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9 14:28:00 阅读: 评论:0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何琛;崔一冰
【摘 要】感觉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直接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正是借助语言得以表达.隐喻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人类头脑中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成的.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比英汉感官动词在隐喻中的同异性可表明隐喻对于语义的变化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期刊名称】《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1)002
【总页数】5页(P53-57)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感官动词;通感;认知语义学
【作 者】何琛;崔一冰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43;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
增肥方法男生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前提认为“认知”是存在于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层次,语言的词义并不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反映了人们用来认识外部世界的认知结构,其核心观点强调经验观,“语义是基于经验感知的,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1]人类正是通过具体的经验来隐喻性地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思维、情感、态度等概念,并通过不同的语言系统来反映相似的认知过程。[2]
亚里士多德最早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进行研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的桥梁。隐喻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而是在一定文化中形成的系统化的体系。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揭示了语义与人们身体经验的密切联系,凸显了与身体经验相关的隐喻思维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认知角度来看,五官感觉是人类最基本的身体经验,通过感官人类可以直接获取外界信息并以语言的方式来传递和表达信息。感官动词也在语义变化过程中以隐喻方式获得了许多意义。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随着隐喻研究的兴起,
认知,心理等各学科的学者都加入隐喻研究,他们从各个角度来证明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赵艳芳就指出:“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其表现形式之一便是语言中概念体系中的隐喻。”[3]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感官动词在隐喻使用中的同异性,更好地揭示语义与人类的认知关系。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性的。”[1]3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向一个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的映射。在人类平时交流中,往往使用熟悉的,具体可见的概念来比对思维中陌生抽象的概念,形成认知对应关系。
莱考夫把五官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听觉视为“基本范畴”,认为它们是一套认知概念潜势的表征域。[1]117斯威彻尔(Sweetr)对英语中的感官动词的语义转变现象做了研究。她的理论指出,在英语中属于人体感官范畴的词语往往带有与之相应的人类精神意识活动范畴的多义现象。同时,具体感官词在人们认知经验的推动下会与其相关的精神活动领域进行系统的语义隐喻投射。[4]45在之后的研究中,斯威彻尔还发现英语中有关视觉
的词语多用来表示心智活动或施控行为,听觉方面的词语多用于表示接受、服从等受控行为,在表示嗅觉、触觉和味觉方面,更多的表示的是与个人主观感受、喜好体验等有关的意义。[4]23-45事实上,人类的语言存在着认知共性,这一现象在汉语中也有所体现,语义绝大部分都是由具体的感官经验向抽象的精神领域进行的隐喻映射。通过英汉五类感官词的隐喻对比来分析这两大语言的认知共性和差异性。
(一)英汉隐喻的共性分析
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共享特征,这就为隐喻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而这种共性表明各种语言使用者都能利用隐喻化思维相互交流。比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把美丽的女人比作“花”的思维惯式,它就成了两种文化共同的隐喻,所以隐喻机制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烧咸鱼
1.英汉视觉隐喻的共性表达
视觉是种完全由人们主动控制的感觉,也是我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最初源头,也最具有真实性。[4]33正是基于视觉的主动性和客观性,所以英汉在使用隐喻时都将其与思维心智,
施控方式相联系。在汉语中,最常用的视觉动词是“看”和“见”,英语中相对的表达为“look”和“e”。
A.“看”和“look”隐喻“想、思维”、“考虑”。 举例:
(1) We should look at a problem comprehensively and indifferently.
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得看问题。
(2) 你看开点,别糊涂。
两个例句中的“看”强调的是通过头脑思考,实际所表达的意思不仅仅是用眼睛接触物体,更指“想”和“思考”。
蛇和什么属相相冲B.“见”和“e”隐喻“明白”、“理解”。举例:
(1) Do you e what I mean? 你明白我什么意思吗?
(2) She doesn’t e the point of the story。她没有理解故事的要点。
(3) I can e the advantages of the scheme. 我能明白这个计划的优势所在。
(4) 日久见人心。
上例中的视觉动词都脱离了原始本意,从看到具体的事物隐喻为明白、理解某事的本质。
C.“看”和“look”隐喻“对待”,“观点、态度”。举例:
(1)look up/down (尊敬/蔑视某人/事)
(2) look on sth/sb with sth (以某种态度看待某人/事)
(3)“看重、看轻、看不起、看得起”
(4) 我不想处处看人眼色。
上例在短语或句子中的隐喻都是通过人们先看到并认识某事物,随后在头脑中产生对待它的态度,甚至还可以产生某种观点。
D.“看”和“look”隐喻“施控”。举例:
(1)Who will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while their mother is in hospital?
当这些孩子的母亲住院时,谁将会来照顾他们?
(2) 父亲唯一的愿望就是让我看管好这个家业。
冒险英文上例中的隐喻源于视觉的主动性,人们对视觉的控制力很强,可以对某个对象盯住不放,所以是一种施控的表现。所以在隐喻中“看”多被解释为“管理”,“控制”。
2.英汉听觉隐喻的共性表达
美容粥与视觉相比,听觉的自主选择性弱于视觉。人们有选择看或不看的权利,但是听往往是被动行为,大多时候人们是很难拒绝外界声音进入的。在真实性方面,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其客观性也弱于视觉。因此,英汉常将听觉隐喻表达与接受信息,受控行为相联系。汉语中,最常见的听觉动词是“听”,“听见”,英语中相应表达是“listen”和“hear”。
A. “听”和“listen”隐喻“受控”、“服从”。 举例:
(1) If what he says is right, I will listen; if what he says is wrong, I will not listen. 他说的对,
托福雅思考试时间
我就听;不对,我就不听。
(2) 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
听觉由于侧重对外界的接受行为,较为被动。上例中,如果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所说的话来判断对否,前提一定是先“听见”内容,所以此处的“听”或“listen”不再表示生理上听这个动作,而是隐喻为服从,听从。
B.“听见”和“hear”隐喻“允许”。举例:
(1)I’ve always wanted to be an actor but Dad wouldn’t hear of it.
我总是想成为一名演员,但父亲就是不允许。
(2) 我不要听见任何不负责的预言。
上例中的“听见”或“hear”都隐喻为了“允许”,汉语中的“不要听”多数情况下表示“我不允许”。
C.“听到”和“hear”隐喻“接受信息”。举例:
重阳节教案
(1)Have you heard from Cherry? 你有收到谢瑞来信吗?
(2) 已经好几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此处,“听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用耳朵去接受信息,它隐喻为以信件,邮件等多种方式获取外界信息,有着接受信息这层意思。
D.“听到”和“hear” 隐喻“理解”。举例:
(1)I hear you.我理解你。
(2) 你别听到装没听到。
上例中,听觉动词引申成为了“理解”这个意思,
运球基本功训练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4: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47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隐喻   认知   语言   概念   动词   感官   人们   思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