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若⼲关键词的英⽂翻译
本⽂来源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站,应该⽐较权威,可供需要翻译中国法律法规的⼈员研习。
阅读提⽰:
中国法律术语外⽂翻译的精确和统⼀,是中外法律交流新形势的要求。⽂章探讨了20余个⾏政法学关键词的英⽂翻译,其中包括:⾏政诉讼、⾏政复议、信访,法律、法规、规章,⾏政⾏为、⾏政处罚、⾏政许可、⾏政强制、⾏政裁决,⾏政主体、⾏政相对⼈、⾏政机关、⾏政执法⼈员,⾏政责任、⾏政处分,依法治国、依法⾏政、法治政府。本着求同存异、约定俗成的原则,作者分析⽐较中西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并着⼒考察了国际英⽂⽂献对相关概念的使⽤。
对中国的法律⼈来说,英语现在不⽌是学习外国法的⼯具,也是“输出”中国法的⼯具。为适应加⼊ WTO所作的承诺,中国政府正在⼤规模地开展法律、法规英⽂翻译的⼯作。⼀些学校开设了⾯向国外留学⽣的中国法课程。⼤多数学者即使不写作英语论⽂,他们的中⽂论⽂也常常要求附有英⽂的标题和摘要。
如何把中国的法律和法学翻译成英⽂,就像翻译外国法⼀样令⼈困扰。[1] 现有翻译中最⼤问题之⼀是术语混乱。中国⾏政法的规范庞杂、法典化程度很低,不同法系混搭,再加上⾃⾝的改造,更增添了
译法的混乱。对同⼀个词的各种译法,在法学词典往往不加辨析地罗列,在法律汇编中前后不⼀地杂陈。例如,在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新汉英法学词典》⾥,“⾏政诉讼”的译法多达4种(administrative action/litigation/procedure/proceedings),其中多数译法是明显有问题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的⾏政法规汇编《⾏政法》,更是混乱译法的集⼤成者。为了促进翻译的精确和统⼀,有必要专门探讨⾏政法学上⼀些关键概念的翻译,以便利交流、减少误解。
本⽂辨析中国⾏政法学关键词译法的⽅法有⼆:⼀是求同存异,即把握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涵义,找寻西⽅国家(主要是英语国家)的相应制度,以之对应中国概念。⼆是约定俗成,即着⼒考察现有英语⽂献中对相关概念的使⽤情况,尽量选取⼴泛使⽤和接受的译法。由于英语国家⼏乎都是普通法国家,⽽对中国的关注以美国为最,所以,选取的⽂献以美国学者为主,兼顾⾹港、澳⼤利亚、英国等其他普通法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学者的英⽂著述(主要参考⽂献简列于后)。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献中,需考虑到区别不同⽂体(特别是法律条⽂和⼀般论述)和⽂风,选择相应的译法。在很多时候,对相关概念作出解释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具体⾏政⾏为”、“规范性⽂件”、“⾏政补偿”,没有相应的解释很难理解。最后,尽管本⽂作者做了多⽅求教和引证,⽂章难免掺杂着作者的个⼈偏好,甚⾄是不那么确定的偏好。
1、⾏政诉讼、⾏政复议和信访
中国的⾏政诉讼制度与英美的司法审查⼤体对应(尽管在审查范围和标准上明显有异),把中国的⾏政诉讼称为judicial review是⼴为接受的。[2] 但翻译法律条⽂时,⽤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对译“⾏政诉讼”⽆疑是最精确的,也是通⾏的。[3] 有的著作⽤administrative procedure译⾏政诉讼[4],这是不够专业的。它虽然能与civil procedure(民事诉讼)、criminal procedure(刑事诉讼)相对应,但极易与“⾏政程序”混淆。⾃从美国制定了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各国纷纷效仿,中国也在讨论制定《⾏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已经留给“⾏政程序”专⽤了。[5] 类似地,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多⽤于表述⾏政过程,⽤以表述⾏政诉讼也容易引起误解,建议尽量不⽤。
⾏政复议有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和administrative review两种译法。这两个词在美国法上都不常⽤:《布莱克法律辞典》没有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相关词条;对administrative review的解释,既可以指司法机关对⾏政⾏为的审查,也可以指⾏政机关在⾏政内部的上诉程序中给予的审查[6]。在讨论中国⾏政复议制度时,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的译法已有约定俗成之势[7],⽽administrative review只有少数学者使⽤[8],建议⽤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作为中国⾏政复议制度的正式译法。但个⼈以为,administrative review的译法更好:⾸先,美国法中也有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但多指⾏政机关对⾃⼰先前所作⾏政决定的复查[9];⽽在中国法律中,⾏政复议⼏乎都由上级机关进⾏,带有⾏政监督⾊彩。其次,administrative review能够与judicial review对应,也不难理解。第三,review ⾳节简短、语义庄重,“复议机
关”说reviewing body之类就⾏了。皱鳃鲨
注册邮箱>黄豆的生长过程信访是⼀个令英⽂学术界⾮常困惑的概念。它的字⾯含义是letters and visits,在内涵上更接近于petitions。翻译法条时多取字⾯含义,媒体报道和学术讨论多⽤petition。但两者都很难传达中国信访制度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在当代的独特含义。有海外学者专门辨析了它的译法,最后⼲脆⽤汉语拼⾳“xinfang”[10]。这对研究中国法的圈内⼈来说,反⽽更简单传神。这⼀点就
象“li(礼)”、“guan xi(关系)”和新近出现的“bu zhe teng(不折腾)”[11]。也有学者⽤“lodge complaint”来翻译信访[12]。
但complaint 含义太宽泛,不是⼀个理想的译法。
2、法律及其形式和名称
翻译法律时,需要辨析实质意义的法、形式意义的法(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件),以及法律⽂本的名称。这是法学的⼀般问题,在中国⾏政法学中尤其注重。例如,在普通法国家,法规(regulation)和规章(rule)没有严格区分,但在中国,两者的制定机关和效⼒层级截然不同,区分⾮常要紧。
(1)法律、法规、规章
这是出现频率极⾼的⼀组词汇,也是译法⼀度⽐较混乱的概念。⽬前,“法律、法规、规章”分别⽤law、regulation和rule,已经趋向统⼀。⾏政法规译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地⽅性法规local regulation,⾏政规章administrative rule。有的把法律、法规分别称为statute、ordinance,并不算错。但statute和ordinance在不同国家也没有确定、专属的含义[13],⽽且没有law和regulation通俗,建议不⽤。有的⽂本把⾏政法规译成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就离谱了。
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件,这是⼀个中国⾊彩很重的概念,通常译为normative document。也有的⽤regulatory document,但不如前者直接,也不如前者概括性强,建议不⽤。
上位法,可以译为upper-level legislation或者superior legislation,下位法则lower-level legislation或者inferior legislation。
(2)法律⽂本的名称和条款
翻译中国法律的名称,习惯⽤Law,⽽不是Act,虽然后者是英美国家的惯例。所以,讲到拟议中的《⾏政程序法》,我们可以借⽤外国的概念说“APA(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但翻译法律⽂本,⼀般还是说“××× Law”。
作为法律⽂件的名称,law 和rule 习惯⽤单数,⽽regulation、measure习惯⽤复数,例如Regulations 李四光是什么家
on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法律条⽂中⾃称的“本法”,⼀般译为“this Law”,law的⾸字母习惯⽤⼤写。
在词序上,翻译法规、规章的名称,通常把Regulations、Rule放在前⾯。⽽翻译法律的名称,通常把Law放在后⾯;全译的话,中华⼈民共和国放在最后。例如,“中华⼈民共和国⾏政处罚法”译为Administrative Penalty Law 或者Administrative Penal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有的译为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Administrative Penalty,起头过于沉重,不够明快。遇到特别冗长的法规名称时,可以考虑把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放在前⾯。
法律⽂本的章、节,分别⽤chapter和ction;条、款、项,分别⽤article、paragraph、item。有的根据普通法国家的通常做法,⽤ction来翻译“条”,明显不妥。普通法国家法律⽂本的结构⼤异于中国的⽴法习惯,其中的ction往往很长很繁复,多达数页纸。例如,通常所称的《信息⾃由法》(FOIA)在美国法典中就编为1节(s. 552)。
(3)实质意义的法与形式意义的法
在中⽂语境中,“法律”既可以指实质意义上的法,也可能指形式意义上的法。⼀般意义上的“依法/违法”,译为according to/ in violation of law;“依据/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则译为according to/ in violation of laws, regulations and/or rules。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的含义⾮常微妙,更需要根据中⽂语境⼩⼼辨析。例如,“当事⼈对⾏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政复议或者提起⾏政诉讼的,⾏政处罚不停⽌执⾏,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的法律是在实质意义上使⽤,因此,译为“except as otherwi prescribed by the law”。⽽“⾏政处罚由违法⾏为发⽣地的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具有⾏政处罚权的⾏政机关管辖,法律、⾏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的法律就是形式意义上的,因此译为“except as otherwi prescribed by laws or regulations”。通常所说的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法定职权的“法”,也是在实质意义上使⽤的。
3、⾏政⾏为及其类型
中国的⾏政⾏为概念,与法⽂中的acte administratif、德⽂中的verwaltungsakt有⼀定渊源关系。但由于这⼀概念引⼊中国后做了很多改造[14],含义不尽相同,借鉴意义不⼤。在有关中国⾏政法的⽂献中,⾏政⾏为译administrative
action[15]和administrative act[16]都很常见(甚⾄两种译法出现在同⼀本书中),两者均可。但我建议⽤前者,主要理由
是administrative action 更加常⽤。⽤Google搜索,含有administrative action的⽹页有859,000个,⽽含有administrative
act的⽹页只有95,100个;搜索HeinOnline上的Law Journal Library,标题含有administrative action(s)的⽂章多达213篇,⽽标题含有administrative act的⽂章仅12篇。[17] 英美国家⼀些权威的⾏政法教科书,名称就⽤administrative action。[18] 还有的把⾏政⾏为译为agency action,这主要是受美国《联邦⾏政程序法》的影响[19],但作为中国⾏政法的术语并不通⾏。⾄于有的⽂献⽤administrative decision、administrative disposition或者administrative conduct表⽰⾏政机关的⾏为,也未尝不可,但都不是对⾏政⾏为概念的严谨对译。
具体⾏政⾏为,有译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action[20],有译concrete administrative act/action [21]。前者更通⾏,⽽且由于具体⾏政⾏为的概念重在强调适⽤对象的特定性⽽不是内容的实在性,⽤前者更好。⾏政不作为,administrative inaction。
竹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政处罚,译为administrative penalty 最精确,也最为⼴泛接受[22]。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23]稍逊,因为punishment不是严格的法律术语,家长对孩⼦的惩罚也可以说punishment。administrative sanction过于笼统,可以作为⾏政制裁理解,包括⾏政处罚和⾏政处分(disciplinary sanction)。
蓝什么abb⾏政许可作为⼀种⾏政⾏为时,译为administrative licensing[24]。相应地,《⾏政许可法》译为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Law。⾏政机关所颁发的⾏政许可,可以译为administrative licen,也有的译为administrative permit,前者更好。美国的《联邦⾏政程序法》就把⾏政机关的permit、certificate
、approval、registration 等等都称为licen。相应地,“暂扣/吊销许可证”就是suspend/revoke administrative licen。
⾏政强制,中国学者多译为administrative coercion[25],也有的主张译为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在英⽂中更常⽤,但它的含义⽐中国的⾏政强制要宽泛:除了对⾏政决定的强制执⾏,⾏政机关对法律的实施都可以称为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在中国,⾏政强制只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临时性的⾏政强制措施和对⾏政决定的强制执⾏,不包括⾏政处罚决定的作出。相⽐之下,administrative coercion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政强制措
施,administrative coercive measure[26]更突出其⾏为的强制性,似乎⽐administrative compulsory measure[27]好。⾏政强制执⾏,译为administrative execution较好,execu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t也⾏。在英⽂中,execution就是实现法律⾏为具体确定的权利义务,⽽且通常伴有强制;administrative execution的说法也能够成⽴[28]。Administrative coercive execution语义重复,administrative compulsory enforcement[29]略显含糊。
⾏政裁决,有的译为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30],也有的译为administrative ruling[31]。在中国,⾏政裁决多指⾏政机关裁决民事争议的活动[32],学理上更是如此。由于英美国家在观念上不存在⼀套独⽴的⾏政机关裁决民事争议的制度,⾏政裁决的翻译相当困扰。尤其是,依照美国《联邦⾏政程
序法》的定义,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泛指⾏政机关制定规章以外、作出最后决定的⾏为,《布莱克法律辞典》也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定义它的,⽤它来翻译中国的⾏政裁决容易误导美国读者。但考虑到英国的⾏政裁判有时也称为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33],⽽且⾏政裁决的准司法性质与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有契合之处,翻译成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仍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不管使⽤哪⼀种译法,都需要作些说明。
进⽽,“⾏政××决定”,如“⾏政处罚决定”可译为administrative penalty decision或者decision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y。前者更简洁,可以避免在⼀句话中出现多个of的尴尬。
⾏政主体的直译是administrative subject[34]。这是个⾮常中国的学术概念,三⾔两语讲不清楚,⽽且在外国法中完全陌⽣。⼀些⼤陆法国家有类似概念(如德国Verwaltungstraeger),但其含义与中国区别很⼤[35],不具有借鉴意义。⽤Google检
索administrative subject,头10页⼏乎都是中国学者⾃⼰翻译的。就是最接近⼤陆⾏政法学的海外华⼈学者,也避免使⽤这个译法。除⾮专门探讨“⾏政主体”的概念,建议尽量不⽤;⼀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境使⽤下述关于⾏政机关的译法。
⾏政机关通常译为administrative organ[36]。这个中国法律⾥最为常⽤的固定词之⼀,在英⽂中的⽤法可谓五花⼋门,例
如administrative agency、administrative body、administrative authority、administration、bureaucracy等等。但这些概念与中国法律中的“⾏政机关”都不完全对应。其中,administrative authority、bureaucracy和administration都⽐较笼统,可以⽤来总称⾏政当局;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可以指称⾏政权⼒,administration还可以⽤于⼀个⾏政机关的名称。Administrative body 含义宽泛,似乎不够正式。Administrative agency (或者agency)在英语世界中⼴为使⽤,在美国《联邦⾏政程序法》中被赋予了宽泛的定义,也最接近中国的“⾏政机关”;但中国的⾏政机关还包括上⾄国务院下⾄乡政府的各级⼈民政府,与通常所理解的agency稍有区别。在⼀般⽂章中,可以根据情境分别⽤上述词汇来指称;在翻译法律条⽂、司法判决等正式⽂体时,建议译为administrative organ。这个词组在英语中也不常⽤,但仍然可以接受。⾸先,⾏政机关的概念在中国法律中⾮常基本,⽽且含有特定的政治哲学,很难替代。其次,该词不失简洁明了,⼀些海外学者也能够接受。
国务院部、委,分别译为Ministry和Commission;国务院的直属⾏政机关,可以译为Bureau(翻译名称可
小肚子痛是怎么回事⽤Administration),国务院部门则译为department。⾏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译为institution。具体⾏政机关的名称,尊重该机关⾃⼰译法。例如,政府的法制办公室⼀般译为the Legislative Affairs Office[37],虽然它的职能⼤⼤超越⽴法事务,译
成Legal Affairs Office似乎更加名实相符了。
公务员译civil rvant没有疑义。中国法律⼤量使⽤的⾏政执法⼈员,直译(administrative)law enforcement officer;也有的说law enforcing officer,但不及前者正式,也远远不及前者常⽤[38]。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administrative official/ government official(⾏政官员)来表述,但它们不是⾏政执法⼈员的严谨对译;civil rvant的范围与⾏政执法⼈员更不相同,不能混⽤。
⾏政相对⼈这⼀概念也很中国,直译为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39]令⼈费解,意译为tho under administration或者person subject to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之类则太冗长,建议尽量不⽤。翻译时,可以根据情境使⽤the citizen(公民)、the party(当事⼈)或者the concerned /interested person(利害关系⼈)。翻译法律条⽂时,“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还是直译为citizens, 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尽管⽐较冗长。
4、⾏政责任、⾏政处分、⾏政赔偿和补偿
汉语中的“责任”有多种语义,翻译时需要区分情境。在宽泛的意义上,⾏政责任可以译为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如果是⾏政职责意义上的责任,可译为administrative duty;对违法⾏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译为administrative liability;如果是官员负责制,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对于以⼲部⽬标管理和责任追究为中⼼的⾏政责任制,海外学者多⽤cadre responsibility system或者responsibility system。[40]
对违法、失职公务员的⾏政处分(近⼏年的⽴法多称“处分”,如《⾏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最好译为disciplinary sanction。有的译为administrative sanction,并不理想。第⼀,处分作为⼀种承担纪律责任的⼿段,在中国不但适⽤于公务员,也⼴泛适⽤于违纪的社会团体成员和事业企业单位的⼈员。第⼆,⾏政法学理上把对公民的⾏政处罚和对公务员的⾏政处分,统称为“⾏政制裁”,⼀般译为administrative sanction[41]。
⾏政赔偿,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是通⾏的译法。⾏政追偿,recour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较⿇烦的是⾏政补偿。英美法上不存在以⾏政⾏为合法性为根据对赔偿和补偿所做的区分。有⼈建议,⾏政补偿可以使⽤administrative recuperation[42]。但当我在课堂上征求外国学⽣(其中以美国学⽣居多)的意见,发现没有⼀致的偏好。在后来的讲课中,我⼲脆⽤汉语拼⾳“pei chang”和“bu chang”来区别。如果不需要刻意强调赔偿和补偿的区别,⾏政补偿仍然可以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来表达。
西⽅学者讨论中国法治问题时,虽然也注意到其中的微妙含义(特别是它与rule by law的区别)[43],但核⼼词汇只有⼀
个:rule of law[44]。中国政府和学者也经常使⽤rule of law来表达对法治的理想和追求[45]。但在中国官⽅⽂件和学术⽂章中,⼤量使⽤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政”、“法治政府”等富有中国含义的概念。
如果套⽤法治概念,可以分别译为govern the country under rule of law、administration under rule of law、rule of law government。但如果要传达这组语词在中国语境下的细微含义,rule of law有时显得太单薄和单调。
依法治国,如果直译,gover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是最好的;govern the coun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常正式,但作为固定词组则略显冗长。Rule the coun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46]也⾮常正式,但 rule[47]透露出⼀种居⾼临下的统治意味,除⾮有意传达这⼀层意思,建议不⽤。Manage state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重在强调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以翻译“依法治国”,含义偏窄。Ru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常⼝语,不够正式。
“依法⾏政”作为⼀个惯⽤语,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是最好的译法[48];admin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略显冗长,不如according to law简洁。如果强调“依法⽽为的⾏政”,还可以⽤law-bad administration[49]或者administration under rule of law;前者更简洁,也更能传达它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官⽅含义。如果描述其动态过程,可以⽤handle administrate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perform all duties according to law之类,但都不属于⼀个固定词组。
⾄于“法治政府”,law-bad government[50] 或者rule of law government均可,在表述中国官⽅⽂献时前者更通
⽤。government that is ruled by law[51]过于冗长,不适合作为术语。government of law(s)[52]修辞⾊彩较强,不适合于法律条⽂、政府报告等庄重的语⽂。
主要参考⽂献:
Black’s Law Dictionary (5th ed.)
Biddulph, Sarah, Legal Reform and Administrative Detention Powers in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Chen, Albert Hung-ye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st ed.), Butterworths Asia, 1992; 3rd ed., LexisNexis, 2004
Chen Jianfu, Chine Law: Context and Transformati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8
Lin Feng, Administrative Law: Procedures and Remedies in China, Sweet & Maxwell, 1995
Lubman, Stanley, Bird in a Cage: Legal Reform in China after Ma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eerenboom, Randall, 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Wood, Stephen G. & Liu Chong, “Chin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An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s,” 43 Admin. L. Rev. 89 (1991)
Zhang Fun (ed.), Outline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aw Press, 2004
阎铁毅等《中国⾏政法(英⽂版)》,⼤连海事⼤学出版社2005年
《新汉英法学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
120个文言实词* 何海波,法学博⼠,清华⼤学法学院副教授。
本⽂发表于《⾏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本⽂写作过程中,曾先后与美国的郭汤姆(Thomas Kellogg)、贺诗礼(Jamie Horsley)、⽪⽂睿(Randall Peerenboom)、马瑞欣(Neysun Mahboubi)、明克胜(Carl Minzner)、澳⼤利亚的陈建福、法国的鲍佳佳(Stépha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