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探究

更新时间:2023-06-02 00:57:55 阅读: 评论:0

桃花心木课文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探究
流连戏蝶
翻译腔又称为翻译体,翻译症,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病,本文探讨了翻译腔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对如何避免翻译腔提出了几点建议。
乳头周围痒标签:翻译腔;英汉翻译;表现形式;建议
翻译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许多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例如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化境”等。这些理论都追求译文文从句顺,流畅易懂,并且与原文表达相同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译文常常有许多欧化和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尤其是翻译初学者的译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腔或翻译症现象。本文探讨了翻译腔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避免翻译腔的几点建议。
世界上最贵的酒店
一、翻译腔的定义
翻译腔又称为翻译症,翻译体,是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指把原语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等机械地移植到译入语中,因而形成一种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
语言混合体。所以,“翻译腔”指的是读者能理解能读得懂,但又不怎么符合汉语通常的表达方式和汉语语言规范的译文。
二、翻译腔的特点
翻译腔的具体特点:(1)不顾目的语的语言规范(特别是语序规范)和惯用法(特别是词语搭配);(2)不顾目的语的语境,生搬硬套原语的句式、词义和用语习惯;(3)不顾目的语的语境,生搬硬套原语在语言文字结构形式及修辞手法上的设计与安排;(4)不顾目地语的文化形态、民族心理、接受者心理,生搬硬套或不求甚解地引进外域文化;
总而言之,归纳起来,翻译腔即是在形式上受原文的束缚较大,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不符合目标语的特点。
三、翻译腔的表现形式
1.词汇方面的表现
有些初学翻译的人或者对外语不大精通的大胆译者认为翻译就是简单的译字,只要把外语
单词逐字的翻译成对应的汉字即可。他们亦步亦趋,逐字死译,照搬字典,而实际上呢,翻译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在翻译过程中要确定好词义,同时还要考虑到到语义的表达以及具体的语境,要考虑文字表达分寸,词性的褒贬,修辞的色彩,同时还要活用字典,根据词典所赋予的基本意思,融会贯通。有经验的翻译家都体会到,翻译最大的忌讳,是“字典搬家”。所以说进行翻译时,一定不能单单依靠字典,得靠“语感”—要根据语段中所描述的情景,以及上下文的语气和气氛,来斟酌译文的字句。下面请看例子:
1)Every life has its ros and thorns.
如果把它翻译成: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玫瑰和刺。这样就让人不能理解了,ro和thorn确实是玫瑰和刺的意思,但是我们思考后会发现,其实,这里指的是生活中的酸甜和苦辣,或者说是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所以应该翻译成:人人都有乐与苦。
2)What a word has escaped you by the fence of your teeth!
翻译成:真是你从你牙栅栏里说出的字啊!在中文中,有“牙齿”(tooth),“牙床”(gum), 和“牙缝”(space between the teeth),但是没有“牙栅栏”这一说法,所以说正确的翻译应该翻译成:真是从您嘴里说出的字啊!怎么全身美白
2.在句子语法结构层面的表现
英语重形合,结构严谨,句子各部分之间主要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因此英语句子的代词、连词、从句比较多,句子比较长。而汉语是是重意合的语言,句子部分与部分之间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先后顺序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因此,汉语句子比较短,连词、代词使用的比较少。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请看下面的例子:
1)The idea that the life cut short is unfulfilled is illogical becau lives are measured by impressions they leave on the world and by their intensity and virtue.
译文:被削短的生命就是一事无成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人生的价值是由它们留给世界的印象和它们的强度及美德度量的。
译文:生命短暂即不圆满,这种观点荒谬无理。生命的价值在其影响、在其勃发、在其立德于世。
译文拘泥英语的句法结构,从对代词的理解,到句子结构—同位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
以及被动语态和过去分词的处理,都比较生硬牵强,译文读起来比较拗口,可接受性差。译文注意了遣词造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突出了句子的两层含义,断句合理,句子结构脉络清楚,译文自然流畅,让人容易接受。
2)Writers cannot bear the fact that poet John Keats died at 26,and only half playfully judge their own lives as failures when they pass that year.
译文:作家们无法忍受这一事实:约翰·济慈二十六岁时就死了,于是就几乎半开玩笑地评判他们自己的一生是个失败,这时,他们才刚刚过了这一年。
译文:诗人约翰·济慈年仅26岁便溘然长逝,作家们对此深感惋惜。他们过了26岁之后,便不无戏地叹息自己一生无所作为。
译文没能根据英语句子形合的特点,借助关系词去弄清长句的脉络,因而没有分清主次,“翻译腔”严重。译文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打破了原文的语序,调整了同位语、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合理的断句 ,使原文内容表达清楚,自然流畅,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
3.在文化传递方面的表现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些词在英汉语里都存在,但是他们的文化意象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的不同,翻译的时候就要注意。在翻译时,应当考虑对成语或者典故的理解,如果理解不透就直译,就会造成翻译腔的问题。
津津有味的近义词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玩游戏。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正直。
解析:原文中to eat no fish和to play the game 分别是典故和习语,译文对该典故和习语的源语信息理解不透彻,只是进行逐字逐词的直译,造成两句话前后不对应,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其实“to eat no fish”是出自于一个典故,指英王伊丽莎白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反对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所以“to eat no fish”(不吃鱼)是表示“忠诚”的意思。“To play the game”是由“to play fair” (规规矩矩比赛)转译而来的,可以翻译成 “公平对待”、“为人正直”“举止光明正大”等。”
四、产生翻译腔的原因
产生翻译腔的原因很多,我觉得主要由以下几点:
1.翻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
翻译的前提是要理解,因此,对原文的准确理解是好的翻译的前提和基础,理解不到位,然后单单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逐字逐词的去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必然是比较拗口,不通顺不自然的,就会产生翻译腔。
2.翻译者不能够准确表达
如果说理解是翻译的前提,那么译者准确自然流畅的表达就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有的翻译者语言功底不好,在翻译的时候,不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翻译时受源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的束缚,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也会有很严重的翻译腔。
3.翻译者对文化差异不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同时也是文化的转换。英汉两国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在观察理解,逻辑思维,信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说“牛”和“马”这两个意象,在中国古代,牛与中国农民朝夕相处,因此,形成了人们对黄牛的赞誉和和热爱,而和中国不同的是,在英国,主要是靠马来耕,因此,牛则干活很少,所以说,马在英美文化中是吃苦耐劳的象征,中国说“像牛一样勤劳”,英语则说“work like a hor”,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不了解,也会造成翻译腔。
还珠格格拍摄地
五.避免翻译腔的几点建议
1.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扩大知识面。
翻译学本身就是一本比较复杂的学科,涉及语言写,美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翻译者的知识面越宽,那么他的思路就越是开阔。由于英汉两个国家在历史、文化、思维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也很显著。因此,要更好地脱离英语的语言外壳,把原文意思用符合汉语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除了要加强汉语修养之外,还要加强英汉语言的对比学习。
2.增强责任心,端正态度。
在翻译过程中要勤翻字典,勤翻参考书,不能想当然地去翻译。一定首先要读懂了原文再去翻译,翻译出真正的内涵。有一些翻译初学者,拿到一篇原文,还没有读懂就着手翻译,这样的翻译就是逐字逐词的死译,翻译出来的必定是不中不洋,有严重的翻译腔问题。翻译者在翻译完后,要对照原文,通读译文,仔细检查译文是否自然通顺,简单易懂,是否有误译以及文理不通晦涩难懂之笔,如果存在,应该认真修改。
五、小结
大班数学公开课
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在于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克服翻译腔,重视读者,势在必行,但是不能走极端。翻译腔违背了读者的语言规范,导致理解障碍,必须清除。但是铲除翻译腔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外来成分,因为随着各种文化间交往日益频繁,任何一种语言都注定了要吸收外来成分,不断丰富自己,关键在于所引进的成分不能违背译语的基本结构规律和基本语法规范。总之,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保持平衡,既忠实于作者,又无愧于读者。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公司, 1999.
[2]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9.
[3] 冯彤 “翻译腔”例析[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4)
[4] 徐乐 How to Avoid Translatione in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 上海师范大学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0:5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63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语言   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