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范文二材料作文“九十九间半老宅子“

更新时间:2023-05-08 21:15:13 阅读: 评论:0

材料作文“九十九间半老宅子”
【新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京城北面有一处老宅子:九十九间半。这所清代先民的私人住宅,用一个个天井,分割出一方方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天空。房子很多,还差一点点,就凑成一个整数,离皆大欢喜、功德圆满只差半步,可主人偏偏建了个九十九间半。半间最好,有日头的朗照,有微风细雨的轻飘,花香暗自墙角来,浮尘渐去远烦恼。九十九间半,总有一丝缺憾和希冀留在尘世上,剩下的那半间,就像一只光洁瓷碗留下的微微豁口,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总是那么圆满。
读了这个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题审读】
要完成本题作文,要跳出房屋的使用价值,从文化和哲学的高度进行解读“九十九间半”的意义。命题材料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九十九间半”的相关情况,第二层主要是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阐述“九十九间半”的意义。材料中“半间最好”是一个关键性词语,理解了“半间最好”的涵义,才能有准确的审题。“半间”相对“一间”来说,是一种“不足”,和“不满”,但是,它是客观的存在,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远胜于不
切实际的“一间”。“有日头的朗照,有微风细雨的轻飘,花香暗自墙角来,浮尘渐去远烦恼”,说的就是在“半间”里有现实的享受,而无好高骛远、不切实地的烦恼。抓住“圆满”“缺憾”“希冀”等词语,也就抓住了审题的关键。
如果能够联系中国建筑的文化背景进行审读,就会有更好的立意。命题材料所说的这一处老宅子,是为甘熙故居,它与我国非常多的民宅类似,在建筑、布局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矩,也有很多的讲究。甘熙故居俗称叫做“九十九间半”,不是只有99间半的房子,而是有162间,之所以叫做“九十九间半”,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因为9是最大的阳数,也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有长长久久的意思,九到十就到头了,到头就容易走下坡路,而“九十九间半”既没有到百,又留有一点进步的空间,就刚刚好。因此在我国古代对于建筑也有着相关的明文规定。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结合中国建筑的文化背景审读命题材料,相信考生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审题点拨】
这是一道寓意型材料作文。寓意型材料作文,在审题时要分清材料的隐喻性和象征义,必要时要理顺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然后由此即彼,挂靠热点,对接现实,形成相应的立意。本题可从以下几个
角度立意。
1.低调为人不张扬。房子的存在,就像一道规矩不可逾越。等于或大于一百间,你就可能就有了炫耀资本。不满一百间,难有骄傲的资本,它在告诫自己和子孙为人要低姿态,不可张扬。学会保持低姿态,就能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
2.笑对现实不苛求。九十九间半,快满一百而终于未满一百,总有一丝缺憾和希冀留在尘世上。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总是那么圆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我们不必苛求完美,不要给自己平添一份烦恼,要让自己,让生活更轻松一些。
3.识得大小明哲理。相对百间,九十九间半是个小数,但这“半间”之小,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小中有大,大亦是小,小里寓含不寻常的大意义。我们应当跳出思维定势,辩证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字、小玩意、小人物。
写作角度一:低调人生,丰满充实
“九十九间半”只是一个宣称,未必就是九十九间半。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这是等级,也是姿态,即使有远超“九十九间半”的砬,也不能超越,必须保持“半间”的第姿态。命题材料里说“半间最好”,为什么最好?因为有“有日头的朗
照,有微风细雨的轻飘,花香暗自墙角来,浮尘渐去远烦恼”,充实而无烦恼。这是“半间”里的乐趣,也是低调人生的幸福所在。
范文示例
不妨保持低姿态
一个中年教师,学富五车。学生说,我们喜欢他,不是因为他水平高,而是他回答不了我们的问题是那挠头的姿态。而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确实有些能耐,平时总表现出一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姿态,学生对他没有好感。同样有水平,一个手欢迎,一个遭反感,何以如此?全在于你能否保持低姿态。
何谓低姿态?低姿态就是为人谦和不张扬,有十分实力只说九分话。南京有一处大宅子,叫九十九减半。再建半间,凑个整数一百多好。不是主人没有实力,而是故意示小示弱也。记得在《鸿门宴》里,项羽得知“沛公欲王关中”,便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而刘邦面对严峻的形势,俯身问张良:“为之奈何?”一个砍伐决断,不容置疑,一个抛却身份,虚心下问,这便是高姿态和低姿态的区别。
保持低姿态,其实就是懂得谦卑之道。谦卑是一种智慧,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在战场,保持低姿态,
以谦卑处世,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还说那位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年轻教师,即使真的说明都懂,什么都会,也不应当“满打满算”地标示出来,凸显出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满打满算,超标表现,明明只有99.5,偏偏要凑成100,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保持低姿态是生存所必须的一种策略。西安那些兵马俑,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独有跪射俑保存完好。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它单膝跪地,重心降低,在地震中既稳妥又不至于首先受到外物的撞击。人生也是如此,树大招风,山高易折,只有放低姿态,重回人间,才能有更多的知己和拥戴者。高姿态的项羽结果四面楚歌、兵败乌江,而低姿态的刘邦赢得了一个大汉王朝,道理也在这里。
保持低姿态,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要跳得远,就要先蹲下,要出拳有力就得先把拳头收回。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为的是图将来。勾践卧薪尝胆,甘心为奴,为的是等待机遇。保持低姿态,以弱示人,其实是静观其变的沉稳和等待,是思前想后的谨慎和周旋,它必将酝酿着新一次的攀登和飞跃。保持低姿态的人,往往有大海般的胸怀,钢铁般的意志,鹰隼般的利眸,他们是低姿态的巨人。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我们常常以疲倦的心去应付每天的挑战,以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名言激励自己不断拼搏,结果却输掉了自己。学会保持低姿态吧,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名师点评】
文章先叙述两个老师的故事,引出保持低姿态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先结合“九十九间半”和项羽、刘邦的故事,阐述什么是低姿态,为下文的阐述奠定基础;接着以“保持低姿态,其实就是懂得谦卑之道”“保持低姿态是生存所必须的一种策略”“保持低姿态,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分论点,对中心论点展开多角度;最后从反面入手,总括全文。中心明确,论述集中,思路清晰,层层深入,颇有说服力。
写作角度二:拥抱生活,笑对缺憾
九十九间半,只差半间而未能满百,这是一个小小的缺憾。围绕缺憾作文章,可说的话很多。苏东坡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个“古难全”道出了缺憾的常态性,既然是常态,我们就得承认它,接受它,不必怨天尤人。其实,缺憾未必全是消极意义,它的存在对人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缺憾,可以成为独特的自己,完美了就千篇一律了;因为缺憾,可以增添一份亲切,太过完美令人生畏;因为缺憾,催人奋发……
范文示例
在缺憾中绽放美丽
南京城北面有一处老宅子:九十九间半。为什么不凑成一百呢?就像一只光洁瓷碗留下的微微豁口,
是在是一种遗憾。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缺憾是一种人生常态,我们只能接纳,不可拒绝。
百合纯白冰清,但无色无味;桂花香气四溢,却貌不惊人;牡丹绚丽多姿,但盛气凌人。无数花之佳品都令人陶醉于其色,香,韵,但无论她们有多夺目或令人赞赏,总免不了有其短,而缺憾则更增添了自己的韵味。
美艳无双的西施有病心之痛,才智绝顶的诸葛亮霸业难成,勇冠欧洲的拿破仑上演滑铁卢之败。然而,西施因为心痛多了一点我见犹怜的动人,诸葛亮因为大业难成多了一曲千秋悲歌,拿破仑因为滑铁卢的惨败多了一份历史的传奇。艺术上,悲剧总比喜剧更让人难忘。罗密欧与朱丽叶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便不足以流传千古;西楚霸王若不是乌江自刎,便不足以显出英雄的豪迈悲壮;《红楼梦》中的贾氏家族若不是分崩离析的结局,便不足以达到批判的力度……
因为缺憾的存在,完美多了一份亲切,多了一份真实的可爱,而太过完美的事物,让人仰慕的同时,也让人畏惧。北大校长周其凤客串娱乐界,以化学内容为题材填词,什么“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你,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就是我”,看似直抒胸臆,实则莫名其妙。不过,高位者勇于放下身段,不怕在大众面前“露丑”,不惜展示自己凡俗一面,他的“缺憾”成就了另一种美,难怪会爱到网友的热捧。
因为缺憾,人类总是有留待开发的潜能;因为完美,人类总是有不断前行的方向;因为永无止境的完
美,世界才变得进步而充满光明;因为美丽的残缺依然存在,人类的精神将永远完满而充实。一曲舒缓哀婉的《梁祝》道尽了多少生死相隔的情爱,正是那生人无法相守的缺憾,让人体味到真爱的伟大与珍贵,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勇敢地创造我们自己的完美真情。贝多芬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双耳失聪的巨大缺憾,但他在苦难中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将生命的缺憾与无奈化成一曲激昂人心的《命运交响曲》。“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缺憾,让完美有了前进的方向。
缺憾,让完美多一份亲切与真实;缺憾,让不够完美的我们燃起追求完美的动力!
缺憾成就着完美,完美在缺憾中绽放!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议论文,作者满怀激情,讴歌缺憾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意义,发人深省。文章开篇引述“九十九间半”材料,引出缺憾的话题,然后从缺憾的客观性、真实感、引人奋发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最后概括作结。全文中心突出,层层深入,结构合理。文章材料丰富,或自然现象,或艺术史话,或社会人物,引用恰到好处。
写作角度三:见识大小求真务实
挂靠热点,对接现实,是一般材料作文的重要审题方法。放眼现实,创办企业规模要大,城市建筑楼
层要高,好大喜功,贪大求全,屡见不鲜。联系此种现实,再来理解“九十九间半”,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同一般的意义。相对一百而言,九十九间半是有点少了,数字有点小了。但是多了又怎样?大了又怎样?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九十九间半”昭示的正是这样的哲理呢,进入这一层面写作,天地异常广阔。
范文示例
说大论小话规模
辽宁号航母问世,似乎为一些人贪大求全的心理提供了佐证,某县在全县中小学布局规划时就提出了“造教育航母,办集团教育”的口号。其实,无论是办教育还是搞建设,在注重“大”的同时,似乎也应当关注“小”,不能一味地强调规模效应。
中国人似乎有求“大”弃“小”的嗜好,不大不足以显示实力,不大不能形成声势,不大似乎也没有面子。有学者曾经指出,国内一些城市定位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据媒体披露,2005年全国有183个城市提出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到了2010年,全国有655个城市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世界”。国际大都市,这是何等豪迈的目标,至于担心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那似乎有些小家子气。
这种追求“大”的嗜好,还表现在对高度的崇拜和竞争上。近年来,国内掀起建造超高层大楼的攀比风潮,大小城市争相建造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武汉计划建一座606米的“武汉的台阶”,可未能超越632米的“上海中心”,无法成为中国第一,他们毫不犹豫地修改计划,增加高度。
至于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开口做大做强,闭口赶超某某,更是屡见不鲜。
“大”的确好!但是“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大”却没有效益,那么,这种“大”有什么意义呢?大则大也,大而空,大而歪,大而朽,最后只能是大而倒,大而亡,这样的“大”不如“小”。
还是说大家津津乐道的航空母舰吧。英国在海军建设上曾经奉行“巨舰重炮”政策,一味求“大”,巨型巡洋舰动辄数万吨。这种庞然大物的发展,使海军越来越失去了机动性。二战前夕,正是人们对“巨舰重炮”方针的质疑,才产生了以航母为中心的海军建设思路。航母的诞生,不是为了“大”,而是为了避免“大”,就是用小巧灵活的飞机占据空中优势,打败以巡洋舰为主体的海上巨无霸。
规模服从效益,现代管理需要的高效率,而不是大规模。在效率上不会做文章的管理者,往往用规模的“大”来掩饰掉自己的无能。他们在解决自己面对的管理难题时,都在津津乐道“造大船”,“造航空母舰”,组建这个集团那个集团,搞拉郎配式的兼并,殊不知以“大”来回避管理中的效率问题和效益问题,最终是难以收场的。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21: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90/101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缺憾   材料   保持   中心   建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