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科学 2021年3月 第30卷 第3期 ChineseJournalofHumanSexuality, March2021, Vol.30,No.3
·155 ·
mentvictimsreducesbystanders′help:themediatingroleofattributionofimmoralityandblame[J].JInterpersViolence,2018:1687745978.
[14] 易雪媛,黄燕.师生恋的伦理透析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性科
学,2016,25(5):154 156.
[15] SigalJ,JacobsenH.Across culturalexplorationoffactorsaffecting
reactionstosexualharassment:attitudesandpolicies[J].PsychologyPublicPolicy&Law,1999,5(3):760 785.
[16] TangCS,YikMS,CheungFM,etal.SexualharassmentofChinese
collegestudents[J].ArchSexBehav,1996,25(2):201 215.
中分刘海女图片[17] DeLovehHL,CattaneoLB.Decidingwheretoturn:aqualitativein
vestigationofcollegestudents′helpseekingdecisionsaftersexualas sault[J].AmJCommunityPsychol,2017,59(1 2):65 79.
[18] NastaA,ShahB,BrahmanandamS,etal.Sexualvictimization:inci
dence,knowledgeandresourceuseamongapopulationofcollegewomen[J].JPediatrAdolescGynecol,2005,18(2):91 96.
(收稿日期:2019 11 25)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苗计划专项 基层文化工作坊(02011903820205)
△
【通讯作者】苏春艳,E mail:xinnil@qq.com
DOI:10.3969/j.issn.1672 1993.2021.03.048
·性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老年男同性恋者的羞耻感与自我认同
苏春艳1△
张玉萍2 富晓星3 赵芮4 崔佳5 张有春3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24882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北京100102
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872
4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福建厦门3
610055青岛大学团委,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男同性恋者的情感经验和这部分人群在生命历程中自我认同的社会建构。方法 2011年起,对4地老年男同性恋者进行口述史访谈。结果 在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命历程中,中国老年男性同性恋者逐渐形成一套带有羞耻感的自我认同话语。这种情感即源于他们在异性婚姻与同性关系之间以及孝道与家庭之间的心灵挣扎,也受制于社会以及他们自己将男男性行为归因于病态的认知和态度。他们通过频繁的“寒碜”表达,建立了自己对同性恋身份的羞耻性认同。结论 我国老年男性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以羞耻为基调,既受其制约、又能利用其作为能动的情感资本。
【关键词】 同性恋;羞耻;情感;认同;“寒碜”【中图分类号】 G479
【文献标识码】 A
Shameandself identityofeldergaymeninChina SUChunyan1△,ZHANGYuping2,FUXiaoxing3,ZHAORui
4,CUIJia5,ZHANGYouchun3
.1 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iton,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
02488,China;2 BeijingYurunFoundation,Beijing100102,China;3 InstituteofAnthro pology,SchoolofSociologyandPopulationStudie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4 SchoolofSociologyandAnthropology,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Fujian,China;5 YouthLeagueCommittee,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71,Shan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understandtheemotionalexperienceandthesocialconstructionofself identityinthelifecourseofeldergaymeninChina.Methods Since2011,oralhistoryinterviewshavebeenconducteda mongtheeldergaymeninfourplaces.Results Inthelifecoursewithcharacteristics,eldergaymeninChinahavegraduallyformedasetofself identitydiscoursewithasenseofshame.Thisemotio
nstemsfromtheirspiritualstrugglesbetweenheterosexualmarriageandsame sexrelationships,filialpietyandfamily,aswellassocialandtheirownperceptionsandattitudesthatascribemale malebehaviortopathologies.Theybuilduptheirshamefuli dentitywiththeirfrequent"Hanchen"expressions.Conclusions Theself identityoftheeldergaymeninChinaisbasedonshame,whichisnotonlyrestrictedbyitbutcanbeusedastheemotionalcapitalofaction.
【Keywords】 Homosexual;Shame;Emotion;Self identity;“Hanchen”
·156
·中国性科学 2021年3月 第30卷 第3期 ChineseJournalofHumanSexuality, March2021, Vol.30,No.3
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社会已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同性恋文化认同。无论是从传统的同性恋“行为”到19世纪中叶以来以现代化名义下的同性恋“身份”政治,还是“飘飘”“铁子”等地方方言到“”“gay”“同性恋”等现代话语,对于同性恋身份的认定主要由活跃在圈子里的同性恋者所建构。在西方“霸权男性气质”的影响下,我国的同性恋亚文化也呈现出个性张扬、宣扬骄傲的青春时尚气息,追求健康、青春,对衰老和年迈有着特别的恐惧[1 2]。与之相应,我国的老年男性同性恋者却往往被隐藏在活跃的青年同性恋人群背后,成为“二次消隐”(twicehidden)的群体[3]。他们或者被外界认为是不存在,或者被一些青年“”想象为孤独的、纵欲过度的、形单影只、没有家庭和朋友的个体,甚至产生对其排斥[4]。
而实际上,中国现年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同性恋者,幼年、青年、中年乃至晚年,都经历着跌宕起伏的时代变革,曾经身处不同的私生活观念环境。在老年男同性恋者人群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羞愧或耻辱等负性情感词汇,包括“寒碜”“羞”“不好意思”等字眼。本研究尝试以性认同中体现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内地老年男性同性恋者羞耻情感的研究,寻找在和社会主流规范不一致的行为中,老一辈男同性恋者对“喜欢男人”这一爱恋及行为的自我认同及文化建构过程。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在天津、北京、西安以及成都的同性恋组织支持下,陆续收集了31位老年男性同性恋的个人经历陈述材料。虽然中国学界通常将60岁作为定义老龄人口的起点,我们的访谈对象包括了3位岁数小于60岁的“老”。但这3名访谈对象均在12岁至13岁期间进入同性恋生活,有着较长时间的同性恋生活经历。
所有访谈对象平均年龄为66岁,最年长者85岁。在这31人中,4人终生未婚,5人或在结婚几个月或在孩子高中之后离婚,4人曾因同性性行为被判“鸡奸罪”。其他人均保持正常婚姻关系,并非形式婚姻或同妻家庭[5]。从既往职业看,访谈对象包括演员、教师、工程师、工人、农民以及城市无业者。
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口述史分析方法。口述史是通过有准备、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资料[6]。经过符合研究伦理的匿名化处理,最后整理出约40多万字的口述资料汇编。
文献综述
羞耻,是人性的标记。作为一种社会情绪,羞耻广泛存在于自我、社会及两者之间[7]。从自我道
德经历看,羞耻“包括一个确切的苦痛体验,通常压倒自我。个人经历的羞耻可能觉得没有价值、不称职或者普遍对自我有种蔑视感,因而表现出过于苛刻的自我评价”[8]。而社会学侧重羞耻与社会文化意义之间的关系,将之视为连接心智与身体、自然与文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物[9]。比如时尚是羞耻的社会后果[10],羞耻是社会理性化的结果[11]。还有学者发现,羞耻有阶级性,社会地位越低,更容易感到羞耻[12]。
尽管羞耻并不必然和性有关,但一般认为其本源来自于性。舍勒认为,身体有两种基本运动调节着性关系:爱和性快感。爱指向价值,性指向身体本能[13]。与异性恋主流文化偏离的同性恋,是同羞耻相关的重要事件。对男性而言,情绪和文化规范的失败和男性气质之间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与自我认同和情绪表达存在更直接的关联[14 15]。
1973年,同性恋为病态的说法在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手册中被删除,但社会的“恐同症”以及同性恋社群的“内化的恐同症”仍然持续至今,并成为同性恋者重构身份认同的概念。研究发现,“内化的恐同症”有可能变为一种情绪障碍甚至临床症状[16]。导致羞耻的因素被广泛研究,比如,同性恋者“出柜”时间越早,家庭和同辈的反对越少,性越活跃,则羞耻感越低;进入异性婚姻的“”比未婚“”体现更高的羞耻感[17 19]。 “寒碜”:老年男同的羞耻感
根据羞耻向内和向外的关系,寒碜分为3种面相:①作为自我认同的个体情绪威胁;②作为社会情绪,
发生在个体与他人、社会接触的过程中;③作为一种理性的情绪管理策略,调和具体情境中的交往方式。
3 1 作为自我认同威胁的羞耻
羞耻情绪首先是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羞耻产生于本我无法服从超我的人格要求,自我呈现超我的羞耻。同时,自我内化了社会道德规范,并将自己客体化。当个体反观自我时,羞耻便出现于个体对他人反应的“自我想象”,这种想象构成自我认同的重要部分。例如,陈述材料编号为B01的老年“”说:“我就是那个时候,我就感染上这种毛病。前两次吧,心里挺别扭,心理没什么意思,而且就觉得寒碜。”
作为一种拒绝的、否定的负面状态,羞耻出现于个人行为或外在环境与其所接受的道德规范之间冲突的时候,因而呈现出自恋人格特质[20]。它具有阶段性,当外在道德秩序一再被打破时,个体会逐渐度过羞耻期,进入“无耻”或曰“去羞耻化”阶段。但有时候羞耻情绪会持续存在,哪怕个人行为持续性地冒犯社会秩序。上述B01的口述,典型地呈现出自我的挣扎,羞耻甚至逐渐成为稳定人格的一部分。
在此语境下的羞耻,指向自我,威胁到的是内化的道德。它由个体自我行为所引发,即便在没有他人的空间,也会被唤起。这种类型的羞耻情绪既具有个体性,也具有普遍性。我们所访谈的老年“”,
共同经历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他们所形成的羞耻感不是简单指向同性恋行为,而是指向几乎所有“不正常”的性状态和性关系。有意思的是,这些不正常的性状态和性关系如一张巨网,归拢于不同取向的个体之上,呈现出以某些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权力关系。比如,有些自我意识强烈的老年“”,也会公开对离婚、性工作者,甚至性关系中的角色等,表达出寒碜的情绪。例如,陈述材料编号为T05的老年“”就说:“一般情况下做1,没做过0,我觉得那多寒碜。”
3 2 作为社会互动中事件或行为冲突情境下的羞耻,呈现了道德的社会性和约束力量
陈述材料编号为B01的老年“”说:“当时一开始我挺不理解的,说这事要让人知道了,还能活么,多寒碜呀。”陈述材料编号为T05的老年“”也说:“一说这就显得寒碜。农村一般的,我听老人说过,就说挺寒碜的。农村根本就没有这种情况,没有。那阵十五六,早呢,在我们村有一个,搂搂抱抱的,好像跟他有点关系。最后八几年还是九几年的时候……一说这就显得特寒碜。”在这种情境中,羞耻的控制力量来自社会或他人,指向个体的名誉。往往需要有他人的“眼光”或评价,个体才会出现羞耻感。因而,他人的远近亲疏或者熟悉程度,就成为羞耻程度的正相关变量。越是熟人社会,引发的羞耻感越强。甚至在家庭当中,尽管家庭成员已经确信,但仍然打破不了正常的“面子”道德秩序,让一切存在于不言自明。陈述材料编号为T05的老年“”还说:“……再说在村子里头干活大伙知道多寒碜呢,抬不起头,公社里说的就抬不起头来,脸都没
中国性科学 2021年3月 第30卷 第3期 ChineseJournalofHumanSexuality, March2021, Vol.30,No.3·157
糖醋蒜的做法 ·
地方搁。现在T市里头都不当回事了。到T城都不算回事,拿出来都不嫌寒碜,你说他们都不理会的。在农村说的你真抬不起头来。”陈述材料编号为T10的老年“”则说:“我女儿问过我‘爸你是不是同性恋?’我就说:‘你愿意让我说是还是不是?’就是这么回答一下,她没说话。”
羞耻可能是事件冲突本身的结果,也可能是个体行为暴露的结果。在这些60岁往上的老年男性同性恋者的生命历程中,几乎都发生过尴尬的瞬间。一位老年“”讲述了自己在上大学期间因爱慕一位男老师而发生的尴尬。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真正表达自己的感情,却遭遇了拒绝和羞耻。有趣的是,后来这位男老师又主动找来,却也遭到了拒绝。陈述材料编号为C31的老年“”回忆道:“那个教师跟我在同一张床上,我碰了他一下嘛,摸一下他,他自己就起来了,他问我是什么人,当时,他也不好意思说。他其实没有打我,他把那个茶盅砸到床上,茶盅反弹起来砸到我头上。”
这些具体情境中的尴尬,隐藏着暴露的危险。当事人往往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生怕暴露之后承受更多的耻辱。31位受访者中,有4位因同性事件曝光而被劳教或劳改4年到5年不等。他们不仅经历了巨大的耻辱感,而且失去了工作,难以重返社会。
“寒碜”作为内化恐同症的表达
4 1 我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帮助缓解沟通张力的方式除了上述所谓自我反思性陈述和表达之外,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方式。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讲故事的老年“”,还是听故事的年轻姑娘,都在使用“这件事”“那件事”的说法,用来指代同性性行为。指示代词“这”“那”具有指示和代替两种功能。“事”当然是同性之事。“这件事”“那件事”的使用,在表达上夷平了所指代事物的感情色彩和道德判断,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归于一种共同的常态。陈述材料编号为X12的老年“”说:“也觉得做这事情丢脸,这件事儿不好,跟主流不一样,但不由人,控制不住。当时有后悔,做这事被判刑。”
在“圈外人”(研究人员)和“圈里人”(老年“”)之间,“这件事”构成了一个“同心记号”(tie sign)。根据戈夫曼的说法:在社会互动之前,人们最愿意鉴别每个人的社会位置或者相互归属,这就是同心记号。同心记号可以是行动主题,可以是行为本身,甚至可以是“精确档案的文字方面”[21]。这些都是社会关系的证据,也是建构关系归属的标志。通过对“这件事”的讨论,我们和受访者之间达成一种共同的关系,此种关系中我们可以讨论和“这件事”相关的任何方面,毫无僭越和冒犯的风险。
4 2 “这件事”是一种“病”,是一种“瘾”
1983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同性恋定位一种精神障碍。到2001年4月,中国精神医学学会修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DDMD 3)》,同性恋不再被视为病态,只有对自己的性发育和性取向感到焦虑、抑郁、内心痛苦,试图寻求治疗,才被认为是一种病。此举在医学上和世俗上实现了同性恋的“去病理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性恋者的羞耻感和社会对同性恋的羞耻观念。
超市理货员
陈述材料编号为B01的老年“”说:“我就从这个时候,我就感染上这种毛病……以前也不懂,像这种情况,没法说出去。说出去没法见人了就,知道吧?自己知道不好,可是你一旦感染上这种毛病,就没有办法了。不懂,什么事没有。你懂了,你说我这么大岁数了,说出去就不怕人笑话吗?”除了将同性恋直接视为一种“毛病”,还有些老年“”视之为一种“瘾”。成瘾性也是一种病理体现,更多强调无法戒除的无奈和烦恼。陈述材料编号为C29的老年“”说:“这方面哪,还是很苦恼的,说实话。但是呢,又戒不掉。就像吃那个,比吃那个白药还恼火。但这个不像吃药,瘾一发就不得了,要去抢要去偷,甚至把个人家当都吃了。”无论是“病”,还是“瘾”,这些借喻都很好地转移了同性恋自身所带来的羞耻,并将其转变为一种被认可的“偏离”。这种偏离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可以让“病人”免除社会正常的角色,同时对自己的疾病状态不负责任。同时,“病人”也在表达自己愿意治愈的愿望[22]。
结语
老年男性同性恋者通过对羞耻情绪和话语的策略性表达、通过指示代词“这件事”“那件事”的沟通默契、通过将同性恋转变为“病”“瘾”的方式,得以在异性婚姻和同性性关系之间、孝道和家庭之间、正常与“反常”之间,逐渐寻得一种生活的适应和平衡,并建立了一种适应的以羞耻为基础的认同(shame basediden tity)。对个体而言,这种认同迥异于完全消极的羞耻型人格[23],能够将积极的社会活动同“羞耻”的同性性活动结合并行不悖,具有主体性和建设性。同时,该认同还可以形成集体认同,勾连起和羞耻相关的集体情感,实现成员之间的共享和团结。
参考文献
[1] 王毅,李六林,周万明,等.绵阳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出柜和自我身份认同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28
(10):149 153.
[2] 魏伟.公开:当代成都“”空间的形成和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2012:100.
[3] BlandoJ.TwiceHidden:OlderGayandLesbianCouples,Friends,andIntimacy[J].Generations,2001,25(2):87 89.
祝福的歌曲
[4] 台湾咨询热线协会.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的青春记忆[M].台北:基本书坊,2010.
[5] 张晨明.女同性恋者在形式婚姻中的角色认知与关联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28(10):145 148.
[6] 李向平,魏扬波.口述史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
[7] Nash,D,Anne MarieK.Culturesofshame:exploringcrimeandmoralityinBritain1600 1900[M].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2010,[8] LutwakN,PanishJB,FerrariJR,etal.Shameandguiltandtheirrela tionshiptopositiveexpectationsandangerexpressiveness[J].Adoles
cence,2001,36(144):641 653.
[9] 马威.五十年来情绪人类学发展综述———心理人类学发展的趋势[J].广西民族研究,2006(3):60 66.
[10] SimmelG.Fashion[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57,62(6):541 558.
[11] EliasN.Thecivilizingprocess[M].NewYork:Pantheon,1978:292.[12] SennettR,CobbJ.Thehiddeninjuriesofclass[M].NewYork:Vin tageBooks,1972.
[13] 舍勒.价值的颠覆[M].罗悌伦,林克,曹卫东,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64 273.
[14] GilmoreDB.Honorandshameandtheunityofthemediterranean[M].WashingtonD.C.:AmericanAnthropologicalAssociation,1987.
[15] HorowitzR.Honor:cultureandidentityinaChicanocommunity[M].NewBrunswick:RutgersUniversityPress,1983.
[16] MalyonAK.Psychotherapeuticimplicationsofinternalizedhomopho biaingaymen[J].JournalofHomosexuality,1982,7(2 3):59 69.[17] AllenDJ,TerryO.Shameandinternalizedhomophobiaingaymen[J].JournalofHomosexuality,1999,37(3):33 43.
[18] Higgins,DJ.Gaymenfromheterosexualmarriages[J].JournalofHo
·158 ·中国性科学 2021年3月 第30卷 第3期 ChineseJournalofHumanSexuality, March2021, Vol.30,No.3
mosexuality
,2002,42(4):15 34.[19] BrownJ,RobertT.Shame,internalizedhomophobia,identityforma
tion
,attachmentstyle,andtheconnectiontorelations
hipstatusingaymen[J].AmericanJournalofMen′sHealth,2010,4(3):267 276.
[20] KohutH.Formsandtransformationsofnarcissism[J].Journalofthe
AmericanPsychoanalyticAssociation
,1966,14:243 272.[21] GoffmanI.Relationsinpublic[M].NewYork:HarperColophonBooks,
1971:194.如何制作葡萄酒
[22] 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M].杨辉,张拓红,译.北京:华夏出版
美味药膳社,
2000:143.[23] KaufmanG.Thepsychologyofshame:theoryandtreatmentofshame
basedsyndromes[M].NewYork: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Inc,1996.
(收稿日期:2019 12 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老年失能预防社区整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17BSH127)
△
【通讯作者】李彦章,E mail:lyz@cmc.edu.cn
DOI:10.3969/j.issn.1672 1993.2021.03.049
·性人文社会科学·
性少数群体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进展
胥仙红 李彦章△
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成都610500
【摘要】 以积极老龄化的3个维度———健康、参与和保障为框架,回顾性少数老年群体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在性少数群体积极老龄化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评估现有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我国的性少数者积极老龄化研究描绘一个蓝图。
【关键词】 性少数;老年性少数;积极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 R 05
【文献标识码】 A
Theiridescentlife:theresearchprogressofactiveagingofsexualminorities XUXianhong,LIYanzhang△
.
SchoolofPsychology,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500,Sichuan,China
【Abstract】 Basedontheframeworkofthreedimensi
onsofactiveaging:health,participationandsecurity,thisarti clereviewedtherelevantresearchesonLGBT(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olderadults,summarizedandcom paredtheresearchprogressofactiveagingofsexualminoritiesathomeandabroad.Andtheadvantagesandlimitationsofex istingresearchwereevaluatedtodrawablueprintforthefutureresearchofactiveagingofsexualminoritiesinChina.
【Keywords】 Sexualminorities;LGBTolderadults;Activeaging 性少数群体是指“性取向除异性恋之外的少数性取向人群”,我国主要采用LGBT(Lesbian女同性恋者,Gay男同性恋者,Bisex ual双性恋者,Transgender变性人)来概括有着不同性取向或性别
认同的少数群体[1 2]
。然而,由于不太符合传统的性取向和性别表
达,性少数群体在各领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待遇[3],相比异性恋同龄人更可能在极其有限的支持情况下步入老龄阶段[4
]。
积极老龄化包括“健康、参与和保障”
3大核心维度,现已成为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首要政策。而性少数群体同样会经历老龄化的过程。美国研究显示,自认为是同性恋者的老年人占老年
人口的2 40%,即110万人[5]
。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
人口接近1 77亿人[6]
,以美国性少数老年人比例为参考,中国65岁及以上性少数的数量约为400万人。研究显示,阻碍性少数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歧视、污名化、以及社会参与和卫生
服务不足等[7 8]
。
而国内目前缺乏性少数群体积极老龄化的相关研究,难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本研究以积极老龄化的“健康、参与和保障”3个维度为框架,对性少数群体的老龄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从不同视角看待该群体的生存现状,以期应对性少数群体可能存在的
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推动更为广泛的、更具深
度的老年性少数群体的相关研究。由此及彼的意思
碎片撞击 性少数群体积极老龄化健康相关研究1 1 身体健康状况
由于健康和老龄化调查很少涉及性取向,因此与LGBT老
年人健康相关的研究较为缺乏[9]
。基于大样本的研究发现,同
性恋老年人被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为9%[10]
;在另一项研究
中,此比例高达1
/3[11]。自2015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成为我国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者[12]
,男性同性恋与双性恋相比,两者艾滋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后者自我报告
其性病患病率更高[
13]
。与非性少数老年人相比,性少数老年人也更容易出现免疫系统、衰弱、疼痛(腰痛或颈痛)等方面的问题[10,14 15]。此外,性少数老年女性更有可能患关节炎、哮喘、心
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以及出现整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16]
。1 2 心理健康状况
聚焦性少数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1]
。研究显示,相较于异性恋老年群体,性少数老年群体更可能出现抑
郁、焦虑等心理问题[2]
。同时,对身份的困惑可能会加剧他们
的心理健康问题。如H
inrichsKLM等[17]
曾提到1名患躁郁症的男同性恋老年人,“他承认,尽管上了年纪,但他觉得不知道
自己是谁,对自己的身份仍然感到矛盾”。李放等[18]
也发现因身份认同问题导致的同性恋者内化性嫌恶对其抑郁有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