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及其根源
摘要: “红色”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在中英各国文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红色”的深入探究,找出其在基本概念意义上的同一性,分析其在中英文化内涵意义上的差异性,并发掘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对日常的英语教学以及中英跨文化的交际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红色;文化;概念;内涵;根源
append中图分类号:G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9-030-008
垂眼妆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体验和感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概念上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各国在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本文就从具体的“红色”入手,深入探讨“红色”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力图更好地促进中英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一、基本概念的同一性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有很明显的共同之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表达颜色的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具有一致性;同时,我们对基本颜色的视觉效果也非常相似,中国人认为是红色的东西,如太阳、鲜血等,在西方国家决不会被看成是黑色的,而在英语中被认为是“red”的东西在我们国家也决不会看成是绿色的。这在中英词典对“红色”和“red”的解释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根据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共同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red”的第一条义项为:“1. of the colour of fresh blood or a similar colour: a red sky, door, car”。而根据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第十版)》,“红”的第一条义项为:“[1]像鲜血那样的颜色:~叶。血~。~灯。~口白牙。”
vsi
不难看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英语国家,人们在给红色下定义的时候都是以“鲜血(blood)”作为媒介的,以鲜血的颜色作为红色的普遍原型。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我们血管中流淌的是同样鲜红的血液,血液作为生命的象征在各国语言文化中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红色也因此被称为“生命的颜色”;另外,红色也经常和熊熊燃烧的火
焰联系在一起,能给人以温暖、希望以及家的感觉。于是在人类社会中,红色便具有了代表生命、激情、爱情和喜庆等一系列象征意义。这在崇尚红色的中国自不必说,即便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也是一样的。
例如,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来说特别的、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日子、走进婚姻殿堂的日子,等等。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英语中就叫“red-letter day”。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中世纪。那时候,教会的日历上会把宗教节日印成红色,就像我们现在的日历把周末印成红色一样。后来这个短语的意思逐渐扩大为任何“值得纪念的或者喜庆的日子”。
在我国的一些外事活动中,每当有国外领导人或其他重要的客人来访,我们就会在机场、码头、宾馆门口等地方铺上鲜红的地毯,表示隆重的欢迎。这在英语中就叫做“to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不过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铺红地毯的场合越来越多,并不仅仅限于国家领导人来访,在人们日常的一些活动中或针对普通的人也可以铺上红地毯以示隆重,比如公司开业剪彩、结婚典礼或其它一些重要的场合,同时也可以烘托出喜庆、吉祥的气氛,象征人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红红火火。
除此之外,在西方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当中,红色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并不
像有些学者所过分强调地那样,红色在中国完全是一个褒义词,而在西方英语国家则完全是一个贬义词。例如,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在其著名诗篇《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当中,把自己的爱人比作一朵红红的玫瑰,这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当中的经典,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红色的玫瑰也因此成为甜蜜爱情的象征。
汉语翻译英语转换器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起源于宗教传统的圣诞节(Christmas Day)现在已经成为西方最盛大的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在节日期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坐在悬挂着五颜六色彩灯和红色圣诞花的圣诞树下,点然红色的圣诞蜡烛,吃着美味的火鸡,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根据传统,在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里,会有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圣诞老人,驾着驯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各户给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礼物。红色在西方社会同样代表着喜庆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据此,我们可以说,由于人类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性,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对红色的认知都极为相似,红色在中西方国家中具有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红色象征生命、爱情和喜庆的意义也具有普遍性。
二、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尽管“红色”在象征生命、爱情和喜庆等基本概念意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作为“文化词汇”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会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人们面对同一种色彩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做出不同的主观联想。
在中国,红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基本色,历史上又称为“赤”、“朱”、“丹”、“绛”等,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颜色。红色也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的一个颜色词,多数情况下都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权威和尊贵、热闹和喜庆、美丽和健康、成功和兴旺以及进步和革命等积极意义。
比如,在历史上,朱阙、绛宫、丹墀指帝王宫殿,朱门、朱户指豪门富户,朱衣、朱履为高官服饰,朱轩为达官贵人乘坐的车轿,朱批、朱文为皇帝御批的文书,等等。即便到了现代,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标题也使用红色字体,称之为“红头文件”。
上海英语培训班哪家好
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又称为春节。根据传统,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装扮一新,贴红春联、红“福”字、红窗花,挂火红的中国结、红灯笼,小孩收“红包”、放红鞭炮,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红红火火。
preparation>eardrop
传统的中国婚礼更是以红色为主色调。新房门上要贴红对联,窗户、家具上要贴红“双喜”,床上要用红帷帐、红床单、红被面,屋里要点红蜡烛,新郎要戴大红花,新娘要穿红衣、红鞋,顶红盖头,亲朋好友要送“红包”,等等。总之,婚礼上的一切都要以红色为主,以渲染喜庆的气氛,祝福幸福的新人。
成人高考数学公式另外,红色在历史上还常常被用来形容青春美貌的女性,如“伊人红妆”、“红粉佳人”、“红颜知己”等;而“红光满面”、“红颜白发”则用来形容一个人健康有活力。“开门红”、“满堂红”表示兴旺发达和事事顺利;“大红大紫”、“红极一时”、“走红”、“红人”表示成功和受人宠爱,等等。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无不显示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红色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更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伴随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象征革命的“红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红色的偏爱融为一体,红色也因此成为进步、革命、忠诚以及社会主义的象征。如“红旗”、“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红色革命”,“红色风暴”、“红色娘子军”等等。“红色”已经成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代名词。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色更是成为人们政治生活当中的主色调,全国上下也成为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叫做“万里江山一片红”。“红色”也因此成为判断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主要标志,
如“红卫兵”要佩戴“红袖章”、手拿“红宝书”、心向“红太阳”,同时还要做到“根正苗红”、“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等等。红色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相对,在西方英语国家,红色就没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在西方人眼里,红色更多的是和鲜血、斗牛士所用的红布等客观上与红色联系紧密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红色也因此成为“血腥”、“暴力”、 “危险”等的代名词。如英语中“red battle”意为“血战”,“red alert ”意为“紧急警报,紧急状态”,“red card”意为“红牌警告”,“e red”意为“怒不可遏,火冒三丈”等等。尤其是在美苏“冷战”期间,大写的“Red”更是直接成为“共产党”和“革命分子”、“激进分子”的代名词,人们对它充满了恐惧,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在英语中出现了“Reds under the bed”的说法,意思是潜藏在西方社会内部的“共产主义分子”,带有极强的贬义色彩。
三、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汉语的“红色”和英语的“red”二者在文化内涵意义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是由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误解和摩擦,增进理解和信任,也给英语教
ason怎么读
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比较感性的民族,中国人比较擅长于形象思维,注重神似;并且由于历史上科技的不发达和教育的相对落后,人们对许多现象的认识往往都比较模糊和浅显,给许多事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以红色为例,我们所感受到的全部是它温暖、阳光的一面,我们在这种本来普通的颜色上面寄予了太多美好的愿望,赋予了它太多的文化内涵。这也使得“红色”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作为颜色词意义本身,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
其次,历史上西方文明一直比较注重科学和实践,西方人比较理性,更擅长于抽象思维,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往往用客观的、理性的、直观的态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从而少了一丝神秘,多了一分客观。例如,我们所说的“红糖”,在英语中叫做“brown sugar”。如果仔细加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棕色更接近于红糖本身的颜色,英语命名为“brown sugar”是比较客观精确的。不过这样一来,英语“brown sugar”就没有了汉语“红糖”所蕴含的甜美、幸福的丰富涵义了。
最后,则是因为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维护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故意丑化、污蔑和
诋毁社会主义,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描绘成洪水猛兽、人间地狱。再加上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自身所犯的错误,如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成千上万的人被迫害致死,更让西方社会的人们”谈社会主义色变”,从而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充满恐惧和敌意;这样一来,代表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红色”在西方社会更加不受欢迎、甚至是遭到人们的憎恶,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一看到红色,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暴力、革命、战争、杀戮直至血流成河的恐怖场面。这一点在东西方“冷战”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听音乐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