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性恋现象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25 21:00:26 阅读: 评论:0

refer to
关于女同性恋现象的几点思考
樱桃属摘 要:中国目前的女同性恋群体日益壮大,数量呈现上升之势,而社会对同性恋这一现象的态度基本上是负面的甚至是贬损倾向,尤其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们对此采取了视而不见或者彻底打压的态度。对此学术界应拿出  科学、公正的学术态度进行研究,整个社会也应关注他们,教育领域要做好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导向工作。
关键词:女同性恋;拉拉;同性恋;双性恋
enbark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87-02cyrix
武汉汉街地址>阿根廷首都英文一、研究背景
成人高考 英语
“倘若生活中存在着完全不能解释的事,那很可能是因为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实;而不知道的原因却是我们并不真正想知道。比如我们以前不知道同性恋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是异性恋;我们不知道农民为什么非生很多孩子不可,是因为我们是城里人。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1]
maclaren
brewer以上这段话出自著名的性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著作《同性恋亚文化》。作为一名异性恋者,她在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权益的道路上走了很长时间。她的这段话既带有对同性恋群体的宽容和关爱,也指出了中国社会当前对同性恋所抱有的一种置若罔闻的心态。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虽然精神病学已经将同性恋排除在精神病之外,不认为它是一场心理和行为,但是咨询心理仍然认为它是心理不健康的状态,需要对这类求助者给予心理学帮助。《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将同性恋、双性恋与恋物癖同列为性行为变态这一类性行为问题[2]。根据这一划分标准,性变态比性行为失调、性行为障碍的严重程度更重。可见,当今中国对于同性恋的观念仍然偏向于负面、消极,带有歧视甚至贬损的意味。这种态度也可以从同性恋者身上得到印证。就女同性恋者来说,很多圈内女同性恋们更愿意称呼自己和互相称呼为“拉拉”、“les”“蕾丝”等,而绝少直接说自己是女同性恋(亦可简称“女同”),因为这一称呼潜藏着某种被社会附加的贬义。(本文中“女同性恋”“拉拉”“女同”都指“女同性恋”这一概念,在文中通用。)ganbi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21:0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22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