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百年——系列庆典活动开启深度解读现代主义2019年是包豪斯成⽴100周年。
Bauhaus Building by Walter Gropius (1925–26)
包豪斯⽊偶戏
贯穿全年的纪念活动将在德国全境举⾏:从全新包豪斯博物馆到包豪斯⽊偶戏,从虚拟现实装置到包豪斯舞剧场,展览涵盖包豪斯遗产的各个⽅⾯。当然,这场百年纪念的主要亮点聚焦于魏玛(Weimar)和德绍(Dessau)两地的两座全新包豪斯博物馆的开放。
包豪斯(Bauhaus)历史沿⾰
包豪斯(Bauhaus)——如果格罗⽪乌斯(Walter Gropius)保留了学校原名"魏玛萨克森⼤公国⼯艺美术学院",其名声断不如现在这般响亮。
1919年4⽉1⽇,在魏玛共和国的实际⾸都魏玛(Weimar),⼀所全新的应⽤艺术学院登上了历史舞台。国家和学院⾃此命运交融:⼆者存在的时间近乎重合,却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早早夭折。今年也是见证两者交织历史的关键百年,尽管包豪斯学院的历史将更受瞩⽬。
德绍包豪斯学院前的包豪斯⼤师们. 左起: Jof Albers, Hinnerk Scheper, Georg Muche, László Moholy-Nagy, Herbert Bayer, Joost Schmidt, Walter Gropius, Marcel Breuer, Vassily Kandinsky, Paul Klee, Lyonel Feininger, Gunta St?lzl
and Oskar Schlemmer.
从地理层⾯⽽⾔,第⼀阶段是由沃尔特·格罗⽪乌斯(Walter Gropius)在⼀战废墟上于1919年创⽴的包豪斯,该学校由魏玛公⽴的应⽤和美术学校合并⽽成,他招募了众多⼤师级教师并呼吁共同创造“未来的建筑”。
随着第三帝国的崛起,在右翼图林根政府的排挤下,不得不于1925年3⽉31⽇被迫关闭。第⼆天在萨克森州的德绍(Dessau)重新开放的第⼆所包豪斯则前后存在了7年,直到1932年10⽉占据德绍的纳粹市议会勒令将其关闭。
Jof Albers于魏玛教授包豪斯基础课程的现场,1928年
在20世纪末⾄30世纪包豪斯⽃争最为激烈的那个年代,也出现过⼀些试图与纳粹和解的案例,其中就包括格罗⽪乌斯。
1932年,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将包豪斯迁往柏林,学院最后的迭代在柏林⼀座废弃电话⼯⼚内发⽣,⽽这短短9个⽉的重⽣还是在盖世太保的重压下被掐灭的。
如果把拉茨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称在1937年和他⼀同迁往美国芝加哥的那个不甚确切的“新包豪斯”也算上的话,则共四个阶段。
密斯·凡德罗与学⽣在柏林的包豪斯学院,1933年
在被荷兰风格派(de Stijl)创始⼈之⼀的特奥·凡·杜斯伯格讽刺为“过时”后,初创的包豪斯在1923年⼗分果敢地完成了⼀次彻底转向。
1919年格罗⽪乌斯创⽴之时,他对包豪斯的想象仍是莫⾥斯式的:“我们必须回到⼯艺上去!”。4年后的1923年,他宣称要建⽴“⼀个新的艺术和技术联合体”,⾃此,⼿⼯艺宣布退出,⼯业化批量⽣产取⽽代之。
格罗⽪乌斯的全新玻璃构造的⽩⾊包豪斯⼤楼让此次转型的意图更为明晰。当然这⼀时期真正的产品跟其⼯业⽣产初衷依旧存在差距,但简洁、抽象和流线型功能主义的激进结合风格⾄今不衰。
⼀位头戴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包豪斯舞剧⾯具的⼥⼦坐在由马歇·布劳耶(Marcel Breuer)设计的⽡西⾥椅(Wassily Chair)上,这是世界上第⼀把钢管⽪⾰椅,1926年
尽管包豪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源地德国⼀度曾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包豪斯也是德国最⼤的家居装饰连锁店的名称。
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复杂的。德绍包豪斯学⽣中也出现了奥斯维⾟集中营的建筑师弗⾥茨·艾尔特(Fritz Ertl),⽽另⼀⽅⾯,在校长梅耶的领导下,学校也涌现了⼀批左翼共产主义者,⼀些⼈更是死于纳粹集中营。
1945年后,在共产主义东德,包豪斯的影响常见于组合式公寓建筑中,其产品甚⾄带有的些许奢侈⾊彩。对西德⽽⾔,包豪斯不仅是反抗纳粹,也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象征。梅耶更曾前往莫斯科加⼊第⼀个五年计划的城市建设⼯作,此后⼜投⾝后⾰命的墨西哥。由流亡者于以⾊列特拉维夫建⽴的⽩城(White City)成为了“包豪斯建筑最⼤的聚集区”。
10件最具代表性的包豪斯家具
包豪斯学校的⽼师和学⽣们以简洁的原则开创了⼀种独特的现代风格,设计了⼀些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家具。
包豪斯的家具设计追求功能⾄上,产品的基本组件通常简化为简单的⼏何形状。包豪斯的设计师们想要创造出具有美感的物品,但同时也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够⾯向⼤众——每件家具的简单设计使其更容易⾼效地⽣产。
以下是包豪斯最具代表性的10件家具和家居⽤品:
马塞尔·布鲁尔《Wassily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