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中死亡委婉语的简单对比

更新时间:2023-05-13 23:42:09 阅读: 评论:0

申请哈佛大学中英文中死亡委婉语的简单对比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03期
        [摘 要]委婉语是人们交流中常见的语言方式,其本质是用柔和、含蓄、隐晦的语言代替冒犯性的、刺耳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语言,是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的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还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英语国家,“死亡”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禁忌话题,本文通过简单地比较中英文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在情感中体现出的相同点和在文化及价值观中的差异去窥探不同的文化,并借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出一些思考和启发。
gopast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 异同 跨文化交际
        引 言a ride in the snow
        委婉语是人们交流中常见的语言方式。委婉语即euphemism,源于古希腊语,由前缀eu-
(good, sounding well)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组成。Merriam Webster对于委婉语的解释为“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may 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 ”其本质是用柔和、含蓄、隐晦的语言代替冒犯性的、刺耳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语言,是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的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且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委婉语主要用于禁忌避讳,如用“长眠”(go to sleep)代替“死亡”,用“普通的”(ordinary,plain)代替“丑陋的”。在一些体现礼貌的表达中,如“上厕所”可以委婉地说成“解手”“处理个人问题”等,英文中也有“answer the nature's call”也表达相同的意思。再比如,用“old citizen”代指“老人”;用“nursing home”或“home for adults”表示“养老院”等,都是礼貌的体现。还有一些是幽默的表达,如“妻管严”用“hen-pecked husband”来表示,女士们为了保持体型而进行的减肥持久战可委婉地说成“battle of the bulge”(突出部之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受其文化影响有不同的禁忌,因而委婉语的使用也有不同,但是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英语国家,死亡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禁忌的话题,人们会用一些委婉语来含蓄地表示死亡。死亡是人们非常忌讳的一件事,因此,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总是希望寻求一些不伤殁者亲属感情,或者美化死亡的委婉说法来表达它。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
唐人墓地广告:这里是老年人百年之后最理想的安身之所。“百年之后”即“人老而死”,“安身之所”即“葬身之地”。众所周知,世界各国人们都谈死色变,最忌讳也最讨厌说“人老而死”。这则广告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避免了说“这是人们死后的葬身之地”,既避免了语言的刺激又能表达它的意愿,达到促销的目的。我们能从中英文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中发现一些中西方对于死亡在情感上的相同点,以及其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中英文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在情感上的相同点
        有关死亡委婉语的构成有很多都是用关于死亡的事物(多为美好的事物)或动作来含蓄地代指死亡,比如,中英文中都有类似于“沉睡”“合眼”“to go to sleep”等委婉语,都是利用睡眠和死亡的共同点来将死亡美好化。中文中有时用“升天”代指死亡,英文中也有“be under the daisies”“join the angles”等相似的委婉语,或用“”“天使”等美好的事物代指死亡。这体现出中英文在情感中都会趋向于将死亡美好化。
        另外,中英文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尊重和贬低的情感之分。如中文中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说法,有“牺牲”“仙逝”“寿终正寝”等带有褒义情感色彩的词语,也有“咽气”“见阎王”“翘辫子”等中性甚至带有一点贬义情感的词语。英文中也有“to mak
well done是什么意思中文e the ultimate sacrifice”“to fall”“to be written off”等带有相对褒义色彩的词语,也有“kick the bucket”“buy the farm”等带有相对贬义色彩的词语。
awful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中英文中在情感上都有对于死亡话题的敏感、逃避、禁忌,对光荣之人之死的尊敬和对恶人死亡的唾弃。
        中英文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在文化与价值观中的差异传达英文
        在古代,中国的等级差异非常严苛,这种等级差异在死亡的委婉语中也有体现。如在《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对于皇帝的死亡还有“弃群臣”“弃天下”“宫车上仙”等说法,而这些词语不能用来描述平民的死。“崩”有自上而下坠落的意思,比如雪崩、山崩,即积雪或山陵自上而下坠落,有气势磅礴之感,“驾崩”用来描述皇帝的死也带有这种气势。“薨”得名于象声词“轰”的意思,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为诸侯王之死专用词。诸侯之死,虽然不如大山崩塌一样震惊天下,但是也如小山塌陷一样有轰轰之声,因此得名。“卒”本来的意思是终、完结,尽也。唐朝规定五品以上者称“卒”;“不禄”,“禄”的意思是俸禄工资。“不禄”即不再享用帝王俸禄,因此代称士之死亡。死通澌,就是说人死之后如冰消澌解。古代对死的说法因等级不
同,而叫法不同,死是为庶人的叫法,也就是老百姓去世就叫“死”,最为低下。但《礼记·檀弓上》又说:“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此小人为普通人之意。然而,在英文中有一句格言“Popes, kings, beggars, 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即黄泉路上无贵贱,教皇、国王、乞丐、小偷皆有一死。
one piece是什么意思        中英文中關于死亡的委婉语在价值观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中文在描述英雄先烈的牺牲时会用“壮烈牺牲”“英勇就义”“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舍生取义”等带有强烈褒义情感的词语,而英语国家很少用带有特别光荣情感色彩的词语指代英雄的死亡,更多用“to make the ultimate sacrifice”“to fall”“to be written off”等客观描述的中性词语。
        不同宗教所体现的生死观在死亡委婉语中的表现yes maden
        不同宗教都会对死亡进行解释,对死后世界进行描述,对于死亡及来世的不同看法,影响并体现着人们的生死观,而这些对于死亡的不同看法和解释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国庆节 英语
        基督教认为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一段人生旅程而不是毁灭和终结。基督教视死为新生,认为死亡代表了灵魂上的解脱,即人死后可以活在另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里——天堂,所以死亡并不可怕,反而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并认为人类生来有罪,因此要虔诚地信仰和服从上帝,这样,才能赎清原罪,得到赦免,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英语中存在着大量源于宗教的死亡委婉语,如“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to be called to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to join the angelic choirs”“to go to heaven”等。从中可以看出,基督徒把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寄托在死后的世界里,给生者以精神情感的寄托。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佛教是轮回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会再入轮回,有来生,生死循环永不止息,这就是轮回。而佛教的得救,就是跳出这个圈,不再入轮回。但是,源于佛教的死亡委婉语大都未能跨出佛门,比如“涅槃”“圆寂”“归寂”“灭度”等,这些词比起一般意义上的死亡,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解脱境界。道教主张从肉体生长到超出生死,长生不死,乃道教诸派共同的理想。这种信仰,早在道教教团成立以前很久便流传于华夏民族中。源于道教的死亡委婉语大都与成仙有关,如“升天”“跨鹤”“仙逝”等。源于道教的委婉语体现出人们期望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愿望,以及想要超越死亡,寻找生命寄托的心态。
lechery        中英文的死亡委婉语反映了不同宗教所体现出的不同生死观,但是都体现出对于死亡安慰性的、甚至带有一点欺骗性的美化,是人们给自己创造的一种精神和情感寄托。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23:4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075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死亡   体现   人们   情感   语言   交际   词语   比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