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摘 要] 刘三姐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新时代背景下,刘三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成为推动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刘三姐歌谣中常见的修辞格有夸张、反复、拟人、比喻等,对刘三姐歌谣中的修辞格进行分析,期望能够为此类民族歌谣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刘三姐歌谣;修辞格;英译
刘三姐歌谣修辞格英译研究
黄 娜
一、引言
作为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刘三姐历来深受百姓的崇敬与喜爱。凭借优美的曲调旋律、鲜明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刘三姐歌谣得以流传千古,歌谣中蕴含着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显示出民间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笔者从《刘三姐歌谣英译与演唱(汉英对照)》一书出发,选择第一部分内容:歌舞剧《刘三姐》(1961年版)全剧剧本的翻译,对修辞格的英译进行分析,尝试得出壮族歌谣可行的英译方法。
二、刘三姐歌谣简介
《刘三姐歌谣英译与演唱(汉英对照)》于2021年8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作品的第一部分是对歌舞剧《刘三姐》剧本的翻译,该剧本根据邓昌伶同名剧本改编,共有八场:《投亲》《霸山》《定计》《拒婚》《对歌》《阴谋》《抗禁》和《传歌》[1]。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独具特色,通过使用修辞格来营造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语言表达效果。
三、英汉修辞格比较
何为修辞?陈望道先生将其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2]
;张弓的《现代汉语
修辞学》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3]。简而言之,修辞就是用各种表现手法修饰文字词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方法。
英汉语言中对应的修辞格,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受中西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英汉修辞格虽看起来十分对应,实际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英语中“as poo
r as church mou”(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贫穷),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格,而汉语则表达为“一贫如洗”;汉语中用“掌上明珠”来比喻受到父母疼爱的女儿,而英语文化中则表达为“the apple of one’s eye”(眼中的苹果);英语中的“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使用了借喻修辞格,汉语则意译为“假慈悲”。由此可见,汉英两种修辞格并非绝对对应,翻译时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四、案例分析
在民族歌谣翻译过程中对修辞格的正确把握与翻译是一个难点,译者要在忠实于原文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例1
原文
译文
姐妹生得灵巧手,采茶好比绣金球;上采好似蝶恋花,下采好似金鱼游;左采好似龙戏水,右采好似凤点头;采得春风笑开口,采得青山笑点头。Our nimble fingers,
Pluck tea leaves as if embroidering silk balls for our loves;So adroitly like butterflies flitting from bud t
o bud,Like goldfish swimming in the pond;Like dragons frolicking in the water,Or phoenixes tending their wings;
We pick till the spring breeze smiles upon us,We pick till the green hills dance with joy.
例1选自第二场《霸山》,使用了明喻修辞格。明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歌舞剧《刘三姐》(1961年版)剧本英译策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CXS137。
120《名家名作》·翻译
喻是比喻的一种,常用“像”“好像”“好比”等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比喻的英译应能准确传达原文意义并能最大限度地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这是此类翻译的底线。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比喻,不能硬译乱译,而要进行灵活处理,译文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4]。喻体词“好比”和“好似” 分别译为“as if”和“like”,保留了明喻的修辞格;本体是采茶女采茶的动作,喻体是“绣金球”“蝶恋花”“金鱼游”“龙戏水”和“凤点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采茶女双手的灵巧。译者使用了直译法和增译法,将本体直译为“Our nimble fingers,Pluck tea leaves”;将喻体分别译为“embroidering silk balls for our loves”“butterflies flitting from bud to bud”“goldfish swimming in the pond”“dragons frolicking in the wa
ter”和“phoenixes tending their wings”。壮族历来有用“绣球”传情求偶的风俗,青年男女用“绣球”表达爱慕之情,译者增译了“for our loves”,增添了民族色彩。
例2
原文
在线中文翻译成韩文译文
看你人品最风流,
扭扭捏捏到处游;
anagram看你能说又会讲,
好比癫狗吠日头;
看你名声传得远,
臭名鼎鼎盖九州;
看你才貌两相当,
黄牙白眼一嘴油。
你同老爷两相配,
tier好比山猪配花猴。
烧香谢天又谢地,送你鬼婆出门楼。
You surely charm everybody,
With the readiest tongue ever known,
Becoming modesty is the least of your virtues.
But your fame travels far and wide,
A lege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Your talent and beauty prove so irresistible,
That Lord Mo even condescends to propo your hand.
chouette
My sixth n tells me you two make an ideal pair,
We shall burn incen to thank heaven and earth,
For a superb union of beauty and wealth.
例2选自第四场《拒婚》,使用了押韵修辞格。汉语的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诗歌和唱词中常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的音节,这就是押韵。押韵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增强感染力[5]。第二、四、六、八、十、十二句句末分别以“游、头、州、油、猴、楼”押尾韵“ou”,译者未保留押韵的修辞格,而采用意译法进行灵活翻译。“癫狗”“臭名鼎鼎”“黄牙白眼”“山猪配花猴”等词是怒骂王媒婆臭名昭著,译者使用了“charm”“fame”“legend”“talent”“bea-
uty”“ideal”等词,译出了原文强烈的讽刺意味。
例3
原文译文
唱歌好,
树木招手鸟来和,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和三姐对山歌。Singing is my passion,
Trees swing and birds come to me,Carp leap out the middle of the river,All to try out my musical talent.
例3选自第一场《投亲》,使用了拟人修辞格。拟人就是赋予生物人的思想感情。这种人格化的方法能引
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联想,获得形象感和生动感[5]
。
原文赋予了“树木”“鸟”和“鲤鱼”人的动作和思想,“招手”“和歌”“对山歌”表达出刘三姐对山歌的无限热爱以及投奔亲人的欢快心情。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而英语倾向于使用名词,但是译者翻译时并未将动词转化为名词,而是采用直译法分别译为“swing”“come to me”“try out”,保留了原文中形象生动的画面感。
例4
原文
译文
九上英语教与学答案
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涨大水,五湖四海都是歌。
That’s a funny boast,isn’t it ?You compare poorly
with me,
For I have a hundred and eight thousand bushels of songs,
During the flood the other year,
My songs have broken loo, forming nine barrier lakes.
例4选自第五场《对歌》,使用了夸张修辞格。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夸大或缩小事实,目的是强调事物本质,增强语势和渲染力,烘托气氛[5]。刘三姐和李、罗、陶三个秀才对歌,“十万八千箩”的说法既能在气势上赢过三个秀才,也表达出刘三姐的自信。夸张的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夸大[6]。刘三姐的夸大不是胡编乱造的吹嘘,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炫耀,在本质上符合刘三姐擅长对歌的事实。汉语常借助“十”“百”“千”“万” 这样的常规满数来夸张,翻译成英语并不成问题, 因为常规满数属于“文化共核” (cultural common core) [7]。“十万八千里”在英语中
的对应译文为“distance of a hundred and eight thousand”[8],
因此“十万八千箩”译为“a hundred and eight thousand
121
bushels of songs”,写出了刘三姐聪颖机敏,面对秀才的
刁难毫不畏惧,也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思维习惯。
例5
原文译文
高山打鼓远闻声,三姐唱歌久闻名,二十七钱摆三注,九文九文又九文。Drums are sounding on the hilltop,
To harbinger the landing of a real glory on our shores,She is such a legend, the pride of our nation,
That her prence is hotly sought.
例5选自第一场《投亲》,使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格。双关即利用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饶有趣味,耐人寻味[9]。谐音双关在诗歌民谣中的使用,可以增强战斗性,人们常常把它作为和敌人进行斗争的武器[5]。“久闻”与“九文”形成双关。译者并未采取直译法,而是进行了变译,用“legend”“pride”“hotly”“sought”写出了刘三姐声名远扬,备受喜爱与欢迎。译者虽然没有保留谐音双关的修辞格,但是达到了交际目的,顺利将原文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译语读者。这种适应性的维度选择穿插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如果译者不做这样的处理,只将谐音现象直译出来,就达不到交际效果和目的,也无法达到文化输出的效果[10]。
例6
原文译文
众人天,众人地,众人河川众人山,众人茶林众人管,与他莫家不相干。Earth belongs to us all, a piece of common n, So is the heaven, everybody’s source of livelihood, Indiscriminately rivers and mountains sustain humanity,
Tea plantations are wrought with each laboring hand, Beyond the pale and reach of the local tyrant.
预报名可以不报吗例6选自第二场《霸山》,使用了反复修辞格。反复就是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其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印象。刘三姐唱出了百姓的不满,展示出一种反抗精神。原文反复使用“众人”一词
六次,表明茶山不是莫家的私人财产,而是众老百姓共有的,表现了刘三姐的愤世嫉俗。这里的“众人”指的是刘三姐所代表的广大普通劳动人民,译者别出心裁,灵活使用四种不同表达:“us”“everybody’s source of livelihood”“humanity”和“each laboring hand”,虽然没有在形式上保留反复的修辞格形式,但是在意义上形成了对等。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不甚相同,但由于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具有共同点和相似性,因此译者通常可以活用语言的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真实的内容,而非一味地执着于保留原文形式。
五、结语
刘三姐歌谣中修辞格的运用不限于此,通过分析发现,译者在翻译修辞格时使用了直译、变译、意译等方法对原文进行灵活翻译处理,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促进了刘三姐歌谣的跨文化传播。刘三姐歌谣语言凝练,表达形象生动,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信息不缺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歌舞剧中歌谣唱词的英译,既要体现原文可读可唱的特点,还要传递原文意义,对于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少政.刘三姐歌谣英译与演唱(汉英对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3.ideas
[3]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1.
desrt怎么读inglourious basterds[4]解海鸥.略论汉语比喻的英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87-89.
[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初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aboutyou[6]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国南.汉语数量夸张的英译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53-58.
[8]A.S.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 Dictionary(8 th Edition)[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14.
[9]房秋风.诗歌民谣中的谐音双关[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5):49-50.
[10]粟琳玲. 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生态伦理探析:以《刘三姐》山歌翻译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专题资料汇编[C]. 2019:265-267.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