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

更新时间:2023-05-23 03:52:39 阅读: 评论:0

2014第6期
·
总第490期·□邵长超
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
一、修辞学视角下的传统语体分类研究
语体类别划分对于语法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语体分类研究是在修辞学、文体学的视角下开展的。随着功能语法的发展,语言学界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交际需求塑造了不同的语法。语体类别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制约受到更多关注。陶红印(
1999)指出:语体研究是我们今后语言研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任何严谨的语法学家都不能忽视语体的差别对汉语语法的规律的影响。
但语体类别的划分问题一直困扰着语体学研究者。如何对语体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是每个语体学研究者试图解决的问题。语体类别的划分随着语体学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之前语体、文体、风格交融期语体类别的划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论中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刘勰的《文心雕龙》。《典论·论文》提到: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这被看作最早对语体和风格进行论断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把书卷体分为6类20余种。当时“语体”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语体”是和“文体”、“风格”等概念紧密联系的,并不属于语言学范畴。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语言表达方式对于文章的影响,但仅注重其思想情感的研究,不重视运用技巧和特点。因此语体研究难以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我国的语体研究是受国外语言学研究影响产生的,确切地说是在20世纪中叶受苏联有关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语体风格分离,很多学者依然主张语体和风格结合在同一框架下研究,如张德明(1989)、郑远汉(1990)、黎运汉(2000)等。
2.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语体独立发展时期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1932)中把语体分为八个大类,其中在目的和任务上的分类为:实用体和艺术体,或是分为公文体、政论体、科学体、文艺体等。语言的成色上的分类,如所谓的语录体、口头语体、文言体等。这种分类已经接近现代语体分类。
1954年苏联科学院开展了修辞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功能语体及其确定原则,这标志着功
能修辞学的创立。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1962年出版潘诺夫主编的《俄语与苏维埃社会
》一书,把语体分为政论语体、科学语体、公文语体、艺术语体和谈话语体五种,前四种合称书卷语体。
全国语言科学规划(1956年-1962年)明确指出语体研究对语言实践有着重大指导意义,语体研究才逐步开展。之后国内语言学界在苏联语体分类的基础上划分出更为细致的类别,但主流仍是强调语言运用社会活动领域的划分方法,按照语体的功能将语体划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下分为政论语体、科学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各语体可再进行下位分类。这一分类为林裕文、张弓等著名学者接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较大。
3.新时期类别划分百家争鸣期
文革之后,语体学发展进入快车道。多数现代汉语教材和专著中都有涉及语体研究的章节,语体类别的划分也是百家争鸣。如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1982)把书面语体分为应用性文体和文艺性文体。
1985年,在上海召开了首次“语体学研讨会”,会后出版论文集《语体论》共收论文31篇22万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探讨语体问题的论文集。当时语体学还算新兴学科,在诸多方面还未能取得统
一看法。如李嘉耀(1986)认为:语体的分类应该采用外部因素标准、内部因素标准、外部内部因素结合标准。语体分类应当是由单一平面分类到多层次、多
七星漂线组(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90)、2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校区科研起步计划”(12612809)经费资助。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简介]邵长超,男,山东临沂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语体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修辞学视角下传统语体的划分类别,指出了传统分类的研究价值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当前语体分类研究中出现的以语体变量为基础的新趋向,进一步指出语言学研究只有在语体框架下进行才能更加深入。
关键词:语体类别;修辞学视角;风格;语体变量〔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14)06-0177-03
教育求索】
·总第490期·
角度、多序列的分类。郑远汉(1987)认为:现代汉语有三种语体:科学语体,艺术体,谈话体。下位小类可根据语言特点再分。王德春、陈瑞端在《语体学》(2000)中认为:实际接触的语体只有谈话语体、艺术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报道语体、政论语体六种,及它们的变体和交叉。
邓骏捷(2000)把语体分为基本语体和专业语体两大类,基本语体是专业语体的底层。
另有学者认为语言是个复杂的集体,单纯从功能语体划分,仅仅分为少数几种不能涵盖语体的全部事实。张会森(2002)指出建筑领域、宗教活动领域的语体到底如何归属的问题。
邢福义、汪国胜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2003)中指出:分类依据是运用的语言材料及其表现手段等,将语体类别划分得更加具体,试图涵盖大部分领域。其中科技语体下分为自然科学语体和社会科学语体,文艺语体下分为格律体、自由体、说唱体、散言体、对白体,事务语体下分为行政公文体、法律文书体、财经文书体、书信体、告白体、条据体。
蔡晖(2004)认为,传统分类有着“削足适履”的遗憾,主张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来划分语体。张庆翔、刘焱在其主编的《汉代汉语概论》(2005)中将口语分为发言语体和谈话语体两小类。郑庆君(2006)认为,语体间的交叉渗透非常普遍,出现很多综合语体,以某一种标准给语体分类是很困难的。邓骏捷(2008)认为跨类的语体现象是语体之间的互动或交融关系。张滟(2008)把综合的语体现象看成是语体的动态性,运用“拓扑”理论把语体的动态性定义为语体的本质属性。
对于语体类别划分最为详细的要数袁晖、李熙宗在其主编的《汉语语体概论》(2005)和黎运汉、盛永生在《汉语修辞学》(2006)中的语体分类,二者基本涵盖了语言生活使用的各个领域。
高效节水灌溉如袁晖、李熙宗的分类如下:
a谈话语体:随意谈话体(自在体、拘束体)
专题谈话体(征询体、辩论体、商谈体、串说体、说服体)
b公文语体:通报体、法规体、条据体、函电体
c科技语体:论著体、报告体、辞书体、科普体、科技新闻体
d新闻语体:报道体、时评体
e文艺语体:散言体、韵文体、对白体
f融合语体:演讲体(鼓动性演讲体、说明性演讲体、传授性演讲体)
广告体(写实性广告体、写意性广告体)
二、传统分类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1.传统分类的研究价值
传统语体分类研究在总结语言使用领域和使用特征基础上对语体类别进行了详尽划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利于语体学应用研究的开展,利于对中学语体教学的指导。传统语体分类从语体功能的角度对语言事实进行抽象和概括,将语体划分为不同范畴,利于我们对丰富的外部语言世界的认知。人们在
表达之前,须在大脑中先考虑到语体因素。表达成品之后,也必将归类于某一语体。总体来说,功能修辞学关照下的语体研究认为:语言交际功能制约着语言手段选择、组织方法、表达方式的使用。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语言观察的有效方法。
一起闹他2.传统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传统分类借鉴前苏联,但苏联科学院自身对语体划分并没有统一的依据,类型划分并没有建立在基础的语体特征上。受此影响,中国语体学从80年代以来虽然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对于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目前各家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其次,传统语体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分类和描写。常规思路是在对语体定义基础上按使用域分类。之后根据语体类别,进一步描写其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相关专著和教科书千篇一律。如文艺语体多使用辞格和修饰性词语,科技语体多使用专业术语等。对语言的分析仅限于描写层面,语言特点归纳完毕之后较难有深入发现。
再次,建立在功能分类基础上的语体研究,强调语言在不同功能域的使用规范情况,分析方法主要以经验感知为主,缺乏理论和科学依据支撑。如科技语体与文艺语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往往是在主观既定意志的主导下发掘客观材料。研究深度不够,部分结论可以提前推出或预知。这种以描写为主的分析方法,不能有效揭示语言现象形成的深层机制,也难以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语体分类的新趋向及研究价值
1.以语体变量作为划分依据的新趋向
精益研发在语体新类别划分和研究新范式探索的过程中,国外语言学界对于语体也有一些精当的阐释。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西方的语体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中叶,1958年,美国出版了《语言中的语体》一书。1964年,韩礼德(M.A.K.Halliday)提出语域概念,其含义是大致相当于语体,重在对语言功能变体的研究。
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MartinJoos(1967)在其名著《TheFiveClocks》里,从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角度出发,根据词的语体色彩将语体分为冷冻体、正式体、商洽体、随意体和亲切体五个等级,而感情色彩分为高雅(elevated)、中性(neutral)和低俗(vulgar)三个层次。
篇章语言学家Longacre在《篇章语法》(1983)中把语体分为叙事(narration)、操作指南(proceduraldiscourse)行为言谈(behavioraldiscourse)、说明(expositorydiscourse)四种。分类依据是:±时间连续性,±关注动作施事。这里就涉及到提取语体变量参数因素来界定语体,为我们的语体类别划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陶红印(1999)指出,言语交际涉及很多方面,因此不可能从任何一个单一的角度对语体进行穷尽分类。他提出了当代语言学在语体观察和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视角,提出了传媒和表达方式的对立,有准备和无准备的对立,庄重和非庄重的对立等语体变量参数。他将语体分为典型语体和非典型语体,这是基于语法差异进行的语体类型分类,明显不同于以往单纯修辞学色彩的语体分类。
【教育求索】
2014第6期
·总第490期·
冯胜利(2010)认为:正式与非正式、典雅与便俗是组成语体的两对基本范畴。语体的划分在两组维度之间选择。通过这四个变量互相组合就可以构拟出语体类型。在语体重新分类过程中,要加深对于语体本质的认识,确认语体是制约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语体研究不应再去关注繁杂且无法整齐划一的功能域,而应该转向探求能够清晰解释语言现象的语体变量的研究,进而对语体规约下的语言现象进行深入有效的揭示。
2.语体变量研究的基本思路
语体变量的提取,使得语体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能够有效的与其他语体进行区分,利于在语体框架
内更好的进行语言学的深入研究。以变量为构件,相应语体类别就会组合得出,进而考察变量制约下语言内部结构和语用选择的变化。
根据陶红印(2007)、方梅(2007)、冯胜利(2010)、刘大为(2012)等学者的研究,我们目前可以析出的语体变量有六组十二种:
口传或书传典型非典型交互非交互
现场非现场准备非准备正式非正式
各个变量之间可组合、拆分,每一个变量可以下分自变量,变量内部可根据需要划分下位次类。以此科学界定某一种语体类型。如:
现场报道语体:+口传+无准备+现场
谈话语体:+口传+交互+现场
3.语体分类研究新趋向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体分类以微观语言现象的揭示为目的,利于在语体框架下更好揭示某一语体现象的本质。但是研究
者在选用语言材料时,经验中依然存在原有语体类别的预设。语体学传统研究的成果不应该被忽视和割裂。而且对微观语体现象进行分析时,需要厘清哪些现象是由语体因素造成的,哪些语言特点是由于选用材料的风格差异造成的。同时,语体研究强调从微观出发,特别是强调语体类别的划分是以语法解释为前提的思路,容易忽略语体学科整体架构的建设。语体学发展不仅体现在语言研究领域,同样体现在语言应用上,语体类别的划分对于日常语言生活的指导,对于中学语文教学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语体科学分类研究的前景
语体学在语言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语言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具体的语体分类的基础之上,不同的语体分类,会对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不同的结果。
传统语体分类的方法注重语言使用的功能域,注重对繁杂的语言使用域进行有效划分,因而标准难以统一,划分的依据不是着眼于具体语体现象的解释,因而描写有余解释不足。从功能角度概括语体特征相对空泛,容易忽略对微观语体现象和内部使用机制的揭示,深层解释力不强。面对繁杂的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任何科学详实的分类方法也无法完全包容。由此促使我们在研究思路和观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随着功能主义语法研究在国内的盛行,学者们在语法研究中更加重视语体因素的影响,给语体学研究
带来了新气象,这也促使语法学界、语用学界开始重新考虑语体因素对其研究的价值。任何语言现象都离不开语体框架的制约,句法语义成分在不同的语体中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因此要想科学全面的研究某一语言现象,必须从语体层面作出界定和说明,并且充分考虑这一语言现象的语体特点。■
参考文献:
[1]MartinJoos.TheFiveClocks[M].Harcourt,New
过户流程York,1967.
[2]Longacre,RobertE.1983.TheGrammarofDiscourse[M].NewYork:PlenumPress.
[3]蔡晖.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功能语体分类问题[J].外语学刊,2004(6):37-41.
[4]程祥徽.语言风格探索[M].香港:三联书店,1985:25.[5]邓骏捷.语体分类新论[J].修辞学习,2000(3):1-3.
[6]方梅.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修辞学习,2007(6):1-7.
[7]冯胜利.语体语法及其文学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1(4):1-13.
[8]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9]华东修辞学会主编.语体论[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10]刘大为.论语体与语体变量[J].当代修辞学,2013(3):1-20.
[11]黎运汉,盛永生主编.汉语修辞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2]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1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4]袁晖,李熙宗主编.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5]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63.
[16]张滟.“拓扑”视角下的动态体裁研究[J].修辞学习,2008(1):19-24.
[17]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班级活动
[18]张德明.语言风格学[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
1989.
[19]郑庆君.语体跨类组合语篇及其语篇特征探析[J].修辞学习,2006(2):23-27.
[20]郑远汉.修辞风格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责任编辑:李枢秒杀信息
【教育求索】
2014第6期
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
作者:邵长超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200433
刊名:
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
年,卷(期):2014(6)
1.Martin Joos The Five Clocks 1967
2.Longacre, Robert E The Grammar of Discour 1983
3.蔡晖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功能语体分类问题[期刊论文]-外语学刊 2004(6)
4.程祥徽语言风格探索 1985
5.邓骏捷语体分类新论[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0(3)
6.方梅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7(6)
7.冯胜利语体语法及其文学功能[期刊论文]-当代修辞学 2011(4)
8.胡裕树现代汉语 1979
9.华东修辞学会语体论 1987
10.刘大为论语体与语体变量[期刊论文]-当代修辞学 2013(3)
1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 2006
12.黎运汉汉语风格学 2000
1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2004
14.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 2005
15.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1963
16.张滟"拓扑"视角下的动态体裁研究[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8(1)
平菇煮多久
17.张志公现代汉语 1982
18.张德明语言风格学 1989
19.郑庆君语体跨类组合语篇及其语篇特征探析[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6(2)
20.郑远汉修辞风格研究 2004
引用本文格式:邵长超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期刊论文]-理论界 2014(6)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3:5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9244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体   研究   语言   分类   划分   类别   现象   分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