高在圣-雷米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创作《鸢尾花》(Iris),这幅画曾拍卖出5300万美元的天价,现藏于美国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 杂志社英文6月,创作《柏树中的麦田》和最后的《自画像》。 7月,创作《圣-雷米的群山和村舍》(Mountains at Saint-Rémy with Dark Cottage)。 9月,创作《凡高的卧室》(The Bedroom)。 11月,在布鲁塞尔“二十人展览会”上展出6幅作品,其中《红色的葡萄园》被安娜·波赫所购买,这是他在世上时出售的唯一作品。创作《围起来的田地和初升的太阳》(Enclod Filed with Rising Sun)。 12月,再次发病,吞下颜料想毒死自己。 |
1890 | 38 | 1月,奥里埃在《法兰西信使》上高度赞扬凡高的作品。创作《午间休息(临摹米勒)》(Noon:Rest from Work(after Millet))。 2月,创作《绕圈的囚犯(临摹朵瑞)》(Prisoners Exercising(after Doré))。 5月,迁居奥维尔,接受保罗·加歇医生的监护。在此期间,凡高创作了80多幅作品,其中一幅为《叼烟斗的加歇医生》,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 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赛博莱斯大道》,《奥维尔的教堂》,《奥维尔的房子》(Hous in Auvers),《拉武女儿爱德琳·拉武像》(Portrait of Ade line Ravoux)等作品。 7月17日,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创作《瓦兹河畔》(Bank of the Oi at Auvers),《阴云密布的奥维尔麦田》(Wheat Field at Auvers under Cloued Sky),《杜比尼花园》(Daubigny's Garden),《正穿越田野的两位女士》(Two women Crossing the Field),《麦田上的乌鸦》(Crows over the Wheat Fields)等作品。 27日,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28日,提奥前往奥维尔,看望重伤的凡高;29日凌晨,在提奥和加歇的守护下凡高停止了呼吸;30日,提奥、加歇、贝尔纳、毕沙罗、唐居伊老爹等人共同将凡高葬于奥维尔公墓。 |
年份 | 记事 |
1891 | 提奥在悲痛中去世,年仅35岁。 |
1892 | 《向日葵》被唐基(凡高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卖给了评论家,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奥克塔夫·米尔博。 |
1893 | 凡高给提奥和爱弥尔·贝尔纳的信件开始在《火星报》上发表。 |
1901 | 凡高画展在巴黎举行,给马蒂斯、弗拉曼克等野兽派画家以强烈的影响。 |
1903 | 柏林分离派画展展出塞尚、高更、凡高、蒙克等画家的作品。 |
1905 | 在约翰娜的奔走下,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举办了凡高画展;凡高画展在德累斯顿举行。 |
1914 | 约翰娜将丈夫提奥的尸骨迁往奥维尔,葬在哥哥凡高的墓旁。 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三卷《凡高书信集》。此后,凡高的书信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开始被全世界的人们熟知。 |
1927 | 乔安娜去世,她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凡高的画还几乎原封不动的留在家里。凡高的同名侄子文森特继承了这些画作。 |
1940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在法英当代艺术展上移2196英镑(约合4172美元)买下《男子头像》,到2006年,这幅画估价高达2500万澳元(1923万美元)。 |
二战 | 由于担心凡高的画作散落或遗失,文森特·威廉姆以捐出收藏为条件,向阿姆斯特丹及荷兰政府请求提供永久的收藏场所。 |
1962 | 凡高基金会(Ve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成立;在它的推动下,阿姆斯特丹开始修建国立凡高美术馆。 |
1963 | 阿姆斯特丹在莱克斯博物馆及城市博物馆之间修建国立凡高美术馆(Van Gogh Muum),该馆由荷兰建筑师李特维德(Gerrit Tomas Rietveld,1888~1964)设计,文森特积极参与建设。 |
1973 | 6月2日,凡高美术馆正式开放,荷兰女王朱莉安娜亲临剪彩。 |
1978 | 文森特·威廉姆·凡·高去世,享年88岁。 |
1982 | 美国著名作家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凡高传》在中国出版。 |
1987 | 3月30日,《向日葵》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被日本商人以3990万美元收购。 11月11日,《鸢尾花》在纽约索斯比拍卖会拍卖,被人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买走。 |
1990 | 5月15日,《加歇医生像》在纽约佳士得展出,被日本商人以8250万美元买走,是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最高价。 |
1992 | 巴黎银行家让-马克·维尼斯在拍卖会上买下《奥维尔的花园》(Jardinà Auvers),价格仅为110万美元。 |
1997 | 冠军的拼音英语培训那个机构好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凡高传》再版。Google成立,其中文名“谷歌”来源于凡高作品中对金黄色麦田的描述。 |
1998 | 11月19日,《没有胡子的自画像》卖出7150万美元高价。 |
1999 | 凡高美术馆新展馆进行改建,由著名建筑师,日本人黑川纪章设计。新馆建设的同时,旧馆也进行了改建和装修。 |
2001 | 1月,《男子头像》巡展美国,作品真伪遭人质疑。 |
2003 | 12月,法国Erie Le Blay拍卖行推出油画《劳动者》,围绕其真假,专家们讨论激烈。 |
2004 | 3月4日,路透社公布“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张照片与凡高1889年所作的《星月夜》十分相似。 4月,半个多世纪未在市场露面的《看书的吉诺夫人》在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展出。 5月,《看书的吉诺夫人》在纽约拍卖,估价3.1亿港元。 10月,法国最高法院裁定《奥维尔的花园》一画为凡高真迹,由此结束了由这幅画引起的一桩长达10年的官司。 |
2005 | 12月,意大利媒体报道,一意大利人偶然发现挂在自己墙壁上的一幅画竟是凡高真迹,估价达4500万美元。 10月,荷兰艺术史学家奥克杰·维尔吉斯在凡高的一幅巴黎风景油画“下面”发现一幅作者早期的自画像。 |
2006 | 5月18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行“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其中凡高油画作品《梧桐树群》首次来华展出。 7月,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得到了55封非常重要的隐藏了60年之久的凡高致荷兰画家Anthon Van Rappard(1858~1892)的信件。 7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凡高的《星月夜》、《有丝柏和星星的小路》以及《麦田上的乌鸦》等画作进行数学分析后发现,从中能找到湍流经典数学模型的影子。 8月,《男子头像》在英国爱丁堡展出,许多人再次质疑这幅画的真实性。 |
2007 | 3月22日,纽约德国奥地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卧室》《开花的阿尔田野》《意大利女子》等近30幅凡高画作,展览持续到7月2日。 4月,美国堪萨斯大学阿诺尔德教授在分析了凡高晚年的书信和有关记录之后,认为:苦艾酒与凡高之死有关。 8月,荷兰国立凡高美术馆宣布,艺术史学家发现《峡谷》下藏有另一画作《野生植物》。美术史界认为,凡高生前多次在作过画的画布上再次作画,作品可能多达三分之一有“画中画”。 10月7日,以“新的洞察力”为主题的凡高素描作品展在阿姆斯特丹Rietveld大厦版画室展出。 11月,估价3400万美元的绝笔之一《麦田》在纽约首次公开拍卖。作品完成于1890年7月10日,这一天,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而这些我难以用语言表达。” |
2008 | 1月,希腊作家多礼塔宣布,她家保存了“一战”期间丢失的一本凡高笔记本,上面详细记载着凡高早期作品的一些草图创意,其中就有1885年创作的《吃土豆的人们》等作品细节。她相信,这个笔记本能拍得250万英镑的高价。但据专家称,笔记本的真实性尚待验证。 6月,2幅画布油画和1幅主要的素描在伦敦成功拍卖,以近1400万美元成交,其中油画《静物花瓶》(1890)拍得700万美元。 7月30日,荷兰两所大学宣布,利用一种新技术成功再现了《草地》(1887)“之下”藏有的一幅棕红色女性肖像。 |
2009 | 10月,荷兰凡高美术馆展出凡高亲笔书写约120封。这次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凡高信件展,为期三个月。一同展出的还有凡高的油画和素描作品等。通过展览品,参观者“见证他的梦想和失望,友谊和争斗,他与疾病抗争以及他为创作那些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艺术而消耗一切的热情”。已知存世的凡高书信共902封,其中800封为凡高美术馆存有,并将集结出版。 |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7:2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23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