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传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更新时间:2023-05-12 16:28:13 阅读: 评论:0

交际与传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快速祛痘的简单方法
交际和传播都是由英文中的“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意为思想、观念、意见的交流。英语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s.意为共同分享。可见传播和交际不过是“communication”在汉语中的对应,但因为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根据自己的专业的要求和术语使用习惯选用适合自己的译法。比如,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点到面的大众传播,单向特点比较突出,因此译为传播;而首先由国内外语界引进的跨文化交际学着重双方交流思想,双向特点明显,译为交际。
交际与传播相互联系相互区别。首先,二者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有着相同的意义。既然二者都是由“communication”译来,它们必然带有“communication”的相同的部分含义。从广义上的交际和传播而言,二者的相同定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强调行为源有意向他人传达某种信息以取得某种效果;另一类不管行为源的行为有意还是无意,只要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影响,交际就算成立了。比如教师传授知识这一行为,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教师传播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际。如此看来只要存在信息的共享或是传达的行为,可以视为传播也可以视为交际。在传播学和交际学中我们会发现传播和交际的意义基本一致了。
但在汉语中,传播与交际则是两个各不相同的词了。
“传播”是广泛散布的意思,例如,传播花粉;传播消息;传播先进经验。而“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例如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他不善于交际。
单从汉语定义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传播多倾向于单向,由传播者通过某种途径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这个过程便是传播过程,它不太注重受传者的反馈或者是反映。而交际是交际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八个要素:信息源(source)、信息编码(encoding)、信息内容(message)、信息渠道(channel)、信息接收者(receiver)、信息解码(decoding)、信息反应(respon)和信息反馈(feedback)。交际的过程还会考虑到信息接受者的解码、反应和反馈。
下面分别举一些传播与交际的例子,让我们品味传播和交际二者之间的差别。
乒乓世家>仁和会计网
1、一名司机在研究一份公路路线图。 
google street
marine2、一名警卫的喊声从黑夜里传来。 
truly madly deeply3、一个交通指挥灯由红色变成绿色。  turkey怎么读
犯罪心理第七季名言4、显象管闪闪发光。我们看到三个新闻记者正向美国总统提出一些有礼貌的问题。美国总统隔着他们的肩头向我们发表讲话。 
5、这位姑娘十三岁,金黄色头发,碧蓝色睛眼,圆尖脸。男孩长得又高又瘦,象一般在十三岁那个年纪的男孩一样,四肢显得特别长。他向姑娘走过去,脸胀得通红。他说,"琳达,你愿意....",说到这里他难为情地停下来。姑娘朝他微微一笑,她说,"我愿意。" 
6、一个男子买了一份日报,登上一列郊区火车,找了个座位,然后坐下来阅读黑字标题下的消息。 
全国一卷数学
 这六个例子出现在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三章所举的一个,他认为这些全都是传播事件,是源源不断的传播流经社会的表现。对于所有这些来说,共同之处是信息,是一种传播关系,而处理信息和只有在传播关系中才发生的特种行为,我们称之为传播行为。
这里的传播应当是英文“communication”。当我们仔细揣摩这六个例子时会发现其中应是传播和交际两种行为。1、2、3、6明显的是传播行为,司机研究地图即为地图向司机传播了某种信息,司机并未有何反馈于它。另外三个例子同理,基本都是接受者通过某种途径得
到了某种信息,但是没有一个交流的过程。而4、5二例便是真正的交际了,双方用语言进行交流。第4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交际双方是新闻记者与美国总统,记者提问,总统回答。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际。
队长的英文简言之,广义的传播和交际意义大致可以等同,不过是学科不同,译法不同而已。而当在汉语中传播和交际有着很大的区别,传播倾向于点到面的信息传授,比如媒体的传播信息。交际则是点到点的信息交流,它要求有来自双方的互动,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交际。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6:2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05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播   交际   信息   行为   双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