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职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必修三
新课标中算法内容的引入,是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算法体现了通用化、机械化、程序化等特点,在算法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如下:
(1)同时走好算法表示的三条路,即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算法实例,分析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的步骤,绘制相应算法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相应框图的算法程序.注意三条途径的目的都是体会其中的算法思想.
(2)剖析清楚教材中的几例典型算法实例.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质数的判定,按大小顺序输出三个数,1~100的累加,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分段函数的求值等.
(3关心)学习程序框图时,先结合一个流程图的实例,认知基本的程序框及功能,并分析出其中的逻辑结构.各种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当循环结构、直到循环结构)的学习,都应当配合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逐步分析,特别是循环结构,要一次次循环进行分析,让学生彻底理解框图的功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中框图的实例.我们在教学中,感觉必修③第5页的框图引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从而结合前面所练的自然语言表示的算法,用框图表示出来,让学生认知框图符号与逻辑结构.参考的算法实例如下:
例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教材p4)
例2任意给定一个正整数n,试设计一个算法判断n是否为偶数;(教材p3例1改编)
例3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教材p9例5提前)
(5)大胆试验,程序框图与算法语句同步教学.我们在分析顺序结构的框图时,讲授算法语句中的输入语句input、输出语句print和赋值语句.在分析条件结构框图时,讲授条件语句,即if-then语句.在分析两种宠物猫图片循环结构的框图时,讲授两类循环语句,即while语句与until语句.每种类型的语句,都配以相应的程序框图进行流程分析,强调语句的格式及功能,结合几个典型实例进行算法分析、框图设计、程序编写等,三者的配合训练,才能更好地加强、巩固算法知识.
(6)典型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久韶算法、进位制)的学习,都必须奠基在其历史背景之上,讲清楚具体的解题步骤,剖析如此解题的原理,在熟练解题的基础上,再结合框图或语句,从算法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
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必修③第二章的学习过程,实质就是学习如何逐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先认识随机抽样的重要性,并掌握随机抽样的三种类型,通过科学的抽样得到样本,进一步研究如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又如何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在样本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一些变量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例如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等.
统计部分的教学,我们需遵循以上认知规律,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来渗透统计方法与思想,强化抽样方法的步骤及区别、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五步曲(极差→组距→分组→列表→画图)、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计算、线性回归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及计算器的配合使用.教学中重点训练的一些题型是:关于分层抽样的数字客观题、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研究、标准差与方差的实际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等.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科学.对比大纲教材,课标教材在概率部分有较大的区别.在必修③概率一章中,利用随机事件的频率给出概率的定义,并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及两个概率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我们在教学中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坚决不补充排列与组合.必修③概率的计算,不是建立在排列组合的计数基础上,而是通过逐一列举来进行计数,或者由简单的分类加法计数方法及分步乘法计数方法来进行计数,两种计数方法也不必上升到计数原理的学习,结合简单的实例渗透计数方法的学习即可.补充排列与组合,违背了课标的精神,淡化了概率思想,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排列与组合只是选修2-3的内容,以后选修文科的学生根本不学,概率的学习只是要求达到必修③概率一章的水平.
(2)强调概率意义的理解.教材中呈现了广泛的实例,例如购抽奖中奖的老房子装修多少钱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决策中的概率思想、天气预报的概率解释、生物试验中的发现、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等,通过这些实例阐述了概率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往往却被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认真剖析这些实例,让概率的意义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概率知识的欲望.
(3)在古典概型的基础上,类比学习几何概型.可以从模型特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计算公式及求解步骤等方面进行比较.特别注意古典概型的计算是以简单计数为基础,几何概型的计算则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本章教学中,重点训练的一些题型是:由概率性质进行概率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常常融合的实际背景是抛掷硬币、摸球、质检、会面等,渗透的数学思想则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为主.
12班虽是理科重点班,但数学成绩仍很差,分班数学成绩仅86分(满分150)
全班48人,男生31人,女生17.
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期教学任务:理科:必修三、选修2—1;
本学期,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成员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本组数学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使备课组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我们组将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如实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合作研练活动,按照“个人研究、同伴交流、达成共识、主备撰写、实践改进、反思提高”的步骤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争取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全组成员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重庆市政协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2.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3.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4.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1.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2.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培辅工作,为高三铺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对难于上青天的教学我们应当从今天抓起。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
2.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课组为新教材每章节配套单元测试卷两套。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以便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
6.做好学科段考、模块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7.积极组织全组成员探索教材特点、积极思考教法分析、认真分析学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选修2-2
1.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x3,y=1/x,y=x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1页)
2.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真诚造句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选修2-2中的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黄河远上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中职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
①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②常用实施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三)教学难点
对简单随机抽样概念中“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步骤.
(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能运用这两种方法和思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非数学 问题的现象,加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意识,强化他们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新闻报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举例说明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统计的概念。并提出思考问题: 如何收集数据?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请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辨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提出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从实际问题入手,提出抽样调查的科学性。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同时向学生介绍我们所要研究的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都是不放回抽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板书课题)
2、学法指导,研探新知
思考1:
从5件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件,则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任意抽取一个,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2:
从6件产品中随机不放回抽取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在这个抽样中,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随机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规律总结:
一般的,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 .
3 实际运用,巩固升华
简单随机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呢?
①抽签法
提出问题学校要进行庆典,每个班到主会场观看节目有6个名额,高二(24)班共有57人,怎样分这6个名额? 要求:每个学生获得名额的概率相等小组讨论设计操作步骤。
.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抽签法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如何实施抽签法?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实施抽签法引导学生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得出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②随机数表法
请你设计分配方案:
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某地区198户地震损毁户需要搬进安居房,规模创造了全国之最.近期首批20套安居房准备发放.要求:每户首批获得安居房的概率相同 ,从而提出随机数表法的概念
随机数表法:为了简化制签过程,我们借助计算机来取代人工制签,由计算机制作一个随机数表,我们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在编号范围内的数码就可以,这种抽样方法就是随机数表法。
步骤:
(1)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
(2)在随机数表中任取一个数作为开始。
(3)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或规则)读下去,得到的号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如果得到的号码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
(4)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
4、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抽签,体会抽签的公平性。
5、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回到开篇提到的实际问题,引出抽样还有其他方法。
四、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1、讨论法与自学法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主动地获取知识,允许学生争论,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解决“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一难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又如在学习随机数表法时组织学生自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了自信心.
2、指导法
结合一些具体事件,如对用抽签法解决问题等事件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年级家长寄语加深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指导
(1)通过丰富的例子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如学生从生活的实例发现问题得出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就是从生活
中发现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研探新知”、“实际运用”等.
五、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中职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1)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以及割圆术的算法;
(2)通过对“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学习,更好的理解将要解决的问题“算法化”
的思维方法,并注意理解推导“割圆术”的操作步骤。
(1)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具体的步骤化的思维方法,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2)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了解“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算法。
难点:体会算法案例中蕴含的算法思想,利用它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
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及其计算,以及无限逼近任一实数的方法,在代数学,几何学方面,我国在宋,元之前也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算术,代数,从记数到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求根方法,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最先创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寓理于算”,即把解决的问题“算法化”。本章的内容是算法,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算法案例,我们来看一下并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概念。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初中时所学算术代数知识,共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对以往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且向学生指明,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寓理于算”,不同于西方数学,在今天看仍然有很大的优越性公务员入职培训,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通常会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1:求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1) 利用辗转相除法
步骤:
计算出78 36的余数6,再将前面的除数36作为新的被除数,36 6=6,余数为0,则此时的除数即为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 ,得 与 有相同的公约数
(2) 更相减损之术
指导阅读课本p ----p ,总结步骤
步骤:
以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78-36=42;以差数42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42-36=6,再以差数6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36-6=30,继续这一过程,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即,理论依据:由 ,得 与 有相同的公约数
算法: 输入两个正数 ;
如果 ,则执行 ,否则转到 ;
将 的值赋予 ;
若 ,则把 赋予 ,把 赋予 ,否则把 赋予 ,重新执行 ;
输出最大公约数
程序:
a=input(“a=”)
b=input(“b=”)
while a<>b
if a>=b
a=a-b;
el
b=b-a
end
end
print(%io(2),a,b)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析研究,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由学生回答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方法,简要说明其步骤,并能说出其理论依据。
由学生写出更相减损法和辗转相除法的算法,并编出简单程序。
教师将两种算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以方便学生对比。
教师将程序显示于屏幕上,使学生加以了解。 数学教学要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要学的知识重新创造出来。这种再创造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在教学中应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分析,动手实践,从而主动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为载体来讲解算法的有关知识,,强调破楼兰了提供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适当展示了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的内容。总的来说,不追求形式上的严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8:0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73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