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登热搜的《山海情》以主旋律破圈,收获了一众的“精神葱民(村民)”,其鲜活的人物群像,有的裤脚沾泥、有的内心火热、有的眼中带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观看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查研究当有“三怕三不怕”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枝一叶总关情”,惟民心民意民忧不可无视,要想摆脱“花拳绣腿”的“假把式”,就要扎根中华大地,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研之中,切实做到“三怕三不怕”,方能练出真功夫、好功夫。
怕民心会辜负,浑不怕苦。“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等经典论述,揭示了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铁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早年在福建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便带头“四下基层”。1988年9月,他刚入职就对闽东九县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指出,“闽东,交通闭塞,信息短缺,是小农经济一统天下”。他用“老、少、边、岛、贫”五个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闽东。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他根据闽东的自然优势和农业特点,提出山海田共同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宝剑锋从磨砺出”,真本领从来含糊不得,年轻干部从不谙世事的毕业生,到成长为运筹帷幄的党员干部,这中间调查研究的苦功夫一点不能少下。要有敢于练出“铁脚板”的决心,以一副古道热肠,在行走之中涵育一份为民深情,和群众“心连心”。年轻干部要摆脱怕“苦”的小心思,主动走出“雨淋不到、太阳晒不到”的“空调房”“舒适圈”,主动到栉风沐雨的实践之中,砥砺家国情,涵育为民心,锻造真本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惟有怀着“不怕风吹浪打”的执着,锻造“铁脚板”,方能练就“胜似闲庭信步”的真功夫、好功夫。
怕民意摸不准,浑不怕累。什么是老百姓心中所盼、心中所念之事,什么就是党员干部吃力当劲的地方、凝心聚力的所在。开展调查研究势必要吃准民意,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才能在上级政策和群众期盼之间找到契合点,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或是“有心无力办不成事”。“扶贫之花”黄文秀初次来到大山深处的百坭村,面对群众质疑的目光和“镀镀金”的臆想。为了取得乡亲们的信任,黄文秀直接住到村里,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手绘“民情地图”,学说方言,帮着大伙儿扫院子、干农活,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融入中,渐渐地,大家从心底里接受了她,专心跟她搞发展,一举打开了全村脱贫工作的新局面。年轻干部手无缚鸡之力,若不通晓基层的语言,掌握基层的“路数”,单靠一纸文凭、一张任命,是无法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的,更遑论施展才华,一展抱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年轻干部唯有走进群众的家门,接过群众的板凳,端起群众的茶碗,在和群众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之中,才能把准政策的“堵点”,摸清群众的“心结”,把脉发展滞后的“症结”,才能在融入民心域情之中打开思路,开出“良方”,给出破题的“真经”,才能在“狗不叫”干部的赞誉声里,让青春之花温情绽放。
怕民忧思无解,浑不怕难。面对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有难易之别,有反复之痛,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之所难,党心之所聚,众望之所归。年轻干部可以有本领不够、民忧无解的担忧,但不可有畏难避事的行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年轻干部当有“偏向虎山行”的闯劲,拿出真才实干,在难题面前,发扬“钉钉子”精神,在一锤一锤敲击声之中和群众“一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和实践中,“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也是推动工作的过程,是联系群众也是为民办事的过程,年轻干部不能在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难办事面前躲着走、绕着走,不能推脱、不能“装睡”,要有股子年轻人的“闯劲”,面对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问题要保持“小老虎嗷嗷叫”的战意,坚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浑不怕难,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实现党心民心“一条心”,在啃改革发展中一块块“硬骨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中,实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高妙境界。
“怕”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责,心中有担当;“不怕”是因为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调查研究是党心民心融通的桥梁,和人民偕行共进,则一无所惧,则天下无不可成之事。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展开的生动画卷,年轻干部惟有和人民心贴心、心连心、一条心,主动参加调研,勤于接受实践的磨砺,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领,方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成就一番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伟业。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在看《山海情》的过程中,我被剧中的凌一农教授身上所流露出的精神感染,凌一农的扮演者是黄觉,我还特地查了下这位教授的原型是谁,他是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剧中的凌一农是一位不拘小节、刻苦钻研、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的人,我想现实中的林教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剧中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凌教授准备离开闽宁镇去新疆治沙时,剧中的大有叔发现得福和得宝给凌教授他们一行安排送行宴,大有叔说外面还有其他人要给凌教授送行,当凌教授推开门的一瞬间,发现数不清的农民拿着自己晒干的或平常舍不得吃的食物给凌教授带走,那一刻确实能感受到当地的百姓发自肺腑地感激凌教授带领他们种植双孢菇,最难得的是双孢菇滞销后,他作为科学技术人员,亲自跑到外省跟人谈销售,最后,谈下来抛开对外销售运输等成本之后,还差两毛三,凌教授知晓后便用自己的钱垫付给百姓,他的胸怀是博大的,即便在滞销后受到百姓的"冷言冷语,仍旧保持热心肠。这种人太难得,但以此也可看出当时扶贫专家和基层干部的艰辛。
如果你发现自己“停止思考”,就应该把不必要的东西剔除掉,我一直只想手机里的软件控制在十个以内,事实上却没有办法,这个社会需要主动和被动产生连接的事物太多,我没有逃避的心理,只是觉得这种多余的“束缚”在影响人的思考力。特别是读到一些振聋发聩的话时,这种感受就更为明显,倘若这种感受出现,即便你已然知晓,下一个十分钟你仍旧会沉浸在低迷的快感之中,也仍然要珍惜那思考的十分钟,因为,还会有更多的“十分钟”。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控制不了一些事情,而是既有的现状让人无法掌控,因此,才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忧愁。
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也被得宝这位角色所吸引,他看起来有些憨憨的,好像不是那种把握全局的人,但通过他做的一系列的事情,可以看到他不仅是一个仗义、孝顺和能干的人,还是一个特别有商业头脑的人,不然,凌教授也不会受其感染,把他当作一位非常好的徒弟。得宝去新疆做过苦力,又去挖过煤,又成为金滩村第一个种植双孢菇的人,他也是第一位尝到种植甜头的人,但他不止步于此。得福也慢慢的从心底里认可这位总惹事的弟弟。剧中得宝和麦苗一直互生情愫,不过麦苗自去了福建之后,因为视野和经历发生变化,总感觉在对得宝的情感上发生偏移,我还未看到结局,但已知晓他们最后的结果。麦苗还在“记恨着”得宝没有带她一起去新疆找尕娃,换作任何一位男人也不会让自己心爱的女生跟着自己远走他乡,而且,也毫无准备。
这部剧的质感和整个情节的走向都很能吸引人,特别是张嘉益和尤勇扮演的马喊水和大有特别能让人一下子进入到那种古朴的情景当中,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就是这个样子,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前段时间,也有在看张嘉益演的《装台》,不过觉得剧情节奏有些缓慢,就没有继续往下看,现在也很少看电视剧。我想《山海情》这部剧的男女主角应该是能拿奖的,他们对人物的刻画也特别用心,大家都是在用方言说台词,不管是对于剧中所呈现出来的房屋,还是人物的服装造型都特别贴切,当时看王雷演的《平凡的世界》也是这种感受。
酸菜里面出初心
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群众,来自于与“三农”的真切感情。1969年1月,习近平到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插队,那时乡村们生活非常困难,一般都是糠菜半年粮、挨饿过日子,“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是当时当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彼时,习近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今后能够经常吃肉,并暗暗立下誓言:今后如有机会从政,一定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一诺千金。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主席习近平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这个人呢是有农村情结的。1969年1月份插队,老百姓帮助我,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我送一点儿,谁送我一碗酸菜,我说我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现在我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啊,我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小小梁家河却有大学问。七年知青生活,使习近平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从吃酸菜中吃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是酸菜里面出初心。
言必行,行必果。走上领导岗位后,习近平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到中央工作,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在福建宁德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其中“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精准发力,滴水穿石”的思想,处处透露着习近平在实践中就如何摆脱贫困的深入思考。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对口扶贫,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开始了吊庄移民。从1997年至今,闽宁镇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4万多移民,从“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芜之地,发展成为常住居民6万多的特色小镇,也成为中国东西协作和易地搬迁扶贫的样本。
久困于穷,冀于小康。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每年新年问候都惦念和牵挂困难群众,这是国家领袖人民情怀的真实流露,也是一个伟大政党民为邦本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0次到贫困地区考察扶贫工作,走遍了全国所有各种类型的贫困地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动各级党组织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硬仗,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齐攻坚。从2015年开始,全国共有24.2万个扶贫工作队,300多万人轮流驻扎在贫困村,与广大农民群众并肩作战,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所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共享祖国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为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等措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为明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从习近平酸菜里面出初心,想起毛泽东“酸菜里面就出政治”的论述。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到军队要艰苦奋斗时,针对曾经有的拿解放军吃酸菜同资本家吃饭五个碗作比较而产生的怨言情绪,形象而又深刻地说:“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用“酸菜里面出政治”这质朴而深刻的道理,阐述了艰苦奋斗对我党我军的重要性。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民心是最大政治。习近平从当年插队时萌发的“让老百姓都能吃上肉”的愿望,到担任总书记后把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从红船起航时就开始。这一初心和使命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是由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信念和行动汇聚而成的。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在主题教育中就要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帮助群众解决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期频登热搜的《山海情》以主旋律破圈,收获了一众的“精神葱民(村民)”,其鲜活的人物群像,有的裤脚沾泥、有的内心火热、有的眼中带光。正所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山的那边和海的那边,有一群扶贫工作人员,同心合力带领闽宁镇村民建设“金沙滩”,值得我们在泥、火、光中细细品味这真实而伟大的山海情。
脚下有泥,心里有料,是凌教授对科技兴农的践行与担当。凌教授头戴苇笠,挽着袖子,蹲在泥泞的菌草实验田攻关技术,俨然一个田间老农,扎实接地气。凌教授不摆架子不喊口号,为了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吃住在菇棚里,手把手教技术,带队跑市场做营销。这种潜心钻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负责态度,映射出基层技术人员的赤诚之心,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双手触摸民情。基层技术人员对技术、对群众善始善终,不置身事外、安守“本分”。群众事无小事,任何一个小事都可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工作中抓关键,从源头解决问题,从根源上改变群众对扶贫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不能只盯“第一桶金”、不能师傅领进门拍拍屁股就走,提高群众心理接受度,才能让乡村产业落地生根。
心中有火,率先垂范,是马得福对群众一枝一叶的关情与守护。当搬迁任务、脱贫工作遇上了兄弟情、长辈情,马得福克服畏难心理,心里装的都是金滩村,从劝返吊庄遭受乡亲们冷言冷语,到带头开荒拓土、挖地窝子盖房子,软磨硬泡争取来通电放水;从不惜“丢官帽”在现场会上反映蘑菇滞销,为民发声,到面对固守“先人的根”的思想阻碍涌泉村整村搬迁,马得福用掏心窝子的话解开全村人的心结,而这正是基层工作的缩影。老一辈都说,再苦再难不当“逃兵”,作为入职不到一年的小白,我也要谦虚精进,学习他们的火热干劲儿,敢啃硬“骨头”,把群众的事记心上,融在一起、打成一片,多坐坐小马扎、唠唠家常事,明白了百姓的心事儿,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暖人心。一束火如萤萤之光,簇起一团火可比皓日。现阶段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关关难过关关过”,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终能逆袭闯关。
眼中有光,心中无我,是白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留在涌泉村十几年的老知青,守着大山里的几个孩子,坚守扶贫先扶智、用教育改变命运。冒着被解聘校长职务的风险也要变卖捐赠物资,即使被嘲讽训斥也要与辍学家长周旋,领导反对、女儿误解,白校长毫无怨言。用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白校长用躬亲实践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近年来许多支教大学生投入到乡村教育事业,却被乡村学校“厌倦”,因为形式化、潮流化的支教,冷了学生们的心、伤了乡亲们的情。乡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又是民生工程,乡村教育工作者要以热爱和责任并行,不走马观花,把为学生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蜡炬燃烧、照亮他人,春泥护花、必有远“芳”。
山海有情,同心筑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不仅是“精神村民”,更要传承这种山海情,续写出更多泥、火、光的新故事。
【最新观看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相关推荐文章:
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2021观看山海情观后感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范文
最新学生观看山海情观后感作文 观看山海情观后感3000字(六篇)
最新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600字 观看《山海情》观后感(通用3篇)
山海情观后感500字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2022年观看《山海情》观后感 基层党员山海情观剧感受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3:3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99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