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试图把Finance类工作做一个定义。首先,要把Finance工作和在Financial Institution(金融机构) 中工作要区分开。在 Financial Institution中的工作可以是Teller(柜员),Financial Advisor (理财/销售),Trader (交易员),Fund Manager(基金经理),Middle Office (结算) ,Equity Rearch Associate (股票调研)等等,这些从广义上讲,也是Finance领域的,但是从一个公司的职能上分,这些实际上是属于Customer Service, Sales, Operations, 等部门,并不是职能上的Finance部门。
职能上的Finance工作应该是在“Corporate Finance” 的范畴,也就是在一个(金融或非金融)企业中从事以企业自身资金、资本、财务为对象的管理工作。
女人节
虽然不同的公司对内部部门和职能的划分会有不同,但一个比较典型的大型上市公司的Finance 部门应以CFO(财务总裁) 为首,包括三大块:Treasury, Controller, 和Planning & Analysis。以下就这三部分做一个简介:
Treasury:
Treasury就是资金部,一般负责与银行打交道,银行帐户管理、cash management(资金管理), 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 debt and equity financing(融资/融券) 等。这个部门比较有意思,也压力比较大,因为直接跟大笔的资金打交道。尤其在risk management方面比较有挑战性,如果需要建一些分析model,那么就对数学统计也有一定要求。这里的用人需要主要是Financial Analyst. 他们会做大量的与c
ash flow, interest, debt,and risks有关的reporting和analysis工作,根据具体工作不同也可能细分为Credit Analyst, Liquidity Analyst,等。也有Treasury Manager
进行更高级一些的分析、报告和对银行往来工作。但是Treasury部门往往雇员很少,流动性也小,所以机会十分有限,而且最有意思的谈判、决策都会把握在 VP Treasurer或Director的手中。
地府加点Controller:
Controller就是传统的财务会计部,主要负责accounting(会计) 和external reporting(对外财务报告). 最基本的工作是AP/AR(收帐付帐)工作,这一类一般都是每日重复性很强的 processing 工作,收入最低。在大型企业中,从事AP/AR的员工每天要处理大量的data entry、data processing 类工作。高级一些的是Accountant(会计) 进行Journal Entry(记帐)、reconciliation(对账)等工作,也经常和auditor(审计)打交道。除了会计人员外,还会有一些Financial Analyst进行汇总、编制正式报表、差异分析(variance analysis)等,这些Analyst也可能特定地称为consolidation Analyst,reporting Analyst 等, 一般level比Accountant高一些,但是数量不多。
Planning & Analysis:
Plannning&Analysis应该叫计划分析部或综合部,是Finance部门中负责编制预算(budgeting)、预测(f
orecasting)、分析(analysis)、咨询(consulting)等部门的统称。这个部门非常接近业务部门的管理层,从他们那里获得经营业绩和市场状况的大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制订出年度预算、或季度预测。同时,这个部门也十分接近Finance的管理高层(CFO,VP Finance, 等) ,给他们提供内部使用的management report(是比external report要详尽得多的财务和业绩综合分析报告), 进行大量的variance analysis,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公司业绩。也经常进行大大小小的ca analysis用于小至购买固定资产,大至merger and acquisition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有些分析更直接用于公司的战略性决策。这个部门也在很多Finance管理项目中担当咨询、协调、执行、评估等任务。所以,在这个部门工作会学到很多本公司业务,也能接触到很多业务部门和
高层管理人员,工作机会很多、起点较高、关系面广、晋升前景也比较乐观,对于绝大多数Finance professional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这里的员工一般都叫Financial Analyst. 也可细分为Planning Analyst,Revenue Analyst,Forecast Analyst,Consolidation Analyst, Finance Consultant 等等。有的Senior Analyst实际上已经是management level了。
在以上三大块职能以外,CFO手下一般还有两个辅助的部门就是Internal Audit(内部审计) 和Investor Relations(投资者关系), 这两个我不打算把他们归属为纯粹的Finance工作,因为内部审计偏重的是对经营流程的documentation(备档) 、monitor(监督) 和investigation(调查)。而Investor Relations则是偏重于公告、联络、答疑等, 应属于Administration类的职能。此外,Finance也会有自己的IT部门,当然
也不能算是Finance工作了。
由此可见,如果您想在Finance这个职能领域里发展,成为一名Financial Analyst是一个很好的career path。那么Financial Analyst都有什么要求呢?一般来讲应该有财务、管理类的本科文凭,MBA更好,但很多Analyst都不是MBA。如果有Accounting Designation则是如虎添翼,其中CGA更适合在Controller’s Department. CMA更适合做Treasury, Planning, Analysis, and Strategy. CA基本上是大小通吃。另外,CFA对Treasury工作或investment banking有很大帮助,但其它领域则不要求CFA。如果还没有拿到 designation, 但是如果已经在读,也可以add value, 尤其是在Final Stage. 工作经验上最好是有2年以上的该行业的经验,不一定是Finance 部门,但要懂Finance。Excel的技术非常重要,建一个好的template或model可以使你的数据处理、分析、汇总工作事半功倍。财务知识广泛会有帮助,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能力(skills),这包括hard skills - 硬实力(strategic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multi-tasking, quick learning,etc.),也包括soft skills - 软实力(people skills, communication/negotiation, attitude,teamwork, judgement, prioritization,etc)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第二语言,soft skill是很多国人的瓶颈。因为Financial Analyst的工作往往不是单一地坐在电脑前计算各种数据,而是要经常地和其它部门沟通,索要资料,和本组其它同事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而这些事往往要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是具有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性的。也有的人,虽然拥有很多证书、很高的文凭、很渊博的知识,但是在具体应用到老板布置下来的具体工作的
时候,则显得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开始。所以,在公司面试的时候,往往会很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如果想成功拿下Financial Analyst的工作,通过试用期生存下来,并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这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Finance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Financial Analyst是这个领域中分布最广的职位,也是相对来讲起点比较高且成长潜力比较大的职位。然而,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Financial Analyst,仅有财务、金融方面的学历和证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能力。这是每一位有志于在Finance领域大展宏图的朋友们都要谨记的。
Banking
Commerical bank
生物高考
原创]投行及其它金融职业介绍普及版 不少网友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
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帖子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个帖子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llside两大类。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
提供给市场。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rearch,as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
AM(as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
胃反酸烧心
等等。
就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
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
锐的人。Equity rea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
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
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 sidee quity r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llside好,收入也超过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鬼谷子书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
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
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fund 往往
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
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
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上billion
的fund都算不上特别大。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
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arch几块。一般来说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llside取得。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 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
火灾警报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
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 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
,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
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
(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赐的意思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茶人茶话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
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or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
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update 既然提到了,今天就略微谈一下M&A.
其实M&A并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就财务上来说就是合并报表的问题,这个对于坛子里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就估值来说,大致做法和IPO估值差不多,不过就是要考虑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而synergy effect则是十分错综复杂,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被并的公司必然出现人事动荡,导致士气低落,这种情况就十分难以像财务数据一样被量化。
其实,个人觉得M&A多半是投行的忽悠行为(银行当然为了做成deal不择手段的把synergy effect吹得很好)。由于事实上的负协同效应加上winner's cur,十之八九的MA是失败的。 update 既然大家对投行的级别和工资那么感兴趣,我稍微科普一下。
投行的称呼和四大不太一样,最低级别叫Analyst,上几个级别叫Associate,然后是VP,nior vp(或者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和四大基本可以一一对应。
至于投行的收入则比较复杂,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是收入构成。投行做一年以上bonus的收入一般将超过工资本身,成为极其可观的数字。而四大的bonus基本是隔靴搔痒。第二,工作性质。在投行工作分工远比四大复杂的多,因而收入会有天壤之别。front office,mid office以及back office收入都大相径庭。就算都是front office,trading和IBD有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一个team的同事可能因bonus的差别导致收入相差不小。所以,不顾具体情况就比较投行的工资是毫无意义的。第三,global pay的问题。投行的本地化远远不如四大。因而大多数地方投行都是给global pay。反之,四大在国内给的pay已经比较local了。这是我认为四大和投行工资差距最主要的原应。
现在比较流行PK,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上面说的废话过多。我在这里就给一个大概的可比概念。高华第一年IBD associate所有收入大致相当于一个国内四大表现正常的nior manager。把话说回来,有位老兄说四大partner无法和投行的vp以上人比,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就收入来说,四大收入更像金字
塔。其实四大顶层和投行顶层的收入相差并不大,越往下收入相差越大。就工作成就来说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