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作文篇一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忧思觉醒良知。
春节作文篇二
今年的春节,冷,没有雪。
这一年没有腊月三十这一天,于是腊月二十九主动补位,成了除夕。
老师早在寒假前就放出话,“这一假期要好好努力,不能松散,不能懈怠,要迎战中考……”老师们都很务实,作业果然不少,因为放假回家那天我的书包满满的,连拉锁都没有拉上……
所以这几天就一直生活在书山题海中,一直苦战到腊月二十八。那天晚上我长叹一声“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便一头栽倒在床上,睡得昏天黑地。
次日早晨,我被一个二踢脚从梦境炸回了现实。我长长地打了个哈欠——好久没睡过这样的好觉了。顺着窗户向下看,是一群小孩在放炮。点燃一个硕大的“麻雷子”,众小孩捂着耳朵四散奔逃。紧接着是一声巨响,声起处,烟雾弥漫。
忽然想起去年的自己:春节前夕的一个大清早,我揣着两个巨大的二踢脚,来到朋友家楼下。四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我带着一脸坏笑躲到楼根底下。不一会,果然看见朋友睁着惺忪的睡眼从窗户探出头来….那时还能想出这些无聊的恶作剧,就像现在正在楼下放炮的小孩们。而现在似乎已经打不起精神去应对突如其来的春节,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找回去年的自己。
早饭后去购物,超市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中午去买了几挂鞭炮和几个礼花,一起扛回家,累得腰酸背痛;下午在家闲着,觉得索然无味。
我的心里忽然有个很恐怖的念头:难道离开了作业,生活会变得这么乏味?
一直到夜晚,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看春晚,心里还在想着这些作业在开学前能不能写完。忽然感到很无聊,就走到阳台上向外看。有礼花呼啸而出,在漆黑的天上炸响,炸出漫天星辉,红色、黄色、紫色。这时,旁边又有礼花在天上绽放。我不由自主提起精神望向天幕:这个礼花更大,那个更漂亮,窗外一时间炮声四起。把窗户打开一条缝,是凉风夹着浓浓的硝烟味,就像去年那样。我忽然童心大起,想下楼加入放炮的队伍。我抬头看了看表,十点左右,再有两个小时,就是初一了,春节,说来就来了。过年的味道,不正在这里吗?
今年很反常,一直也未能找到过年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时不我待,也许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其实,今年和去年一样,我都在憧憬着未来,不过是去年的未来简单而朴实,今年的未来艰险而紧迫。不要紧,未来总是要面对,过了年,未来就是崭新的!
我和爸爸下楼,走出小区,在一个十字路口给过世的爷爷、伯父和二婶送去一陌纸钱,让那边的亲人知道,过年了,还有人在想念着他们。火已燃尽,忽有风吹过,灰烬的余火闪了一闪。
我们回到家门口,燃着了礼花和爆竹,眯起眼睛抬头向上看,纸和火药的灰洒满了脸。只能看见天上礼花交织,爆炸声连成了一片。此刻,耳畔再也听不到繁杂的噪音,一切都埋没在炮声的浪里;此刻,只能想到过年的幸福,烦恼和忧愁都被抛在脑后,尽情地嗅着只属于过年的硝烟味。
此刻,如果从天上俯瞰,烟花定然照亮了整个城市——每个平日洒不到阳光的角落,在这一刻一览无余。
回到家,妈妈说:“该吃年夜饭了。”
零点的钟声终于响了。
哦,看来真的过年了。
春节作文篇三
这个春节里最开心的事是跟爸爸妈妈到云南旅游。旅途中发生很多有趣的事,令我们非常难忘。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翠湖公园,成群的海鸥在湖面栖息着,又有百十只海鸥在天空中翱翔,为游客展现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令人心旷神怡,水天一色的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与同学在湖边慢慢地走了一会儿,鼻子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睛也在迅速地捕捉湖边每一丝美丽痕迹。一股盎然的兴致在心中萌发。于是,我们俩去海鸥售食处买了一些面包,准备马上喂给那些可爱的海鸥。到了湖边,我立刻抓起一个面包,揪了一块,使劲地扔给了远方的海鸥。可是,那块面包好像不听话似的,飘到了一块离我很近的却没有海鸥栖息的湖泊中。湖里的海鸥有些看见了这块面包,却不停地冲我眨着眼睛,然后回过头去,懒散地游向了另一个方向,好像那块面包是不明飞行物似的。我又扔了三四块,这回用的力气也更大,可怎么也仍不到海鸥那边。我有些着急,回头看了看l同学,他嘴角挂着一丝自信的笑容,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海鸥,手里也在不停地揪着面包,然后轻轻地揉成了一个小团,最后瞄准目标,将手自然地往外一抛,面包就像被施了魔法,飘到了海鸥群里,又被一只眼疾手快的海鸥迅速吞了下去,这种场面特别有趣,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我心里想:这么好玩又省力的方法,我还是学一学吧。于是,我笑嘻嘻地对同学说:你能教我一下你是怎么扔的吗?同学耍起酷来,对我说:你不是一直在看吗?自己学呗!他一耍起酷来,就特别可爱,把我逗得哈哈大笑。他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对我说:笑什么笑?我就没趣地走开了。学着他的动作,别扭地揪下一个面包块,又困难地揉成了一个难看的面包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仍然使劲地将它向远方一抛,这回面包飞到了海鸥群中,海鸥们急忙抢起了这块面包。有的飞起来,试图啄一点面包渣,有的在底下不停地拿翅膀狠狠地扇自己的同伴,还有一些刚尝到些又钻进去与其它海鸥争抢。被一只身材高大的海鸥好不容易抢到后,飞到空中,向海鸥们炫耀,宣传他战胜的消息。看到这一场面,我高兴起来了,又蹦又跳,我不但想展示我的成果,又想让那只海鸥来感谢我。我兴致勃勃地又扔了一些,有些被海鸥吞到了肚中,有些被正在滑翔的海鸥吃了进去,还有些就是被一些喂饱了的海鸥看见了,漫不经心地将它掩埋于水底,自己仍在那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不论我扔的面包去了哪里,我都非常高兴,因为我的面包已进入湖中,它将被海浪侵蚀片面包足已感到快乐的事情,这片面包象征着我的梦想,它将飞越重洋,并取得成功,这不是一件令人有趣的事情吗?
随后几天,我们又去了玉龙雪山,登上海拔4557米的山峰,我们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虽然空气稀薄,但有种快乐在心中洋溢。后来,我们也去了石林,看那一个个奇异的石头,联想一系列有趣故事,也的确很有趣。而在宝成府品味的三道茶,体会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真谛,令人回味无穷,心旷神怡。
春节趣事固然很多,而事中的人生哲理固然也多,让我们享受人生,享受春节的每一天吧!
春节作文篇四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一大早醒来,虽是大年三十,爸妈也早早地起来了,他们拖地的拖地,擦桌的擦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来了,正在贴对联,其他人则在看电视。
贴完了春联,妈妈便一头扎进厨房预备起年夜饭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不时从厨房里传出来,想必妈妈正在指挥锅碗瓢盆演奏一支交响曲呢!阵阵香味飘来,馋得我不住咽口水,真想赶快尝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了开饭,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鸡、鸭、鱼、肉、蔬菜、海鲜……全齐了,看得人眼花缭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吃起了年夜饭。我馋了半天了,一上桌,便像小馋猫似的狼吞虎咽起来。“慢慢吃,小心噎着!”妈妈夹了块鸡肉放到我碗里,“吃了鸡肉,就又长一岁啦,可不能像以前那么不懂事了!”我眨巴眨巴眼睛,好奇地问:“如果 吃了鸡肉就要长一岁,那我希望爷爷奶奶不要吃鸡肉,那就永远不会老啦!”
大家哈哈大笑,爷爷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又给爷爷奶奶各夹了一块鸭肉,说:“鸭肉吃了不会老,你们多吃点!”爷爷乐呵呵地说:“咱们萍萍真孝顺!”奶奶呢?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一家人围成一桌,欢声笑语,吃菜饮酒,一边观看春节晚会,咱们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八点钟终于到了,晚会开始了。我目不转睛地盯住电视机,不舍得离开半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好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最神奇的还是魔术和变脸。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精彩,看得咱们一家人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晚会已接近尾声,这时大街上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晚会的声音都给压下去了。爷爷和爸爸也抱着一大团大红炮下楼去放了。在震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兴奋地让妈妈给我点燃爸爸为我买的烟花棒,对着窗外放了起来。“嗖!嗖!嗖!……”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像天上开放的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有的红的像玫瑰,有的黄的像菊花……一串串烟花像仙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把新年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正月初一,咱们去游玩,在那里,我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大街上,随处可以看见兔子的雕塑,前面簇拥着好几朵红花,体现出十足的年味儿。
初四回家,初五便出去走亲访友,爸妈提着礼品向老人长辈问候、祝福,当然,我拿了不少压岁钱。
快乐地时光总是过得快,正月十五过后,新年就过去了,可快乐和美好留在了我的心底。
春节作文篇五
春节刚刚过去,人们还沉浸在新春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还在想着震耳欲聋的大风车、二十四响的.大空竹、五颜六色的风筝……咿咿呀呀地哼着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的歌谣。然而,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春节的“吃”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
逛逛街,你会尝到一人多高的糖葫芦,北京的风味灌肠,炒肝,茶汤,艾窝窝,年糕,腊八粥……北京人的“食”不但可口,而且像四川的“文君酒”,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都寓意着一定的含义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阴历十二月八日,北京人有熬粥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奈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由此可见,北京的腊八粥起源于宋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北京人要吃饺子。
除夕之夜,在那“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子时,家家放鞭炮,后吃饺子,驱除过去一年的晦气与邪恶,祝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交接子时的交子,正是饺子的谐音,北京人也有“团圆饺子”、“长寿面”的说法。 旧时北京人有春节前蒸好够几天吃的馒头的习惯,以备春节期间每天食用,叫做“万年粮”,即年年有余粮。 新春佳节的食物还有许多是有寓意的,就不一一列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小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之中国的餐桌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一般市民而言,五十年代的代表食物是红烧肉,如今,人们对肉尤其是肥肉已不感兴趣,而把目光放在鸡鸭鱼虾上了。据说,北京的一个三口之家,过春节购买食品的钱在千元以上,恢复了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传统。随着烹饪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也越来越高。
中国素有“吃的国度”之美称,外国来宾参加国宴,无不被山珍海味之美味所倾倒,无不为美味佳肴之丰富而膛目结舌……中国是君子之邦,泱泱大国,是个热情而好客的国度!然而,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春节的“吃”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 逛逛街,你会尝到一人多高的糖葫芦,北京的风味灌肠,炒肝,茶汤,艾窝窝,年糕,腊八粥……北京人的“食”不但可口,而且像四川的“文君酒”,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都寓意着一定的含义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阴历十二月八日,北京人有熬粥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奈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由此可见,北京的腊八粥起源于宋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北京人要吃饺子。除夕之夜,在那“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子时,家家放鞭炮,后吃饺子,驱除过去一年的晦气与邪恶,祝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交接子时的交子,正是饺子的谐音,北京人也有“团圆饺子”、“长寿面”的说法。 旧时北京人有春节前蒸好够几天吃的馒头的习惯,以备春节期间每天食用,叫做“万年粮”,即年年有余粮。
新春佳节的食物还有许多是有寓意的,就不一一列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小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之中国的餐桌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一般市民而言,五十年代的代表食物是红烧肉,如今,人们对肉尤其是肥肉已不感兴趣,而把目光放在鸡鸭鱼虾上了。据说,北京的一个三口之家,过春节购买食品的钱在千元以上,恢复了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传统。随着烹饪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也越来越高。 中国素有“吃的国度”之美称,外国来宾参加国宴,无不被山珍海味之美味所倾倒,无不为美味佳肴之丰富而膛目结舌……中国是君子之邦,泱泱大国,是个热情而好客的国度!
春节作文篇六
路边的冬雪逐渐融化了,天气也逐渐暖和了起来。满大街挂着的通红的大红灯笼和调皮的孩子们偶尔燃响的鞭炮声让你时时刻刻都沉浸在迎接新春的浓厚气息里。“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车站码头望不尽头的人流和马路上日渐稀少的车流,让人感受到哪儿哪儿都氤氲着浓浓的回家过年的氛围。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抬头,是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交错绽放。奶奶家也是热闹非凡,妈妈和姑姑为奶奶穿上新买的衣裳,还特意为奶奶那为数不多的花白发整理头型,逗的牙齿不全的奶奶抿着嘴直乐;花枝招展的丽人们聚在一起,包着饺子,谈天说地,时不时笑得抱作一团,面粉散落得到处都是;男人们则在一旁下饺子,炒菜做饭,厨房里飘来一股股吊人胃口的香气。饭菜做齐全上桌,全家人欢聚一堂,碗筷声、说笑声、祝福声和着调侃声混合在一起。菜过三巡,酒意微醺,气氛更加的热烈,男人们互相敬酒,酒杯撞的叮当直响;女人们则放下了碗筷,簇拥着奶奶挤在沙发上看热闹的春晚节目;孩子们则终于彻底放松身心地开始组团玩手机游戏。
说完欢快的除夕夜,我再讲讲另一件春节期间难忘经历。
大年初二,给长辈拜完年后,我和同学们结伴去了家附近的一个敬老院。
敬老院的新年气息还是十分浓厚的,到处张灯结彩。留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也不少,大约有50-60人,他们大多是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在外地不方便接回家过春节的老人,他们都安静的地坐在座位上休息,间或有几位老人偶尔聊聊天。一见到我们,老人们齐刷刷将目光投向我们,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谈。我们为每位老人奉上我们的礼物和祝福,老人们很是高兴。在园长阿姨的指导、支持下,我们组织了一场包饺子活动,奶奶们坐在板凳上,一个个手脚麻利地包着饺子,饺子形态各异,有元宝形的、有三角形的、有肥如大肚罗汉的、有瘦如面条的,但是爷爷们的手艺明显差别太大,大家边包边聊,谈笑风生,看的出来,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们很是开心。后来,老人们唱起了歌,那歌词很老很过时,但气势高昂豪迈,唱完之后,我们大家都笑了。老人们都说,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休息时间到了,老人们腿脚不大方便,我们便把老人扶到房间里。一位老奶奶拉着我的手不放,我便坐下来与老奶奶聊天。老奶奶的牙齿快掉光了,说起话来有些漏风。但是老奶奶的话风很是风趣幽默,知道的也很多,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年节的礼仪,年节的来历,还有她自己曾经的生活和阅历。老奶奶用含糊的语音告诉我们,她已经八十多岁了,一儿一女在国外都很有出息,就是不能经常回国,她已经有近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子女和孙子了,她很想念他们,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到敬老院来,就为了有人能和她说说话。说到这里,老奶奶的语调稍低,但并没有哭泣,想来也是失望多时。听到这里,我便能知道这位喜笑颜开的老人平时是多么的孤独寂寞,他们唯一的梦,就是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这梦的实现,近在咫尺,却又似乎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走出敬老院,看着热闹的街区,我心里有一种默默的悲酸:同样都是老人但她们的感受却不相同。是这年味,到底是浓了,还是淡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9:5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63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