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一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片段,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及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1、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雷雨之夜,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当年23岁的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雷雨》的结局。那么今天,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近这位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1、【投影】曹禺和《雷雨》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2、【设问】
(1)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同哪些人有关?(附:人物关系图)
(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2)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
(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3)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在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全剧关键情节,因为他们的冲突才使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三、品读语言,评析人物
1、【投影】戏剧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揣摩戏剧语言
③分析人物形象
2、【品读鉴赏】周朴园的语言鉴赏
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识的视频片段
(1)设问: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和文本中有一些不同之处,你认为片段中周朴园的扮演者对台词的处理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你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教师示例,个人认为好的方面有“(低声)是你?”视频中人物的只用颤抖的声音说了一个字“你”,在这样的情境中更能表现周朴园的震惊,原文中的“是你”多了一个字,更多的是强调了自己辨认出对方的结果。
个人认为不好的地方有
①“(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视频中人物语气不够重。应该读得很重才能表现周朴园的冷酷、不念旧情。(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如不该读得重,从前文看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是有点感情的,找相关句子来证明)
②“(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视频中的人物的语气更近似于无奈。
③“谁指使你来的”文中没有标明语气或情态,视频中演员将重音放在“指使”二字上。应该将重音放在“谁”字上,这样才能够表现周朴园第一反应就认为鲁侍萍定是受人指使,要弄清背后之人的心理,才能表现他的武断、戒备。
(2)同学们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神情来读这几句继往开来造句话?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自选角色。读完后互相点评,再交换角色朗读。也可请其他同学来点评,再换人分角色朗读。(点评时应该结合剧本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如为什么你要这么来读)
(3)挑一句话,分析周朴园性格(投影: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考:你认为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从选段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他这种特点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运用我们刚才获得的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交流)
明确:他是一个虚伪的人,表现在他对鲁侍萍态度前后不一致。
他是一个自私的人,表现在他只考虑自己的名声。
总之,“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作者语),那么他身上有没有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好的品质?例如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有没有真诚的成分。
四、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学术界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有很多说法,如初恋难忘说、年轻貌美说、老年忏悔说、内心空虚说、婚姻失败说,内心平衡说等。
你的看法是什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感悟、去揣摩,马革裹尸造句走进了《雷雨》。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鉴赏戏剧人物的几种方法,一起用这些方法尝试着去分析周朴园的形象。希望这节课不是文章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蒸日本豆腐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 )了,( )也( )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三
1、 了解剧本文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性质,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
2、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3、 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课时:4课时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方便面会发胖吗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1、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完成了处女作多幕剧《雷雨》,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继《雷雨》之后,作家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解放后,有《胆剑篇》、《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剧本。
2、介绍戏剧的基本知识
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相亲游戏理、动作的外观。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节。
3、梳理全剧情节
学生画一张作品人物关系图,了解全剧情节。
4、《雷雨》为题的作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引入:提供鉴赏人物视角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下面,让我们进入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解读《雷雨》那“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
(一)学生初读,谈对周朴园的印象
周朴园在文学界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大家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二) 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0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 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1、 “我们”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提供解读视角: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委托书 ——(奥地利)弗洛伊德
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
3、关于“洋火”
问: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① 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
可能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如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如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或是共同照看当时尚小的周萍,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实在是情不自禁啊。
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所以会说,无锡是个好地方。
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
1、 女生读,男生点评。
2、 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 “你们”一词共出现多少次?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你们”一词反复出现共六次,表明侍萍心中怨恨的对象除周朴园以外,还有其他人,那就是文中出现的“老太太”。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周鲁二人的关系正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和晴雯,《家》中觉慧与鸣凤的关系。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3、 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点拨: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情境三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解读步骤:
1、讨论: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真实:保留旧物三十年,保持旧习惯三十年;另外吃斋念经三十年,对现在的妻子非常冷漠,也都表明他已经是心如死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周朴园。
虚伪: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他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他现在年纪大了,而他的妻子繁漪又是桀骜难驯的女人,他常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时有孤独寂寞的感觉,“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四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五
《雷雨》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叙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语言优美,引人入胜。通过本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抓住重点词句、段落指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感情朗读,感悟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后再齐读。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些时候的景色?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板书:前、中、后)
(一)研读“雷雨前”的部分
1、默读课文,画出雷雨前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和点拨。
(1)指导理解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a、“黑沉沉”写出了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板书:闷)
b、课件展示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的情形。
c、指导读好这句话。
(2)指导理解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提问:课文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是一阵大风?(乱摆)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
b、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c、利用课件展示蜘蛛垂下来逃走的情景,理解“垂”的意思。
d、指导朗读,体会天气的变化。
(3)指导理解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a、结合自身的感受,读出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响的气势。
b、指导用“越……越……”练习说话。
3、师生小结。(板书:怕)
(二)研读“雷雨中”的部分
1、课件播放“雷雨时”情景画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4、5、6自然段,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3、学生质疑。
4、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5、抓住三个“哗”字和两个“渐渐地”词语,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雨下得大,下得急和雨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
6、学生想象:雨中还有哪些事物看不清?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可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挑战读”等形式练习。
8、小结。(板书:雨大)
(三)研读“雷雨后”的部分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示范朗读7、8自然段,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用笔划出雨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3、汇报交流,通过朗读,理解“挂”、“坐”等重点词语。
4、指导朗读这两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5、课件播放“雷雨后”的美景,学生欣赏雨过天晴的美丽后谈感受和朗读。
6、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画面中的一位小朋友,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再进行交流。
7、齐读7、8自然段。
8、小结。(板书:景美)
1、引导看板书后总结,使学生懂得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布置学生课外把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文字记录下来。
附:板书设计
前 闷 怕
雷雨 中 雨 大
后 景 美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六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雷雨-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2、指名读1(师评:雨下得可真急呀!……)
3、指名读2你还想怎么读?(雨下得可真大呀!)
你听雨真的下起来了。(雷声)
4、师: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前,透过窗外你都看到什么呢?
生:生:外面雾蒙蒙的,看不我爱中国作文清楚。只听见轰隆隆的雷声。
5、书上说,齐:往蒙古手把肉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读)
6、这让我想起了《日月潭》中的一句话——(齐说)“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7、再读这句话。齐读
8、在这一片朦胧的世界里,我好像听到田里的秧苗在说下吧下吧,我要喝得饱饱的,长得又大又壮。
师:还听到谁在说——
生:我好象听见青蛙再说下吧下吧,我要痛快的洗个澡了。
师:这真是一个快乐的雷雨天。
9、一起来读读齐读4、5段
10、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指名读1、渐渐地读得真好。
指名读2、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次感受这雨中的美景吧。(齐读456)11、小结
师:天就快晴了,让我们跟乌云告个别吧,示词语,齐读(巩固)
四、写字
示:蝉、蜘、蛛
a.雨过天晴了,瞧,小蜘蛛给我们送什么礼物了?示: 蝉、蜘、蛛,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有虫字旁。都跟动物有关。
是呀!你观察的可真细。以前我们学过虫子旁的字吗?生:蚂蚁。师板书。
师: 我们先来写一个虫字旁。那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b.还有要提醒的吗?
生:写在田字格的中央。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低,右边高。左窄右宽。
你写的字一定很漂亮。
1先范写:师:小眼睛看过来。先写一个虫字旁,注意下边提要提上去。右边的单竖不要太长。
注意:单的竖稍长,知右脚是个小点,口不要太大。朱的第二横要长,撇捺要写的舒展。
会写吗?看着黑板来写一写。
2生练写
3师生评议
(看看这位同学的字,请仔细找一找,他哪个部分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哪一笔需要提醒提醒,这个字会更漂亮!谢谢你的提醒!用掌声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
4生再写
(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字,哪里写得好?写完了,仔细看一看,在自己认为比较漂亮的字旁边打一个五角星。)
五、总结
同学们,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却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的这样美三文鱼的10种吃法,他一定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观察,我想:要是能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也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雷雨-教学实录,雷雨-课堂实录,雷雨-教案,雷雨-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七
1、p90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2、p91
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3、p92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到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1、p94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雷雨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p94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3、p95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朴园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小结
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什么是潜台词?
什么是动作语言?
通过分析使我们一方面加深对作品人物、主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体会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3选1)
1、先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身份,然后写他的语言,要求个性化;
2、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
(1)、做教师的父亲和没有文化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
(2)、高考落榜,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神情和语言:
3、设定一个场景,写一句包含多重意思的话(潜台词):
(周记)
编一个小剧本:
1、以巴尔扎克得《守财奴》为脚本,自选一个片断(如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以剧本的形式改编。
2、把《一碗阳春面》改成话剧。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八
知识目标:
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
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 ;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
课件4 :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
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
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
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 、蜘蛛 、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
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②学生汇报。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垂下来逃走。说明蜘蛛心里害怕。(师用小铅锤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垂”。)
乱摆:说明风很大。请学生用手做动作,帮助理解。
3、能用朗读把这些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吗?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4、拓展:刚才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小鹿斑比作者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提示:① 燕子低飞。②蚂蚁搬家……)
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让我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情景)
(二)品读4-6自然段。
过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出示课件:雷雨中的情景)
1、看图,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雨大、看不清。)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把描写雷雨中的段落读一读。
3、课文中写雷雨是怎样变化的?指名说。(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4、指名读,指导学生把雨中的变化读出来。
5、先自由读,再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三)品读7-8自然段。
过渡:雨的变化可真大,刚才还哗哗哗地下着,可没一会儿工夫,雨渐渐地小了,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
1、学生自由读。
2、你觉得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句吧!指名读。(师随机板书:雨停、太阳出来、彩虹挂、蝉叫了、蜘蛛坐、青蛙叫。)
3、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雷雨过后那充满生机的美景。(出示课件:雷雨过后的情景)
4、看图说: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5、拓展: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想想看,雷雨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最想做什么?
6、出示投影片①(雷雨后)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
出示投影片②:雨终于停了。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 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
7、让我们想象着自己已经走进这美景之中,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7-8两段。
①指名读,评议。要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那充满生机的美丽。
② 师范读,再指名读。
过渡:雷雨是神奇莫测而壮观的,大自然还有很多如雷雨般奇妙的自然景象。
1、课件出示奇特的自然景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
2、学生看后,师问:刚才看到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景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夏季的一场雷雨。雷雨的整个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自然是一幅神奇而又多姿多彩的画卷,让我们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一定会有更妙的发
雷雨教案三课时篇九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两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1、研读雷雨前:
⑴ 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⑵ 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⑶ 有感情地朗读。
2、研读雷雨中:
⑴ 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⑵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⑶ 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3、研读雷雨后:
⑴ 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⑵ 展示自己的画。
⑶ 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⑴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⑵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四、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0:0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938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