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强化(extrinsic reinforcement):亦称“外部强化”。与“内在强化”相对。来自自我之外的强化。参见“内在强化”。
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与“地理环境”相对。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提出的概念。考夫卡同意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将行为分为整体行为(明显行为)和分子行为(细微行为)的主张。认为心理学不研究华生用刺激-反应公式所推导出的肌肉收缩与腺体分泌等分子行为,而研究有意义的整体行为。考夫卡将明显行为产生的环境分为:行为环境与地理环境,行为环境指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制约和调节。地理环境指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环境。
针锋相对的近义词心理动力场((psychodynamic field)即“心理场”。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由个体需要及其与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构成的,包括有可能影响个体的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所有事件。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心理学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勒温从整体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在事物与它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发现事件的原因,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心理学中,就是要在个体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中,寻找行为的动因。即行为的研究必须考虑到个体和环境两者的状态,用共同的术语将其描述成为同一情境的组成部分。勒温从物理学上引用场的概念
并用来说明人的心理生活。借用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关于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心理场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心理场随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而扩展分化。心理场即是一种认知结构。在勒温的心理学中,心理场也称“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
地理环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与“行为环境”相对。详“行为环境”。
excel抽奖
行政等级从低到高心理物理场(psychophysical field):客观经验依赖的有机体之外的物理事件和有机体内同时发生的生理事件的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苛勒1929年提出。由环境和自我两个部分组成。环境分为实际的地理环境和臆想中的行为环境。自我则是个体以自己为中心,把与个体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的人格系统。当客观经验依存于有机体之外的物理事件时,即成为周围物理世界的构造物;当客观经验依存于有机体内的生理事件时,即给予生理作用以心理过程的暗示。心理经验的系统秩序与物理的或生理的系统秩序之间存在一致性或同型性。
一般将来时教案心理环境((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亦称“准环境”、“准事实”。勒温拓扑心理学的基本
概念之一。指对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亦即人脑中由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因素构成的整个情境。心理环境可分为三类:准物理事实,个体心目中的物理环境或自然环境;准社会事实,个体心目中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环境;准概念事实,即思维概念与现实的差异。
心理事实(psychological fact):个体在任何特定的时刻所意识到的事物的总和。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心理事实由内部事件、外部事件以及对先前经验回忆的意识状态构成。某人、某事要成为心理事实,唯一的条件就是此时此刻这人或事要存在于意识之中。
准需求(quasi-need):个体在一定心理环境中追求目标行为时的心理紧张状态。勒温提出。与单纯的生理或心理需求不同,它是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如想买一辆汽车,对人的行为具有动机性作用。
引拒值((valence):环境中的对象对个体行为所具有的力的大小。勒温心理动力系统理论中用来说明个体需求与环境中的客体对象之间的关系。个体所产生的需要,在未与环境中的对象发生实际联系时,只是在人的内部引起一种并无确切方向的紧张状态,而当与某种客体对象发生联系后,才会产生一种推动行为的力,勒温称为“向量”。由于需求与对象具有
不同的关系,凡某种对象能满足当前的需求,或与愿望一致的活动就会产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具有正引拒值。凡某种对象与当前的需求或愿望相反,就会产生排斥力,这种排斥力具有负引拒值。
家有真爱
向量和移动((vector and locomotion):勒温拓扑心理学术语。用于表述个体在一定生活空间中心理行为的力、方向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即当个体产生某种需求,并且意识到所要达到的目标时,便在一定的生活空间中产生一种称为“向量”的力,它能驱使个体的行为沿一定的方向,由一个区域到达另一个区域,以便不断地接近目标。
替代满足(vicarious satisfaction):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并由勒温的学生奥夫西卡娜所发现的一种现象。奥夫西卡娜先给被试指定某一项任务,在完成一半时予以阻止,部分被试被阻止后不安排其他工作,部分被试被阻止后改做另一项工作。过一段时间后,给被试自由活动的机会,观察被试是否有继续进行被阻止工作的倾向。结果表明,中途被阻止而又没有安排其他工作的被试一有机会就试图继续被阻止的工作,而安排其他工作的被试82%有继续被阻止工作的倾向,少部分人对于另做其他工作产生了一种替代满足,不再试图重做。勒温认为,一个业已开始的工作因被阻止而形成了心理上的紧张状态,紧张状态
人参禁忌促使被试时时寻找继续工作的机会,所以大部分被试一旦有机会就会跃跃欲试。但是另外安排的工作具有一种替代的作用,减低了心理系统的压力,故部分被试继续工作的趋向就减退了。替代满足是有条件的:一是两个任务必须具有某种共同性或相似性;二是两项任务的难度要相当;三是前后两个工作引起的紧张系统之间有某种联系。只有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项或全部才会产生好的替代效果。
形(form):亦称“形质”。奥地利心理学家厄棱费尔提出的概念。与感觉、情感并列的心理元素。厄棱费尔在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关于存在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空间感觉形式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形质学说,将这种能独立于感觉元素之外的形(或形质)称为格式塔性质的元素。他在1890年出版的《格式塔的质》一书中提出,知觉中不仅存在可分离的感觉元素,还存在某种形或完形、模式或旋律的质,如三角形和正方形是线条之间某种关系的形式。做风筝的步骤
复型(complexion):奥地利心理学家麦农在总结厄棱费尔理论时提出的概念。由创造的内容(基素)和被创造的内容(形质)结合而成。分为两种类型:(1)实在复型,相当于知觉。依赖于创造的行动,以及被认识的事物所固有的关系。(2)思想复型,等同于概念,只依赖创造的行动。威塔塞克将复型分为简单复型和复杂复型两种。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亦称“无意识”。精神分析理论用语。个体意识水平的一种。弗洛伊德把精神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位于个体的意识结构中最深层的位置。处于潜意识水平的经验无法被个体意识到,主要包括无法被社会道德所接纳的观念、愿望、想法等。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潜意识,他认为潜意识是个体的心理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对个体的思想、动机、情绪和行为都存在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后期理论中将潜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潜意识和潜伏的潜意识(亦称“前意识”)。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精神分析理论用语。个体的意识水平的一种。弗洛伊德早期用以指曾属意识而又被遗忘的观念、思想、感觉、情感等。弗洛伊德把精神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前意识位于个体的意识结构中最表层的意识和最深层的潜意识之间的位置,前意识水平上的信息在当前无法被个体意识到,但在需要时,只要加以注意就能被召入到意识水平。它还充当一个稽查者的身份,能阻止潜意识水平上的不合适的信息上升到意识水平,把它们压回到潜意识水平。弗洛伊德后期则用以指潜伏的潜意识。