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
福州教育学院 何镃基
阅读理解是历年中考必考的重点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九年义务新教材使用之后,阅读理解考查在中考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篇数一般增加到三至四篇,选材范围越来越广,除故事、幽默、人物轶事外,科普性文章多了起来。体载也趋于多样化,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还要求考生能理解及解释图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等。三、四篇短文中有的难度跨度较大,以便拉开档次,体现选拔功能。
阅读理解能力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把单个词汇意义组合成句子意义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它包含理解字面意义的能力和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即不仅要弄懂文字材料所说明的具体事实,
还要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目的等抽象的概念。修订后的新大纲对初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英语材料,生词率不超过期3%。三年制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理解正确率达到70%。能就阅读内容进行正误判断、完形填空、笔头问答及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句子等。中考对阅读能力的测试主要有以下要求:考生要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能通过分析综合把握全篇的脉络;能根据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综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因此中考阅读理解题在题目设计上有两种要求。有的阅读理解材料相对比较容易,文中没有生词,短文后所提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在短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只要读懂文章中所叙述的具体事实稍加思索就能找到答案,这属于直接解答题。有的阅读材料中有生词,考生需要根据上、文意思来猜测词义或理解短文中关键句的意思,同时所提的问题可能在短文中找不到直接答案,如概括中心意思、推测作者意图、得出短文中没有明确说出的结论等,这些属于深层次理解性的试题。考生必须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以及根据文章线索和生活常识来推理判定,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在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才能逐渐提高的,要想靠短期内临时突击是见不到成效的。所以新大纲规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的最低要求。因此考生应从长计议,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要选择系列性阅读材料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阅读并及时检查阅读效果,通过分析错误原因,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
一、题型分类与特点
阅读理解试题通常是给出一篇短文,在短文后面附有若干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的检查理解程度的测试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正确完成这些试题。它不仅要求考生认识单词,懂得语法结构,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且要有根据文字意思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它不仅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考查考生的阅读的速度及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试题形式多样,中考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有三类:阅读理解正误判断题、阅读理解选择题和阅读理解填空题。
(一)阅读理解正误判断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在短文后给出若干个句子,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所给的句子意思是否正确。这类试题总是联系短文内容进行发挥,或是给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几个句子要求鉴别、判断,或是变换词语、变换句子结构来测试同种意思的不同表达。
(二)阅读理解选择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在短文后给出若干个不完整的句子或若干个根据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对每一题都提供四个侯选的答案,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类试题的问题一般是紧扣短文内容编排的,既会涉及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如文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前因后果等,也会涉及文章中某个词或某个句的含义,以及涉及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标题等。
(三)阅读理解填空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在短文后给出一篇经改写或缩写后与原短文意思
相同的短文或几个句子,在句子或短文中均留有若干空格,要求考生在每个空格上填上一个词,使句子或短文所表达的意思与原短文的内容一致。这类试题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加进了词汇和语法的考查成份,考生在填词时既要选对词意,又不能用错词形,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该题型难度较大,失分颇多。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
例1、 阅读理解: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正误,正确的用“T”,错误的用“F”。
December 25th is Christmas Day. In most countrie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the year. All the people come back to their homes to have the day with
their parents or their children. On Christmas Day bells ring everywhere. The
ringing bells tell people Christmas is coming. People sing and dance day and
night. They have a good time.
Most families buy a Christmas tree for their children. And there are some
prents hanging from the tree here and there. People also put prents in
children’s stockings. In many places, Father Christmas himlf brings prents
to them. He is a kind man and in red clothes. There is a big bag on his back. In
it there are a lot of prents.
Christmas is also a day when people enjoy all kinds of food. But some poor
people have no homes and have on food to eat. They die of cold and hunger(饥饿)on
Christmas Day.
( )1、Christmas is a very important day in some countries in a year.
( )2、Many people have a good time on Christmas Day.
( )3、Father Christmas wears red clothes.
( )4、There are a lot of Christmas trees in Father Christmas’ bag.
( )5、Some poor people die on Christmas Day becau they have no homes and no
food to eat.
[评析]:本题属于阅读理解正误判断题。答题前考生要先读懂短文,理解短文的大意和脉络,然后依据短文内容对试题后给出的句子进行是非判断。对每一道题进行判断时要先审读每个句子,然后从文章的具体段落和句子中找到判断的依据,不能凭印象想当然。对有些似是而非的句子,一定要认真识别,只有完全符合文章意思的方可判定为正确。那些基本意思相符,却仍有某一点不符合的应判定为错误。例如第一小题,本句大意是:对一些国家来说,圣诞节是一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句话叙述的事实似乎是正确的,但对照原文的“In
most countries”,可以看出它与短文的意思不完全相符,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再如第三小题,Father Christmas wears red
clothes。与原文中的He is in red
clothes.是同种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大意都是:圣诞老人穿着红色衣服,所以这句话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五道题完成后必须将短文重读一遍,再对每道题进行复查,以减少差错。本题的正确答案是:1、F
2、T 3、T 4、F 5、T
阅读理解正误判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
1、阅读原文、捕捉信息、理解大意。先通读原文,捕捉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抓住文章内容概略,理解短文的大意和理清全文脉络。
2、审读题目、找出相关、依据判断。读懂短文内容后再审读题目,把握每个待判定句子的含义,通过寻读法在原文中找出与每个问题相关的段落与词句,然后依据短文内容对试题所给出的句子进行是非判断。
3、重读短文,逐题复检、核查无误。完成正误判断后必须将短文重读一遍,加深对短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一道题进行复查,对有些似是而非的句子,一定要重新认真识别。
做阅读理解正误判断试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对每一道题进行判断时,一定要从文章的具体段落和句子中找到依据,并进行认真比较分析、不能凭印象想当然,胡乱猜测。
2、只有完全符合文章意思的句子,方可判定为正确。那些基本意思相符,却仍有某一点不符的应判定为错误。
3、有些正误判断题要从西方语言文化及历史背景入手,因此多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和习俗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4、判断每一句子正误时绝不可先看一道题目,就将短文搜索一遍寻找答案,这样反反复复不仅费时,而且由于缺乏对文章意思的全面了解,判断时往往有很大盲目性。
5、阅读短文时主要应捕捉内容要点,掌握大旨和作者意图,不要过分推敲语言点,否则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阅读理解: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Jim was a driver. He liked to grow flowers in his garden when he was free.
One Sunday morning after breakfast he put on his old clothes and began digging
in his garden at eight. He dug and dug. After half an hour he suddenly foun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