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谈媒介融合
swain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是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后麦克卢汉第一人”。保罗·莱文森以“媒介进化论”为核心的媒介理论而成为北美第三代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成为当代纽约学派的领物。在美国访学期间,几经周折,我们在纽约福德海姆大学他的办公室里采访到了这位当代媒介理论大师,就当前业界和学界都非常热捧的“媒介融合”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资国内同行了解和借鉴。
一、人脑:媒介融合概念的核心
付晓光、田维钢(以下简称付、田):在尼葛洛庞帝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概念之后,许多人都尝试定义媒介融合,但没有一个人的定义能被所有人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我们很想知道您是如何理解媒介融合的?负担英文
保罗·莱文森(以下简称保罗):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中提出了“人性化媒体”理论。人类发展了媒体,所以媒介越来越像人类。媒介并不是随意的衍化,而是越来越具有人类传播的形态。这就是我定义媒介融合概念的来源。人类的大脑,是
生物信息处理方面的终极融合案例,因为你想想看,在我们脑中的这几公斤重的组织,做了包括思考、阅读、情感、计划、记忆、处理视觉、听觉、味觉在内的所有事。
我认为媒介会向着人类的功能和形态发展,尽管我不使用融合这一词,但是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过:随着媒介的进化,每个设备能做的将会越来越多,直到所有的设备都融合一体,就像人脑一样,这就是我认为的融合的本质所在。它由一两个、三四个进程开始,一直发展,直到所有人类做的事情,媒介也可以做。
我认为在这领域最大的发展有两个。第一个是互联络。络是媒介的媒介,你可以在络上读报纸,可以在络上听音乐,也可以在络上看视频。所有媒体单独在线下能做的事情,络在一个系统内都能够实现。第二个是智能手机,它比十到十五年前络能做的更多,而且,它比较小。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体所做的越来越多,而且是所需的设备越来越少。更小的设备、更强大的功能,这也就是我说的,大脑是融合的模型。随着媒介变得更加强大,媒介会引入越来越多的传播类型。
服装书籍
这就是我定义的媒介融合,它是媒介和传播系统向人性的发展运动。对它的阐释有很多角度,但对我而言,它的核心就是人脑。
三星广告歌曲
付、田:媒介融合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除了您所说的技术融合,还有其他许多融合的形式。您如何看待其他方面的融合?
保罗:我与其他媒介理论家不同的是,我并不认为经济层面那么重要。对我而言那是很表象的一层。很多人认为媒体所有权并购也是媒介融合,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有互联络在,媒体所有权并购并不是某些人说的那么好。因为互联,新的事物会在这些并购之外出现。你想一下Twitter,或者Facebook,它们并不是福克斯或者默多克所有,不是也收购了CBS的Viacom?所以媒介并购是发生在旧媒体身上的事情,而不是媒介进化的前沿,所以我觉得它基本上是不相干的。
你即便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媒体公司,当代受众只会以个人想要的方式使用媒体,媒体要做的是对个体受众的推动做出反应。我认为真正的媒介融合,是赋予个人权利,媒体所有权并购对此的影响是微小的。
付、田:Convergence一词在中文里被翻译成融合,指的是水乳交融的状态。您觉得,这种理解是否准确?
保罗:在英语中,convergence所指的通常是过程,而非终结状态,当然终点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人们说我们正看到media convergence,他们指的是两个物体彼此靠近,而不是他们“砰”的一下就完全在一起了,这是我理解的media convergence,但是在终点合而为一的概念并不与其本质相悖。我有一个例子:convergence就像两个人谈恋爱,如果两个人已经彼此相爱了,你会说他们已经converged了,而不是convergence达到这个状态的过程。
美宣布放宽旅行限制 付、田:您认为现在美国最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是什么?
waterloo 保罗:iPhone是第一名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Android、Gphone。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预见到,有一天,用我们手中的一个小设备,我们能够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得到任何信息,不管我们当时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有了iPhone,我们现在已经在接近这点了。iPhone实际上是ipod的发展。你不仅可以听音乐还可以用它打电话、上。iPhone被发明的原因之一,是使用iPod的人希望能够直接用iPod链接络下载音乐。在过去,除非你有一个特别贵的版本的iPod,否则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在电脑上下载好音乐,然后把iPod连接到电脑上,再把音乐传送到iPod上,你才能边走边听音乐。iPad的发展很有趣。因为很
多人不想再通过他们的电话说话。我不清楚在中国是否也是这种情况,但是美国的年轻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手机发短信的频率远胜于打电话。他们买iPhone是因为可以上,得到络提供的东西,他们并不在乎打电话。而且你用iPhone必须要给电信运营商缴费。实际上iPad是不能打电话的iPhone,同时它提供了比iPhone更好的络接入性能。它有一个更大的屏幕,输入起来更简单,可以在一个更享受的大屏幕上看视频,iPad应该说是iPhone的平行产品,而非下线产品,就络性能而言,它是一个进步。
收回英文 二、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体
付、田: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传统媒介有了许多改变,甚至有了很大的危机,但是传统媒介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生菜的英文 保罗:这是我媒介进化理论的核心部分。我说过,媒介越来越像人,这意味着媒体间相互竞争。那么,那些功能上不太人性化的媒体会怎样呢?答案比较复杂。因为取决于不同的因素,不同的事件会发生。有些时候,媒体就消失了,不再存在。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默片,在有声电影出现后消失了。早年间的电影都是无声的,没有对话。在1920年,有声电影开始出现。几个月之内,就再没有人制作无声电影了。就是这么的迅速。与之对照的是,
当电视出现之后,人们认为广播会很快死掉,彻底消失。因为既然能在电视上看到,为什么还要到收音机里去听呢?刚开始的几年,广播的确过得很凄惨,很多节目都转移到了电视上来做。但是现在广播并没有死掉,它比过去都成功。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声电影出现后无声电影死掉了,而广播却在电视的时代里繁荣起来?换句话说,为什么一个单一的视觉媒体在声音和视觉媒体出现后死掉了,而一个单一的听觉媒体在视听媒体出现后出现了繁荣?我做了研究,结果是广播能够做一些电视不能做的事。这与我们的生物传播本性有关,也就是没有媒体,我们如何沟通和交流。地球上每个夜晚都是漆黑一片,但它从来不是安静的。我们有“眼睑”,闭上眼睛我们就看不到任何事物,但是,我们没有“耳睑”来关上我们的耳朵。实际上,即使我们在黑暗中睡觉,人类的耳朵仍然在探听,这也就是为什么闹表可以奏效。除非我们被麻醉,或者喝醉、昏迷,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耳朵会持续工作。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人类本能中,有一部分是习惯于听而不看,但看而不听,却不是其中的一部分。俗话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但勿视比勿听简单得多了。所以,默片没有存活下来,因为它是一个人工制造的非人性化的传播方式,它只是那个时候我们能做到的水平。广播能够存活下来继续播放它的摇滚音乐,是因为广播诉诸于一个人类的交流模式。我称之为人类的媒介生态环境(media ecological niche)。媒介生态环境要求媒介生存
必须要做一些其他媒介不能做的事情。广播通过提供可听但不可见的方式占据了一部分媒介生态环境,它在某些方面比电视做得要好。
付、田:那么报纸呢?它是否真的会如人们担心的那样消亡?
oxen 保罗:我一直在说“可靠的定位性”。如果你读《新新媒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