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论文
题 目 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研究
学 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炮捶姓 名 李建刚 赵烜
专 业 地理科学
学 号 20122100106
20122100109
指导教师 王新民
提交日期 2013年5月28号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佛教作为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
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本研究以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为主题,基于对佛教文化的渴求,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象山佛教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向大家展示大象山佛教文化的魅力。
【英文摘要】Buddhism as the first world religion, it has been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from ancient India and which the Luo Weiguo prince (now Nepal) t; Ming emperor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the silk road pasd in our country, thousands of year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beliefs of the Chine people, generation of monks carry forward experience advocates, many Kings and emperors of political position and also to join the ranks, finally make Buddhism into various social strata. Part and the philosophy of Buddhism combined with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so on, synthesize, ferment, and then into the a of Chin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has formed one of the mainstream of Chine culture, for the Chine culture emits the bright light. This study with GanGu 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as the theme, ba
d on the desire of buddhist culture, love of home, to delve into 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to show you 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charm.
【中文关键词】大象山;佛教文化
【英文关键词】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正文
一、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的形成背景:
甘谷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一)东风标致大象山名称由来:
大像山之得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如何发现商机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
独角仙幼虫怎么养(二)大象山佛教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大象山石窟坐落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上,地质历史悠久,甘谷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大象山又居渭河谷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捷,这些都为大象山佛教文化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大象山佛教文化形成的人文背景:
大象山这一文化地位的形成,除了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之外,还离不开自北魏以来的历代高僧在大象山持续不断地文化推动和建设 他们念佛修行、讲经说法、撰写著述,为大象山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僧尼是大象山文化的原始创造者和弘扬者,
佛教在北方广泛流行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高峰期和佛教的一个传播期,从外观看,个人车辆转让协议甘谷大佛既有印度早期佛教犍陀罗风格所特有的蓄有须发以及笈多王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螺型头发,且两眉之间有白毫相等特征,又表现出北周时期颈部较粗、鼻宽短、面部神情温和韶秀等特征,还显现出盛唐时期面容饱满、唇润颐丰、双眉弯曲、两眼明澈而略显突起的审美要求。而大佛头顶的大螺旋式高肉髻则反映了其造像所跨越的北魏至盛唐的历史时空,在后来宋、明、清各代的修缮和重妆中同样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尤其是甘谷大佛宽厚的上唇上的短须在佛教造像中并不多见,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于此可见一斑。
二、大象山佛事活动及其影响:
大象山作为中国的佛教圣地之一,自然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寺庙集中分布的永明寺便是举办佛事活动的地方,也是僧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大象山历史悠久,宗教习俗也一直延传至今,形成了许多较为固定的模式,如暮鼓晨钟,早晚功课,讲经说法,传戒受戒 而法会是大象山佛教寺院的主要佛事活动。
(一)四月八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大象山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又称佛诞节,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浴佛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载。蒙古族、藏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盘日,故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汉族地区佛教在北朝时多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后不断变更、发展,北方改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举行 ,南方则仍为农历四月初八举行 ,相沿至今(俗称“四月八”)。
傣族的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夏历四月)举行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门寺院礼佛,就带有浴佛的性质。
浴佛礼节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大众同念《沐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第三,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赞佛
偈》:“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弟弟再爱我一次”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好读书
浴佛节
第四,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成道、涅盘都在5月的月圆日(十五)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的纪念活动。
(二)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也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它一般也是在六月法会期间举行,也属于六月法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此会是为超度一切水陆亡灵而设的,因为以提供饮食为主,而且必须将饮食撒在陆地与河流湖海中,故称水陆大法会。据考证,这种法会创始于梁武帝,宋代以后普及到全国各地这是佛教中的重大佛事活动,规模大,仪式繁多,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忏悔,追悼亡灵在宋、元、明、清各代,都曾举办过水陆法会,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举办水陆大法会,要在一大殿内悬挂120幅水陆画,所画内容包括:诸佛、菩萨、飞天、明王、罗汉、护法神;三清、十二真君、五岳、二十八宿、六丁、六甲、八仙;龙王、阎王、地狱中的饿鬼、畜生及一切亡过六道轮回的鬼魂,水陆法会共做7天道场。道场分内坛与外坛。内坛多设于大殿,外坛设于庭院廊房中,以内坛活动为主。七昼夜佛事活动结束时,将超度的水陆亡灵送至清水河上,超度到极乐世界,并为生人消灾延寿。
这些佛事活动和庙会一直熏陶着附近地域的民俗文化。在举办佛事活动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举办旅游商品和书画展销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又引导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极健康的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三、大象山佛教建筑及其影响:
大象山的佛教建筑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由于历代修建,形成了庞大的寺庙建筑群,汇集了每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寺庙、殿宇、楼台。自下而上有土地庙、墨葛殿、太昊宫、罗真殿、接引佛殿、文昌宫、灵岩寺、鲁班殿、关圣殿、无量殿、双明洞、大佛殿、三圣殿等。尤以气势宏伟的太昊宫、文昌阁、关圣殿、无量殿、双明洞、大佛殿为其名胜之冠。就其组合布局来看,以无量殿为界,其下主要为木结构建筑物15处;其上以石窟群为主,并以大像窟为中心,有洞窟23处,塑像中以大佛像最为有名。除石窟、古建筑外,还有后汉隗嚣歇凉台、阅兵台(均在无量殿)等遗址、“羲皇故里”碑、“圣门石子故里”碑、“重修汉平襄侯祠记”碑等文物。
1.太昊宫
甘谷大像山第一台建有伏羲庙亦即太昊宫,是明万历年间建筑,华盖寺也有伏羲塑像为元代所塑。明代叶应甲编纂的《伏羌县志》说:“ps怎么羽化邑人以本吧乃伏羲笃生故地,于万历四十八年重建于大像山之西”。原庙于同治二年(1863年)毁于兵燹,至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
太昊宫宫门及正殿坐南朝北,庙址总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宫门建于重阶之上,砖木结构,牌楼式,悬山顶,斗拱层迭,额题“太昊宫”楷书大字,作者是清代优贡李维屏。1994年起,重修伏羲大殿,正殿广124平方米,高8米,不论地砖、门窗、供桌、匾额至大殿兽吻,无处不显示出八卦太极图形象。檐前分竖八面龙旗,旗面上彩绘出新石器时代鱼龙形开始至商周、战国、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龙形图案。
2.永明寺
永明寺位于灵岩寺之南,师傅沟内台地上。座东南向西北,全部建筑分布在阶梯式的台地上,设施布局以正规寺院而设置,由山门、天王殿、斋堂、客堂、钟鼓二楼、十三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总面积达4.224平房米。寺院山门为并排连体拱形状牌楼顶。中门顶额内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永明寺”三个阳刻字,对联是中国佛
教协会副会长明扬法师敬书“风月无边一尘不到菩提地,山河环绕万善同归般若天”。两边门首摹配民国时当地名人何鸿吉题书的阴刻“无上法让、出尘入净”八个大字。走进山门,迎面所见天王殿,高9米,长14米,宽10米,顶为四面坡歇山造,琉璃脊兽饰装,结构为单挑檐外围16住回廊式,棋盘让窗对开,前后相通。迎面为大雄宝殿,正座东南,巍峨雄壮,殿高12米,宽19.8米,进深16米,顶为悬山造,铺瓦琉璃脊,耀眼夺目。脊吻为双面雕饰,横脊是两龙两鹿戏宝珠,竖脊为荷花连枝。大像山永明寺创建于何时,没有确切历史记载,1992年重建,是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处,又是甘谷一带佛教徒修行的地方,也是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