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满分范文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对这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满分范文】:
以精华之思考,铸浓缩之精华
园林中丰富多彩的草木是天南地北自然山水的浓缩,是人工的对自然美景的模仿,缩写读物是对原著进行概括后的思想浓缩,博物馆中选择性展出的文物是对历史文化的内涵与风貌的浓缩……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浓缩之物,同时“浓缩就是精华”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让人们对这一观念,将其奉为圭桌。但浓缩之事物真如人们想象中那般都是精华吗?恐怕并非如此。
物理层面上,浓缩这一行为指的是人为将不需要的部分减少而将需要部分——即精华的相对含量增高,提高需要之物的浓度,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质较为浅显易明的绝大多数物质世界中的事物的浓缩的确能如设计者所设想的一样,经由浓缩将物质的重要部分保留,使其变为精华。
然而,从思想层面考虑,浓缩实际上是提取压缩事物的主要部分,舍去相对不重要的部分,缩减事物内容,这就不免会出现思想方面的问题。
首先,与物质层面的浓缩不同,对事物信息的缩减必然会对信息进行删改,出现信息的失真性,引起他人误解。《春秋》微言大义,后世为其阐明批注所作之传都有三家不同版本,正是因为《春秋》在编纂过程中忽略了阅读难度,及时导致读者产生歧义。
其次,受限于浓缩者水平,浓缩之事物往往只会保留事物的核心思想,对事物展示思想的表现形式不甚关注,《哈姆莱特》的内容梗概不过是一出王子复仇记,真正使其具备文学上崇高地位的,是莎翁对哈姆莱特延宕过程精妙的描写体现的文学价值,而这恰恰是缩写读物难以浓缩之精华,必须拜读原文方能体会个中滋味。
本质上,这种被异化的浓缩是新时代下高速了解知识需求下脸谱化的浓缩,这种浓缩缺少消化与自我发现过程,缺失亲历情感体验,缺失立体丰满血肉以及翔实的细节,最终使浓缩之物成为空洞。
更进一步的讲,这种异化的浓缩必然会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堕入思想的雷同中,脑中装满了不同的思想与文化,却没有自身深入的研读产生理解,成为只会复述他人言论,输出看似高深词语的“复读机”。这种思想的趋同所带来的的二极管现象,正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思想雷同问题呢?追本溯源,还是要回到对事物的细致了解上。我不否认对于小部分有相当天赋的人来说只是通过事物的粗略了解就能俯手抓住事物思想之精华,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进,还是要跨越山海,扎根于对原文的细致阅读,方能重新获得思想的主导权,成为自己思想的控制者,具备辨别浓缩是否合理的理性能力。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
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了。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科学尴尬”,比如微信朋友圈常常出现“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等缺少科学依据的言论。
某市科学协会组织高中生就公民科学素养展开讨论。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加讨论,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满分范文】:
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
基本的科学素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给材料指出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可以提
高我们的办事能力,近年来我国公民素质虽然有提高,但还是会常常遭遇“科学尴尬”。对于提升科学素养这一问题,我们该怎样看待呢?
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不尴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忘。”科学是先人、是才德出众的科学家们为我们总结的正确规律,我们可以利用科学解决问题。一旦公民没有足够的科学素养,那么“科学尴尬”就很有可能危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说我们要提升科学素养,要切合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