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近义词
2003 年8 月
第19 卷第4 期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EN GG COLL EGE OF ARMED POL ICE FORCE
Aug. 2003
Vol. 19 No. 4
【英语教学研究】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①
宋改荣
(西安理工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影响语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性别差异可以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本文着重就性别在英语词汇和语言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语言;性别;差异;交际
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等,同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语言自身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变迁的影响。在英语语言中,由于性别差异导致了
。从语言本身来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汇差异,二是交际差异;从语言的应用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性歧视性差异和非性歧视性差异。这种现象自英语语言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本文拟将就英语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对语言生产的影响加以论述, 并简要阐述这种差异产生的背景。
1 代词差异
和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是一种存在性别差异的语言,即对阴阳两种不同的性别会使用不同的名词、付词、形容词等。最简单和最明显的区别是人称付词。男性用he ,女性用she 。也正是这两个词,最早引起女权主义者的反感。因为在传统的写作规则里,当所描述的对象性别不明时,我们经常用“he”来付表“he”和“she”,用“m an”来付替“m en”和“wom en”,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人接受的规则。但根据许多研究表明,当人们读到或听到“m a n”或“he”时,通常会假定写或说的对象一名男性。研究者给参与实验的被测试者一些写作样例,并征询他们读到这些材料时,大脑中的映象,绝大多数
的被测试者都说,他们的头脑中出现的是男性的形象,而不是女性或者男性和女性在一起的形象。(Jennifer Griffith)
在美国有一个妇女组织叫WILLA ( Woman in Literacy and Life Asmbly) ,该组织于1975 年首次发表一份“全国英语教师理事会出版物中非性歧视语言使用指南”( Guidelines for Nonxist U of Language in NCT E Publications) ,并于2002 年进行了修订。该指南中提到了使用“无性语言”(gender - neutral language , 或称为“中性语言”) 表达的一些方法。
在具体的应用中,究竟如何才能避免使用那些让女权主义者们认为含有性歧视的词语呢? 要避免在句子中出现“he/ hi s”来表示不明身份的所指对象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下面各例中B 为改进后的句子。
(1) 使用“a”“,an”,或者“t he”来付替句子中的付词。
一往深情
A.The st udent should complete the work assigned to him ,but he should not made his test papers into pa2 per airplanes.
B.The student should complete the assignment ,but should not make test papers into paper airplanes. (2)
石榴的功效与作用
将句子中单数名词或付词用复数来付替。
A. I will contact each st udent and tell him when to come for a conference.
B. I will contact the students and them when to come for a conference.
(3) 如果所述内容直接对向读者,用“you/ your/ yours”来付替泛指的“he/ h i s”。
①收稿日期:2002 - 11 - 12
偶尔拼音作者简介:宋改荣(1966 ———),陕西西安人,现任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经字组词
fice. fice. A. If a st udent miss two successive appointments , he will lo his standing appointment .
B. If y o u miss two successive appointments , you will lo your standing appointment .
(4)把“i f - cl au”替换为“who - clau”。
A. if a st udent comes late to class , he interrupts the lecture or discussion.
B.
W hoever comes late to class interrupts the lecture or discussion.
(5)把“when - cl au”替换为“on/ upon - cl au”。
A. W hen a st udent learns of the death of a clo relative , he should immediately notify the Student Life Of2
B. Upon learning of the death of a clo relative ,a student should immdeiately notify the Student Life Of2
(6) 将含有“he or hi s”的句子改用分词短语为付替。
A.L isten to the two - year - old as he us his short ,simple ntences to communicate.
B.Listen to the two - year - old using short ,simple ntences to communicate
(7) 适当的时候将含有“he/ hi s”的句子改用被动语态句,但由于被动语态句含有另外的含义,不宜多用。
A. Each st udent should hand in his paper promptly.
B. Papers should be handed in promptly.
A.The av erage citizen pays his ta xes pro mptly.
B.Taxes are pa i d promptly by the average citizen.
(8) 如果上述的方法行不通的话,就只好用“she or he”或“he o r she”来表述。不过英语语言学者认为这
种方法太累赘,不合时宜。
2 名词差异
英语中还有许多不区分性别的名词,即这些名词可以表示男性,也可能表示女性。许多职业名称如doc2 tor ,professor (教授) ,engineer (工程师) 等对男女性都适用。可是人们习惯把他们与男性联系在
一起。还有许多尽管可以表示男女两性, 可其名称含有男性语素—man , 如chairman ( 主席) , congressman ( 议员) , spokesman(发言人) ,salesman (推销员) ,states man(政客) 等。这些词已被打上了性别的印记。语言学家麦凯(Donald Mackag) 和富克森(David Fulkson) 作过一系列的心理实验,结果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认为cre2 tary (秘书) 、receptioni st (接待员) 、t ypist (打字员) 、m odel(模特儿) 主要指称女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答案认为banker (银行家) 、pl um ber (水管工) 、l awyer (律师) 、j udeg (法官) 主要指称男性。
除此之外,表示男女对于身份的用词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与gentleman (绅士) 一词相对的,从形式看应该是“gentl ewoman”,而英语却用了“l ady”一词。“woman”一词本身就含有让女权主义者不愉快的成份,因为它是在“m an”前面加了一个“前缀”(wo - ) 构成的。“bachel or”和“spi nster”是身份对等的一组词汇,都指尚未婚配的单身,而“bachel or”一词的含义是自愿过单身生活,并且生活得非常幸福、满足的各位男士
怎么包饺子作文
“;
spinster”却指一个由于没有吸引力而过着悲伤空洞、凄凉生活的老处女。madam (夫人) 和master (先生) 是一个对等词汇,而madam (夫人) 一词可能指的是妓院里的老鸭,而先生master 却指一个工作勤奋、能力出长的成熟的男性。governess (家庭教师) 和governor (总督) 是两个在形式上对等的词,而
governor 指拥有政治大权的行政官员,而governess 却是来指做保姆或家庭教师的女雇员。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语言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反映出典型地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和被歧视的历史现象。难怪女权主义者们要提出改变这种现象了。
如何在头衔、称谓及名称中避免出现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主张男女平等的人士们也想出了一些办法,用不含性别标识的词来付替原来的词,如下表:
80
3. 1 语言交际运用差异
衰草连天的拼音美国社会语言学家Labov 和英国人类学家Trudgill 对西方社会中由于性别差异而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作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多的使用标准语言,而和她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年龄和种族
无关。除此之外,女性在交流中还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带有模糊语(lexical hedge) 的词或短语,如“sort of ”(有点
儿) “,I guess”(我猜)
“,
I think”(我想) 等;Lakoff 研究中发现,女性在她们的交谈中比较多的使用那种寻求
谈话对方支持自己观点的附加疑问句,而男性一般只在比较正式的学术会议中才更多的使用附加疑问句;他认为这就是男女社会不平等的证据“
(diagnostic evi dence”) 。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不平等,很多女性在交流中还更多的使用强化词(intensifier) ,如as so ,such ,quite and vastly 等(Lakoff) ,以期获得别人的注意。女性还更多地使用礼貌语言如“pl ea ”“,thank you”等。
附加问句的语意不如陈述句那样直接,它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想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让听话人认同,而非强加于人,如“John is here ,i sn’t john ?”要比“J ohn is here”委婉得多。
Holmes 曾对男性和女性应用附加疑问句的情况作了一个统计,见下表:
表二
从上表可以看出,男性使用附加疑问句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表示不确定,这正是这一句型的基本用法之一。而女性使用附加疑问句则更多地是为了增强交流。
模糊语的交流效果是故意使语言变得模模糊糊,含混不清,以此来掩盖自己知识的不足或使自己处于中立的立场。礼貌语言和标准语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高贵身份和修养,妇女交流意图就是要提高人们对自身地位和修养的认可程度,这充分体现出妇女们对自身社会形象和身份的期望值,反映出她们所追求的价值观。
3. 2 形体语言差异
网店推广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形体语言同时也传达感情,像语言那样表达出你的想法,有时甚至比言辞更能表达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男性和女性在交流过程中的形体语言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男性更多的应用形体语言,斜站或靠坐,进屋后喜欢环视四周等,这似乎是在表示轻视,但事实上,它可能只表示一种习惯。因此对于形体语言差异中是否具有性歧视要进行客观分析。表三给出了男性和女性在形体语言应用中的差异。
81
有关形体语言交流的研究,近年来有许多成果,这里仅引用了其中一部分,只是为了表明男女在形体语
言上的差异,其他的不再赘述。
4 差异的缘由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有其历史根源。首先,男女的社会角色和活动天地对说话者的言语往往会起更大的
牵制作用,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一些职业名称的身份联系。妇女肩负养儿育女的天职,在教会孩子说话和待人
接物的过程中,她们比男子更加意识到使用礼貌语言、规范语的重要性。由于身单力薄,许多妇女从事保育、
服务、看护、医疗、教育、公关工作,因此一些字眼也就和女性联系在一起,而男性多活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加
上身强力壮,政治活动范围广,职业种类多样,大多的词汇和男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词汇含义的差异。
其次,长期以来,妇女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弱者的心态表现在言语上自然是比较踌躇、委婉,讲究礼节的
家庭更是从小就教育女孩子要温文尔雅。女孩子们在小的时候总是被鼓励讲“优雅”(elegant) 语言,并会因
此受到相应的奖励;而男孩子则被允许讲粗暴一些的语言,使用更为灵活的表达方式。“小女孩们被禁止讲
粗话,而小男孩则不然,因为父母们的反应往往是感到有趣而不是震惊。”(L akoff) 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的
歧视使得多数妇女无从发挥她们的才能,妇女的地位得不到保障,男子可以仰仗他们的所作所为谋求功名利禄,而女子却需靠她们的仪表谈吐博得人们的欢心。所以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值就是端庄、稳重、含蓄的淑形象,如果达不到这个期望值,一些贬意的字眼便会用在她们身上。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在做语言研究和教学时,应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和观察,从而更
加准确、细腻地了解一种语言。在看到语言性别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
种语言差
异正在逐渐减少,这正是语言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
参考文献:
[ 1 ] Complete I dilt’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en and Women. Lillian Gla ss :New York ,2000
[ 2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H olme s ,Janet :London ,1992
[ 3 ]Language and w oma n’s Place , Lakoff ,Robin. New York : Harper and Row ,1975
[ 4 ] Guidelines f or Gender - Fair U of Language. Women Literacy and Life Asmbly ,2002
[ 5 ]刘世生,周玉芳. 汉英词汇反映的妇女社会地位变迁. 外语教学,2002 , (4)
[ 6 ] (英) 法察乐德. 杨永林导读. 社会语言学. 外语教学志研究出版社,2002
[ 7 ]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罗晓妮)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